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近代西方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把中国一步步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下列四个不平等条约中,最早破坏中国关税主权的是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2、九十年前五四运动爆发,其直接目的是
A. 宣传马克思主义
B. 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C. 开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D. 促使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3、学习历史需要将概念用层次化的方式组织起来,与“中国近代化——洋务运动——江南制造总局”的层次结构一致的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大革命——南昌起义
B.抗日战争——全民族抗战——九一八事变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一五计划——三大改造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中华民族在近百年伟大复兴历程中,通过“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富强。“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分别指( )
A. 中国共产党成立、抗战胜利 B. 新中国诞生、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 抗战胜利、新中国诞生 D. 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诞生
5、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次例会前,丘吉尔说:“昨晚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成为世界的主宰!”罗斯福说:“我梦见我成了宇宙的主宰!斯大林元帅,您梦见了什么?”斯大林说:“我梦见,我既没有批准丘吉尔先生您当世界主宰,也没有批准罗斯福先生您当宇宙主宰!”这段对话反映出( )
A.苏联实力最强 B.罗斯福野心最大
C.美苏矛盾是主要的矛盾 D.大国争霸意图显现
6、第一个五年计划促进了新中国建设事业的发展。下图是“一五”计划期间各部门投资比例示意图。这表明当时我国
A.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
B.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C.各行业建设投资均衡
D.我国已成为工业强国
7、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道路决定命运”。回顾所学知识,在改革开放后,我们找到的正确道路是( )
A.计划经济的道路
B.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C.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D.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道路
8、有人认为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精英们都完成了历史赋予的使命,在传统之中开辟出一片新的思想与文化。其中“历史赋予的使命”的内涵是
A.广泛传播民主共和思想 B.推动欧洲近代化进程
C.全面否定封建专制统治 D.亚非掀起反殖民狂潮
9、西汉初年和唐初,控制着西域广大地区的民族分别是
A. 匈奴、突厥
B. 大月氏、突厥
C. 突厥、乌孙
D. 突厥、匈奴
10、1945年8月8日,苏联正式对日宣战,出兵我国东北。苏联的这一军事行动践行了它在哪次会议上的承诺
A. 巴黎和会
B. 华盛顿会议
C. 慕尼黑会议
D. 雅尔塔会议
11、希特勒执政期间,大批犹太人逃离德国,其中包括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与此有关的是
A.经济大危机 B.反犹暴行
C.一战爆发 D.罗斯福新政
12、中国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的重要条件是
A. 丝绸之路的开辟
B. 郑和下西洋的示范
C. 中国的富庶对西方人的吸引
D. 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
13、有人将法德关系作如下比喻:原来两国都在一条马路上开车,各有各的交通规则,法国采取了“民主“规则,”德国采取了专制规则,结果一再撞车。现在仍旧在同一条马路上开车,大家都遵守相同的“民主”规则,不再撞车了。这里第二个“民主”的含义是指 ( )
A. 欧洲的经济一体化 B. 民主权利的逐步扩大
C. 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 D. 法德关系的和解
14、1997年12月26日美国《时代》周刊选出的20世纪风云人物中,在探索原子能和宇宙的多种作用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是
A.牛顿
B.爱因斯坦
C.达尔文
D.居里夫人
15、兴起于尼罗河流域的文明古国是
A.古代埃及
B.古代印度
C.古巴比伦
D.新罗
16、下列(如图)能为研究人类起源提供最可靠依据的是
A.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B.黄帝陵
C.刻有文字的骨片
D.线装版《史记》
17、美国司令克拉克在回忆录中写道:“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文中所说的战争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侵略越南的战争
C.朝鲜战争 D.进攻伊拉克的战争
18、苏联解体的标志是
A. 《阿拉木图宣言》的发表
B. 苏联“八一九”事件
C. 赫鲁晓夫改革
D. 戈尔巴乔夫改革
19、希罗多德说:“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出,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这首诗赞美的大河是
A.尼罗河
B.黄河
C.恒河
D.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
20、议会重新召开——内战开始——查理一世被处死——克伦威尔独裁——查理二世复辟——光荣革命。与之相适应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法国大革命 C.美国独立战争 D.明治维新
21、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写出相关内容。
(1)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的时间是----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思想路线是------
(3)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地点是----
2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是______,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______。
23、土地制度变革是时代变化的反映。请以序号指示,写出表格中空白处的内容。
24、治世可鉴,复兴必成。
(1)汉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经济恢复发展,史称 。
(2)刘秀在位末年,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并得以发展,史称 。
(3) 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其统治史称有“贞观遗风”。
25、为克服分封制的弊端,秦朝建立后,在地方推行________,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加强了对全国的统冶;元朝建立后,实行________,开创了省级行政区划的先例。
26、玉树不倒,青海长青;汉藏友好,历史悠久。早在唐朝初年唐太宗派大臣护送___________与吐蕃首领松赞干布成婚,促进了汉藏友好关系的发展,成为千古传颂的佳话。
27、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______、______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______与______状态。
28、西汉_________主编的《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北朝贾思勰的《_________》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29、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西周实行的社会等级制度是________。
30、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初期,意大利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工农运动高涨,中央政府几乎瘫痪,_____乘机组织法西斯党。
31、在经济危机中,一方面是大量商品过剩,另一方面是广大劳动人民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2、一般说来,社会制度就是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对社会的规范性要求。纵观人类历史,不难发现,制度处于不断变化与发展之中。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度文明的发展呈现出多样性。《汉谟拉比法典》石碑上的浮雕描绘太阳神将权杖交给汉谟拉比,体现了什么思想?同样处于奴隶制文明时期的伯里克利却在演讲中说“(雅典的)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这说明雅典建立了怎样的政治制度?
(2)制度文明在经济发展中产生变革。在工业革命进程中,随着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什么制度逐渐确立?这一制度“使机器设备最大限度的发挥生产效能,使工人最大限度的发挥劳动潜能”,这说明该制度 有何积极影响?
(3)制度文明在交流碰撞中不断发展。戊戌变法受到君主立宪体制的影响,哪一项变法内容“撼动君主专制,开民主风气”?《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院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这说明它受到了哪一政治体制的影响?
33、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不同阶级、阶层的代表人物先后提出不同的主张或口号,体现了时代的变化和发展。写出下列主张或口号与之对应的事件。
自强求富、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科学。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自秦以来,垂二千年,虽百王代兴,时有改革,然观其大义,不甚悬殊,
﹣﹣夏曾佑《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柳子厚谓秦有叛民,而无叛吏;汉有叛国,而无叛郡;唐有叛将,而无叛州。盖郡县之设,既无世袭,不得私有其土而有其民,而又不假之以兵,其势固无从叛。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三:汉武帝曾言:“汉家诸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事。”
﹣﹣司马光《资治通鉴》
(1)材料一中作者提出“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指的是秦始皇开创了什么政治制度?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便利政令下达、文化交流,采取了什么具体措施?
(2)材料二称赞的是我国古代哪一朝代实行的哪一地方行政制度?材料中“汉有叛国”是因为汉朝初年在地方上实行什么行政制度?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变更制度”是采纳了谁的建议?产生了什么影响?
(4)秦始皇汉武帝在政治制度上采取各项措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