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森林资源
B.土地资源
C.矿产资源
D.气候资源
2、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民族政策不断完善。下列事例符合我国民族政策的是( )
A.全国各族人民应一律使用普通话和汉字
B.中国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都具有平等的地位
C.我们应改掉部分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D.回族人到上海做生意应该缴纳比汉族人更多的税
3、长江三角洲地区与城市群发育关系不密切的自然因素是( )
A. 气候温和湿润 B. 河网密集,水源充沛
C. 矿产资源丰富 D. 临江面海的地理位置
4、关于长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长江中下游地区水能资源丰富,被称为“水能宝库”
B.小浪底水电站位于长江中游,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水电站
C.流域面积、流程长度和含沙量均居我国首位
D.长江干流横贯东西,支流联结南北,形成了四通八达的水运网
5、3月23日下午,“天宫课堂”第二课在中国空间站正式开讲。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及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最接近( )
A.①
B.②
C.③
D.④
【2】“授课”前后一段时间,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
A.华北平原小麦进入收割期
B.长江流域进夏汛
C.江苏各学校旗杆的正午影长达到一年中最长时候
D.南京市昼渐长,夜渐短
6、同学们,我们正在进行生物地理中考的全市一模考试,此时地球运行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 )
A.①②段
B.②③段
C.③④段
D.④①段
7、我国南海中蕴藏的石油是一种( )
A.气候资源
B.不可再生资源
C.土地资源
D.森林资源
8、每年秋收后,有的农民把玉米秸秆在田里烧掉,用秸秆灰来肥田,这种做法容易产生:
A.增加干旱程度
B.造成空气污染
C.破坏土壤结构
D.造成风灾
9、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中南海是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所在地,这体现了北京是全国的( )
A.文化中心
B.政治中心
C.国际交往中心
D.经济中心
10、下列行为没有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是( )
A.自带购物袋,绿色购物节能源
B.用完电器拔插头,省电又安全
C.使用一次性餐具,卫生又方便
D.出门骑自行车,绿色环保出行
11、我国的行政区划大致分成( )
A.省、市、县
B.省、市、镇
C.省、县、乡(镇)
D.市、县、镇
12、香港和澳门有许多相似的地理特征,包括( )
①地处南方地区②与广东省相邻③实行“一国两制”④以博彩旅游业为经济支柱⑤世界著名的自由贸易港
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①②⑤
D.②③④
13、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
A.洪涝和干旱 B.台风 C.寒潮 D.暴雨
14、我国是世界上水稻种植纬度最高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常年温和多雨
B.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C.全国各地都有明显干湿季
D.气候大陆性强
15、2011年以来,我国先后对计划生育政策做出“双独二孩”“单独二孩”和“全面二孩”的调整。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B.人口总数在减少 C.人口分布不均匀 D.已不需要“计划生育”
16、关于黄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黄河流经四川盆地,上游多高山、峡谷
B. 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中游的黄土高原
C. 从河流的长度、水量来看均为我国第二大河
D. 黄河下游为“地上河”,易决口成灾,加固防洪大堤是治理黄河的根本
17、如图为我国部分省区轮廓与河流图,下列选项中对其分析正确的是( )
A.“黑河-腾冲”一线连接的是甲省和乙省
B.我国领土最东端和最北端的省区都是丙省
C.甲省与缅甸、老挝、朝鲜接壤
D.③河流经过山东省,注入渤海,②河流流入南海
18、根据我国的国情,今后农业发展主要依靠( )
A.喷洒农药,减少病虫害
B.发展农业科技
C.扩大耕地面积
D.增施化肥
19、连接京津唐和珠江三角洲两大工业基地的高速铁路是( )
A.京广高铁
B.京沪高铁
C.西成高铁
D.沪蓉高铁
20、下列现象或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
A.广告牌安装不合理,被风吹落砸坏路边汽车 B.非洲的旱灾,导致农田颗粒无收
C.燃放大量烟花炮竹,引发森林火灾 D.乱砍滥伐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21、我国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是________。
22、从耕作制度来看,东北平原______,长江中下游平原______。
23、(题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农产品供销由________ 到总量________ 、________ 的历史性转变。但也面临着________ 增加、________ 不断减少以及________ 、自然灾害、________ 等问题的严峻挑战。
24、读下图,了解我国民族构成:共_____个民族,汉族占_____%,_____个少数民族占8%.
25、被誉为中国的“国粹”的,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是________。
26、中国共有______个民族,其中_____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_____族的人数最多。
27、我国陆地总面积约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____和____,居世界第三位。
2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省区有________(填代号),其中表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是________(填代号),该省区主要的少数民族是________ ,图中④⑤两地的少数民族分别是________族和________族。(共5分)
29、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________、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
30、一般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较 。
31、读长江和黄河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黄河主要支流⑤是____。
(2)黄河最终注入的海洋B是____。
(3)G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____。
(4)长江中游与下游分界点④是____。
(5)关于长江、黄河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
A.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黄河是第二大河
B.长江、黄河的下游地区都位于东部平原区
C.水能资源丰富是长江、黄河中下游的共同特点
D.长江、黄河都发源于青藏高原,共同流过青、甘两省
32、2021年10月30日至31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罗马举行,本次峰会以“人、地球与繁荣”为主题。下图为“G20成员国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G20成员国中,与中国陆上相邻的国家有____等,隔海相望的国家有____等。
(2)G20成员国中,美国、英国等国家属于____(发达/发展中)国家;印度、巴西等国家属于____(发达/发展中)国家。
团结合作携手抗疫
在此次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疫苗合作行动倡议”。
(3)发达国家科技水平____,疫苗研发水平高,生产数量大。“发达国家支持发展中国家研发、加大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属于“____”(南南合作/南北对话)。
和谐共生绿色永续
此次峰会适逢《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前夕,所以气候变化成为重要议题。
(4)由于人们长期使用石油、____等化石燃料,并且大量砍伐森林,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从而导致气温上升,造成全球____。针对这一现象,应该采取的有效措施是____。
加强协调促进复苏
疫情给世界经济带来的影响复杂深远,G20成员国应该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5)G20峰会是国际经济合作论坛,该论坛体现了____。(单项选择)
A.国际经济合作需要不断加强
B.国际商业竞争日趋激烈
C.国家经济发展需要自成一体
D.需加强发达国家的合作
33、2018年10月1日,一曲《我爱你中国》唱遍中国的大江南北,让我们乘着高铁去旅游,欣赏祖国的大好山河。读我国部分区域高铁图,回答下列问题。
(1)沪昆高铁东起____向西依次经过浙江、____、湖南、贵州,最终到达____。(填省级行政区)沪昆高铁和贵广高铁都经过了____高原。
(2)沪昆高铁经过____丘陵地区,可以看到很多坡地种有果树。列举这里的一种水果:____。
(3)乘坐图中高铁进行旅游,可看到经过地区耕地类型以____为主。
(4)贵广高铁旅行中,在桂林景点最可能遇到的少数民族是____族,南宁至昆明的铁路叫____铁路(线),为大西南的资源开发和从根本上改变贫困落后面貌起到促进作用。
(5)图中纵贯我国南北的高铁是武广高铁,是____高铁的南段。
34、读“我国 32°N 地形剖面图” 和“中国地形分布空白图”回答.
(1)高原:A________,该高原位于我国第________阶梯。
(2)图中⑧山脉和淮河组成了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这一分界线大致是________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3)据图可知我国的地势特点是________,呈________状分布。
35、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长江和黄河均发源于我国的__________高原,自西向东注入海洋,说明我国的地势特征是__________。
(2)长江和黄河丰富的水能资源都集中在________游,在长江我国建有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是____________工程,黄河中游流经________高原,使其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下游成为“_________”。
(3)长江最大的支流是________。
(4)长江宜宾以下航运便利,被誉为“______”。
(5)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道是______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