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我国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绝大多数河流分布在内流区
B.我国大多数河流最终注入印度洋
C.我国的河流冬季都有结冰期
D.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
2、2021年9月17日13时30分许。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着陆在内蒙古高原阿拉善盟的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所属地形区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关于我国自然灾害分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东南沿海多台风灾害
B.华北地区多干旱
C.西南地区多地质灾害
D.洪涝灾害多发生在我国西北部
4、以下产品不属于牧区畜牧业的农产品的是( )
A. 鸡蛋 B. 羊肉 C. 牛奶 D. 马
5、下列关于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
A. 耕地主要分布在湿润的南方地区
B. 耕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西部季风区
C. 林地主要分布在低缓的丘陵地区
D. 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干旱、半干旱区
6、近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品逐渐由“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科学技术
B.资金
C.生产原料
D.劳动力
7、我国生育政策三年内从“单独二胎”到“全面放开二孩”的变化,主要目的是( )
A.缓解人口老龄化
B.避免人口负增长
C.控制育龄妇女人数
D.解决人口基数过大问题
8、我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资源数量有限,难以大量增加
B.自然资源不可再生,用一点少一点
C.我国人口不断增加,数量众多
D.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浪费严重
9、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是( )
A. 青海湖 B. 鄱阳湖
C. 洞庭湖 D. 太湖
10、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优势是( )
①平原面积广大
②降水偏少,耕地多为旱地
③耕地集中连片
④土壤肥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下面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是中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
B.南京是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
C.经济发展水平全国领先,是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
D.地势低平、河网稠密,农业发达,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和“丝绸之乡”
12、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人口、城市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读下图,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巫山以东,东临东海和黄海
B.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被称为“天府之国”
C.武汉位于长江下游,历来是“九省通衢”之地
D.工业基础雄厚、矿产资源丰富,有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13、海南省地处我国南海之滨,下列运动不适合在海南开展的是:( )
A.登山 B.溜冰 C.游泳 D.划船比赛
14、下列对区域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红土地 ----南方地区
B.“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C.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京
D.“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香港和澳门
15、我国长江以南地区被称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阿拉伯半岛和我国长江以南地区纬度相近但是景观差异很大,阿拉伯半岛沙漠广布,而长江以南地区山清水秀,这是因为 ( )
A.地形不同
B.我国东部受夏季风的影响
C.距离海洋远近不同
D.人类活动不同
16、2022年11月29日,我国神舟15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将三名宇航员送入太空。新泰市某中学的小明同学全程观看了直播盛况,激动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根据材料并结合下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一年中,宇宙飞船成功发射的时间可能在图所示日期之后
B.当处于图示日期时,小明可能正准备迎接春季学期的期末考试
C.宇宙飞船成功发射时,小明明显感觉到昼长时间比图示日期要长
D.宇宙飞船成功发射时与图示日期相比,小明家乡的自然景观差异明显
17、下列土地资源中,不属于农业用地的是( )
A. 耕地 B. 林地 C. 草地 D. 建设用地
18、下列有关我国气候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气候复杂多样 B. 夏季高温少雨,冬季寒冷多雨
C. 气候的大陆性特征显著 D. 季风气候显著
19、近年来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不断调整,2016年开放“二胎政策”,2021年开放“三胎政策”,人口政策调整的原因与实际不符的是( )
A.人口在不断减少
B.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
C.劳动年龄人口供给减少
D.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日益严峻
20、世界上大多数动植物都能在我国生存,主要因为( )。
A.季风区广大 B.气候复杂多样
C.夏季普遍高温 D.雨热同期
21、我国的地势特征是___________呈阶梯状分布,从第一级阶梯到第三级阶梯地势逐步_________________(增高或降低)。
22、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____________。
23、四大地理区域中, 地区夏季气温最低,主要影响因素是 (填“地形地势”或“海陆位置”)。
24、________ 是一座古城,也是著名的古都,既保留着世界上最完整的皇家宫殿园林,又荟萃了独具地域特色的“京味”文化.
25、目前,北京正朝着“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 ”的目标迈
26、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_____________以东,以______ 和雪峰山为界,西部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高原,东部为_____________平原和_____________。
27、________是黄河干流上最大的水利枢纽。
28、我们美丽的会同是粟裕大将的故乡,这里山清水秀,气候类型是_______气候,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农民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列举我们当地常见的两种常绿树种名称_______、_______。
29、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黑土地”,把____称为“黄土地”。
30、中国位于 ________ 洲东部、________ 洋西岸,是一个 ________ 的国家.
31、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展示的是我国的________工业区。
(2)图中①②③数字分别代表该工业区的三个工业中心,①是________,②是________,③是________。
(3)该工业区有丰富的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资源。
(4)图中显示该工业区发展工业最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是___运输和________运输。
(5)图中④是纵贯我国南北的主要铁路干线之一_____。
32、“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世界风云变化多端,粮食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为确保粮食安全,国家提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读“中国小麦、水稻主要分布区示意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幅员辽阔,农业生产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以____mm年等降水量线为界,划分了种植业主要分布区和畜牧业主要分布区。
(2)我国东部小麦、水稻集中产区的分界线大致在____——淮河一线,以该线为界,呈现出____(“南稻北麦”或“南麦北稻”)的格局,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我国小麦、水稻集中产区的地形类型多为____。
(3)2017年秋,袁隆平主持的青岛市海水稻研究工程的海水稻正式测产,最高亩产近620千克,即使生长在盐地中,海水稻仍然获得高产,其主要得益于( )
A.气候适宜,光热充足
B.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C.劳动力丰富,精耕细作
D.农业科学技术先进
(4)国家提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其中“藏粮于地”让我们想起了国家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____”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5)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人人有责。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你践行节约粮食,避免浪费的合理做法是____。(写出一点即可)
33、读“我国2020年春耕春播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可知我国东部地区农业类型以___________为主。但南北差异明显,以___________(山脉)-淮河一线为界,该线以北地区多为___________(耕地类型);该线以南地区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_。
(2)我国最早进入春耕春播省份是___________,最晚进入春耕春播的地区是东北地区。影响我国春耕春播时间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_____。
(3)甲地位于___________盆地,该盆地农作物种植区呈环状分布,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
(4)5月上旬播种地区的作物熟制是___________。
(5)制约华北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请至少写出一条解决办法?
34、读下图,试分析回答。
(l)图示区域北部地区主要以_______地形为主。
(2)该区域地处沿海.R河口以南海岸线比以北海岸线_________。
(3)该区域城市分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4)试分析该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________________。
(5)举例说明甲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带动辐射作用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
35、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热播的电视剧《山海情》讲述了福建省帮助宁夏西海固群众移民搬迁到闽宁镇,闽宁镇从无到有、由弱到强,见证了闽、宁携手,东西协作扶贫20年的历史。
材料二福建省地形图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形及年降水量分布图
(1)将下列表格中相应内容补充完整。
省区(简称) | 海陆位置 | 气候类型 | 干湿地区 | 年降水量 |
“山”指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 | 地处西北内陆 | 以③____为主,气温年较差④____ |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为主 | 大部分在⑥____以下 |
“海”指福建省,简称①____ | 东临②____海峡 | 亚热带季风气候 | ⑤____ | 800mm以上 |
(2)与西海固地区相比,闽宁镇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为____
通过生态移民和植树造林,西海固地区森林覆盖本增长了近19倍,达到了26.7%,再现了几百年前的绿色。
(3)生态移民给西海固地区带来的有利影响有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