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久之,能足音辨人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

    B.庭中始为篱,为墙   今亭亭如盖矣

    C.又杂植兰桂竹木庭 室西连中闺

    D.母立于兹   早织

  • 2、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B.吾属今为之虏矣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 3、按照我国传统的说法,正月初七是人日,而初一至初六是包括马牛羊鸡狗猪在内的“六畜”日。那么与正月初一相对应的动物是(  

    A.鸡

    B.猪

    C.牛

    D.羊

  • 4、南朝周兴嗣撰写的( )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启蒙教材,其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起句的四字韵文,文辞通顺,词采甚美。

    A.《千字文》 B.《天演论》 C.《声律启蒙》 D.《增广贤文》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目前很多房企在加强成本控制以及资金周转速度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这两方面的发展终究会遇到瓶颈,房企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战略转型。

    B. 中国的“文化软实力”能否世界化,关键在于它自由批判的人文精神、独特杰出的原创特征、人类共同价值的信念。

    C. 语录相当于鸡骨,再加一些好人好事,这是鸡肉,再撤上抒情的盐和道德的味精,最后贴上经典解读的商标,就是老少咸宜的心灵鸡汤。

    D. 当下,“快餐化”的出版和阅读盛行,“无厘头文化”广受追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社会对大众文化的界定出现了偏差而引起的。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宋元山水画经历了北宋(主要是前期)南宋、元这样三个里程,呈现出彼此不同的三种面貌和意境。

    “无我之境”中的“无我”,不是说没有艺术家个人情感思想在其中,而是说这种情感思想没有直接外露,甚至有时艺术家在创作中也并不能自觉意识到。它主要通过客观的描写对象,传达出作家的思想情感和主题思想,从而这种思想情感和主题思想也就更为宽泛、广阔、多义和丰富。陶渊明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便是这种优美的“无我之境”。它并没有直接表露或抒发某种情感和思想,却通过对自然景物的客观描写,极为清晰地表达了作家的生活,环境、思想、情感。北宋画的“无我之境”由于不使用语词,因此比上述陶诗还要宽泛。五代和北宋的大量作品,无论是关全的《大岭睛云图》,范宽的《溪山行旅图》,董源的《潇湘图》以及巨然、燕文贵、许道宁等,都客观整体地把握和描绘自然,表现出一种并无确定观念、含义和情感,但具有多义性的“无我之境”。

    如果看一下南宋马远、夏圭等那许许多多的小品:深堂琴趣,柳溪归牧,寒江独钓……我们就会发现细节真实和诗意追求正是它们的美学特色。它不再像前一时期那样宽泛多义,而是要求得更具体和更分化了。尽管标题可以基本相同,但由画面展示出来的情调诗意却并不完全一样。应该说,比起北宋那种意境来,题材、对象、场景、画面是小多了,一角山岩,半截树枝都成了重要内容,占据了很大画面;但刻画却精巧细致多了,自觉的抒情诗意也更为浓厚、鲜明了。这是不是“有我之境”呢?是,又不是。相对于第一种意境,可以说是。艺术家的主观情感,观念在这里有更多的直接表露。但相对于下一阶段来说,它又不是。因为无论是在对对象的真实描写上,还是在抒发主观情感上,它仍然保持了比较客观的态度。

    上述第二种意境可以说是形似与神似,写实与诗意的融合统一,矛盾双方处在和谐状态中。但形与神、对象(境)与主观(意)这对矛盾的继续发展,在元代社会氛围和文人心理的条件下,便使后者绝对压倒前者而直接表露,走到了与北宋恰好相反的境地:形似与写实迅速被放在很次要的地位,极力强调的是主观的意兴心绪。自然景物不过是通过笔墨借以表达“不能不尽”的主观心意罢了。“远山一起一伏则有势,疏林或高或下则有情。”这当然是标准的“有我之境”了,它开拓了宋元山水画中的第三种意境。

    (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无我之境”主要体现在山水画和田园诗中,而小说则限于自身特点,并不具备这种艺术境界。

    B.北宋的大量作品,如关全的《大岭晴云图》,范宽的《溪山行旅图》等都客观整体地把握和描绘自然。

    C.北宋山水画具有整体而多义,宽泛而不细致的特点;而南宋山水画注重艺术家主观情感的直接表露,不注重客观写实。

    D.在第二种意境中,形似与神似这对矛盾双方处在和谐状态中,但在元代走到了与北宋恰好相反的境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二段通过与诗的“无我之境”作比较,最终论证了北宋山水画的思想情感具有多义而丰富的特点。

    B.文章分析了南宋山水画既是又不是“有我之境”,是为了论证第二种艺术境界较第一种意境在自觉的抒情诗意方面更为浓厚,鲜明。

    C.文章论述了宋元山水画“无我之境”从“无我之境”逐渐向“有我之境”推移的“细节真实和诗意追求”及“有我之境”这三种面貌和意境。

    D.作者在论述这三种面貌和意境时,字里行间没有因自己的兴趣,倾向而偏好任何一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我之境”主要是纯客观地描写对象,艺术家的情感思想没有直接外露,因而作品的思想情感往往更为宽泛、广阔。

    B.由于引用的陶渊明的这几句诗没有直接表露或抒发某种情感和思想,但通过对自然景物的客观描写,就极为清晰地表达了作家的思想和情感。

    C.南宋的山水画有的标题可能和北宋的一样,但刻画更为精巧,能表达出某种较为确定的思绪,感受。

    D.“有我之境”开拓了宋元山水画中的第三种意境,与上述北宋,南宋的两种意境鼎足而立,各擅胜场。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中,诗人感叹自身命运与琵琶女相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荀子在《劝学》中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设喻,引出“____________”的观点,表明君子的智慧、道德可以通过广泛学习、不断反省而提升。

    (3)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_____”写出郁积在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掠夺之上,并且还挥霍无度,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控诉了秦的自私无道。

    ⑵《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用设问句式和借景抒情的手法,以在谪居地所闻动物呼号声来表情达意。

    ⑶《长亭送别》中运用拟人、设问手法,渲染离别伤感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屈原表达矢志不渝、“九死”不悔地坚守自己崇高的理想信念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师表》中诸葛亮建议后主刘禅将宫中之事先咨询董允等良臣再去实施,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营中之事先咨询将军向宠,就能军中团结和睦,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3)“舟”不仅是古时载人远游的重要交通工具,也作为意蕴丰富的审美意象走进文人的内心世界,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答司马谏议书

    (1)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认为自己与司马光政见不一的原因是“________”;而“________”则表达了王安石对司马光的敬慕之情。

    (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兴利除弊的角度,阐述了新法的目的。

    (3)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征利”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4)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拒谏”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答司马谏议书》中写道,盘庚迁都之时,虽然“________”,且“________”,但他并不因为有人抱怨、反对就改变自己的计划。

    (6)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借助典故说明自己坚持变法、义无反顾的两句话:“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代落花立意,倾吐心曲,表现崇高的献身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中用相关景物描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3)苏轼于《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八字,写出了曹操儒雅豪迈的气概。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陆务观编修监镇江郡归会稽待阙(节选)

    范成大

    宝马天街路,烟篷海浦心。

    非关爱京口,自是忆山阴。

    高兴余飞动,孤忠有照临。

    浮云付舒卷,知子道根深。

    京尘成岁晚,江雨送人归。

    [注]①陆务观:陆游,字务观,会稽山阴人,今浙江绍兴,靠近海边。②待阙:等待补缺任命。③天街:南宋京城的大街。④道根:道德的基础,立身的根本。⑤晋人陆机有“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的诗句,以表现其游宦晋朝都城洛阳的情景。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天街”“海浦”分别交代出行地与目的地,呼应标题中“送”“归”二字。

    B.第三、四句实写首联中“心”的内涵,再次回扣题旨,指明今后去迹,表达归隐之切。

    C.第七句宽慰友人,应看淡荣华高贵,第八句赞赏友人深植立身之本,能够忘怀得与失。

    D.第九句运用典故,暗示京城的官场充满尘俗,第十句暗示陆游回去也不一定是坏事。

    【2】本诗第五、六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安磐,字公石,嘉定州人。弘治十八年进士,改庶吉士。正德时,历吏、兵二科给事中,乞假去。世宗践阼,起故官。

    嘉靖元年,主事霍韬言,科道官亵服受诏,大不敬。磐偕同官论韬先以议礼得罪名教,恐言官发其奸,故摭拾细事,意在倾排。帝置不问。中官张钦家人李贤者,帝许任为锦衣指挥。磐极言不可,不听。锦衣千户张仪以附中官张锐黜革,御史杨百之忽为讼冤,言:“仪当宸濠逆谋时,首倡大义,劝锐却其馈遗。今锐以是免死,仪功不录,无以示报。”磐疏言:“百之奸邪,阳为仪游说,而阴与锐交关,为锐再起。”百之情得,乃诬磐因请属不行,挟私行谤。吏部尚书乔宇等议黜百之,刑部谓情状未明,宜俱逮治。帝两宥之,夺百之俸三月,磐一月。

    帝频兴斋醮,磐又抗言:“曩武宗为左右所盅,命番僧锁南绰吉出入豹房,内官刘允迎佛西域。十数年间糜费日甚,流谤道路。自刘允放而锁南囚供奉减小人伏奈何甫及二年遽袭旧辙不斋则醮月无虚日此岂陛下本意?实太监崔文等为之。文钟鼓厮役,夤缘冒迁,既经降革,乃营求还职。导陛下至此,使贻讥天下后世,文可斩也。”疏入,报闻。

    锦衣革职旗校王邦奇屡乞复职,磐言:“邦奇等在正德世,贪饕搏噬,有若虎狼。其捕奸盗也,或以一人而牵十余人,或以一家而连数十家,锻炼狱词,付之司寇,谓之‘铸铜板’。其缉妖言也,或用番役四出搜愚民诡异之书,或购奸僧潜行诱愚民弥勒之教,然后从而掩之,无有解脱,谓之‘种妖言’。数十年内,死者填狱,生者冤号。今不追正其罪,使得保首领,亦已幸矣,尚敢肆然无忌,屡渎天听,何为者哉?且陛下收已涣之人心,奠将危之国脉,实在登极一诏。若使此辈攘臂,一朝坏之,则奸人环立蜂起,堤防溃决。宜严究治,绝祸源。”帝不能从。其后邦奇卒为大厉,如磐言。

    历兵科都给事中。以率众伏阙再受杖,除名为民。卒于家。

    (选自《明史·安磐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自刘允放/而锁南囚/供奉减小人伏/奈何甫及二年/遽袭旧辙/不斋则醮/月无虚日/此岂陛下本意/

    B. 自刘允放/而锁南囚/供奉减小人伏奈何/甫及二年/遽袭旧辙/不斋则醮/月无虚日/此岂陛下本意/

    C. 自刘允放/而锁南囚/供奉减小人伏/奈何甫及二年/遽袭旧辙不斋/则醮月无虚日/此岂陛下本意/

    D. 自刘允放/而锁南囚/供奉减小人伏奈何/甫及二年/遽袭旧辙不斋/则醮月无虚日/此岂陛下本意/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明、清二朝六科给事中与都察院各道监察御史统称“科道官”。其共同职权为监察、弹劾内外百官。他们品秩虽不高,权力却不小。

    B. 吏部、刑部皆为古代官署。吏部主管文武百官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刑部通常主管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各部主官为“尚书”。

    C. 斋醮是一种道教仪式,“斋”原意指齐和净,指在祭祀前,必须沐浴更更衣,不染不洁之物,以示祭者庄诚;“醮”的原意是祭,指法事的程式、礼仪等。

    D. 阙常指古代在宫廷大门之外修建的两个对称的台子,被视作帝王宫廷的代表。伏阙意为拜伏于宫阙下,多指直接向皇帝上书奏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安磐忠于职守,直言敢谏。步入官场后,他积极指出皇上过失、斥退奸佞小人。他的意见,皇上有时听取,有时却置若罔闻。最终他被革职为民,死于家中。

    B. 安磐洞悉人心,明察秋毫。他与同僚揭发主事霍韬倾轧言官为求自保的恶行,又看穿御史杨百之替张仪鸣冤的险恶用心是替宦官张锐翻案。

    C. 安磐坚持正统,反对邪教。他认为武宗当年热衷礼佛、皇上如今执迷道法都是受了别有用心的小人蛊惑,均带来了空耗国力量、百姓怨声载道的恶果。

    D. 安磐清醒警觉,颇有远虑。他反对恢复酷吏王邦奇的职务,认为应当防微杜渐,来回追究,如果让王邦奇嚣张得志,发生后患。后来的情况果如他所料。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仪当宸濠逆谋时,首倡大义,劝锐却其馈遗。今锐以是免死,仪功不录,无以示报。

    (2)今不追正其罪,使得保首领,亦已幸矣,尚敢肆然无忌,屡渎天听,何为者哉?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书法老师让同学们一起欣赏颜真卿的《三表贴》(如图),同学甲说:这副作品妙在字体结构外紧内松;同学乙说:书法作品的整体效果,有赖于个体字的大小揖让,以达到整体的和谐统一;同学丙说:真正好的作品,还要注意适当留白,以求虚实相生的效果。

    以上材料给我们以怎样的启示,请结合自己的理解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