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天才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的力量的结合。”这里的“种种有利的力量”应该包括
①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②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③机器工厂的出现 ④海外市场的扩大
A.①②⑧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2013年3月20日是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十周年的日子。在战争中曾有位央视记者报道:许多反映两河流域文明的珍贵文物遭到破坏。请问:下列哪一文明成就属于两河流域
A. 金字塔象形文字
B. 《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
C. 甲骨文司母戊鼎
D. 种姓制度佛教
3、“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反映了西周
A. 实行禅让制
B. 实行分封制
C. 确立世袭制
D. 推行郡县制
4、下表是唐宋时期商业发展的情况( )
上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A.政府扶持市镇经济发展
B.市镇成为城市和乡村的桥梁
C.经济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D.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
5、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代表人物有
A. 章炳麟
B. 严复
C. 邹容
D. 陈天华
6、歌谣是人民的口头创作,最贴近生活,直接表达了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意志愿望。歌谣“鞍山轧钢开红花,解放汽车跑中华”“喷气飞机翔蓝天,长江大桥武汉架”“川藏公路到屋脊,沈阳机床成绩大”反映的史实发生在
A.新中国成立初期 B.工业化起步时期
C.改革开放的时期 D.特色社会主义时期
7、种植水稻,居住着干栏式房子的原始居民是(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半坡原始居民 D. 河姆渡原始居民
8、下表是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部分经济数据统计,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经济大危机的破坏 B. 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C.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 新经济时代的到来
9、“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以上内容应出自( )
A. B.
C.
D.
10、1787年宪法“采取了比人类至今所建立的任何政府所采取的还要多的防范和其它难以逾越的措施,以防止走向暴政。”其中最主要的措施是
A. 允许各州有自治权
B. 保障人民基本权利
C. 确立三权分立原则
D. 加强联邦政府权力
11、1968年试图摆脱苏联控制而进行的却被苏联镇压的改革是( )
A. 南斯拉夫改革 B. 匈牙利改革 C. 捷克斯洛伐克改革 D. 波兰改革
12、学者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以保守的对策来对付进取的政策,这种中西之间的态势就是鸦片战争后一系列变化的基础和原因。……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所处的被动局面,不是开始于鸦片战争,而是从郑和航海(1405-1433年)以来已见端倪了。”对该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
A. 郑和航海时期的中国已经落后于西方
B. 西方进取从根本上加速了明清社会的转型
C. 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对外交流完全停滞
D. 政策差异导致了中西历史发展方向的迥异
13、长城和大运河,作为中国古代统一国家综合国力水平代表的两大世界级伟大工程,迄今为止仍然以其蜿蜒深邃、龙腾虎跃的“人”字形象,镶嵌在华夏大地上,堪称中华古代文明的双子星座。这两项伟大工程的修建( )
A.加强了南北之间的经济联系
B.防止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
C.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传播交流
D.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14、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中国经济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01年,中国上海成功地举办了第九届——————成员领导人会议。
A. WTO B. EN C. UN D. APEC
15、以下是一位历史人物传记的部分目录。其中第 15 章的标题应是
A.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 B.结束“文化大革命
C.经济调整和农村改革 D.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16、下列属于明朝强化专制统治的政治措施是
A.设立西域都护 B.废除宰相制度 C.设立军机处 D.推崇儒家学说
17、下列有关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首先发生在英国
B.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C.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D.危机破坏性极大
1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出现了经济互助委员会和欧洲共同体。下列对二者认识正确的是
A.都是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的表现 B.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C.都强化了两极格局 D.都随着两极格局的瓦解而消亡
19、为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美国政府颁布了( )
A. 《权利法案》 B. 美国1787年宪法
C. 《法典》 D. 《国家工业复兴法》
20、四大文明古国不包括
A.古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印度 D.古希腊
21、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慕尼黑阴谋”
B.二战全面爆发
22、苏联的工业化
(1)苏联的成立:________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2)工业化:
开始:1924年1月,________逝世。1925年,________提出实现国家工业化的殴设想。从________年起,苏联开始进行________建设。
1928一1937年,苏联先后提前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
影响:由落后的________国变成了强大________国。
23、北宋________主编的《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明朝宋应星编著的《________》被誉为17世纪的中国工艺百科全书。
24、俄国伟大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他的小说如《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描绘出宏阔的社会背景下,俄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场景。托尔斯泰的小说反映了在社会转型时期俄国农民既想反抗又找不到出路的状态,所以,托尔斯泰被称为“_______”。
25、1812年,____ 率军远征俄国,大败而归,三年后,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1862年,美国联邦政府颁布《___ 》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调动了农民和黑奴的积极性,扭转了北方军队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内战以北方获胜告终。
26、1949年,美、英、法等12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______”。1955年,苏联同东欧7个社会主义国家缔结《华沙条约》,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简称“______”。华约实际上处在苏联的控制之下。美苏双方互相敌对,进而发展为两大集团的全面______,两极格局形成。
27、1860年英法联军进入北京,闯进皇家园林 ,进行抢劫,为掩人耳目,又放火将其焚烧。
28、冷战开始的标志: 。
29、_________年苏联发生了“八一九”事件,俄罗斯联邦共和国总统叶利钦实际掌握了国家大权。12月,俄罗斯11个原加盟共和国宣告建立_________,苏联解体。
30、1922年,法西斯党徒向首都罗马进军,法西斯政权在意大利建立起来,___________法西斯政权对内实施独裁统治。1933年,___________出任德国总理,开始掌握国家大权。
31、历史证明,统一必然促使国泰民安,分裂必将导致国运衰退。维护国家统一,打击民族分裂势力,是任何一个国家统治者的重大治国策略。
请回答:
(1)秦始皇为避免天下战斗不休,在地方推行什么制度?汉武帝为解决王国威胁中央的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
(2)元朝时,在中央分别设置什么机构加强对西藏、台湾的管理?
(3)在中国历史发展长河中,有许多抗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的民族英雄。请列出一位明清时期的民族英雄?
(4)当前,我国边疆地区面临外来势力和“台独”等分裂势力的威胁,对此你有何看法?
32、为加速法西斯国家的灭亡,国际反法西斯联盟采取了哪些重大军事行动,用史实加以说明。
33、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1)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2)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
(3)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4)洗雪了中国人民的百年国耻
34、【屈辱与抗争】
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材料三: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 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上述材料均摘自相关条约原文
(1)材料一所述内容出自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签订的哪一条约?
(2)材料二反映的条约中哪一条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该条约对近代中国有何影响?
(3)材料三中的条约给中国社会性质造成了严重影响,这一严重危害在政治上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4) 面对近代以来的外来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抗争。请各写一例中国军民抗击侵略的史实,这些抗争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