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九二共识”是发展两岸关系的基石。“九二共识”的基本内涵是
A. 海峡两岸和为上计
B.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 海峡两岸直接三通
D. 海峡两岸同宗同源
2、“这一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为新中国建设赢得了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这一胜利”指的是
A.新中国的诞生
B.西藏和平解放
C.抗美援朝胜利
D.三大改造完成
3、在东西方冷战对峙的大背景下,所谓“大家庭”“集团政治”“势力范围”等方式都没有处理好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反而激化了局势。而它的提出为和平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及国际争端开辟了崭新道路,是新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的第一份意义非凡的公共产品。这份“公共产品”指的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方针
C.“一国两制”构想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在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毛泽东对出席会议的全体代表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材料中“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含义是( )
A.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B.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
C.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
5、周而复的小说《上海的早晨》描写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资本主义工商业经历的采用和平方式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故事。这种“和平方法”指的是
A.赎买政策
B.实行股份制
C.廉价收购
D.无偿没收
6、据统计,“1979年到1982年,深圳工业生产值每年递增81%……1983年,深圳全市总产值完成了7.2亿,比1979年增长了11倍。”导致深圳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C. 经济特区的建立 D. 国有企业的改革
7、1965年我国高等院校有434所,后中央对高校进行撤并,到1971年减少为328所,其中6所政法院校全部撤销,18所财经院校只剩2所。对高校的“撤并”将
A.减轻“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损失 B.影响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C.优化政法与财经院校的结构比例 D.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水平
8、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 )
①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②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③需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④将在本世纪头20年实现
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9、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最能体现“民生主义”的一项是( )
A.平均地权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驱除鞑虏
10、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防建设有了巨大的发展,其根本原因是
A.政府的重视
B.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
C.科技工作者的奉献
D.广大官兵的努力
11、20世纪60年代解放军好战士的典型代表的是( )
A.雷锋
B.朱德
C.邱少云
D.聂荣臻
12、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的是
A.焦裕禄
B.王进喜
C.邓稼先
D.雷锋
13、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毛泽东说:“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新 中国成立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的理由是( )
A.制定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确定了土地改革的路线 D.公布了“一五”计划
14、下图为中国人民邮政为纪念某次会议的召开而发行的纪念邮票。请你判断,这次会议讨论的内容应属于哪一领域的工作( )
A. 经济建设
B. 国防科技
C. 科技文化
D. 民族宗教
15、六七十年代点煤油灯,现在灯火通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写信贴邮票,现在打个电话、发个微信、QQ,互联网十分方便;过去买菜用现金,现在扫二维码。这些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A.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
B.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变化
C.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D.我国的轻工业、商业发展速度快
16、下表反映了某时期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情况,这种情况最早出现于
个体经济 | 私营经济 | 公私合营经济 | 集体所有制经济 | 国营经济 |
7% | 0.1% | 7.3% | 53.4% | 32.2% |
A. 1949年
B. 1953年
C. 1952年
D. 1956年
17、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使“天堑变通途”,这直接反映了
A. 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完成
B. 经济体制改革蓬勃开展
C. 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重大成就
D.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成就辉煌
18、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各民族人民的生命线,做好民族工作关键是搞好民族团结,要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下列有关处理民族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B.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坚决反对大汉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
D. 摒弃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加速与汉族的融合
19、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是( )
A.辽宁舰
B.山东舰
C.福建舰
D.致远舰
20、历史学习需要正确认识史实与结论之间的关系。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中国完成统一
C.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
D.抗美援朝的胜利——结束了近代中国百年屈辱
21、我国第一个实行包产到户的农村是________,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实行_______ 。
22、观察下图,请把下列地点的城市名称填入图中方框内。
A.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城市
B.恢复我国联合国合法席位会议的召开城市
23、观察下图,在图上相应位置填出下列地点的英文代号:
抗美援朝战争形势图
A.中朝边境:鸭绿江
B.《朝鲜停战协定》签订的地点
24、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的伟大构想,成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___________________”,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25、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陆、海、空军的建设
(1)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______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又建立了东海.南海和北海舰队。
(2)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____完成了多次科学试验和对外出访任务。接着,海军又陆续装备了我国自己制造的____。
(3)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活动范围也逐步扩大。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____”交接入列。
(4)人民空军是在____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20世纪50年代初面临____战争的考验。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官兵不畏强敌,敢打敢拼,取得了辉煌战绩。
(5)人民空军建立早期,飞机主要从国外购买,后来逐步走上____道路。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____型歼击机。后来,我国又制造了各种型号的歼击机轰炸机和强击机。
(6)____以来,我国自行研制和引进了一批新型飞机,空军的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的飞跃,成为保卫祖国领空的钢铁卫士。
27、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即_________。1956年,_________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影响:有利于实现经济的____和稳定髙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29、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 _________ ,_________”
30、1976年,叶剑英、华国锋一举粉碎_______反革命集团,结束了十年文革浩劫;______年12月19日至20日凌晨,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31、歌曲能反映时代主题,请根据以下两段歌词回答相关问题
a、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华好儿女,立志团结紧。。。。。。
——<<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
b、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走进新时代>>
(1)第一段歌词反映的是什么战争?这场战争的结果如何?
(2)请举出这次战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写出两个即可),你认为他们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3)新中国为了维护政权采取了许多措施,请写出其中的两项措施
(4)第二段歌词中提到的改革开放政策是谁提出来的,我国的改革首先从城市还是农村开始这种制度叫什么?取得了怎样的结果?
(5)我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请写出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
32、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结合所学内容回答:
(1)“改革开放”是谁在哪次会议明确提出并作为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请举出对外开放最早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
(3)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分别是?
33、观察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请将下列“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设成就的英文字母代号填人图中对应方框内。
A.新藏公路
B.武汉长江大桥所在地
(2)据图概括,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的主要成就中重工业的地域分布特点。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该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同年冬起 ,,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全国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
——摘编自教材
材料二:农村改革以前,农村人民会社实行政社合一 ,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大锅饭 ”。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收入又不多,因此生产积极性不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 ,农业生产基本变成分户经营,自负盈亏。这种责任制1978年后逐步推行,得到人民热烈拥护,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连年丰收。
——摘编自教材
材料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 、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摘编自中共十九大报告(2017年)
(1)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 分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推行的原因。
(2)结合材料一、二 ,从土地所有制和经营方式两方面比较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异同。
(3)结合材料三及十九大报告有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论述,你认为中共要加快“实施乡村振兴”的原因是什么?
(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建国初、改革开放后、十九大后中国农业发展三个阶段不同成就主要表现。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