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云浮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1949年9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国家政权属于人民,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

    A. 一党专政制

    B. 多党合作制

    C. 民主集中制

    D. 政治协商制

  • 2、“土地改革后,农民们早出晚归,积肥、修堤,添置耕牛和农具。1951 年全国粮食 产量达到 1.4 亿吨,比 1949 年增长 26.9%。”这些现象反映的是 ( )

    A.农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B.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改进

    C.土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增加

    D.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 3、“它尖锐地指出,对‘四人帮’设置的禁区‘要敢于去触及,敢于去弄清是非’,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它”是

    A.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B.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

    C.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 D.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

  • 4、下图的人物及成就是( )

    A.邓稼先、杂交水稍 B.钱学森、诺贝尔文学奖

    C.袁隆平、杂交水稻 D.莫言、诺贝尔文学奖

  • 5、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指的是( )

    A. 开国大典 B. 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十一届三中全会

  • 6、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根本目的是(       

    A.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B.便于使用先进的机械化生产工具

    C.保护瓣分土地的耕作和生产

    D.提高农业生产力,以满足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 7、2011年,他凭借小说《蛙》获得茅盾文学奖,2012年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这里的他是( )

    A.屠呦呦 B.莫言 C.袁隆平 D.钱学森

  • 8、自1956年开始的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辛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这些成就包括(        

    ①武汉、包头钢铁基地       ②两弹一星成功爆炸、发射     

    ③“神舟5号”发射成功   ④首先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9、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是

    A. 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B. 全面提升综合国力

    C. 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D.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10、下列四张纪念邮票都以党的重要会议为主题,其中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A.主要矛盾——国企改革——计划经济——科学发展观

    B.全面建设——改革开放——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

    C.经济建设——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三个代表”

    D.三大改造——经济特区——初级阶段——“一国两制”

  • 11、“古道黄河东流去,留下一片黄沙地。党为了咱除“三害”派来了好书记……你永远活在俺心里。”民谣中被人民称为“好书记”的是

    A.焦裕禄

    B.王进喜

    C.雷锋

    D.邓稼先

  • 12、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是在( )

    A.中共五大以后 B.中共六大以后

    C.中共七大以后 D.中共八大以后

  • 1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民主法治建设。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双十协定”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华民国约法》

  • 14、下列关于1949年的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在北平举行

    B.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C. 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 15、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此党和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深化改革 B.反腐倡廉 C.科教兴国 D.精准扶贫

  • 16、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主要是为了筹备

    A.成立新中国 B.抗美援朝 C.和平解放西藏 D.三大改造

  • 17、1992年,海峡交流基金会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的共识是( )

    A.海峡两岸缓和关系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海峡两岸加强经济交流 D.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

  • 18、在我国对外开放格局中,常州所处的长江三角洲属于

    A.最早的经济特区

    B.沿海开放城市

    C.沿海经济开放区

    D.沿江开放城市

  • 19、“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在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雅典民主政治

    A. 在梭伦当政时期发展到顶峰

    B. 适用于生活在雅典城邦的所有人

    C. 体现了平等和公正等民主原则

    D. 是在雅典农民反对地主的斗争中形成的

  • 20、小李同学准备制作“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成果”手抄报,下列资料中适合采用的有(  )

    ①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②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③青藏铁路建成通车                                        ④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开国大典

    (1)时间、意义: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标志着____成立。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____、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____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____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 22、1967年6月,我国第一颗_____爆炸成功。2012年9月,我国第一首航空母舰“____”交接人列。

  • 23、中共十九大上,被确立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 )

  • 24、____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____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 25、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________”交接入列;如今,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________,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

  • 26、文化大革命

    (1)原因: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________的危险,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想通过发动“________”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2)文革开始:1966年夏

    (3)实际指挥部:陈伯达、江青、康生、张春桥等人组成的________,成为“文化大革命”的实际指挥部。

    (4)全国动乱:“文化大革命”期间,各地到处出现打、砸、抢事件,学校停课、工厂停工“________”;一些党政机关受到冲击;大批各级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批判和揪斗,________受到践踏。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

    (5)最大冤案:国家主席________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残酷迫害,成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

    (6)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1971年9月13日,________等人外逃,在蒙古机毁人亡,这就是“九一三事件”,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7)文革结束:________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一举粉碎________集团,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

    (8)文革影响:“文化大革命”给党、________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________,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 27、知识改变命运,科技创造未来。

    (1)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主要是首次培育成功________

    (2)“________”是抗疟疾的中药,它的发现和实现人工合成,是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关键。

    (3)为了追赶世界先进科学技术,在1986年我国提出了________,成为我国发展高技术研究的重点。

     

  • 28、1951年,________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1953年_________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经济建设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 29、1971年9月,标志着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的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_”;1976年9月,中共中央采取果断措施将“________________”隔离审查,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

  • 30、图一反映的事件是____________战争。以_________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主义精神,被誉为“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简答题

    从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到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再到……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每一个历史时期,每一个发展阶段,我们党都将决策的出发点立足于人民;每一个危急时刻,每一个转折关头,中国人民都将自己的力量凝聚于党……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业绩之所以震古烁今,正是因为这个伟大历程并非一帆风顺,而常有危难之际的绝处逢生,挫折之后的毅然奋起,磨难面前的百折不挠。实事求是的政治勇气,不仅锻造了一个政党的自我修复能力,更成为它始终活跃在历史舞台的决定性因素。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的标志是什么?

    (2)我国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是在哪一重大举措完成后?这一举措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出现了哪些严重失误?我们从中应该吸取哪些教训?

    (4)在遭遇“文化大革命”的严重挫折后,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是什么?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是什么?

  • 32、

    《人民日报》社论:“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的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这反映了党和国家要工作中心的转移

    (1)决定这件大事的会议是哪次会议?时间是什么?

    (2)形成的领导集体的核心是什么?

    (3)会议的意义是什么?

  • 33、近年来,由于美国实施重返亚太战略,在中国的钓鱼岛和南海问题以及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上都可以看到背后美国的身影;经济上,美国不断实施的贸易保护主义也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对外贸易,中美摩擦不断。

    (1)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采取什么手段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请列举一例史实说明这种政策“对中国主权完整与国家安全威胁之严重”?

    (2)新中国成立时实行什么外交政策?后来又提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3)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同?非洲兄弟们跳起了桑巴舞,阿尔巴尼亚代表高喊:“美国人的巨大失败”;美国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战线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该场景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4)1972年,什么事件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哪一年?中美建交的前提是什么?

    (5)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一直在积极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最终在哪一年成为WTO的一员?近来中美贸易摩擦不断,请问当前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未来中美关系会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这些政策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变化行业

    1953年农轻重比例(%)

    1957年农轻重比例

    (%)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农业

    52.8

    43.5

    4.5

    轻工业

    29.6

    29.2

    12.8

    重工业

    17.6

    27.3

    25.4

    材料二:1952-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单位%)

    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71.8

    6.9

    1956年

    32.2

    53.4

    7.3

    7.1

    趋于零

    --胡绳《中国共严党的七十年》

    (1)从材料一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一行业发展最快?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哪一发展规划?你是如何看待这一规划?

    (2)从材料二图表中所示国民经济发生变化源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它的实质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