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正确分析不断变化了的国情,是我们进行一切工作的前提。中共十九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述是( )
A. 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B. 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主义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C.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
D.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一位世纪伟人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入中国人的心灵。下列三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A.走自己的路初级阶段邓小平理论
B.经济建设市场经济科学发展
C.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一国两制
D.中国特色国企改革市场经济
3、“太阳啊霞光万丈,雄鹰啊展翅飞翔,高原春光无限好,叫我怎能不唱歌;雪光呵闪金光,雅鲁藏布江翻波浪,驱散乌云见太阳,幸福的歌声传四方。”这首《翻身农奴把歌唱》是哪一民族的民歌?( )
A. 汉族 B. 藏族 C. 蒙古族 D. 朝鲜族
4、某人曾于1993年说:“1980年以前,台湾最重要的市场是美国,但到90年代,我们认识到,台湾经济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大陆。”这段话反映出( )
A.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交往日益密切 B.“一个中国”推动了台湾向大陆靠拢
C.双方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 D.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5、1954年,北京市地方工业局选择同仁堂作为首批公私合营的示范企业。同仁堂经理乐松生以大局为重,顺应历史潮流,带头进行公私合营。公私合营后,同仁堂在生产、销售规模和开发新药等方面都有了一个新发展。这里的“历史潮流”是( )
A.实现工业化
B.社会主义改造
C.巩固人民政权
D.人民公社化运动
6、毛泽东在某次会议的开幕式上发表讲话:“我们的会议……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和国徽,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的所在地以及采取和世界大多数国家一样的年号。”此次会议是
A.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7、有所思即有所梦,梦的内容反映的是追求、体现的是抱负。下列有关中国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始于近代中华儿女追求民族独立的探索
B.2013年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
C.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D.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8、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是( )
A.中共七大的召开
B.中共八大的召开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9、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梦糜以求的理想。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事件是
A.“大跃进”运动
B.“一五”计划
C.改革开放
D.三大改造
10、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理论贡献是
A.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分三步走的战略
C.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D.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写进党章
11、在人民解放军的序列中担负战略核反击任务、维护国家安全的部队是
A.陆军 B.海军 C.空军 D.火箭军
12、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国对内实行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展开于( )
A. 西部地区 B. 大中城市 C. 农村 D. 沿海地区
13、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进步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里所说的“它”是指
A. 遵义会议
B. 新中国成立
C. 十一届三中全会
D.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14、“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四个全面”的内容
A.全面深化改革
B.全面依法治国
C.全面从严治党
D.全面治理生态环境
15、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的标志是( )
A.一五计划的完成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制定
16、“文革”中最大的历史冤案得到平反,发生在
A.1976年 B.1978年 C.1980年 D.1981年
17、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等模范人物身上共同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A.五四精神
B.长征精神
C.艰苦奋斗精神
D.“两弹一星”精神
18、运用历史思维有效区分史实与结论,是我们掌握历史知识、提升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开国大典时,班禅致电毛泽东主席,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
B.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的代表团抵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
C.1959 年,西藏地区开始进行民主改革
D.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19、为克服困难局面,中央从 1961 年开始调整国民经济,提出的八字方针是 ( )
A.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B. 调整、巩固、改革、提升
C. 调节、巩固、充实、提高 D. 调整、巩固、夯实、提高
20、“一五”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的时间是
A.1954年底
B.1955年底
C.1956年底
D.1957年底
21、通信:
(1)通信落后,人与人之间联系不便。
(2)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发展速度也居___ 。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____。
22、根据中国共产党确立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2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加快以____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2)内容:城市改革全面展开,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对________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以_______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3)中心环节:城市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_________。
(4)意义:大大调动了____、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24、我国虽然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有一些失误,但也取得了重大成就,涌现了许多模范人物,下图中的模范人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的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是_____________。2006年,_____________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被高原人民亲切地称为“吉祥的天路”。
26、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目的:调动农民的______,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7、“提出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标志着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良好开端的会议是_________。
28、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是_______;2012年9月,我国的第一艘航空母舰“_______”交接入列。
29、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____________________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0、他是国家领导人,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31、说明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32、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逐步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成为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结合所学回答:
(1)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什么时间召开的?确立的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2)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我国逐步形成了一个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3)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又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
33、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某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举办一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果展览,请你协助小明同学完成以下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展览一:追根溯源)
(1)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哪次会议上作出的?在这次会议上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
(展览二:领袖风采)
(2)要展示“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的光辉形象,应选择哪位领导人的照片?
(展览三:开放窗口)
“特区是一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3)请写出1980年我国首先设立的经济特区一例。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4)结合所学知识及改革开放的成果,你认识到了什么?
34、 材料一 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与安全的坚固基础。
材料二 一位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某次重大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1)材料一中的“两国总理”分别指的是谁?这些原则的提出有何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的“重大会议”指的是哪次会议?周恩来为什么能够改变会议的航向?这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