1、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是( )
A.《中华民国约法》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宪法》
D.《共同纲领》
2、从1840—1949年,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逐渐出现了火车、轮船、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
B.先后出现了电报、电话等通讯工具
C.易服饰、剪发辫、改称呼等成为社会潮流
D.上网看电影逐渐成为时尚
3、它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它”颁布于(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
D.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
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
A.五四爱国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中国共产党诞生[来
5、中央电视台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是第一部全面、系统地梳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系列节目。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应在的剧集是( )
A.《继往开来》
B.《中国新生》
C.《伟大转折》
D.《世纪跨越》
6、《辛丑条约》签订后,国内革命情绪高涨,涌现出许多革命著作,下列作品不属于的是( )
A.《资政新篇》
B.《猛回头》
C.《警示钟》
D.《革命军》
7、在历史课上,老师要求学生列举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下列是一位同学列举的结果,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鲁迅 B. 康有为 C. 李大钊 D. 胡适
8、1935年北平学生示威游行时,清华大学女学生陆瑾发表演讲,她的演讲内容可能包括( )
①反对华北自治 ②要求政府在抗战后实现真正和平③停止内战,一致抗日④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9、观察、运用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据下图我们可以了解
A.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B.百团大战破袭日军交通线
C.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
D.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10、与下图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湖北军政府
A.安庆起义
B.萍浏醺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武昌起义
11、下表是中国纱厂1915—1919年盈利指数情况。对表中数据所含信息解读不准确的是( )
A.受到"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B.使中国民族工业从此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C.中国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
D.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民族资本的压迫
12、以英、法为首,美、俄背后支持的战争实质上是资本主义国家动用武力谋求更多的政治、经济特权,联合在一起为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其附庸国的战争。此次战争
A.以林则徐虎门销烟为导火线爆发
B.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使帝国主义获得在华设厂的权利
D.过程中遭到义和团运动的沉重打击
13、他在《敬告青年》一文中第一次在中国树起“民主”与“科学”的两面大旗。他是( )
A.
B.
C.
D.
14、托马斯卡伦德曾写道:“在历史的某个时刻,在欧洲郇窄的一隅,生活着近五百万陆地和海岛居民,他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极其匮乏,却创造出了最原创、最绚丽的文化、商业、社会秩序和政治。成为西方文明的摇篮。”材料反映的的是
A.古希腊文明
B.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C.古代埃及文明
D.古代印度文明
15、1953年是中国经济史上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时起,中国人熟悉了一个经济术语:“五年计划”。以下属于“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A. 上海汽车制造厂建成
B. 修建青藏、新藏等公路
C. 农村的乡镇企业发展迅速
D. 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16、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 《辛丑条约》的签订 B. 《马关条约》的签订 C. 《天津条约》的签订 D. 《南京条约》的签订
17、以下是某校八年级历史兴趣小组帮助老师收集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一课的材料,其中不能用于该课的是( )
A.南湖红船的图片
B.《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C.京汉大罢工始末
D.陈独秀及董必武画像
18、“这次叛乱的唯一良好后果,就是上帝借助它作为一种动力,打破一个伟大民族的死气沉沉的气氛,使他们觉醒,意识到需要有一个新国家。1894年到1905年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正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这次叛乱”是
A.太平大国运动 B.戊戌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19、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上海,你最可能经历的是
A.唱着《义勇军进行曲》,投身于抗日洪流中
B.使用无线电话与亲友联系
C.在《申报》上发表了自己的作品
D.与朋友一起欣赏大型歌剧《白毛女》
20、这里是辛亥革命首义之地,不仅揭开了中国革命历史的新篇章,同时也给这座城市留下了起义门、新军工程营、楚望台军械库等一大批首义遗址。“这座城市”是( )
A.湖北武汉 B.江苏南京 C.四川成都 D.广东广州
21、探索建设社会主义中的严重失误是__和__。
22、中国共产党成立于_____年
23、自强求富为口号,开创近代探索路的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工业化的起点,它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世界逐步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小丽同学学习了两次工业革命的历史后,整理了下列表格。请结合所学知识,帮助小丽完成该表格。
时间 | 人物 | 国别 | 主要发明 |
1764年 | 哈格里夫斯 |
| 珍妮纺纱机 |
1769年 | 瓦特 | 英国 |
|
1825年 |
| 英国 | “旅行者”号蒸汽机车 |
19世纪末20世纪初 |
| 美国 | 留声机、电灯、电影放映机等 |
19世纪80年代 | 卡尔•本茨 | 德国 |
|
1903年 | 莱特兄弟 | 美国 |
|
25、《狂人日记》的作者是_____,中国共产党“一大”上选出的中央局书记是_____。
26、到___________年年底,除部分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到 ___________年,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工业布局有了明显改善,原有的沿海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广大内地也新建了不同规模的现代工业。
27、洋务运动期间,中国近代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是________。
28、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农业合作化经历了由________、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29、1915年,______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新青年》和______是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
30、三民主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31、中共十九大即将召开,现让我们回顾中共八大及八大以后历次党代会,探讨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一步步走向辉煌的过程。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中共八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会议。中共八大提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2)中共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在社会主义理论建设上分别取得了哪些成就?
(3)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探索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3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航天技术方面的成就很大。请围绕“走向太空”这个主题,回答问题。
(1)20世纪70年代,哪项航天技术成就使我国跻身世界航天大国行列?
(2)20世纪90年代,哪项航天工程开启我国的飞天之旅?
(3)21世纪初,哪项航天技术成就标志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哪项航天技术成就标志我国实现了太空行走?
33、三大改造的完成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这一说法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尽管战争的结局是残酷的,但道光帝并没有作深刻的自我反省,仍是一如既往的将一切责任卸于下属。……他在内心中认定战败的原因在于这批奴才未能实心实力办事,“天朝”的厄运在于缺乏忠贤智良之臣。
——《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材料二 面对日本大举出兵,李鸿章……让官兵相信“我不先与开仗,彼谅不动手”,“谁先开仗,即谁理绌”。……以为,单凭外交上的折冲樽俎,就可以“保全和局”……战争即将开始,清政府及其外交部门一直在等待列强调停,一个半月过去了,基本上未做军事上的准备……
——《甲午战争百廿年祭》
材料三 慈禧看到列强未将其列为祸首,“大喜过望,立即诏告奕劻、李鸿章,不论条约如何苛刻,均可照办,并慷慨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而清政府则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
——《中国近代史普及读本》
(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的“战争”指的是哪场战争?据材料一,说明道光帝认为战败的原因是什么?
(2)结合所学,材料二描述的战争爆发于哪一年?据材料二,指出清政府对战争“未做军事上的准备”的主要原因。
(3)结合所学,材料三中的“条约”指的是哪一条约?最能说明“清政府则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是条约中的哪条规定?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近代史的历史线索?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