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表中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其体现的共同政治理念是
A.搁置分歧,民族利益至上 B.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发展
C.独立自主,主权毋庸置疑 D.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繁荣
2、下列属于民族区域自治的省级行政区是
A.山西 B.甘肃 C.西藏 D.辽宁
3、听到“东方魔稻”“杂交水稻之父”“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这些赞语,你会想到的人物是( )
A.袁隆平
B.钱学森
C.焦裕禄
D.王进喜
4、中共十五大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把(______)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A.毛泽东
B.邓小平
C.“三个代表”
D.科学发展观
5、下图为建国后某一时期“主要工业生产指标”图,导致这些指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政企分开,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B.一五计划顺利实施
C.工业生产“以钢为纲”
D.手工业合作化的实现
6、习近平主席说:“一个有希望的民笔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2018年4月27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用身躯堵枪眼,为部队开辟通路”的特级英雄是
A.黄继光
B.邱少云
C.徐锡麟
D.秋瑾
7、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D.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8、经济体制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体内容应不包括
A.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推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实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9、以下四部反映中国近代历史的影视作品,请你按照历史发展进程向同学推荐观看的先后顺序
①《孙中山》
②《鸦片战争》
③《火烧圆明园》
④《甲午风云》
A.③④②①
B.④②①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①
10、《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载:“它是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开展活动,冲破美国的孤立和遏制政策,扩大对外交往的有力武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检验,它不仅成为我国对外政策的基石,也逐渐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这段材料评述的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九二共识
C.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D.“一国两制”构想
11、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回顾中国近现代史,中华民族站立起来,开始走向复兴应该始于
A. 中华民国成立
B. 新中国成立
C. 三大改造完成
D.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2、2017年11月8日中国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受邀出席“第十四届湖北武汉台湾周”活动,洪秀柱致辞时表示:“任何伤害两岸人民利益福祉、悖离历史主题、及违逆时势所趋的分裂主张,必然经不起时代的考验,得不到两岸人民的认同,只能沦为历史的灰烬。”这一事实说明( )
A.美国干涉阻碍了两岸关系发展
B.谋求武力统一已迫在眉睫
C.反“台独”、反分裂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呼声
D.“一国两制”是台湾回归的良策
13、毛泽东的亲笔题词,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指导思想的高度概括。以下四幅题词哪一幅是毛泽东为科学文化工作的题词?
A.
B.
C.
D.
14、关于亚非会议表述错误的是: ( )
A.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 B.共同探讨了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的问题;
C.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D.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5、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30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有人认为,“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因为该年
A.确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C.确立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D.形成了立体的开放局面
16、如图所示的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出现在
A.新中国建国的初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D.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17、下列对外开放格局形成顺序正确的是( )
A. 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经济开放城市----内地
B. 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 沿海经济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 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城市----内地
18、1956—1976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也出现了严重失误。出现失误的原因是
A. 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包围、封锁
B. 人民群众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C. 各地频繁发生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
D. 全党缺乏领导大规模经济建设的经验
19、总结、归纳、提炼是历史的重要学习方法,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自主学习时从网络上收集了以下几幅图片,符合这组图片主题的是( )
A. 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B. 外交事业的发展
C. 新中国的国防建设
D. 现代的社会生活
20、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列法律中,与“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民主政治建设”“真正反映人民的利益”等关键词相吻合的是
A.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1、西藏和平解放
1.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______________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经过充分协商谈判,达成___________________,西藏和平解放。
2.意义:祖国_______获得解放,____________实现了大团结。
22、______年,______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______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3、1964年的某一天,《人民日报》以“看西北荒漠,万里人罕见。蘑菇云突起,举世皆惊!”为题报道了一则新闻。该新闻报道的内容是( )
24、根据下列内容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地点。
(1)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所在地——
(2)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
(3)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城市——
25、为克服困难局面,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提出了调整、______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_____业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26、对台基本方针是“ _________,_________”。
27、2012年,中国作家________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015年,我国学者________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8、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________;2001年,中国加入________,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途径。
29、祖国大陆实现统一的标志是______;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______。
30、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对台基本方针。
31、正确的思想决定正确的行动,先进的理论推动社会发展。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思想上确立了怎样的指导方针?
(2)邓小平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逐渐形成了什么理论?哪次会议上这一理论被写入党章,成为党的行动指南?
(3)在中共十六大上,什么重要思想被确立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在中共十八上,哪一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2012年,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深刻阐述了哪一宏伟蓝图?这一宏伟蓝图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32、1978年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在农村取得成功后,改革浪潮由农村涌向城市。
(1)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有什么重要意义?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和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33、新中国成立以来,大批科学家以其辛劳与智慧为我国科技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如下图:
(1)记住这些科学家,是我们对科学的起码的尊重。请依次写出上图中科学家的姓名。
(2)邓小平曾经说过:“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的国际地位。”按照邓小平的说法,“两弹一星”的主要意义是什么?除此之外,请再至少归纳两点“两弹一星”的意义。
(3)图片中的科学家,为“两弹一星”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的是哪两位?另外两位科学家分别有什么贡献?
(4)你认为生长在新世纪的青少年应该如何弘扬这些科学家的精神?
34、附加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关于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指出“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
材料 二战费和赔款分摊到参与战事的省份,各级官吏借机搜刮,吏治极端腐败,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各地反抗斗争此起彼伏。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率众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历史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
材料三 倭人近十年来,一意治兵,专师西法,倾其国力,购置船械,愈出愈精。中国限于财力,未能撒手举办,遂觉相形见绌。海军快船快炮太少,仅足守口,实难纵令海战。
——引自李鸿章1894年《据实陈奏军情折》
材料四 此次义和团民之起,数月之间,京城蔓延已遍,其众不下数十万,自兵民以至王公府第,处处皆是,同声与洋教为仇,势不两立。剿之则即刻祸起肘腋……只可因而用之,徐图挽救。
——清政府致各省督府电文
材料五 此案初起,义和团实为肇祸之由。今欲拔本塞源,非痛加铲除不可。
——西太后上谕
(1)你是否赞同材料一中费正清关于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观点?为什么?
(2)材料二反映出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哪一影响?
(3)材料三认为中国海军与日本海军相比“相形见绌”的原因是什么?
(4)结合材料四、五分析,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