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所颂扬的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和“富起来”的伟大领袖分别是
A.毛泽东邓小平
B.毛泽东江泽民
C.邓小平江泽民
D.毛泽东周恩来
2、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衣食住行用等各方面发生巨大变化,下列关于社会生活变化错误的一项是
A. 现在中国人在吃的方面特别注重“吃饱喝足”,偏重肉食。
B.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休闲生活。
C. 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发生很大变化,可以选择方便快捷的地铁、高铁等多种交通工具出行。
D. 中国的通信事业迅速发展,以高速率、高可靠、低时延、超大数量终端网络为特点的5G,正在走入我们的生活。
3、下面表格反映了1950年至192年钢产量和发电量的年产量针对这一情况中国采取的相应政策是( )
人均产量 | 中国 | 美国 | 印度 |
钢产量 | 2.37千克 | 538.3千克 | 4千克 |
发电重 | 2.76千瓦时 | 2949千瓦时 | 10.9千瓦时 |
A.没收官僚资本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进行土地改革 D.掀起“大跃进”运动
4、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后,我国农业产量迅速增加。而在1953年我国从个体生产变成集体生产时,农业生产率也快速增长。这是因为二者都
A.进行了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调整
B.建立在经济恢复发展的基础上
C.满足了当时农业发展的现实要求
D.顺应了当时国际经济发展潮流
5、1983年煤炭部和政府批准,徐州矿物局在全国率先实行了五年经济总承包制,允许超产的煤炭实行江苏省内议价自销,后企业效益由亏转盈,这说明
A.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B.社会主义改造提升企业地位
C.新时期乡镇企业焕发生机
D.改革扩大了国有企业自主权
6、1979年美国总统卡特在白宫欢迎邓小平时说:“我听说,在这新年之际,……这是忘记家庭争吵的时刻,也是团聚与和解的时刻。对于我们两国来说,今天是团聚和开始新的历程的时刻,是久已关闭的窗户重新打开的时刻。”“窗户重新打开的时刻"实际指
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中国重返联合国
D.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7、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逐渐推开尘封已久的大门,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这一征程开启的标志是( )
A.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B. 粉碎“四人帮”
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 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8、新中国成立后, 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是
A.越南 B.南斯拉夫 C.苏联 D.朝鲜
9、如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发行的第四套人民币部分票样,这些货币上除了汉字还印有一些少数民族的文字,部分面值主图案采用了身穿民族服饰的人物形象。这些设计理念体现了
①民族团结原则 ②民族平等原则 ③尊重民族文化 ④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正是这一时期的政治混乱,才迫使那些思想者不断反思社会的本质以及人们在社会所应该承担的角色,一些人试图找到能够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法则,另一些人则想在社会之外,找到属于个人的内心平静。”准确地说,材料中“这一时期”具体指
A.夏商周三代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魏晋南北朝
11、如图中的老版人民币中心画面反映的是“一五“计划中的哪一项成就
A.鞍山钢铁公司 B.武汉长江大桥
C.南京长江大桥 D.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1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哪里开始
A.农村改革 B.城市改革 C.国有企业改革 D.经济特区
13、2018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65周年,下列歌词与抗美援朝有关的是
A.“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B.“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C.”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D.”学习雷锋好榜样”
14、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提到“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
A.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使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
C.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D.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15、《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中说,“在中国经济史上,私营企业在1956年的集体消亡是独一无二的事件……在百年现代化历程中,这是第五次,也是最彻底的国进民退”。关于这段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材料叙述的史实与历史上的三大改造有关
B.导致私营企业“集体消亡“的事件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C.私营企业的“集体消亡”是通过走合作化道路实现的
D.1956的“国进民退”实质就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公主义公有制
16、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开发建设成功,我国实现了石油全部自给。这一局面出现于
A. 过渡时期
B. 十年探索时期
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
17、毛泽东说:“违反客观事物的规律要受惩罚,我们最近三年受了大惩罚,土地瘦了、人瘦了、牲畜痩了。”下列历史事件违反了客观事物规律的是( )
A. 土地改革 B. 一五计划 C. 三大改造 D. 大跃进
18、1954年,毛主席说:“我们这次会议(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大会)具有重大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中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的最大成果是( )
A.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C.通过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1949年10月2日,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新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是
A. 印度 B. 苏联 C. 美国 D. 日本
20、这种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既发挥了民族资本家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又消灭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创造了从资本主义私有制向社会主义的公有制经济过渡的新途径。该政策是
A.成立生产合作社 B.走集体化道路 C.赎买政策 D.兼并政策
21、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是国家主席_____遭受残酷迫害。
22、强军保障:强调军队_____________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23、史料是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载体,直观地描绘了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
材料四 要推动教育合作,扩大互派留学生规模,提升合作办学水平。要发挥智库作用,建设好智库联盟和合作网络。在文化、体育、卫生领域,要创新合作模式,推动务实项目。要用好历史文化遗产,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旅游产品和遗迹保护。
——习近平“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开幕式主旨演讲
材料五 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017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了解我国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应选择的材料是:________。
(2)了解我国20世纪50年代外交成就应选择的材料是:________。
(3)了解我国民族政策应选择的材料是:________。
(4)了解我国对外开放应选择的材料是:________。
(5)了解新时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应选择的材料是:________。
(6)以上所有材料中不属于第一手资料的是:________。
24、“________”的成功,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________的方针,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
25、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即_________。1956年,_________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7、读《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示意图》将相应代码填入答题卡图中。
A.宁波
B.福州
C.温州
28、对台基本方针是“ _________,_________”。
29、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举措:
(1)创新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方式,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积极推进_____,保障了国家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2)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深入实施“_____ ”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
(3)影响:综合国力的增强,使中国各方面政策的实施具备雄厚的_____和精神力量。
(4)事例:
①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_____建设(“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②筹建和成立_____银行。
③加快_____试验区建设。
④推进人民币_____进程。
30、1978年,在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__________问题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1992年,邓小平的_____________,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31、大国外交是历来人们关注的重点。中国现在正时刻展现的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周恩来针对一些国家对中国内外政策的误解和非议,在大会发言中郑重而诚恳地声明: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这次“大会”的名称?我国倡导的处理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是什么?
(2)联合国大会主席马利克致词说:“今天上午,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第一次在联合国大会就座。”这种场景出现在哪一年的第几届联合国大会上?这对联合国而言,有什么影响?
(3)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形成怎样的特色外交格局?
(4)综上所述,你认为一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
32、1978年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在农村取得成功后,改革浪潮由农村涌向城市。
(1)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有什么重要意义?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和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33、土地改革进行的目的及影响是什么?
34、“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争传客从台湾来”。这首改编的《回乡偶书》反映出( )
①历史上海峡两岸曾长期隔绝②如今海峡两岸有了交往 ③台湾同胞浓烈的思乡之情 ④台湾已回到祖国的怀抱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