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世纪前期,西方头号资本主义工业强国是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2、探寻历史事件原因和结果的逻辑关系,对历史进行合理解释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因果关系,对应不正确的是
A.英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发动对中国的鸦片战争
B.西方列强企图扩大侵略权益——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C.1843年《虎门条约》签订——美国从中获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
D.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签订——增开天津为商埠
3、1949年9月,中国各方面的代表600余人齐聚北平热烈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这一场景应该出现在
A.七届二中全会
B.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
C.一届人大会议
D.中共八大
4、科技改变生活。下面是21世纪新出现的交通现象是( )
A.定网约车出行
B.坐着火车去研学
C.骑着自行车上班
D.乘坐飞机异地旅游
5、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护国战争 ②二次革命 ③直系、皖系、奉系等军阀割据 ④武昌起义
A.④②①③
B.④②③①
C.②①③④
D.①④③②
6、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序幕的是( )
A.“一二·九运动”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建立敌后根据地
D.国民党发表国共合作宣言
7、1940年下半年,为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八路军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开始了“百团大战”,总指挥是( )
A.聂荣臻
B.徐向前
C.彭德怀
D.邓小平
8、对以下表述理解正确的是( )
①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A.①属于历史结论
B.①阐释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背景
C.②属于历史史实
D.②评价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地位
9、青年学生是时代的先锋,民族的希望。中国近代由青年学生最先掀起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
A.公车上书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爱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10、“历史的事实早已告诉我们,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不只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害密切地关联着,是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对上述材料中,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的目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A.抗美援朝,实现朝鲜统一
B.抗美援朝,捍卫朝鲜独立
C.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D.抗美援朝,助弱反霸
11、1979年4月,广东省领导向中央汇报:“我们省委讨论过……向中央给权,让广东先走一步,放手干。”“先走一步”是指实行
A. 土地改革
B. 农业合作化
C. 包产到户
D. 对外开放
12、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
②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③武汉长江大桥顺利建成通车
④国家开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③②④
D.③②①④
13、图为二次革命形势示意图,下列关于二次革命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导火线是袁世凯复辟帝制
B.领导人是孙中山、黄兴
C.结果遭到袁世凯武力镇压
D.因国民党力量涣散而失败
14、“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这首诗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是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
C.揭开了中国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序幕
D.全国性内战的开始
15、五四运动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最主要的依据是( )
A.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
B.青年学生首先发起运动
C.工人阶级参加斗争起了巨大作用
D.斗争的性质是反帝反封建
16、《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义和团运动时期
17、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五四运动
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D.辛亥革命
18、中国人民解放军被誉为“钢铁长城”,其作用是
①捍卫国家主权,打击来犯之敌
②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③保卫祖国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
④显示国防实力,震慑反华势力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9、爱国主义是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不同时期,爱国主义有不同的内容。下列人 物中主张“实业救国”的是
A.李鸿章
B.洪秀全
C.张謇
D.陈独秀
20、年代尺有助于我们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和时代主题,下面的年代尺你认为其探究的主题是
A.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
D.新中国的成立与巩固
21、提出“实业救国”,创办大生纱厂的实业领袖是________;创作《黄河大合唱》的音乐家是________。
22、西属拉美独立运动的领导人、被称为“南美解放者”的是________________。
23、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地点从上海转移到______的一艘游船上,并由此诞生了“红船精神”。
24、______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______。
25、下图人物是__________。
26、我国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后来推行到全国的政策是____。
27、发展:时间:6月初,中心:___________,主力:___________。
28、____________年西藏和平解放;____________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29、兴起:由山东、直隶一带的________、民间秘密结社和练拳习武的组织发展而来。
30、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成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涑”,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__________ ”。
31、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以“国共系及其历史启示”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参与。
【团结合作】
(1)请写出一件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时期的重大事件。
(2)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时期,国共两党同仇敌忾,在哪一战争中取得了中国近代史上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争端再起】
(3)请写出20世纪40年代末期发生在国共两党之间的战争的名称,并列举出这一战争中的重大战役两例。
【感悟历史】
(4)通过学习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历史知识,你有什么感悟?
32、太平天国运动中颁发的两个纲领性文件分别是?
33、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之间的分分合合,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始的标志是什么?有什么重要成果?
(2)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共发动了哪些武装起义?
(3)哪一事件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4)抗战胜利后,为争取和平避免内战,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亲临重庆参加国共两党谈判,最后签署了哪一重要文件?
34、情境分析:分析下列情境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情境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9月15日)
分析:根据材料写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情境二:1968年,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被开除出党,撤销其党内外的一切职务,一年后,刘少奇在河南开封含冤病逝。
分析:国家主席刘少奇遭批斗,失去人身自由,应该发生在什么时期?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情境三:民主和法制,这两个方面都应该加强,过去我们都不是,要加强民主就要加强法制,没有广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没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的。
——邓小平
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写出这—时期颁布的两部法律文件。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