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天门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归纳和整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请问下列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

    B.中共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C.中共十六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中共十七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 2、对下列图片解读正确的是( )

    A.图一发生在1955年

    B.图二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得到了美国的支持

    C.图三事件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周恩来总理都出席了以上活动

  • 3、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原则。下面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A.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生产力得到了解放

    B. 1977年恢复高校入学考试——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期

    C. 香港澳门回到了祖国怀抱——祖国统一大业彻底完成

    D. 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市场经济向计划经济转变

  • 4、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层次依次是(     

    ①沿海开放城市

    ②经济特区

    ③沿海经济开放区

    ④内地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①②

    D.②③④①

  • 5、对下表解读最准确的是

    歌曲名称

    创作时间

    歌词

    《歌唱祖国》

    1950年

    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我们团结友爱坚强如钢

    《春天的故事》

    1992年

    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公元1997》

    1997年

    一百年前我眼睁睁地看你离去/一百年后我期待着你回到我这里

    A.歌曲是文学艺术的重要形式

    B.歌曲反映了历史变迁

    C.歌曲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D.歌曲弘扬了传统文化

  • 6、1954年,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上取得的伟大成就是

    A.实现了西藏和平解放

    B.消灭了地主剥削阶级

    C.建立了中共领导下多党合作制

    D.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大

  • 7、“它位于中国西北边陲,首府乌鲁木齐,面积约166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六分之一”。这里的“它”是(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西藏自治区

    C.宁夏回族自治区

    D.广西壮族自治区

  • 8、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政治协商制度

    B.封建土地制度

    C.君主专制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9、下图所列史实,共同反映了清政府重视(     

    设立台湾府

    平定噶尔丹叛乱

    设置驻藏大臣

    设置伊犁将军

    A.民族自治

    B.对外贸易

    C.边疆治理

    D.文化交流

  • 10、古巴比伦人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对刑事、民事、商贸、婚姻等行为都作了较细的规定,并于公元前18世纪左右形成了《汉谟拉比法典》。材料可以表明

    A.法典保护全体巴比伦人的权利 B.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发展到顶峰

    C.古巴比伦的商品经济比较繁荣 D.人类社会的法制历史非常悠久

  • 11、看电影是时下人们休闲娱乐的一种方式。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是一部(   )

    A.京剧艺术纪录片     B.川剧艺术记录片

    C.战争故事片     D.爱情故事片

  • 12、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正在对中国进行围堵,并扶持台湾当局制造紧张局势,企图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在这种背景下,周恩来总理不负众望,以卓越的外交才能在万隆会议上三次力挽狂澜,树立了和平共处、求同存异的万隆精神。下列关于万隆会议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讨论亚非国家共同关心的问题

    ②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

    ③会议始终在友好的氛围中进行

    ④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成功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 1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半闭关锁国状态下苏醒的中国快马加鞭追赶世界。如果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我们永远铭记。”文中的“第一扇窗”是指

    A.深圳等经济特区

    B.沿海开放城市

    C.沿海经济开放区

    D.沿江开放城市

  • 14、下列哪一项内容不是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

    A.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C.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D.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 15、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设计师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江泽民

  • 16、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开始了对国企的初步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对国企进行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发展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B.坚持执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C.实现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自主权

  • 17、带领群众与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被誉为“党的好干部”的是

    A.黄继光

    B.王进喜

    C.焦裕禄

    D.雷锋

  • 18、“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经过两次裁军,削减了100多万军队,同时调整军费开支,把有限的财力用于研制高技术兵器,发展高技术兵种,培养军地两用的高技术人才。”这些举措表明

    A. 我国周边环境已经得到极大改善,战争威胁基本消除

    B. 我国坚持走精兵之路和科技强军之路

    C. 军队成了为地方培养人才的主要基地

    D. 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

  • 19、对联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中的瑰宝,以下对联反映的史实,发生在改革开放时期的是

    A.捐弃前嫌共对敌,陪都谈判展大义

    B.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C.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

  • 20、下列事件及其带来的影响关联错误的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为国家的工业化准备了条件

    B.抗美援朝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在抗美援朝的一次战斗中,________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前进道路,自己英勇牺牲;以________为代表的艰苦创业精神,被誉为“铁人”精神。

  • 22、1980年中央兴办了4个经济特区,其中被称为对外开放 “窗口”的城市是________;1990年_______开发区也建立起来。

  • 23、1952年底________的完成,实现了“耕者有其田”;1956年底,“________”基本完成,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24、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影响: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________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 25、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___________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___________

  • 26、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 ____________ 。1997年党的十五大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 ___________ 。新时期党的指导思想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7、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______”的方针,推动了会议的圆满召开;国家主席______被污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残酷迫害,成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

  • 28、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

    (1)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具有____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____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

    (3)决定改北平为____,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____为代国歌;以____为国旗;采用____纪年。

    (4)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____

  • 29、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________;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________

  • 30、一国两制”的构想

    (1)背景:香港问题、_____问题和台湾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解决这些问题,实现_______,是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祖国大陆全体同胞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

    (2)提出: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_______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3)内涵:“一国两制”就是在_____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______,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4)“和平统一、_____”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是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

    第一、政策变化:

    (1)1950年,我国开始对新解放区分批进行的改革是  

    (2)1953年,国家通过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的形式是  

    (3)1958年,反映人民群众迫切改变落后状况的运动是  

    (4)十一届三中金会后,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在农村逐步实行的制度是——。

    第二、分析比较:

    (5)1952年底,在新解放区的改革对我国农村发展有何意义?

    (6)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政策的调整对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第三、得出结论:

    (7)请你为今后我国调整农村政策提出两条合理化的建议?

     

  • 32、

    1)上图中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有何意义?

    2)西藏自治区是哪年成立的?请你说出我国另四个省级自治区的名称。

    3)你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西藏自治区经济建设中最伟大的工程是什么?

  • 33、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内容、作用分别是什么?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社会各领域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剧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80年代初,齐鲁大地开始“包干到户,包产到户”。少数群众惋惜地说,“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但是更多的人坚信:“大包干就是好,大锅饭就是不怎么样。”

    (1)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实行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给农村带来了什么变化?

    材料二  特区是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特区成为开放的境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2)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有哪些?(至少写出2个)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材料三:“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结合材料三“谈话要点”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简要概括伟人邓小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