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材料反映,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社会主义制度
C.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涌现出一批“最可爱的人”,他们是( )
①黄继光②邱少云③焦裕禄④雷锋⑤罗盛教。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⑤ C. ②③④ D. ①②⑤
3、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毛泽东这句话的意思是
A. 我国重工业基础薄弱 B. 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C. 我国是一个先进的农业国 D. 我国受到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
4、邓小平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时期。”这一时期开始的标志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土地改革结束
D.三大改造完成
5、我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是( )
A.海南岛
B.上海浦东
C.深圳
D.海南省
6、票据是历史的浓缩与见证。人们从接触粮票、布票到股票,这一变化背后折射出的历史信息是: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
C.从政企不分到实行公司制 D.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7、我国在“一五计划”时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表
部门 | 工业 | 农林水利 | 交通运输 | 文化教育卫生 | 其他 |
投资比例 | 58.2% | 7.6% | 19.2% | 7.2% | 7.8% |
注: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约为1∶7.9,由此可见我国
A. 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
B. 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
C. 优先发展重工业
D. 已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8、在学习《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这一课时,小红同学做了如下笔记,其中内容搭配最合理的是( )
A.面对世界——独立自主;赢得世界——“求同存异”;感动世界——和平共处
B.面对世界——和平共处;赢得世界——“求同存异”;感动世界——独立自主
C.面对世界——“求同存异”;赢得世界——独立自主;感动世界——和平共处
D.面对世界——独立自主;赢得世界——和平共处;感动世界——“求同存异”
9、“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这幅春联描述了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的两项建设成就。这两项成就是(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②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③沈阳第一机床厂④大庆油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2019年“澳门光影节——寻光之旅”于12月1至31日上演,开幕式于1日晚在“南湾·雅文湖畔”举行,该活动是为了庆祝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多少周年( )
A.10周年 B.20周年 C.30周年 D.40周年
11、1954年九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在这次大会上
A. 确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
B. 决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C. 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2、1913年春,袁世凯指使心腹收买刺客暗杀了宋教仁,孙中山由此开始看清袁世凯的真面目,并毅然发动了
A.二次革命
B.护国运动
C.护法运动
D.北伐战争
13、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会议的首要任务是
A.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
B.制定经济建设总方针
C.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规定国旗、国徽和国歌
14、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根据一些地区的历史和现状设立了特区。特区分为两类:一类是“经济特区”,如深圳、厦门、珠海、汕头等;一类是“特别行政区”,如香港、澳门。这两类特区的共同点是
A.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社会制度
B.都有较大的自主管理权和行政自主权
C.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D.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15、目前,少数民族管理自己事务的行政机构不包括
A.自治市
B.自治区
C.自治州
D.自治县
16、“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这副对联描述了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的两项建设成就。它描绘出的场景得益于哪两座城市的奋斗( )
①长春
②鞍山
③沈阳
④大庆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7、“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赞扬的领导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和“改革开放富起来”的两件事件分别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和改革开放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8、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两个一百年”分别开始于
A.1921年和1949年
B.1927年和1956年
C.1927年和1949年
D.1921年和1956年
19、1951年,人民解放军进入拉萨,遵照中共中央指示:“凡三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在解放两个月至三个月后,即应召开各界代表会议,以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方法之一。”这说明
A.西藏已经完成民主改革
B.西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C.西藏和平解放有利于巩固人民政权
D.西藏成立了自治区
20、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是在
A.1949年
B.1954年
C.1956年
D.1957年
21、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______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______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所以说,他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______。
22、1967年,我国第一颗________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
23、读《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示意图》将相应代码填入答题卡图中。
A.宁波
B.福州
C.温州
24、“兰考治沙,党的好干部”——他是“______”;“培育良种,杂交水稻之父”—— 他是“______”。
25、20世纪60年代在兰考治理“三害”的“党的好干部”是____________;20世纪90年代被当地藏民称为“活菩萨”的援藏干部是____________。
26、“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意义: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_____,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27、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点名称写在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1)中国人民志愿军渡过的河流名称。
(2)英雄黄继光牺牲的战役发生地点。
28、他艰苦创业,带领钻井队开采出了大庆油田第一口井,被誉为“铁人”。(____)
29、1978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始于安徽凤阳_____;到1983年____制逐步在全国推开。
30、____________年,中美双方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31、谈一谈:对“两弹一星”的看法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谈谈对“两弹一星”的看法。
32、请归纳我国建国以来到70年代外交领域取得的成就
33、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巩固人民民主政权所采取的措施?
34、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艰苦的探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生的共和国仅用了半年时间就使全国物价基本稳定……农村则继续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先后共使3亿多农民无偿获得了约7亿亩土地。
材料二 这场运动的宗旨是提高产量、防止富裕农民重新冒头、争取更大程度的农业专业化,以及加速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到1956年底,约96%的农户正式成为合作社社员。
——摘自徐中约著《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三大改造高潮中发生的一些失误,虽然带来一定的损失,但毕竟是次要的,它同这场社会变革所取得的伟大历史功绩——在中国确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开创了中国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是绝不能相提并论的。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
材料四 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社论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
——1958年8月3日社论
(1)材料一中“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依据政府颁布的哪一文件进行的?这一“改革”最重要的意义在何处?
(2)材料二中的“这场运动”是指哪一历史事件?“到1956年底,约96%的农户正式成为合作社社员”有何重大意义?
(3)材料三中的“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有何历史意义?
(4)根据材料三、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