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年江苏扬州中考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鱼出______   鸟______林   池草______

    ______争鸣   冰______融化   百______齐放

  • 2、根据语境或课文内容填空。

    (1)事物发展到极限,只有改变它,才能不断地发展,正如《周易》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通则久。”

    (2)古诗中,有许多事物被作者赋予了人的品格与志向。比如于谦在《石灰吟》中,以石灰自喻“_____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郑燮在《竹石》中以竹自喻“___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

    (3)古人在很多诗中为我们描绘了明媚的春光,如《春夜喜雨》中写到“随风潜入夜,__________。”《游园不值》中写到“____________,一枝红杏出墙来。”

    (4)哥哥的一番劝告,让我茅塞顿开,真是“听君 __________________。”

    (5)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 _________,或 _________。”

  • 3、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别董大》中的“莫愁前路无知己,_____________”。写了朋友间依依惜别之情,像这样的离别诗句我还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与人不同,各有擅长的能力,也各有不足,古人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3.有人说,做学问要做到“五之”,还有的把书房起名“五之堂”。这“五之”就是《礼记》中的“博学之,__________,慎思之,__________,笃学之。”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谚语是说秋天一来,随着秋雨一场场地下,天气越来越冷了。

  • 4、减一笔变新字,再组词。

    ____________  待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钧____________

  • 5、按照原文填空。

    (1)读到《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中“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时,我想到了鲁迅先生的“横眉冷对千夫指,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

    (2)柳公权是______代著名的书法家,与_________、颜真卿、赵孟 并称“楷书四大家”。

    人们常说的“颜筋柳骨”之“ _____”,即形容其书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颜筋”指的是________,我还知道“书圣”指的是___________,“草圣”指的是________,书法“二王”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下面词语中的加点字和“四时田园杂兴”中的“兴”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2解释下列字词。

    耘田:_______   绩麻:_______ 解:_______

    供:_______   傍:_______   阴:_______

    3“村庄儿女各当家”中“儿女”的意思是( )。

    A.子女 B.指青年男女 C.哥哥和姐姐 D.儿子和女儿

    4“童孙未解供耕织”中“耕”和上句诗中的“_____”相对应,“织”和上句诗中的“________”相对应,通过所填的这两个词语,我们体会到农家人_____的特点。

    A.勤劳能干   B.悠闲自在   C.艰苦朴素   D.勤俭节约

  • 7、阅读《浪淘沙·其七》,完成习题。

    浪淘沙·其七 ①

    〔唐〕刘禹锡

    八月涛②声吼地来,头高数丈③触山回。

    须臾④却入海门⑤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注释】

    ①〔《浪淘沙·其七》〕浪淘沙组诗的第七首,写的是八月十八钱塘江湖。

    ②〔八月涛〕浙江省钱塘江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潮水最大,潮头壁立,汹涌澎湃,犹如万马奔腾,蔚为壮观。

    ③〔头高数丈〕数丈高的浪头。

    ④〔须臾〕片刻。

    ⑤〔海门〕钱塘江口有两座山,南边龛山,北边赭山,两山相对耸立于江海汇合之处,就形成了海门。

    【1】“头高数丈触山回”中“触”应解释为哪一项(     

    A.接触

    B.触摸

    C.撞击

    D.感触

    【2】诗中写潮来之势,由远而近,突出涛声逼近的感觉的是哪一句(     

    A.八月涛声吼地来

    B.头高数丈触山回

    C.须臾却入海门去

    D.卷起沙堆似雪堆

    【3】诗中能体现由开头的动境描写转入对潮去之后的静态描写的词语是哪一项(     

    A.雪堆

    B.卷起

    C.却入

    D.须臾

    【4】诗人由远而近,由动及静地描写了钱塘潮涨潮退的全过程,生动展现了八月钱塘潮气势磅礴的壮观场面,令人震撼。请选择潮涨或潮退其中一个镜头展开想象写下来。

    _______

  • 8、读下面的古诗,并完成填空。

    稚子弄冰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稚子”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2】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夸张

    B.比喻

    C.拟人

    【3】翻译本诗最后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小题

    某地学龄儿童生活习惯调查统计

    调查内容及次数

    3次以上

    1-3次

    0—1次

    每周自发体育锻炼

    11.3%

    18.8%

    69.9%

    每天吃蔬菜水果

    10.2%

    50.6%

    39.2%

    每周连续上网超过1小时

    40%

    44.5%

    15.4%

    【1】表中的“69.9%”一方面说明当地学龄儿童每周自发体育锻炼时间_____,一方面说明当地学龄儿童每周缺乏体育锻炼人数_____

    【2】就“每周连续上网超过1小时”内容调查的“1-3次和3次以上”指标数值______说明当地学龄儿童娱乐习惯良好,“1-3次和3次以上”指标数值______说明当地学龄儿童娱乐习惯不良。

    【3】根据调查统计材料,推断下面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A.该地学龄儿童身体素质良好,近视人数极少。 _____

    B.该地学校、社区体育设施齐备,人人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_____

    C.该地学龄儿童体质与锻炼时间、饮食结构、娱乐习惯密切相关。 _____

    D.该地文化产业丰富,众多的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免费向市民开放。 _____

  • 10、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春天的一个早晨,当母亲准备出去工作的时候,阳光温和地从那个小窗子射进来,一直射到地上。

    小女孩望着最低的那块窗玻璃说:“有个绿东西从窗玻璃旁边探出头来,它是什么呢?”

    母亲向窗边走去,把窗户打开一半。“啊!”她说,“我的天,原来是一粒小豌豆在这里生了根,,还长出小叶子来了。它是怎么钻进这个缝隙里去的?你现在有一个小花园了!”

    母亲把小女孩的床搬得更靠近窗子,好让她看到这粒正在生长着的豌豆。

    “妈妈,我觉得我好了一些!”晚上,这个小女孩说,“太阳今天在我身上照得怪暖和的。这粒豌豆长得好极了,我也会好起来的。我能爬起来,走到温暖的太阳光中去。”

    【1】下面三句话应该分别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请将合适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A. 惊喜 B. 高兴 C. 疑问

    (1)有个绿东西从窗玻璃旁边探出头来,它是什么呢? ______

    (2)我的天,原来是--粒小豌豆在这里生了根,还长出小叶子来了。_______

    (3)妈妈,我觉得我好了一些! _______

    【2】母亲为什么要把一株豌豆苗称为一个小花园呢?

    ____________

    【3】针对文段内容,我想要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

    针对课文全文内容,我想要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

  •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可种植的铅笔

    这是一支可种植的铅笔,把它埋在土里,用不了多久,它摇身一变,就会华丽变身为薰衣草、太阳花,甚至青椒、西红柿……

    发明这支铅笔的是麻省理工学院的三个学生。他们震惊于全球每年生产150亿支铅笔,却有几十亿铅笔头或断笔被扔进垃圾箱里的状况。

    这简直就是一种极大的浪费!为了减少这种浪费。他们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在铅笔顶端加一个可降解的胶囊,里面放入植物的种子。这样在铅笔快用尽,或者发生断笔的情况下,就可以直接将铅笔带胶囊那一端插入土壤里。

    奇妙就此发生,废弃的铅笔有了新的生命,而且用不了多久,就会焕发出勃勃生机。

    这一绿色、绝妙的发明,很快被在丹麦从事可持续研究工作的迈克尔盯上,我一眼就喜欢上了这个发明,可持续很难跟消费者解释,但发芽铅笔完美诠释了什么是可持续。他当即找到三位发明者,跟他们合伙,说服他们在丹麦出售这种铅笔。

    2013年春天,他们就卖出了70000支铅笔。2014年,他们在欧洲卖出了100万支,并且迈克尔买断了专利和产权,成了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如今,这支可种植的铅笔卖到了全球60个国家和地区,每个月售出45万支,收入超过1800万美元。

    无独有偶,一个克罗地亚始娘将这种绿色、可持续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

    这个细心的姑娘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她身边的不少朋友都对使用铅笔写作和绘画情有独钟。而看到奶奶将剩下的咖啡渣和茶叶渣喂养植物,更是让她受到了极大的启发。她突发奇想:能不能用茶叶渣、咖啡渣和凋谢的花瓣做原材料。替代铅笔所使用的木材?在将这三种原材料压缩塑型后,她发现这种想法完全可行。更令她欣喜的是,一家咖啡店每月生产的30千克咖啡渣,可以制成3000支铅笔!而且种铅笔的步骤也完全一致。但这支铅笔的神奇之处不仅在于它用废渣来替代木材,而且削下的铅笔屑可以作为土壤的肥料,真正实现了从头到尾100%绿色可持续。

    也难怪克罗地亚姑娘荣获世界最大型设计比赛的大奖。我知道这支铅笔并不能拯救地球,但它至少能让我们意识到:我们身边的事情,是可重复利用、可持续的。

    1省略号的作用有多种,文中它摇身一变,就会华丽变身为薰衣草、太阳花,甚至青椒、西红柿……”一句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A. 表示说活断断续续         B. 表示语意未尽        C. 表示列举内容的省略         D. 表示话未说完

    2文章的开头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第②和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你选择其中一处说说使用这种说明方法所达到的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第⑧段中说:“‘种铅笔的步骤也完全一致。这里的步骤具体指的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第⑦段中说:一个克罗地亚姑娘将这种绿色、可持续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文中哪句话体现了克罗地亚姑娘把绿色、可持续精神发挥到了极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短文,你意识到了什么?用你从本文中学到的知识联系我们的生活,说说我们的身边哪些事物是可以重复利用、可持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理解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节选)

    ①一个星期天,周恩来背着伯父,约了一个同学来到了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街道上热闹非凡,往来的大多是外国人。

    ②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他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 , 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 惩处这个外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zhào) 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③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所以,当修身课上魏校长提出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就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响亮回答。

    【1】将文中画线句子换个说法, 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想象情境填空 。

    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了那个报案的女人。听了女人的哭诉,围观的中国人只能劝慰这个女人:“_________。” 周恩来看到这种情形,心里会想:“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自然段加点的“这个问题”是指什么?用波浪线画出来。文中把“这个问题”比作__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

    【4】读了选文,你认为“中华不振”的意思是( )

    A.中华民族贫穷落后,面对外国的侵略敢怒不敢言。

    B.中国人很久都没有听到振奋人心的消息了。

    C.中国人因为经济落后,生活困难,精神不振奋。

    【5】联系片段,用自己的话谈一谈你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 文 在 线

    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三千万年前,它和狗一般大小,像鸵鸟一样用两条后腿支撑身体。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 )的庞大家族____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两足奔跑____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____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____重达数十吨____有些恐龙则(   ),体重不足几公斤____有些恐龙(   ),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   ),以植物为食。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得也越来越像鸟类:骨骼(  ),身体(  ),脑颅(  ),行动(  );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一样拍打;它们的体表长出了美丽的羽毛,不再披着鳞片或鳞甲。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这些树栖的恐龙在树木之间跳跃、降落,慢慢具备了滑翔能力,并最终能够主动飞行。不过,有些科学家认为,飞行并非始于树栖生活过程。他们推测,一种生活在地面上的带羽毛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不管怎样,有一点毋庸置疑:原本不会飞的恐龙最终变成了天之骄子——鸟类,它们飞向了蓝天,从此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生活天地。

    1在括号里按课文内容填空。

    2在横线上填上正确的标点。

    3从文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繁殖——( )   飞翔——( )

    猜测——( )   渐渐——( )

    4我知道第一种恐龙出现在(   )年前,我还知道(   )恐龙变成了鸟类。

    5恐龙飞向蓝天所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6还知道恐龙的些知识

       

     

     

  •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五色梅

    我家院子里养着许多花。那盆枝繁叶茂的五色梅,我最喜欢。

    五色梅的叶子刚长出来时是浅绿色的,后来逐渐变成了深绿色。它七月份长出花蕾,八月份开花,九月份怒放。五色梅开出的花非常别致,一朵花是由多种颜色的小花组成的,黄、绿、橙、红、白,样子像一把花雨伞。花在阳光的照耀下,加上绿叶的衬托显得更好看了,远看就像一棵小树上落了几只小鸟,近看又好像几个小姑娘穿着一身的花衣裳,微风吹来,摇摇摆摆,美丽极了。

    1五色梅的叶子刚长出来时是________,后来变成了_________,五色梅的花是由________组成的,非常_________

    2用“____”画出文中的比喻句,这句话把(   )比作( )。

    3短文中的"小鸟""小姑娘""花伞"是指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句子快活林。

      (1)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叫。(改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巨人被一阵喧闹声吵醒了。(改成“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空中的月亮真圆啊!(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将下面的句子改成被字句。

    孙中山流利地把课文背诵下来。

    ___________

  • 17、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翻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把下面的句子写简洁。

    (1)那条狗高兴的时候叫,紧张的时候叫,发怒的时候也叫。

    ____________________

    (2)狠心的宙斯派了一只凶恶的鹫鹰,用它尖利的嘴巴啄食普罗米修斯的肝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周瑜大吃一惊,长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

    (2)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

    (3)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我却怎地斗得他过?(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

  • 20、句子训练。

    1.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作品有《跳水》《复活》等作品。(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缩句。

    (1)世界各地的登山爱好者组织了大规模的攀登珠峰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金灿灿的麦穗在微风的吹拂下点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难道这样一个伟大的日子不值得人们纪念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垂柳向我们招手。(仿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父母不仅给了我们生命,更精心呵护着我们的成长.你难道不应该感谢他们,并为他们写下一点什么来表达你的感激之情吗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讲述一下你与父亲(母亲)的故事,或表达你对他们的感情吧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小升初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