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伟大的三个三十年的探索和实践。在九十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在1919年、1949年、1979年和2009年谱写的历史乐章的主题分别是( )
A. 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崛起、民族振兴
B. 民族觉醒、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崛起
C. 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振兴、民族崛起
D. 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觉醒、民族崛起
2、新华社沈阳4月3日电,上午11时36分许,第六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由我空军专机护送平稳落在辽宁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专机进入中国领空后,两架战斗机全程护航用空军特有的方式向志愿军烈士致敬。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从2014年至2018年,已先后有589位从韩国迎接回来的志愿军烈士在这里安息,这和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A. 抗日战争
B. 解放战争
C. 抗美援朝
D. 土地改革
3、卢作孚(重庆人)先生创办的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民生公司)为抗战运输发挥了重要作用。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民生公司响应国家号召,实行
A.公私合营 B.中外合资 C.承包经营 D.个体经营
4、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人类战争形态正发生着重大变化。在苏联领导人眼中,以人力、兵力为主要战斗力的中国军事力量已不值一提。赫鲁晓夫说:“民兵,对于有现代化武器的我们来说,这不是军队,这是一堆肉。”为此我国
A.发展“两弹一星”计划,应对大国挑战
B.研制高性能计算机,增强军事实力
C.开展科教兴国战略,提升综合国力
D.实施载人航天工程,打赢现代战争
5、2019年4月,智利总统皮涅拉在中国访问期间,考察了被称为对外开放“窗口”的城市,他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还有什么是这个城市制造不出来的!”这个城市是
A.南京 B.上海 C.深圳 D.广州
6、下图材料中的这场战争是指
1894年,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争霸世界的梦想,出兵占领朝鲜国都汉城,接着又发动侵华战争。 |
A.中英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老人依旧清楚地记得那个疯狂的年代:作为学生的他,戴着红卫兵的袖章,四处张贴大字报,批斗所谓的“牛鬼蛇神” ……这个年代是( )
A. 三大改造时期 B. 社会主义探索时期 C. 人民公社化时期 D. 文化大革命时期
8、“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台湾的党、政、军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对这段表述解读正确的是
①一国两制适用于台湾 ②统一后台湾保持原有的生活方式
③台湾比港澳享有更高的自治权 ④台湾自己管理其内部事务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9、在“家乡的昨天和今天”活动课上,某合作小组在展示厦门经济特区二十五周年辉煌历程时,应将厦门标注在下图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10、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在海峡两岸关系进一步发展的今天,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仍然是
A.海峡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B.海峡两岸同根同祖的文化渊源
C.海峡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
D.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11、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主要是对 进行的改造
①农业
②手工业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
④交通运输业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2、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后,为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从客观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 )
A.人民民主专政
B.“一国两制”
C.民族区域自治
D.“九二共识”
13、“中国梦”不仅激发了中国人民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也成为外国人士谈论中国发展前景及其对世界影响的一个热词,下列属于习近平强调的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
①世界和平
②国家富强
③民族振兴
④人民幸福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4、抓住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与“1956年”“制度建设”“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等关键词相吻合的历史事件是( )
A.新中国建立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第一部宪法颁布
D.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15、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于少数民族,我国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社会主义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
16、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不断推进,如图是我国现行的军队组织架构示意图(部分),其中新增的军种是
A.空军
B.海军
C.火箭军
D.战略支援部队
17、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是在:
A.新中国成立 B.“一五”计划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土地改革的完成
18、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的意义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B.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C.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D. 标志着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19、“我接受了一座用砖建造的罗马城,却留下一座大理石的城。”这是罗马帝国的创造者(见下图)充满自豪感时说的一句话。说这句话的人是( )
A.伯里克利
B.凯撒
C.屋大维
D.亚历山大
20、改革开放前,粮票、布票、油票等各种票证曾是我国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珍品,这些票证反映了
A.打击投机,平抑物价 B.经济落后,物质匮乏
C.计划生育,控制人口 D.票证稀少,利于收藏
21、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1)保家卫国,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3)20世纪70年代末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4)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
22、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和福建的 ______ 建立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中央决定开放_____个沿海城市。后来,增设_______经济特区,设立 _______ 开发区。现在,我国的对外开放已从 _______ 地区向 _______ 发展,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一个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的对外开放格局。
23、自2012年就任总书记以来,习近平同志在脱贫攻坚上花的精力最多。26次国内考察,15次涉及扶贫开发,7次把扶贫开发作为主要内容。以上材料说明实现中国梦必须
A. 全面从严治党 B. 不断为民造福 C. 全面深化改革 D. 全面依法治国
24、“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_____、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_____”战略布局。
25、十年文革时期,林彪和___________两个反革命集团作恶多端,给国家带来深重灾难,最终没有摆脱历史的惩罚。
26、______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_____年,我国用 __________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____。
27、中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________。
28、三、拨乱反正
表现:“________”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陆续得到________,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等也恢复了名誉
29、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一次关于世界三大宗教的图片展览活动。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一组图片,请你帮助他们完成对应的图片解说。
30、_________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建立,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___________年中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31、阅读下列示意图,回答问题。
(1)改革先从①开始。1980年建立四个②,深圳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③的改革。
(2)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④;中共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⑤理论;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⑥;中共十五大,把⑦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全国人大加紧立法工作,1982年颁布第四部《⑧》。此后,逐步形成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
(4)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发生巨大变化。1995年启动的“安居工程”,让中低收入职工买到住房;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健全。
(5)依据示意图,综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历史意义。
32、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以来,高度重视发展科学技术,我国在许多领域已经接近或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我国的文化事业也蓬勃发展,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文艺作品。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1964年10月16日15时整,在我国西部罗布泊上空,强光闪亮,天地轰鸣,巨大的蘑菇云冲天而起,整个世界都被震撼了。这描述的是什么事件?列举出为此做出贡献的一位科学家。
(2)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名称是什么?我国是世界上第几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3)我国第一位“太空访客”和“太空漫步者”分别是谁?
(4)中国哪位科学家在2015年因为对人类贡献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5)1956年毛泽东提出的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双百”方针的内容是什么?
(6)2012年中国哪一位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33、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曲折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年,中国第一座大型露天煤矿—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建成投产;1955年,新中国第一套6000千瓦火力发电机组在上海组装成功;1956年,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一汽下线;1956年,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1)材料一中成就的取得与新中国制定的哪一经济规划有关?材料一这些成就取得有何意义?
材料二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合作社。1956年,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2)材料二中场景发生于哪一历史事件期间?该事件完成使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三 阅读以下两幅图片
(3)材料三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探索中出现了哪些失误?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材料二:一?时期我国各部门投资比例表
部门 | 重工业 | 农林水利 | 交通运输 | 文化教育 | 其他 |
投资比例 | 58.2% | 7.6% | 19.5% | 7.2% | 7.5% |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归纳我国一五计划实施的背景。
(2)材料二表明一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投资的重点是什么部门?举出这一时期该部门取得的一例成就。
(3)阅读材料三,将A、B处内容补充完整。
(4)写出材料三图2人物的姓名及成就。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