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年江苏淮安中考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积累运用。

    1.我们热爱古诗词,因为它们早已融入我们的生活中。七夕节到来,我们想到《迢迢牵牛星》中“______________,脉脉不得语”;中秋佳节,我们想到《十五夜望月》中“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_”;遇到艰难坎坷,我们会用《竹石》中的“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_____”来鼓励自己。

    2.读《增广贤文》,我明白了“良药苦口利于病,____________”;读《周易》,我懂得了“穷则变,变则通,____________”的道理。

  • 2、找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字并改正过来

    情不自尽( )   随心所遇( )  

    始料不急( )     杯水车新( )

    禁飘带舞( )   严阵以侍( )  

    居高邻下( )      兴高彩烈( )

    绞尽恼汁(   )  坚强不倔(   )

    筋皮力尽(   )     莫名其秒(   )

     

  • 3、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 4、《金钱的魔力》这篇课文节选自美国著名作家_______________ 写的短篇小说_______________。作者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小市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丑态。

  • 5、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云海       ( )的山峰       ( )的景色

    ( )的怪石       ( )的岩石       ( )的雄鸡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将古诗补充完整。

    【2】题目中的“醉”的意思是_____,这首诗是苏轼在望湖楼______的时候所写的一首诗。

    【3】这首诗中的每一句都是一幅图画。请你参照示例,补充所缺的图画名字。

    第一句:云翻图第二句:_____第三句:风卷图第四句:__________

    【4】第一句诗人把乌云比作___,形象逼真,一个“未”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____。第二句中的“跳”和“乱”写出了___。第三句的“___”字用得十分精妙,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

    【5】提到西湖,我不禁会想到诗人苏轼在这里写下的另一首诗中的两句:“__________。”

  • 7、古诗阅读

    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____________________

    长恨春归无觅处,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

    3读完古诗后我知道,在四月里,平地上是______,而山上则是______

    ①桃花刚刚盛开   ②芳菲落尽

    4此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 8、补充诗句完成练习。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1补充完整诗句。一、二句中的“暗”、“孤”二字,形象地展现了边塞__________的景象,突出了将士们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

    2最后一句写出了将士们的心声,表现了他们_______________的意志和豪情。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课内阅读。

    《影子》节选

    影子在前,

    影子在后,

    影子常常跟着我,

    就像一条小黑狗。

    【1】这段话中的一对意思相反的词是:(前)——( )

    【2】我的影子像什么?在这段话中用“ ”画出来。

  • 10、课外阅读。

    做一个有中国心的人

    我的书桌前,摆着一个活灵活现的泥人——“猪八戒背媳妇”。每当我看到这个栩栩如生的泥人时,就会想起那个捏泥人的老爷爷。

    去年夏天,在热闹的市场上,来了一个捏泥人的老爷爷。他刚一落座,我们就一起挤上去。只见他手下妙“泥”生花,几种颜色的泥不知怎么就被捏成了一条色彩斑斓的披风;一点红泥,一点白泥,不知怎么就被搓成了一个白里透红的脸蛋儿;一双柳叶眉,一对吊眼晴,只用了一点儿黑泥就捏出来了,而且恰到好处地贴在脸上。只见老爷爷那双布满老茧的手捏和几下,一个身穿铠甲、头戴帽盔的女英雄穆桂英出现了,帽盔上还插上两根鸡毛,令人拍手叫绝。(        )老爷爷(        )我要一个(        )我要一个(        )我大声喊着(        )“老爷爷,我先来的,我要。”我们争先恐后地挤上去,生怕漏了自己。(        )别急别急(        )老爷爷笑呵呵地答应着(        )谁都有(        )谁都有(        )只用了半个小时,“孙悟空”“刘备”“曹操”“宋江”便先后“问世”了。

    这时,来了一个黄头发、蓝眼睛的老外。他被那活灵活现的泥人吸引住了,便走了过来,用生硬的中文问道:“先——生,这个怎么——卖?“哦,九——九。”老爷爷的意思就是九角。可老外没听懂,连比划带叫,老爷爷没弄懂,也跟着比划。老外急了,掏出一张50元的人民币递给老爷爷,拿起一个泥人转身走了。我们七嘴八舌地说:“老爷爷,留下吧,你挣钱不容易,他们有的是钱,留下吧!”可老爷爷摇了摇头,从商店里换了零钱,气喘吁吁地追上老外,把49元1毛钱递给他。老外惊异得张大了嘴巴,连说(        OK        OK        )中国人良心OK        )老爷爷回来之后,对我们讲:“小朋友们,不要忘了自己是中国人,要做一个堂堂正正、有中国心的人哪!”

    是呀!难道我们不应该做一个堂堂正正、有中国心的人吗?

    【1】“戴”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字母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

    【2】用波浪线画出泥人穆桂英的外貌。

    【3】在文中“(        )”处加上标点符号。

    【4】将下列句子换个说法。

    ①每当我看到这个栩栩如生的泥人时,就会想起那个捏泥人的老爷爷。(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难道我们不应该做一个堂堂正正、有中国心的人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他被那活灵活现的泥人吸引住了。(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对“做一个堂堂正正、有中国心的人”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精彩片段。

    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愤 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留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①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破  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国家主席,就要搞特珠。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②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敬 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1在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打“√”。

    2从短文第一句话可以体会到他此时的复杂心理,主席正面临着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横线的句①表现了主席_______________;句②表现了主席___________

  • 12、课内阅读。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对画波浪线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透过这句话,我们仿佛看到夜深人静时,毛主席辗转反侧,失声痛哭。

    B.这句话使我们深深地震撼:毛泽东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

    C.这句话只有十几个字,作为文章的结尾,太简短了,作者应该再多写几句话,就会更丰富一些。

    2对画“____”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忠骨”指忠臣的遗骸,在文中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

    B.“马革裹尸”就是把马儿的尸体裹起来。

    C.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那倒无需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

  • 13、课内阅读。

    新学年开始了,修身课上,奉天东关模范学校的魏校长向学生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你们为什么而读书?”

    “为家父而读书。”

    “为明理而读书。”

    “为光耀门楣而读书。”有人干脆这样回答。

    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魏校长注意到了,他打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用“ ”画出关于其他同学读书目的的句子。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也常有这些说法,请你填写。

    ①“ ‘知书’才能‘知理’,不好好读书,就不能明察事理。”这是为( )而读书。

    ②“好好读书,将来当局长、当县长,让家里人脸上都有光。”这是为( )而读书。

    ③“我这么辛苦还不都是为了你,我把希望都寄托在你小子身上了。”这是为( )而读书。

    【2】作者将周恩来的志向与其他同学的志向对比着写,让我们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课文想一想,是什么让周恩来立下了这远大的志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其他同学的想法对吗?为什么?你又是为什么而读书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爱国诗人陆游

    陆游是宋朝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他从小就受到了父亲的教育,立下了报国之志。

    他30岁那年,参加了礼部举行的考试,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第一名,但遭到了大奸臣秦桧的打击,被除掉了姓名,然而,这一打击并没有使陆游灰心,回家以后,他仍然刻苦地攻读兵书,认真练武,准备为国建功立业。

    陆游34岁时当上了一个县官的属员,后来,他凭着才能又担任了一个较大的官职,可没过多久,他又一次因为坚决主张北伐,受到了投降派的排挤,被罢免回乡。

    公元1170年,45岁的陆游投奔积极抗金的王炎旗下,真正过上了军营生活,在军旅的生活中,他( )尽全力为收复祖国北方的失地而努力,他多次亲( )前线去视察,由于他亲自感受到广大人民渴望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所以他在几年写下了不少爱国诗篇,后来,因南宋皇帝投降,陆游的愿望又一次破灭了。

    公元1210年,陆游已经是85岁的老人了,但他仍然念念不忘北伐,念念不忘收复北方的大好河山,有一天,他的身体十分虚弱了,躺在床上动也不能动,眼神失去了光彩,嘴里不停地喘着粗气,但是,当他看到乡亲们和他的儿子来到眼前是,忽然振作起来,瞪大了眼睛,吃力地抬起头,要儿子把纸和笔拿来,当他的儿子把纸和笔捧到他跟前时,他用力支撑着,写下了《示儿》这首诗,写完之后,他慢慢闭上了眼睛,与世长辞了。

    陆游虽然逝世了,但他的爱国诗篇却永远为广大人民所传诵,直到今天还激(励 发)着千万人的斗志。

    【1】在短文中的括号里填入一个恰当的字。

    【2】画出加点的字的正确解释。

    (1)罢回乡 A、停 B、免去 C、完了

    (2)与世长A、告别 B、请求离去 C、解雇

    【3】陆游是一个爱国诗人,短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叙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陆游为什么能在军旅生活中写下不少爱国诗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句子练习。

    (1)这家伙很懒惰,怎肯去做明知办不到的事呢?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朗巴长得山鹰一样英俊。

    仿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走进竹林,朗巴就听见斑竹姑娘百灵鸟般清脆的歌声和俊美的脸庞。

    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例:公园里的花都开了,有桃花、杏花、迎春花,色彩缤纷,美丽极了。

    果园里的果子熟了,有 _________________,各种各样,香飘十里。

  • 17、照样子,写一写。

    例:叶子上的虫子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子不用治。

    上课难道不要好好听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我会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大树爷爷看到了孩子们幸福的笑脸和欢乐的歌声。(修改病句)

     

    2、21世纪图书馆的大门不会关闭。(改为反问句)

     

    3、未来的社会不可能不是“多元”的社会。(改为肯定句)

                                  

     

  • 19、按要求写句子。

    1.火星表面没有生命存在。(改为设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带病坚持工作,无微不至地关心我们,我们不会忘记。(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汽车在奔驰。(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刻苦学习。(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把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1)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石块的天性就是老待着不动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写作天地。

    写一则观察日记,要把你仔细观察过的事物的特点写清楚。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小升初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