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联有位总理在评价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时说:“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正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稳步前进。”这条正确的道路是( )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B.农业生产合作社
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D.人民公社化的道路
2、中共十五大上,江泽民作了《高举邓小平理论,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哪一次会议上?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五大
3、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学校举行“光辉的足迹”图片展。下列四幅图片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①③②④
4、经济全球化进程大大加快,要积极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是我国加速加入世贸组织谈判的一个重要动因。我国是哪一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
A.2001年
B.2002年
C.1978年
D.2010年
5、唇亡齿寒,中国人民深知此中的道理。下图,中国人民国此进行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战争,这是指
A. 北伐战争
B. 抗日战争
C. 解放战争
D. 抗美援朝
6、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为解决我国乃至世界的粮食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是
A.钱学森 B.邓稼先 C.屠呦呦 D.袁隆平
7、新中国的外交充满艰辛,也闪耀着智慧,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下列史实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尼克松访问中国
③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 ④中美正式建交
A.③②④①
B.①③②④
C.①③④②
D.①②③④
8、中国改革开放经历了三次思想大解放:1978年第一次思想解放冲破了个人崇拜;1992年第二次思想解放冲破了计划经济的崇拜;1997年第三次思想解放冲破了所有制的崇拜。“第二次思想解放”的出现主要利益于( )
A. “四个全面战略”的提出 B. 重中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C. 邓小平南方谈话 D. “三步走”战略的提出
9、国家尊重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和文字。在一些自治区旅游,经常会看到汉字和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的路牌。下面路牌“唐古拉山”汉字上方的文字是
A. 藏文
B. 壮文
C. 蒙古文
D. 维吾尔文
10、201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继续锁定“三农”工作,以优先发展为核心字眼,体现了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重视。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土地政策进行了四次重大调整。其中,便于进行大规模综合生产建设,比农村生产合作社公有程度更高,更具社会化、集体化特征的是( )
A.土地改革运动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1、中国历史上哪两个王朝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
①宋②清③明④元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引发了第一次沿海开放高潮的代表性事件是
A. 邓小平南方谈话
B. 深圳等经济特区建设
C. 14个沿海城市的开放
D. 浦东开发区设立
13、17世纪40年代以后,正当中国满清王朝代替明朝时,在大洋彼岸的英国新的社会制度取代了旧制度,标志英国新制度确立的事件是( )
A. 《权利法案》的颁布 B. 查理一世命丧断头台
C. 《独立宣言》的发表 D. 《人权宣言》的发表
14、它是一次肩负重大历史使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它明确提出,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次大会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15、法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说:“中国在我们当中就座了属于她的席位,不公正和荒谬的状态结束了。”材料中“不公正和荒谬的状态结束”的因素有
①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②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中国的支持
③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②③
16、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B.个体手工业联合成集体合作社
C.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
D.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17、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的会议是( )
A. 中共十二大 B. 中共十三大 C. 中共十四大 D. 中共十五大
18、下列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内容的是( )
①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②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③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
④也分给地主一份土地,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9、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以后,诞生了一种重要的民族精神,它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升华,也是对我党我军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直到现在,它仍然被广泛地接受和倡导。它指的是
A.五四精神
B.长征精神
C.延安精神
D.雷锋精神
20、“经济特区不仅成功吸引了大量外资,还引进了先进生产管理技术...”材料论述了经济特区( )
A.建立原因
B.建立目的
C.发挥作用
D.发展过程
21、漫步太空:
(1)1999年11月,______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2)2003年10月,航天员______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3)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_________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22、共同繁荣发展
(1)背景: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我国各民族发展___________,很多少数民族的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
(2)举措及成效:
政治上:进行了一系列的________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________社会。
经济上:国家采取许多________政策,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文化上:国家重视________的保护与发展,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战略上: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____________,为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
重要表现:2006年,________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23、导弹部队组建:______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
24、将下列各小题补充完整。
(1)________年,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 ______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1954年召开了________会议,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________。
(3)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________的高潮,国家采用________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
(4)中共中央提出“_____巩固、充实 ______”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
25、西藏和平解放:意义:祖国____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6、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第一座长江大桥是______;中国在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是______。
27、1947年,根据党中央________的基本方针,内蒙古自治区成立。1951年,________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
28、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____________》,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1984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颁布实施。
29、根据提示写出相应历史人物。
(1)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新中国诞生的人是______。
(2)1980年,中共中央为______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3)我国第一个完成太空行走任务的航天员是______。
(4)1955年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参与组织领导中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和试验工作的国际知名火箭专家是______。
30、根据以下三幅图片所提供的信息完成下列表格:
图片 | 宗教 | 创始人 | 创始地点 |
图片一 | 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
图片二 | 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
图片三 | 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
31、“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其主要标志是什么?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为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1953年开始,我国政府实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同时采取了重大经济措施,使我国逐步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到1956年,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新生的政权,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哪些措施?
(2)简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3)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标志是什么?
33、中共十九大的主题是什么?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当前我国的社会矛盾是什么?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长城怒跃黄河吼。眺中华,平型猎豹,台庄擒狗。胜利凯歌频响起,倭寇投降低首。
——刘国勤词作
材料二 中国《人民日报》社论:前程无限光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诞生,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民开始自己当权管理国家,我们这个古老的东方民族揭开了历史的新巨册。波兰《人民论坛报》社论:这在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阵线上又打开了一个缺口;中国人民的胜利,乃是本世纪继苏联十月革命和消灭希特勒法西斯主义之后的伟大事件。
——转引自杨兆麟《时间开始了》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指出词句中涉及的两个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二,指出报纸社论所评论的历史事件。波兰《人民论坛报》是从什么角度评论这一历史事件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城市建设发生重大变化的主要原因。除了图表资料外,还可以通过哪些类型的资料呈现这一时段的历史变迁?
(4)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总结20世纪40年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