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州雷允上诵芬堂药店于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开业,至今已有近300年,是著名的中药名牌老店。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雷允上诵芬堂顺应历史潮流,主动接受了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的
A.没收政策 B.赎买政策
C.承包经营政策 D.股份制改造政策
2、《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1956—1966年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所取得的成就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在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从材料表述看,这一时期的建设贡献主要有
①为随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②为全国经济文化建设培养了大批骨干人才
③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先进管理经验
④为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积累了丰富工作经验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3、据统计,1978年中国有12位副总理、副委员长以上职务的领导人先后出访51个国家,1979年也有十几位领导人先后出访法国、联邦德国、英国、意大利、美国和日本等30多个国家。当时国家领导人的频繁出访
A.为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创造条件
B.为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作准备
C.为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D.为改善中美关系寻找突破口
4、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的外交成就是
A.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 D.承办上海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
5、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式上,毛泽东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这里的“工作”是指( )
A. 制定社会主义宪法 B. 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
C. 实现祖国统一 D. 创建新中国
6、中国对外开放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被誉为“对外开放排头兵”的是( )
A.1980年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
B.1985年开放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
C.1990年设立的上海浦东开发区
D.1992年开放的长江沿岸城市
7、他是著名的水稻专家,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是( )
A.袁隆平 B.邓稼先 C.侯德榜 D.钱学森
8、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的是( )
A. 加入联合国 B.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 抗战胜利 D. 参加日内瓦会议
9、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各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改变这个现象是在什么完成后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一五计划
D.新中国的成立
10、据新华网报道,习近平这样点赞英雄模范:伟大出自平凡!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模范人物中,石油战线的“铁人”是
A.雷锋
B.王进喜
C.焦裕禄
D.邓稼先
11、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式上,毛泽东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对“中国人站立起来”的准确理解是
A. 禁止跪拜礼,废除老爷称呼
B. 新中国成立,举行开国大典
C. 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
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即将举行
12、《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中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被逼到生死攸关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能看到出路……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面临着两种形势的史实是( )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13、1955年,中国代表团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国际会议是
A.万隆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第26届联大
D.上海APEC会议
14、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是( )
A.资本主义类型的宪法
B.新民主主义类型的宪法
C.旧民主主义类型的宪法
D.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5、“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等先进人物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成为全国人民的楷模。下列最能体现他们身上共有的时代精神的是
A.艰苦创业
B.国际主义、同仇敌忾抗击侵略
C.国际主义、人道主义
D.艰苦创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6、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 )
A.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 B.阶级斗争上来
C.工人队伍的整顿上来 D.解决工人下岗问题
17、1958年,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将原来计划两年内创作文艺作品1000件的目标改为3000件,将原计划创作大型作品和重点组织的作品集120部增加到235部。上海分会进行这一调整的主要原因是
A. 国家开始重视文化事业
B.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C. 大跃进运动的影响
D. 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18、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立了以谁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A.邓小平
B.孙中山
C.胡锦涛
D.毛泽东
1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①邓小平理论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③科学发展观 ④两个“凡是”
⑤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 ①②③⑤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④⑤ D. ①③④⑤
20、汕头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一批经济特区之一,如图。下列关于经济特区的设立,说法错误的是
A.1978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经济特区
B.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C.深圳、珠海毗邻香港和澳门,汕头则是著名的侨乡
D.经济特区的设立体现中国顺应世界经济的发展潮流
21、_____________会议)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______________上来。
22、新中国成立前:物价_______,民生凋敝。
23、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大陆对台政策
(1)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________。
(2)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立了争取用________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3)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确立了________祖国的大政方针。
(4)不久,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________”的对台基本方针。
24、根据本单元所学知识判断历史事件。
(1)标志祖国大陆领土完成统一的是___________。
(2)提高新中国国际威望的是___________。
(3)为新中国工业化建设准备条件的是___________。
25、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点名称写在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1)中国人民志愿军渡过的河流名称。
(2)英雄黄继光牺牲的战役发生地点。
26、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___________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中国大陆:2015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___________在新加坡会面。
27、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过程: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______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_____的高潮。
(2)创举: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_____政策,实现了_____,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28、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_______________,全国已建立 _____ 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29、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事件。
(1)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首次胜利的战役是________
(2)1947年夏,揭开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序幕的战役是________
(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________
(4)国民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的标志是________
30、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展开: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 ____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31、简答题
从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到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再到……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每一个历史时期,每一个发展阶段,我们党都将决策的出发点立足于人民;每一个危急时刻,每一个转折关头,中国人民都将自己的力量凝聚于党……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业绩之所以震古烁今,正是因为这个伟大历程并非一帆风顺,而常有危难之际的绝处逢生,挫折之后的毅然奋起,磨难面前的百折不挠。实事求是的政治勇气,不仅锻造了一个政党的自我修复能力,更成为它始终活跃在历史舞台的决定性因素。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的标志是什么?
(2)我国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是在哪一重大举措完成后?这一举措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出现了哪些严重失误?我们从中应该吸取哪些教训?
(4)在遭遇“文化大革命”的严重挫折后,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是什么?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是什么?
32、请简答四项基本原则的基本内容
33、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逐步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成为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结合所学回答:
(1)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什么时间召开的?确立的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2)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我国逐步形成了一个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3)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又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
34、新中国成立以来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政策 | 相关史实 | 意义或影响 | |
| 四川金堂县贫农在分配土地 | 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 |
| 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麻城县马溪河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 ——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 | 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 |
| 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签订的契约书 | 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 |
历史认识:党和政府在调整农业政策应该遵循的原则: |
| ||
现在周口市各区县正致力于美丽乡村的建设,请你就如何建设美丽乡村“献计献策”。 |
| ||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