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使德军陷入苏军和英美盟军东西夹击的军事行动是
A. 阿拉曼战役 B. 诺曼底登陆
C. 北非登陆 D. 斯大林格勒战役
2、某班级开展了“我看希特勒”的课堂讨论,以下是部分同学的观点,其中观点正确的是
A.他宣称“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符合德国的利益
B.他把德国绑上战车,把世界拖入战争,完全是西方国家纵容的结果
C.在短时间内建立了法西斯专政,他是个真正的英雄
D.欧洲历经巨大的战争浩劫,约600万犹太人成为冤魂,他是罪魁祸首
3、英国作家迪克•威尔逊在其著作《毛泽东》中写道:“遵义会议的一些与会者之所以会考虑在非常时期 转向毛,希望毛出来领导,是有实际原因的。此时他们已深入中国内地,在那里,以前那些受外国训练和 只有城市经验的领导人是不适应的。他们需要一个来自人民之中的人,一个天才的农民领袖来领导。”这 表明作者认为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 )
A.在中共高层形成共识 B.成为唯一被接受的理论
C.适应了中国革命的实际需要 D.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不矛盾
4、科技的进步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今天,我们可以:①乘坐火车外出旅游;②通过电脑上网查阅资料;③用电话与同学联系;④收看卫星传送的奥运盛况。其中得益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新发明的有:( )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5、某班同学围绕“20世纪三四十年代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因素”进行讨论,提出了下列看法,你认为最主要的是
A.英、法操纵国联,美国拒绝参加
B.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结盟,四处侵略
C.美国爆发经济危机,波及世界
D.苏联实施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
6、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 )
A. 鸦片战争 B. 洋务运动 C. 第二次鸦片战争 D. 中华民国成立
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浪潮空前高涨。以下选项与拉丁美洲人民捍卫国家主权有关的是( )
A.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B.收回巴拿马运河区主权
C.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
8、1929一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关系日益紧张,直接经济原因是。
A.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
B. 各国失业猛增
C.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措施,禁止一切外国商品进人国内市场
D.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大幅度下降
9、“国共两党恩恩怨怨,两度分手三次握手”是对国共两党关系的生动写照。2015年 11月 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与马英九的手紧紧握在一起。以下体现“第二次握手”成果的是
A. 辛亥革命 B. 抗日战争
C. 北伐战争 D. 解放战争
10、如下图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选举的场景,会场并列悬挂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体现了(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一国两制”原则
C.“求同存异”方针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1、德国的一位法学家说:“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这第三次征服也评是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一次。”下列史实中能论语其观点的史实是:
A. 《荷马史诗》是古代世界留下的宝贵的文学遗产。
B. 帕特农神庙四周以廊柱环统,柱身有粗有细,是古代神庙建筑的杰出代表。
C. 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对许多学科都有贡献。
D. 《十二铜表法》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12、根据“首都在君士坦丁堡”“颁布《查士丁尼法典》”“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等信息,判断该国是
A. 查理曼帝国
B. 西罗马帝国
C. 阿拉伯帝国
D. 拜占庭帝国
13、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的是( )
A. 但丁 B. 达芬奇 C. 莎士比亚 D. 培根
14、十八世纪,当东方的中国人被逐步禁锢于“思想的牢笼”时,欧洲上空的“理性之光”正将人们引向光明。下列不属于“理性之光”影响的是
A. 《权利法案》
B. 《独立宣言》
C. 《人权宣言》
D. 《1787年宪法》
15、历史学家曾说: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秦以前的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自由探索的那种精神是“学术思想最灿烂”的一次思想运动,指的是
A.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B.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
C.铁器和牛耕的普遍使用
D.出现了儒、道、佛并立局面
16、归納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阶段及其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秦汉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
B.隋唐时期——民族政权并立
C.宋元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17、“苏联的领袖们并没有像罗曼·罗兰期待的那样,及时发现和纠正包括高度计划经济体制在内的一些政策弊端,以至于积重难返,丧失了让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机会。”苏联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一些政策弊端”不包括()
A. 经济计划统得过死 B. 忽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
C. 权力过于集中,民主法制被忽视 D. 否定市场机制的作用
18、新文化运动后期在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方面成就较显著的人士( )
A. 李大钊 B. 胡适 C. 鲁迅 D. 陈独秀
19、1922年,在华盛顿参与签定的条约是
A.《四国条约》
B.《九国公约》
C.《五国条约》
D.《慕尼黑协定》
20、林肯说∶"假如我一个奴隶都不解放,就能挽效联邦,我会这样做;如果为了挽救联邦,我们必须解放所有的黑奴,我也会这样做;另外,假如为了挽教联邦,我们必须解放一部分黑奴,不碰其余的,我同样会这样做。"在林肯看来,战争的首要目的是
A.解放黑奴
B.种族歧视
C.挽救联邦
D.放弃奴隶
21、_____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元杂剧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是_____。
22、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历史影响:________体现了1917年宪法的要求,巩固了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为墨西哥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3、名言总能让我们从伟人那里获得力量。
(1)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它决不能使我屈服。 让我们看到虽然双耳失聪却创作出《命运交响曲》。
(2)完成工作的方法是爱惜每一分钟。 用20年时间呈现给世界《物种起源》。
(3)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 用坚持和勤奋留给人类2000多项发明,被誉为“发明大王”。
2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及主要战场:1940年4月,德国进攻北欧的________、挪威。不久,________、比利时投降。5月,德军突入________北部,直逼英吉利海峡,意大利也对法宣战。接着,德军对________实施了猛烈的轰炸。
25、________描绘俄国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歌颂俄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英勇抗击拿破仑侵略者斗争精神。
26、联合国与国际安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世界反法西斯国家提出了建立战后国际安全组织的主张。________年________月,联合国正式成立。联合国是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总部设在美国纽约。联合国创始会员国有________个。截至2015年,联合国拥有________个会员国,2个观察员国(梵蒂冈和巴勒斯坦)。主要机构有联合国大会、联合国________、联合国秘书处等。
27、埃及的华夫脱运动:背景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埃及沦为________的“保护国”,实际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②一战结束后,英国继续维持在埃及的统治,激起埃及人民的强烈反对
28、______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这是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的开始。______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29、英国崛起的条件有地理条件优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重商主义政策支持。
30、
| 工业革命 | 第二次工业革命 | 第三次科技革命 |
时间 |
|
|
|
开始国家 |
|
|
|
主要标志 |
|
|
|
重要发明 |
|
|
|
新能源 |
|
|
|
影响 |
|
|
|
31、请写出文学三杰和美术三杰
32、一战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中国伟大的五四运动。
(1)2019年是五四爱国运动多少年?反映五四运动的反帝爱国性质的口号是什么?五四运动后期的主力和运动中心是哪里?
33、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描绘的是一个怎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精神?和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献给谁的?反映了哪一个重大的社会题材?
34、“冷战思维”是一种外交思维。外交思维滋生外交战略、外交政策和外交行为。正确的外交思维,治国利天下,而谬误的外交思想,则祸国祸天下。
材料一: 冷战思维及冷战形成过程
材料二:冷战思维及危机处理
1962年10月22日到12月14日间,除其他秘密渠道外,肯尼迪和赫鲁晓夫之间来往的信件就有25封。这些信件中,两人虽然都在指责对方,但是也趋于选择谅解,并明确表达了通过和平谈判的途径解决危机的强烈共识。
——刘金质《冷战史。上册》
材料三:冷战思维下的各国发展
材料四:“冷战思维”在当下
如今的美国政府时刻强调“美国优先”,在贸易问题上蛮横采取单边主义,频繁制造经贸摩擦,对全球主要贸易伙伴进行利益敲诈,极限施压,背后仍然是冷战思维。中国是成长中大国,是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美国政府将贸易制裁主要对象锁定中国,世人都明白其醉翁之意。制造经贸摩擦、发动经贸攻击是美国为强化自身利益,维护霸权地位,打击竞争对手、抢夺市场资源、实现战略图谋、扩大地缘政治利益的惯用手段,历来如此。
——周锡生《观察 美国四面出击能持续多久?》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请提炼出外交思维和冷战出现的关系。结合所学,指出美国在冷战思维下军事上的表现。
(2)1962年,在冷战思维下,美苏之间有何危机?根据材料二归纳两国领导人处理危机的方式?作为两国领袖基于什么认识,为什么是这种外交行为?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归纳冷战期间世界历史发展的两条基本线索及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4)据材料四,冷战结束后美国的一系列行动的实质是什么?面对美国经济上“冷战思维”下的做法,中国应该怎么做?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