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v1,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为v2,有人用锤子敲了一下钢轨的一端,另一人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t,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v1小于v2
B.听到的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小于0.1s
C.钢轨的长度为
D.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用的时间为
2、2022年2月6日,在女足亚洲决赛中,中国女足夺冠。关于足球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踢球脚疼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运动员鞋底的花纹可以减小与草地的摩擦
C.空中斜飞到最高点的足球受平衡力作用
D.草地上滚动的足球因摩擦力变大逐渐停下
3、甲、乙两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两车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0~5s,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0~5s,乙车的速度是甲车速度的4倍
C.0~10s,乙车的平均速度是甲车速度的2倍
D.经过12s,甲、乙两车相距18m
4、下列关于生活中的光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①城市建筑物的玻璃幕墙反光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②树荫下的圆形光斑是太阳的虚像
③水池底看起来会比实际浅
④照相时底片上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5、下列估测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一本物理书的质量约为30g
B.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70cm
C.人体正常的体温约为38℃
D.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
6、对下面诗句中蕴含的物理知识,理解正确的是( )
①“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音色不同来辨别人的
②“忽闻水上琵琶声”其中琵琶声是琵琶弦振动产生的
③“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④“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中“高”是指声音响度大
A.只有①③正确
B.只有②④正确
C.只有②③④正确
D.①②③④都正确
7、将一支实验室用温度计蘸了酒精后取出,则温度计的示数将( )
A.上升
B.下降
C.保持不变
D.先下降再上升
8、在一段平直的大道上,有甲、乙、丙三辆小汽车依次向梵净山方向行驶,已知甲车最快,乙和丙快慢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甲为参照物,乙车向梵净山方向行驶
B.以丙为参照物,乙车是运动的
C.三车向梵净山行驶,是以梵净山作为参照物
D.以丙作为参照物,甲、乙两车向梵净山行驶
9、“熄灯一小时,低碳你我行”。熄灯后,小亮利用黑暗的环境,用手电筒做了有趣的物理实验——手影。下列成语描述的光学现象中,与“手影”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杯弓蛇影
B.立竿见影
C.镜花水月
D.海市蜃楼
10、在“探究盐水凝固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和小红描绘盐水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并查阅到盐水凝固点与盐水浓度的对应关系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盐水浓度/% | 0 | 3 | 6 | 9 | 12 | 15 |
凝固点/ | 0 |
A.小明所用盐水的浓度更大
B.小红所用盐水的浓度更大
C.盐水浓度从0增加到15%的过程中,其凝固点逐渐降低
D.用适当浓度的盐水结成的冰给物品降温,效果比用水结成的冰更好
11、2020年6月21日,我国多地可以看到罕见的日环食,天文爱好者用墨水成像、小孔成像、相机拍照等方式观看或记录了这一天象奇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日食形成的原因是光发生了折射
B.太阳通过照相机镜头所成的是虚像
C.太阳在墨水中形成的是缩小的像
D.太阳通过小孔成缩小的实像
12、关于光的各种现象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壮观的天文现象日全食,是阳光在大气中的折射导致的
B.从不同的位置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是镜面反射的结果
C.阳光通过棱镜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说明白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
D.阳光通过茂密的树叶缝隙在地面形成“亮斑”,说明光发生了折射
13、如图所示,在盛水的盆里的两块砖头上搁一只装有剩饭、剩菜的篮子,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放在通风的地方,即使经过一天时间,里面的饭菜也不会变质。关于该做法,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放在通风处可加快水液化
B.利用水的升华吸热保鲜饭菜
C.利用水的汽化吸热保鲜饭菜
D.水熔化吸热可使温度降低
14、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以下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15、“小明,该交作业了!”小明听出这是物理课代表的声音,他的判断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节奏
16、噪声污染防控是现代城市环境治理的重要方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学校录播教室的内墙常用吸声软装材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医院楼道上常见的“禁止高声喧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居民小区禁止汽车鸣笛,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建筑工人在嘈杂的环境中戴耳罩,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7、下列描述的现象和仪器的原理,与“树在水中的倒影”形成的光学原理相同的是( )
A.夏日的树荫
B.雨后的彩虹
C.潜艇的潜望镜
D.实验用的放大镜
18、关于物质的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公式可知,物质的密度跟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反比
B.不同种类的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不同
C.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温度、状态有关
D.密度单位kg/m3比g/cm3要大
19、在做“研究充水玻璃管中小气柱的运动规律”实验时,小明取长100cm的细玻璃管注满水,管中留一小气柱,将玻璃管反转后如图所示,观察气柱从A点运动到B点,这个过程中,气柱的运动情况如表(表中均以气柱上端移动的距离进行记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从A点开始的距离s/cm | 0 | 20 | 40 | 60 | 80 |
1cm高的气柱从A点开始的时间t/s | 0 | 3.6 | 7.2 | 10.8 | 14.4 |
2cm高的气柱从A点开始的时间t/s | 0 | 3.6 | 7.2 | 10.8 | 14.4 |
A.从表格数据可知,气柱的平均速度与气柱的高度无关
B.1cm高的气柱从A点开始运动到距离A点10cm位置时,它的平均速度为0.18cm/s
C.从表格数据可知,2cm高的气柱在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它在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D.根据公式可知:若本次实验中的气柱做匀速直线运动,它的速度大小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20、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的,下面描述的物理现象正确的是( )
A.“飘渺的雾”是汽化现象
B.“晶莹的露”是熔化现象
C.“凝重的霜”是凝华现象
D.“轻柔的雪”是液化现象
21、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长度,下列结果最接近的是( )
A.1cm
B.5.0cm
C.25.00cm
D.25m
22、下列各组光学器件中都能对光线起发散作用的是( )
A.凹面镜和凸透镜
B.凸面镜和凹透镜
C.凹面镜和凹透镜
D.凸面镜和凸透镜
23、根据表所提供的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物质 | 熔点℃ | 沸点/℃ |
酒精 | -117 | 78 |
水银 | -39 | 357 |
铅 | 328 | 1740 |
A.-39℃的水银吸热,温度可能不变
B.铅的凝固点是-328℃
C.气温接近-50℃时,应选用水银做温度计的测温液体
D.80℃的酒精是液态
24、冬天,戴眼镜的同学从寒冷的室外进入到温暖的室内时,镜片上会出现一层薄雾,过了一会薄雾又慢慢消失,此过程中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先熔化后汽化
B.先液化后升华
C.先液化后汽化
D.先凝华后升华
25、在“森林动物运动会”中龟兔赛跑的情景中,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比较_____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快,由于兔子麻痹轻敌,中途睡了一觉,“裁判员”通过比较__判定最先达到终点的乌龟运动得快.物理学中用_______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程度.
26、(1)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下面的实验仪器:
①图甲中测得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cm;
②图乙中家用寒暑表的示数是__________℃;
(2)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用酒精灯将烧瓶内的水加热沸腾后,水蒸气从细玻璃管口喷出,在离管口稍远处,可以看到雾状的“白汽”。这是因为喷出的水蒸气发生了__________现象;
(3)如果上题(2)这时在管口处放置一块玻璃片,会发现正对管口的玻璃片表面有__________,玻璃片的温度将_____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7、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的行驶情况,其中甲车是做匀速直线运动。请你利用图中相关信息解决下列问题:
(1)乙车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_____。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_____。
(2)甲车行驶70s通过的路程是_____m,以汽车为参照物,车内乘客是_____(选填“运动”、“静止”)的。甲、乙两车在0~40s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选填“相等”、“不相等”)的。
28、如图所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mm,物体A的长度是__________cm。
29、每个弹簧秤都有一定的测量范围,如果超过这个范围,弹簧的_________________就不跟_____成正比,撤去拉力后,弹簧也不能恢复原来的_____.
30、北方地区的冬天,对自来水管的保护十分重要,如果保护不好会把水管“冻裂”,这是因为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水凝固成冰后质量______,体积______。
31、甲、乙两列火车的路程之比为3:4, 时间之比为3:2,则两车的速度之比为______,两车长均为150m且在平行轨道上同向行驶,甲车速度为20m/s,则甲车上的乘客看到乙车从自己身边超过的时间为________s.
32、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的规律制成.王红同学的实验小组在探究“水的沸腾”时,三位同学观察温度计的方法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_____.
33、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测一物体所受重力,挂上重物后,弹簧由短变长,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当物体静止时,由图可知物体所受重力为_________N。
34、在科华学校三位优秀的八年级物理老师指导下,相信你对太阳光有了更多的了解:
(1)图甲中,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白色光屏上呈现彩色光带,其中电视遥控器是利用区域________(选填“甲”、“乙”或“丙”)的光来进行遥控的;
(2)图乙中,用红色激光笔照射外层是无色透明,内层是绿色透明的双层气球,你会发现________色的气球会爆炸(选填“无”、“绿”或者“无和绿”),这是因为气球吸收红光,使得气体温度升高,质量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5、小晗和同学利用天平、量筒测量一种不吸水的小石块密度。
实验次序 | 1 | 2 | 3 | 4 |
液体体积V/cm3 | 15 | 22 | 50 | 80 |
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m/g | 67 | 72.6 | 95 | 119 |
(1)下面是小晗同学测量小石块密度的实验过程,请将过程补充完整:
①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______,直至天平平衡
②在左盘放被测小石块,在右盘加减砝码,调节游码直至天平平衡
③砝码和游码的情况如图甲,读出小石块的质量
④将石块放入盛有30mL水的量筒中,静止时液面情况如图乙所示,则石块的密度是______kg/m3;
(2)小通的石块放不进量筒,他用烧杯和水也测出了石块的体积,请将实验过程补充完整:①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1
②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2
③如图丙所示,烧杯放在水平桌面上,用细线系住石块轻轻放入烧杯中,使石块浸没在水中,在烧杯壁上水面位置作出标记
④将石块从水中取出后,______,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3
⑤石块密度表达式ρ=______ (用字母m1、m2、m3和ρ水表示)。若步骤④石块取出时带了一部分水,则所测石块密度______ (选填“偏小”、“不变”或“偏大”)。
36、下表是某同学在网上查询的某次列车的时刻表,请根据时刻表回答以下问题:
车站 | 到达 | 发车 | 停留 |
珞璜南 | 12:51 | 12:53 | 2分钟 |
重庆西 | 13:07 | 13:11 | 4分钟 |
永川东 | 13:36 | 13:38 | 2分钟 |
隆昌北 | 14:00 | 14:02 | 2分钟 |
简阳南 | 14:38 | 14:40 | 2分钟 |
成都东 | 15:11 | 终点站 |
|
(1)列车从珞璜南到重庆西的运行时间为多少分钟?
(2)从重庆西到成都东铁路全线长约300km,则列车从重庆西到成都东的运行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
(3)列车车长约为400m,列车以200km/h的速度匀速穿过某隧道,隧道长为4km,则列车全部在隧道中的时间为多少?
37、从南京到上海的K1158次快速列车的运行时刻表如表一所示,从南京到上海的67013次高速动车时刻表如表二所示.
(1)由南京到上海,乘坐G7013次高速动车比K1158次快速列车节省的时间为多少小时?
(2)求G7013次高速动车由南京开往上海的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千米/时?
(3)G7013以50 m/s的平均速度通过全长为3 000米的大桥,列车全部通过桥所用的时间为多少秒?(列车长为150 m)
38、暑假,家住聊城的小明准备乘坐次列车去北京参加青少年夏令营,该车经停车站的信息如表所示,已知聊城站到北京西客站的路程为
,则该车此行程的平均速度约为多少
39、按要求作图:
如图所示,P为人眼的位置,请在图中用作图的方法,作出人眼所能看到的挡板右侧墙壁的范围
.
40、画出从斜面上滑的物体A对斜面的压力示意图。
41、处于主光轴上的物体AB经凸透镜后在光屛上成的像A′B′,请你根据图中所给的条件画出凸透镜,并确定焦点F的位置.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