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孙中山《讨袁檄文》一文中写到:“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袁世凯被称为“民贼”是因为他
A.镇压“二次革命” B.派人刺杀宋教仁 C.同日本签订“二十一条” D.复辟帝制
2、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标志着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的伟大事件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西藏的和平解放
D.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3、1942年1月11日,《新华日报》对某次会战发表社论指出,“它配合了友邦作战,使盟军在太平洋战场的香港陷落、马尼拉失守、马来亚危急之际,有着中国战场的胜利,以鼓舞友邦,以打击敌人。”这场会战是
A.淞沪会战
B.徐州会战
C.第三次长沙会战
D.豫湘桂战役
4、下表是著名艺术品拍卖行佳士得的拍卖清单(部分)。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这些拍卖品的来源是( )
日期 | 拍卖行 | 拍卖品描述 |
1861年7月 | 佳士得 | 来自军官们的两批物品……其中包括“中国皇帝的大国玺” |
1862年6月 | 佳士得 | 来自圆明园的珐琅制品,其中“一个大香炉,曾是皇帝书房里的炉子” |
1864年7月 | 佳士得 | 36件标明来自圆明园的物品 |
A.合法通商贸易所得
B.侵华战争劫掠所得
C.清政府战败赔偿所得
D.友好访问获赠的国礼
5、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的赔款最多的条约是 ( )
A. 《南京条约》 B. 《马关条约》 C. 《北京条约》 D. 《辛丑条约》
6、下列哪个国家的雏形不是查理曼帝国分裂后形成的
A.德意志 B.英吉利 C.法兰西 D.意大利
7、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是
A.《资政新篇》 B.《民报》
C.《天朝田亩制度》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8、1949年开国大典时,致电中央,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希望早日解放西藏的西藏宗教领袖是
A. 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
B. 阿沛·阿旺晋美
C. 玄奘
D. 金轮法王
9、西藏于1951年实现和平解放,说明( )
A.没必要进行武力威慑
B.西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C.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
D.西藏的农奴制得到废除
10、胡锦涛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08年开幕式演讲中说,30年前在邓小平同志倡导和带领下,中国人民毅然决然地踏上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中国人民毅然决然的踏上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是在( )
A.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B. 新中国成立后
C. 文革结束后 D. 三大改造完成后
11、我国疆域广阔,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前像一片“海棠叶”,可后来变成一只“大公鸡”。这主要是由于
A.英国的侵占
B.沙俄的侵占
C.法国的侵占
D.美国的侵占
12、下表为某同学整理的一个历史小专题,其主题应该为
A.社会习俗的演变 B.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C.教育近代化进程 D.海外留学教育
13、“竹枪一支,打得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地;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这句打油诗深刻揭露了( )
A.鸦片输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
B.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的官场腐败
C.列强入侵使中国无数家庭妻离子散的现状
D.《南京条约》签订后,个体农户纷纷破产的现实
14、被军迷誉为“中华神盾”的长沙舰是由江南造船厂建的,而江南造船厂的前身则是江南制造总局。那么,江南制造总局创建于下列哪一时期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中华民国
15、历史实践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6、如下图所示,可以获取的信息是( )
军阀割据混战造成的一些后果 | ||
农户 | 1914-1918年 | 减少1500多万户 |
耕地 | 1914-1918年 | 减少2600多万亩 |
荒地 | 1914-1918年 | 增加4900多万亩 |
陆军 | 1914-1919年 | 增加92万多人 |
军费 | 1916-1918年 | 增加5000多万元 |
A.皖系军阀掌握北京政府
B.奉系军阀盘踞东北地区
C.军阀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
D.军阀割据纷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灾难
17、太平天国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的标志是
A.金田起义 B.西征的胜利 C.定都天京 D.北伐的胜利
18、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事件是( )
A.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南昌起义
C.红军长征的胜利
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19、下列对民国时期创办的著名的报纸和刊物的表述,错误的是()
A. 天津——《大公报》
B. 延安——《解放日报》
C. 陈独秀——《新青年》
D. 张謇——《生活》周刊
20、中共中央提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议是在
A.制定宪法时 B.修改宪法时
C.筹建新中国时 D.中共八大上
21、签约时间:________年。
22、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强迫中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1)“这个条约对中国的最大影响不是赔款,不是割让香港(岛),而是五口通商。”“这个条约”是 。
(2)近代史上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是 。
(3)在中国近代史上,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极大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的条约是 。
(4)在中国开设使馆界的不平等条约是 。
23、后期努力
(1)重建领导核心:封________为干王,总理朝政;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青年将领。
(2)纲领:洪仁玕写成________,提出向________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主张,但未能付诸实践。
(3)军事胜利:陈玉成、李秀成等协同作战,先后取得浦口、三河大捷,但未能改变军事上的不利局面。
24、1949年, 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1951年 获得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25、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宣布,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_______社会,正在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__________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26、在中国近代社会,仁人志士为寻求救国救民道路而努力探索。请根据提示,完成下列内容(只写一位)。
(1)洋务派代表人物________;
(2)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是________;
(3)资产阶级革命派代表人物________;
(4)新文化运动中,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的作者是________。
27、某中学八年级同学以“建国以来党的农村政策与农业的变化”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通过查询资料和调奁采访等,得岀结论:政策的调整对农村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假如你也是课题组成员之一,请你完成“建国以来,党的农村政策与农业发展分析报告”的部分内容。
问题一:政策回顾
(1)1950年,中央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大规模的 运动在全国开展。
(2)1953年,随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公布,党和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 。
(3)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十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随后在全国开展了 和 运动。
(4)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农村掀起,其主要內容是在农村实行 。
问题二:分析对比:
党的农村政策对农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5)1952年底,我国彻底废除了存在2000多年的 制度; 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
(6)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 ,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农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7)1958年,党的农村政策给农业发展带来了什么后果?
(8)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农村政策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
28、五四运动前期的主力:⑥_____。
29、新中国成立前夕,我国建立了第一支海军——__________海军。
30、被誉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的是________
31、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西方列强在中国犯下了哪些侵略罪行?在此期间,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获得了哪些侵略权益?这场战争对中国有何影响?
32、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新时代中因青年要继续发扬五四运动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五四运动的历史性质。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发生在哪一年?最能体现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口号是什么?
(2)五四运动爆发时,率先挺身而出,揭露帝国主义列强侵略行径,举行示威游行的主力军是谁?后来(6月5日及以后),五四运动主力又是谁?运动中心发生的变化是什么?
(3)五四运动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的历史地位是什么?
(4)作为当代的中学生,你认为我们应该学习五四运动的什么精神?
33、漫画“聚”条约
注:绷带上的字为: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瑷珲条约.......
(1)以上漫画绷带中”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共同涉及哪一对华问题?结合所学的知识,分别指出这五大不平等条约的影响。
34、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国计民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土地改革后,农民早出晚归,积肥修堤,添置耕牛和农具。1950年冬湖南省就动工建水塘9.8万多个,受益田地750万亩。辽宁全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1000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种上花生和棉花。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科书
材料二:
材料三: 恩格尔定律认为,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其食物支出在总消费支出中所占比例越大;收入越高,这个比例便越小。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或平均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比例就越大;越富,情形则相反。
广东省城镇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
时间 | 1978 | 1980 | 1985 | 1989 | 1992 | 1993 | 1994 |
恩格尔系数 | 66.6 | 65.5 | 58.3 | 56.5 | 51.5 | 48.9 | 46.4 |
——摘自陈泉《广东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及趋势分析》
(1)根据材料一围绕主题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发展的角度,分析土地改革的影响。
(2)观察材料二,指出序号②、③阶段粮食产量有何变化?并运用相关的农业政策分析这两个阶段出现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1978-1994年广东省城镇居民消费恩格尔系数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