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是“感动中国”评委会对某当选人物的评语:“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名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请问这位当选者是( )
A.钱学森 B.袁隆平 C.莫言 D.屠呦呦
2、如图所示内容反映的是我国
A.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B.成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D.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3、“中国代表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周恩来上述发言是在
A. 与印度代表谈判时
B. 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
C. 万隆会议上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4、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劳动合同制在各类企业中广泛推行。我国法律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依法建立劳动关系,应该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在订立劳动合同过程中,劳动双方必须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这说明这一时期企业改革的方向为( )
A.扩大企业自主权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实行股份制改革
D.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形成平衡发展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合作共赢,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树立新发展理念。下列属于新发展理念内容的是( )
①创新
②协调
③环保
④开放
⑤共享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①②④⑤
6、西方列强的枪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迷梦,新中国的诞生,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新”在
①中国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
②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
③开始朝着社会主义道路迈进
④召开了人民代表大会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①③④
7、西藏自古就是中国领土,历代中央政府都注重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近代最先呼吁重视西藏问题的进步思想家是
A.姚莹 B.包世臣 C.夏燮 D.王茂荫
8、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人均土地占有情况(单位:亩)
| 地主 | 贫农 | 雇农 |
1951 年前 | 9.709 | 0.76 | 0.304 |
1952 年 | 2.206 | 2.17 | 2.66 |
带来以上变化的历史事件的意义是
①中国由农业国转变成为先进的工业国
②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
③彻底摧毁地主剥削的封建土地所有制
④确立了土地的国有制度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9、下列关于“双百”方针的表述,正确的是
A. 1954年提出
B. 艺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学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C. 毛泽东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 周恩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
10、“联军进入北京后,大肆抢掠,‘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成立了‘北京管理委员会’,各国划分地界,对北京进行军事殖民统治,大批义和团民和群众死于联军枪口下。”次年,联军和清政府签订的条约是
A.《天津条约》 B.《辛丑条约》 C.《黄埔条约》 D.《马关条约》
11、“正是这一时期的政治混乱,才迫使那些思想者不断反思社会的本质以及人们在社会所应该承担的角色,一些人试图找到能够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法则,另一些人则想在社会之外,找到属于个人的内心平静。”准确地说,材料中“这一时期”具体指
A.夏商周三代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魏晋南北朝
12、2011年他凭借作品《蛙》获得茅盾文学奖;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是哪位中国作家?( )
A.莫言 B.老舍 C.陈忠实 D.贾平凹
13、“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唱大合唱’......要大合唱,就要有指挥,这个指挥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来看,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胜任。”这里的“大合唱”指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各民主党派直接参与政府管理
C.民主党派在新中国取得合法地位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4、下列哪一项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
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现代化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C.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 坚持改革开放
15、文化就像一张名片,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文化,就会被蒸发,或者湮灭于世界之中,20世纪末,中国人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主要得益于
A.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B.新中国成立使中国赢得民族独立
C.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D.改革开放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于
A.1954年 B.1964年 C.1978年 D.1984年
17、1986年8月,邓小平在视察天津港时高兴地说:“人还是这些人,地还是这块地,一改革,效率就上来了。这无非是给了你们权.你们有了权,有了钱,情况就发生了很大变化。”“发生了很大变化”的直接背景是
A.东南沿海城市对外开放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普遍实行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8、1992年,陪同邓小平南行的陈开枝这样比喻:“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他看到船的方向有问题时,又一次跳上了船头,把航船的方向摆正了。”为把“航船的方向摆正了”,邓小平强调
A.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
B.要进行改革开放
C.要建立和谐社会
D.要建设小康社会
19、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在于
①中国结束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
②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志
③中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④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 ①②
B. ①②④
C. ②④
D. ①②③④
20、下列这组图片反映的主题是
A.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B.我国工业化历程
C.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 D.我国的国防建设
21、根据提示写出相应历史事件。
(1)标志着中国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是______。
(2)2001年,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的事件是______。
(3)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的事件是______。
22、开国大典: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23、________年,海南岛被划为经济特区; 1990年,________开发区也建立起来了。
24、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被誉为________
25、我国设立的第一批经济特区是_________、珠海、汕头、厦门。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 _________制度。
2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________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以________为国旗。
27、1971年9月,标志着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的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_”;1976年9月,中共中央采取果断措施将“________________”隔离审查,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
28、提出:1953年底,______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_______ ,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29、中共一大提出的中心工作是________。
30、_____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31、邓小平曾说过:“要加强民主就要加强法制,没有广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没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的。”请回忆新中国成立以来民主法制的曲折发展,回答以下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什么?这次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确立了什么制度?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是?这次会议的召开,形成了什么制度?
(3)新中国成立后民主法治遭到严重践踏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哪一次会议才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在政治、思想、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32、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逐步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成为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结合所学回答:
(1)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什么时间召开的?确立的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2)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我国逐步形成了一个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3)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又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
33、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重点是什么?新中国外交上的胜利生产了怎样的影响?
34、中国政府历来重视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为地区和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印度继承英国在西藏的特权,经营西藏的邮政、电报、电话,并在西藏设有12个驿站,在亚东和江孜等交通要地驻有印度军队。西藏解放后,中国政府对印度的这些特权,原则上坚决主张废除,而在做法上采取了适当的步骤。对于不损害中国主权而合乎西藏实际需要的惯例,则在平等互惠基础上暂允许其保留。
——谢益显《中国外交史》
材料二 中印两国之间的问题并不是很大....无非就是一个边界问题。.....即使一时解决不了,可以先放一放,在贸易、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还可以做很多事情,发展往来,增进了解和友谊,双方合作仍然有广阔的前景。....我还设想,有些国际上的领土争端,可以先不谈主权,先进行共同开发。这样的问题,要从尊重现实出发,打条新的路子来解决。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摆脱了“左”的思想束缚,邓小平同志又总结历史,正视现实,对国际形势和时代特征做出科学判断,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这一论断精辟地揭示了当今时代特征的本质,深刻地反映了当代国际关系的基本内容,正确阐明了我国所处的国际大环境。
——戴秉国《邓小平外交思想与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外工作的历史性调整与开拓》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改善与印度的关系,中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2)关于中印问题,材料二中邓小平提出了怎样的外交新思维?据材料三说明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中国政府为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而开展的外交活动具有哪些特点。试分别举例说明。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外交准则的基本认识。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