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图中A点到B点出现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A. 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 “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C. “大跃进”扩展到经济领域
D. “八字方针”的提出
2、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开启了中美关系的新时代,“新时代”指的是
A. 中美两国从此不再对立
B. 中美结成同涩关系
C.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礼记·中庸》中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很好地说明了这一道理。主要是因为该原则( )
A.发展了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B.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C.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D.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
4、今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下列有关小平同志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B. 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C. 中共十四大上首次使用了“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称谓
D. 他的南方谈话(即南巡讲话)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指明了方向
5、1956年全国高考的作文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下列事件不可能发生在这个“幸福的年代里”的是
A.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B.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C.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D. “一五”计划即将完成
6、目前云南全省共有8个民族自治州、29个民族自治县,共37个民族自治地方,这表明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一国两制”
7、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将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B.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C.生产资料公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私有制
D.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8、改革开放战略实施后,深圳在短短的几年内,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这主要得益于:( )
A.国有企业改革 B.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C.股份制改革 D.经济特区的建立
9、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首先开始于( )
A.农村
B.城市
C.内地
D.沿海地区
10、1978年,邓小平第一次成为《时代》周刊的年度风云人物,该刊认为邓小平“给他饱受极端主义之苦的中国带来了稳定与安宁”。该刊物认为的“极端主义”指事件是
A.三大改造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大跃进” D.“文化大革命”
11、任外交部长的陈毅曾说:“20年长期交恶,真是概乎言之!美国人可以上月球,就是接近不了中国,说明接近中国比登天还难,”对此认识错误的是
A.交恶的起点是解放战争的胜利
B.综合国力的增强是中美交恶的根本因素
C.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开始了接近
D.交恶源自意识形态的对立
12、下列与抗美援朝战争有关的作品有
①电影《上甘岭》②歌曲《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③油画《开国大典》④小说《暴风骤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13、为纪念周恩来总理诞辰110周年,2008年3月5日,泰安市某中学初二.三班的四位同学分别发表了演讲。甲说:“周恩来领导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乙说:“周恩来参与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丙说:“周恩来在重庆谈判中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丁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其中有一位同学的演讲有知识性错误。他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4、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表述错误的是( )
A.和平共处 B.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C.平等互利 D.互相干涉内政
15、“喜看梨园春常在,生旦净丑绽异彩。”这句诗赞颂我国一种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国粹艺术,该国粹艺术被誉为“国剧”,它是( )
A.昆曲
B.散曲
C.杂剧
D.京剧
16、史料按照资料价值的不同,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事件记载的相关资料中,属于第一手史料的是
A. B.
C. D.
17、近年来,中国先后举办了以下重要国际会议。这反映出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是( )
G20峰会 ·杭州 金砖峰会·厦门 上合峰会·青岛 “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北京
A.独立自主
B.一边倒
C.求同存异
D.全方位
18、如下图是1951年5月中央政府为谈判成功举行宴会时毛泽东与阿沛·阿旺晋美、十世班禅的留影。此次谈判推动了( )
A.北平和平解放
B.新疆解放
C.西藏和平解放
D.重庆解放
19、民族精神是鼓舞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力量源泉。在黄继光、邱少云、毛岸英等中华儿女身上,我们看到的民族精神不包括
A.爱国主义精神
B.国际主义精神
C.英雄主义精神
D.热爱科学精神
20、党和政府最早决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律文献指的是
A. 《共同纲领》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C.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 1982年宪法
2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含义:在____________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____________。
(2)地位:是我国的一项________政治制度。
(3)法律依据:1949年通过的《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后来,被载入________。1984年,《________》颁布实施。
(4)5个民族自治区:目前,全国已经建立_______________、新疆、_______________、宁夏、西藏5个民族自治区。
(5)意义: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___________、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________发展奠定了基础。
22、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粹________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内乱。
23、三个代表意义:它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____________、怎样建设__________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________、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24、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他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被中国人尊称为“国父”。他是________
(2)九一八事变后,他受共产党派遣到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他是________
(3)《义勇军进行曲》的作者是________
25、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对台基本方针。
26、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背景: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______的社会主义改造。
(2)结果: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______。
27、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选举________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在________的率领下,奔赴朝鲜战场,开始抗美援朝。
28、外交环境:
(1)新中国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_______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2)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__________政策,对中国实行_______和________。
29、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司令员是________,严守潜伏纪律,最后被大火吞噬生命的战斗英雄是________.
30、请写出与下列荣誉称号相对应的人物名称。
(1)大庆石油工人“铁人”——
(2)杂交水稻之父——
(3)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
(4)两弹元勋——
(5)解放军好战士——
(6)党的好干部——
31、 一个国家的外交成就是这个国家国际地位的象征。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回顾中国外交发展历程,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新中国建立后,我国政府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坚持的外交原则是什么?
②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的会议是哪次?
③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
④21世纪初,我国在外交上取得了哪些辉煌的成就。(举出2个即可)
⑤从新中国外交发展历程看,你认为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民英雄纪念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回答:
(1)“三年以来”指什么时期以来?
(2)“三十年以来”指什么事件以来?它标志着什么?
(3)“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指什么事件?标志着什么?从那时起,中国人民的内外敌人是谁?
(4)今天,我们青少年应当怎样纪念革命先烈?怎样继承革命事业?
33、新中国成立于哪年哪月哪日?它的成立有何历史意义?
3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1950年秋开始,在广大新解放区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共没收征收地主土地约7亿亩,分配给约3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得到土地的农民欢天喜地,农村中到处是一派兴旺的景象:兴修水利、大量购买牲畜和农具,增施肥料,精耕细作。1952年同1949年相比,全国粮食产量增长了44.8%,棉花增长193%,油料增长64%。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中央发出开展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到1956年底,全国入社农户占总农户数的96.3%,其中加入以土地和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又占总农户的87.8%.
——《中共中央关于印发(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的通知》
材料三 1978年底,小岗村的l8户农民在生产队长严俊昌的带领下决定实行大包干。农民取得了生产自主权和产品支配权,小岗村1979年的粮食产量大幅增长。这一做法引起很大争议,安徽省委书记万里却说:“如果不关心群众生活,不发扬民主,想要发展快,办不到。”安徽的做法也得到邓小平、陈云的肯定。到1984年,中国农村99%的生产队选择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土地改革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56年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结合所学知识,1953-1956年我国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变化?
(3)根据材料三,归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在全国农村实行的原因。
(4)综上,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农村政策的认识?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