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图是依据中国近代史上某一重大事件绘制的漫画,这一事件
A.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B.挽救了中华民族的危亡
C.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
D.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2、1903年章炳麟为了驳斥“保皇”论,澄清人们的思想,宣传革命主张,写了一封著名的公开信,即( )
A.《明定国是诏》
B.《警世钟》
C.《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D.《革命军》
3、“在云山之战中,志愿军第三十九军有一个战士,面对重达55吨的坦克,毫无惧色,在激战中爬上了正在疯狂射击的美军坦克,高举手榴弹寻找可以投进去的缝隙。”材料描述的战争是( )
A.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
4、虎门销烟的主要主人公是( )
A.孙中山
B.左宗棠
C.曾国藩
D.林则徐
5、十四年抗战开始的标志是
A.甲午中日战争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南京大屠杀
6、解放初期土地改革与抗美援朝的共同作用是( )
A.消灭了地主阶级
B.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C.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D.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7、下列关于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发生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 B.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
C.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D.中国军队歼灭大批日军
8、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被誉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上述文字讴歌的历史人物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 )
A.邓稼先
B.王进喜
C.雷锋
D.焦裕禄
9、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标志是( )
A. 新中国的成立 B. “一五”计划的完成
C. “三大改造”的完成 D.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制定
10、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问题的是( )
A. 马列主义 B. 毛泽东思想
C. 邓小平理论 D. 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11、一位维新志士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这位是维新志士是( )
A. 康有为 B. 梁启超 C. 谭嗣同 D. 光绪帝
12、太和殿前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国耻”是指( )
A.《南京条约》签订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马关条约》签订
D.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13、1950年到1952年我国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是( )
①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②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③农业生产获得迅速快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④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4、1924年1月,孙中山说:“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堪一日。”你认为造成辛亥革命后十三年来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
A.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 B.日本提出“二十一条”
C.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 D.孙中山的继续革命
15、小明在“暑假旅游照片展”中展出下列一组照片。据此可推断他去旅游的地方是。
A.西北边塞
B.四川盆地
C.东北地区
D.东南沿海
16、广州、武汉沦陷后,由于战线太长,兵力不足,国内资源紧张,日本改变了对华策略。下列哪一事件不是日本改变对华策略的产物
A.汪伪国民政府的建立 B.皖南事变 C.大生产运动 D.平型关大捷
17、宋朝注重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此举的根本目的是( )
A.铲除藩镇割据赖以存在的基础
B.把用人权全部收归中央管理
C.为各阶层的读书人进入仕途开辟道路
D.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其统治
18、(题文)小明在翻阅历史书籍时,看到下列这样一组图片。请您说第一张图上的人是谁?发生什么战役中?( )
A. 林则徐,鸦片战争 B. 关天培,虎门战役 C. 邓世昌,甲午战争 D. 邓世昌,黄海战役
19、诞生于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中,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是谁创作谱曲的?( )
A.鲁迅
B.聂耳
C.冼星海
D.齐白石
20、“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色,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办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材料中的“斯役”是指( )
A.萍浏醴起义
B.镇南关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武昌起义
21、______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______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22、1851年,农民革命领袖_________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__________。
23、请写出与下列提示相对应的事件。
(1)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一一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的标志一一
(3)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一一
24、1919年_________在《新青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第一次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
25、列举我国近现代历史上社会性质的几次变化。
(1) 1840 年鸦片战争后,我国由封建社会开始进入________________社会。
(2)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国进入________________过渡时期。
(3)1956 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国进入________________初级阶段。
26、读下图,回答问题:
(1)上述图中的人物是_____ ,他被誉为“_____”。
(2)形成以他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会议是_____。这次会议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_____上来,实行_____的伟大决策。
(3)我国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是深圳、_____、_____和厦门。
(4)在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他创造性地提出了“_____”的伟大构想。
(5)在_____会议上他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_____会议上把他的理论作为我党的指导思想。
27、1927年8月,______会议上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1929年12月,______会议召开,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28、抗战胜利前夕,在延安召开________,大会确立________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29、1954年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在改造过程中实行________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1984年后,中共中央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________,大大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
30、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分析了当时中国国内主要矛盾,指出党和国家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从落后的_______变为先进的_______。
31、请结合所学用一句话概括邓小平在在中国改革开放中的历史地位?
32、阅读下列材料:
大会着重指出:“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请回答:
(1)这是哪次会议的内容?是哪一年召开的?
(2)这次会议是如何看待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
(3)你能说出这次会议的意义吗?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会议精神为什么没有在实践中得到贯彻执行?
33、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党和政府历来重视三农问题。某校八年级同学以“建国以来党的农村政策与农业的变化”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
【政策回顾】
(1)1950年,中央政府颁布了《 》,大规模的 运动在全国开展。
(2) 1953年,党中央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决定对农业实行 。
(3) 1958年,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随后在全国开展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4)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农村掀起,其主要内容是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
【分析对比】
党的农村政策对农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5) 1952年底,我国彻底废除了________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6)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____化的高潮,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农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7)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产生了严重的失误,农业生产遭受到严重破坏。
(8)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劫了中国农业的犬发展。
【历史认识】
(9)从这几次农村土地政策的调整可以看出,党和政府在制定土地政镱时的依据是什么?你从中能碍到什么结论或启示?
34、近代中国经历了从“师夷长技到变法维新的探索,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旧制度。于是,人们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共和国。接着,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这是普遍的规律。请按照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从向西方学习的角度看,陈独秀的思想与康有为、孙中山的思想相比有何进步性?他们领导的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2)通过近代仁人志士探索近代化的历程,概括出他们探索近代化历程的特点。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