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战爆发后,远离欧洲的日本对德宣战。在对德通和宣战诏书中,声称是为了“永保东亚和平”及“维护日英同盟的利益”;日本首相发表演说:强调日本参战是对德国鼓动干涉还辽的复仇战。这些行为
A.意在掩盖参战意图
B.维护了英日同盟的利益
C.力图保护东亚和平
D.反映出德日矛盾是一战的主矛盾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迅速传播是新文化运动后期的主要内容。你知道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权利法案》的颁布 B.《人权宣言》的颁布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独立宣言》的发表
3、北美独立战争与中国辛亥革命都是重大历史事件,两者都
A. 推翻了国内的封建统治
B. 实现了国家主权独立
C.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D. 传播了民主自由思想
4、20世纪7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的重大成就包括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万隆会议
③中国重返联合国 ④中美建交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既感受从未有过的欢欣,也体验到很多新的痛苦。以下不属于工业化国家发生的变化的是( )
A.人口迅速增长
B.工业化导致人民教育水平下降
C.工业化使人口越来越集中于城市
D.工业化带来了环境变化
6、观察下图中的地点,标志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事件发生在( )
A.①
B.②
C.③
D.④
7、1945年,美国先后向日本投掷原子弹的地方是( )
A.广岛、长崎
B.长崎、广岛
C.广岛、大阪
D.大阪、广岛
8、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是人类文学史上罕见的文学精品,指的是巴尔扎克的
A. 《红与黑》
B. 《雾都孤儿》
C. 《人间喜剧》
D. 《战争与和平》
9、1945年2月,苏、美、英三大国领袖召开会议。会议决定“彻底摧毁军国主义和纳粹制度,保证德国不再扰乱世界和平......” 。这次会议是( )
A. 华盛顿会议 B. 雅尔塔会议 C. 巴黎和会 D. 万隆会议
10、郭沫若写的一副对联“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虏一代英雄”,赞颂的是
A.岳飞抗金 B.戚继光抗倭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郑和下西洋
11、20世纪30年代,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探索实现本国工业化建设道路过程中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
A. 允许多种经济并存
B. 优先发展轻工业
C. 优先发展重工业
D. 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
12、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资产阶级通过内战推翻了封建的君主制………英国统治阶级需要君主制和王室,关键在于如何将其变成能够体现资产阶级意志的国家工具,1688年的光荣革命实现了这种设想。“实现了这种设想”指的是
A.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B.逐步形成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政体
C.消除了王权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D.完成了革命彻底摧毁了封建统治
13、19世纪60年代,美国爆发了南北战争,俄国实行了农奴制改革,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这些事件表明( )
A.资本主义新时代的曙光
B.资本主义的扩展与巩固
C.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D.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
14、2017年5月14日--15日,来自世界29个国家的元首和130多个国家的政要,在北京参加了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顺应了当今世界( )
A. 经济全球化趋势 B. 政治多极化趋势 C. 经济区域化趋势 D. 贸易保护主义趋势
15、下图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整体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①处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
A.英国宪章运动
B.《共产党宣言》发表
C.法国巴黎公社
D.俄国十月革命
16、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如立春、立夏、立秋、冬至等是用来反映季节的变化;小暑、小寒等反映气温的变化,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谷雨、大雪等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白露、寒露 、霜降三个季节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亡种、清明等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收成情况和自然物候现象。据此判断二十四节气中的大暑、处暑、大寒是 ( )
A. 反映季节的变化 B. 反映气温的变化,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
C. 反映了降水现象 D. 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
17、从下表中你能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时 间 | 事 件 |
1980年 | 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4个经济特区 |
1984年 | 中国进一步开放14个沿海城市 |
1985年 | 中国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
1988年 | 海南岛被划为经济特区 |
1990年 | 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起来 |
1992年 | 中国相继开放了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 |
2001年 | 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
A.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B.我国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C.我国体制改革走向深入
D.我国扩大开放融入世界
18、央视《百战经典·伟大的会议》描述到:“一座城市,因为一次重要会议与红色结缘;一座小楼,记录着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一次会议,从此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这次会议指的是
A.中共二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十九大
19、比较是历史学习方法之一。关于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点,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①原因都是封建专制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②都通过立法来巩固革命成果
③都有利于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革命后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A. 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20、印度独立后,实行印巴分治,其中印巴是指 ( )
A.印度、巴勒斯坦 B.印度、巴基斯坦
C.印度尼西亚、巴勒斯坦 D.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
2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及主要战场: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1939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德军以闪电战方式突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________爆发。
22、中国共产党将________制度确立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23、俄罗斯人的祖先是________的一支,9世纪晚期建立________。13世纪上半叶,基辅罗斯被________人征服。在反抗蒙古统治的过程中,________公国逐渐崛起,到15世界晚期统一了俄国。
24、欧洲的联合:20世纪50年代初,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六国组成________共同体。1958年,六国又建立了________共同体和________共同体。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________,简称“________”。1993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组成了________,大大加快了________的进程。
25、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成功的无产阶级革命是 。
26、牛顿的三大成就天文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埃及的华夫脱运动:华夫脱运动
①华夫脱党的成立:1918年,________等人向英国政府提出让埃及完全独立的要求,这些人后来发展为华夫脱党,华夫脱党的政治主张得到埃及人民的广泛支持
②华夫脱运动:1919年,殖民政府逮捕了扎格鲁尔等人,激起埃及人民的反英斗争。
③结果:迫于压力,殖民政府释放了扎格鲁尔等人。________年,英国政府被迫有条件地承认埃及独立
28、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历史影响:________体现了1917年宪法的要求,巩固了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为墨西哥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9、印度民族大起义以后,英国政府取消了______公司的统治权,改为直接统治,直接统治还可以在殖民地________。
30、填空题
安徽是中国文化发达最早的地区之一。
(1)程长庚是一位集艺术家、教育家于一身的戏曲大师,被誉为“_____________”
(2)明末清初,以徽州为中心集结了一大批画家,形成了独具风格的“___________”.
(3)风阳花鼓戏曲调鲜明、舞姿优美,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
31、“抗争”是世界历史的重大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19世纪30年代,欧洲工人队伍成长壮大起来.英国工人阶级为反对剥削压迫,争取生存权利掀起了什么运动?
(2)无产阶级在斗争中迫切需要科学的革命理论指导.170年前一部伟大的著作横空出世,它为无产阶级斗争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这部伟大的著作是什么?
(3)99年前,伟大的五四运动如同一道闪电照亮了历史的星空,宣告中国青年作为一支新生社会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今天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内涵的五四精神,早已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的血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青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99年前五四运动的“抗争”对象是谁?新时代“五四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4)根据在教材中贯彻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教育部要求……对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进行全面排查,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十四年抗战”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32、近代以来,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不断传播,时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近代最早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潮流是什么? 首先在哪一国家兴起?
(2)17一18世纪欧洲出现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什么?在这一运动影响下,18世纪后半期发生了哪两次资产阶级革命?
(3)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民主思想传入中国,开启了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化之路。请列举促进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化进程的重大事件。(举出两项即可)
33、20世纪40年代末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致力于民族发展、富强的探索,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又一个传奇,在民族复兴之路上留下了一页页浓墨重彩。请回答下面问题。
(1)在这条路上,新中国外交取得了一个接一个的成就,中国大国形象日益凸显,那么新中国奉行了一条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2)在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邓小平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一条怎样的道路?
(3)在新时代强军之路上,我国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形成了全新的格局,这一新格局是什么?
(4)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中学生应该做些什么
34、近代中国是一个动动的、新陈代谢迅速的社会。这种新陈代谢表现在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等各个方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它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于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中国社会从中世纪到近代的最初一小步实始于这种支离拼驳之中。……它们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义和团,在中国现代史上是一重要事件,其重要不减于辛亥革命,然而一般人不但忽略了他的重要,并且对他怀着两个错误的观念:第一个错误的观念:憎恶义和团是野蛮的排外。……他们不看见义和团排外所以发生之原因——鸦片战争以来全中国所受外国军队、外交官、教士之浓压的血腥与怨气……。第二个错误观念:以为义和团事件是少数人之罪恶,列强不应因少数人之故惩罚全中国人民以巨额负担。他们不曾统观列强侵略中国,……激起了剧烈的义和团反抗,这种反抗也是代表全民族的意识与利益,决不是出于少数人之偶然的举动。
——1924年陈独秀《我们对于义和团两个错误的观念》
材料三 辛亥革命以革命的方式解决了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政治文明选择问题,传统政治文明中的制度体系因此全面崩溃,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的政治文明开始从传统走向现代。
——《缅怀辛亥革命: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所述事件“难于挣脱传统”是指什么?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裂缝”又是指这一事件的什么影响?
(2)依据材料二回答陈独秀是如何评价义和团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的?但是义和团运动的“排外"最终对中国社会进程产生了什么影响?
(3)如何理解材料三所说的“辛亥革命使传统政治文明中的制度体系全面前溃”? 但也有学者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为了将树墩挖出,防止萌芽,当时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们以什么为旗帜,掀起了起了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4)综上所述,从社会阶层来看,中国人民在近代化探索的过程中呈现什么趋势?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