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云南的劳军募捐运动是人民支持抗战的一个缩影,其毁家纾难的行为体现着云南人民面对国家危机,毫不畏惧,团结抗战的可贵精神。
B. 美国与土耳其的关系发展并非一片坦途。在风云际会的国际冲突和起伏不定的国内形势影响下,双边关系有过波折和动荡。
C. 明代中叶戏曲家梁辰鱼凭借他的传奇《浣纱记》而声名鹊起,事实上他不仅在传奇方面成就斐然,在散曲方面亦不逊色。
D. 对心脏支架手术来说,不使用造影剂相当于“盲”操,湖南省人民医院的专家团队成功完成全省首例无造影剂心脏支架手术,可谓艺高人胆大。
2、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文人士大夫的生活始终如一,与富贵不沾边,真所谓________。他们________的是那个精彩绝伦的审美世界,寻求的是无穷无尽的人生乐趣。如果没有这种乐趣的支撑,或许他们的艺术生命早就走到了尽头。所以,赏玩与其说是玩物,毋宁说是赏玩者自己的人格________的内在激励和无限寄托。
A.富贵于我如浮云 沉浸 兴趣
B.富贵不能淫 沉浸 兴趣
C.富贵于我如浮云 沉湎 志趣
D.富贵不能淫 沉湎 志趣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特别强调,要加大债券尤其是短融、超短融债券的风险排查,严禁开展融资性贸易活动,严格控制非主业投资比例。
B.《三体》被不少学者、媒体人乃至创业者、企业家热捧的原因,是它打破了严肃文学与通俗文学界限,其中呈现的“中华形象”和宏大视野使它走出了纯文学的局限空间造成的。
C.丽江古城5A级景区整改工作方案提出,要加强对景区从业人员文明服务意识的教育引导,全力维护古城形象,善待每位游客,增强从业人员的主人翁意识。
D.外交部发言人明确表示,中方反对朝鲜违反安理会决定继续进行战略弹道导弹的发射活动,当前有关各方不应相互刺激,以免加剧半岛的紧张局势。
4、下列各句中画线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为编写《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稿》搜集资料时,参与者不仅紧张劳累,而且心情沉重。那些血泪 的诉说、惨痛的场景,常使人不堪卒读。
②李教授平时沉默寡言,不苟言笑,一旦谈到自己的专业便变得异常健谈,最近又在核心期刊发表了 文章,观点石破天惊,很快就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
③要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代表,在分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代表们各抒己见,提出 了很多很好的建议。
④上课讨论问题时,刘老师总是先让同学们推心置腹,然后再作总结。
⑤一开始,小王和小明不相交流,他们的想法南辕北辙,只好各行其是。
⑥还有一种坏处,是一做教员,未免有顾忌;教授有教授的架子,不能畅所欲言。
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①②⑤ D. ②③⑥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为迎办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市容园林系统集中力量营造整洁有序、大气靓丽、优质宜居的城市形象。
B. 随着厂商陆续推出新车型,消费者又再次将目光聚焦到新能源车上,不少新能源车的增长在15%到30%左右
C. 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完成后,将为尽早实现京津冀北运河全线通航打好基础,并将成为北运河的一个重要旅游节点。
D. 中国越发展得好,越能够成为捍卫正义的中坚力量,守护好和平的来之不易,与各国相互尊重、共同繁荣,建设人类命运的共同体。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与古文运动的先驱者相比较,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文起八代之衰”的重担会历史地落到韩愈的肩上。韩愈大大超越了他的先驱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他善于展开文学争鸣。西魏的宇文泰和苏绰,隋代的杨坚和李谔,曾依靠帝王之尊,将相之权,采用严厉的行政措施,来反对艳丽浮靡的“今文”,推行《尚书》式的“古文”,并且强制规定“自是之后,文笔皆依此体”(《周书·苏绰传》)。但效果极差,嗣响无闻,终于失败。韩愈则不同。他不依靠行政手段,而是在当时的百家争鸣中摆事实,讲道理,深刻地剖析了“古文”与“今文”的功过是非。是非明则方向定,人们容易接受,乐于响应。因此在他的周围自然团结了一大批作家及“古文”爱好者,为古文运动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其次,对六朝文学采取了正确的态度。对于六朝文学,先驱者常是采用简单的一概骂倒、全盘否定的态度,甚至连屈原的优秀辞赋,也被他们斥为“亡国之音”而不顾(柳冕《谢杜相公论房杜二相书》),但谩骂攻不倒骈文。韩愈则不然,他在批判的同时,对六朝文学并不全盘否定,对骈文有益的成分加以吸取,以便作为营养,用来壮大“古文”的新肌体。他虽自称是“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但这只是口号标榜,实际并非如此。他对六朝文学是熟悉而精通的,如他对唐初的骈文典范——王勃《滕王阁序》,称赏备至。他自己的文章如《进学解》《原毁》等,也自然地融骈入散,产生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再次,善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理论上,先驱者的火力虽猛,却没有在艺术特征及创作实践方面下苦功,因而理论脱离实践,因盲目而无用。柳冕曾感慨地承认:“老夫虽知之不能文之,纵文之不能至之!”(《与滑州卢大夫论文书》)韩愈则不仅有高明的理论,而且有成功的创作经验。他的优秀“古文”典范,自古至今,像磁石吸铁那样,吸引了人们,骈文就很难与它争锋了。韩文的创新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与骈文相比较,创造了适时通用的文学语言。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的成败至关重要。韩文之所谓“古”,并非真是要恢复先秦两汉的体制;恰恰相反,他是“惟陈言之务去”,提倡“能自树立不因循”的创造,要求像司马迁写《史记》那样,改古语为今言,创造出比较接近当时口语、适时通用的文学语言,为“古文”形象地反映生活创造条件。韩愈打的是“复古”旗号,实是为文学革新服务。正因为这样,所以韩愈能把先秦 两汉那种堂皇的文字,变为生动活泼、逗人喜爱的日常杂文,极富艺术魅力。一是针对现实,有为而发;发愤抒情,不平则鸣。这样,韩文就具有了充实的内容。如《送孟东野序》,以为文学是“物”(自然与社会)使之鸣的结果;文学反映的是“不平则鸣”之“物”,所以韩文言之有物,现实性斗争性很强。
总之,在唐代的古文运动中,不管是理论还是创作,韩愈都能匠心独运,无愧于“文起八代之衰”的称号。
(摘编自蒋凡《为什么说韩愈“文起八代之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文运动的先驱者们没有承担历史的重任,因此他们没能“文起八代之衰”。
B. 韩愈对六朝文学采取了既否定也借鉴的做法,这种做法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C. 古文运动的语言复古,并非要以先秦两汉的体制为本,而是改古语为今言。
D. 韩愈“文起八代之衰”,是因为不管是理论还是创作,他都能够匠心独运。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主要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韩愈与古文运动先驱者的差异。
B. 文章从三方面人手指出韩愈大大超越了他的先驱者,层次清晰,逻辑严密。
C.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阐述了韩愈在古文运动中取得的文学成就。
D. 文章在论证韩文的创新精神时,从语言的通用和内容的有物两方面展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用行政强制提倡“古文”效果极差,而只要采用百家争鸣的方法就一定成功。
B. 倡导“古文”时,古文运动倡导者高水平的实践比高水平的理论更具说服力。
C. 古文运动的先驱者柳冕虽然在理论上大力提倡写古文,可惜没有付诸实践。
D. 《送孟东野序》反映了“不平则鸣”之“物”,因为内容充实,所以现实性强。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被贬黄州时多次畅游赤壁回忆英雄,在《赤壁赋》中描写曹操执长矛吟咏的句子是“________”,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的儒者形象的句子是“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用比喻手法描写宫女早起梳理发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3)陶渊明《饮酒》(其五)中“________,_________”,印证了周敦颐所言“晋陶渊明独爱菊”。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女子自诉婚后早起晚睡、日日辛劳,这与氓的“凶暴”形成对比,表达她内心的不满。
(2)诸葛亮《出师表》中,作者直言“益州疲弊”,自身条件很差,地少将寡,民穷地荒;进而大声疾呼“________”。大有危在旦夕之势,如不救亡存国,将会出现国破身亡的惨局。
(3) 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之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
(2)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着人们不甘无功而返的句子是: _________。
(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强调做人要坚持原则,面对高位厚禄等物质诱惑也不能违背礼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在《登高》中,写家国的愁苦和郁愤都涌入作者心头、使他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琵琶行》的语言简洁凝练,开篇仅用“____________”一句就已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______________”一句则点明了季节特征,并渲染了萧瑟落寞的氛围。
11、补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实甫《长亭送别》)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铁骑突出刀枪鸣。(白居易《琵琶行》)
(3)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4)子曰:“不愤不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不复也。”(《论语》)
(5)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经·氓》)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代送别诗中,有很多情景交融的佳句。这些诗句虽只字未提送别,却饱含悠悠不尽之情思,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这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写潼关气势雄伟,暗示它是兵家必争之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思
陆游
烈日炎天欲不禁,喜逢秋色到园林。
云阴映日初萧瑟,露气侵帘已峭深。
衰发凋零随槁叶,苦吟凄断杂疏碪①。
雁来不得中原信,抚剑何人识壮心!
注释:①碪:砧子,过去妇女捣衣用的石板。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夏天烈日当空,热得让人几乎不能禁受,可喜的是秋天来到了,园林一片秋色。
B.颔联紧承上联续写秋色,阴云遮日,露气侵帘,初秋的凉爽让诗人感到心情舒畅。
C.颈联情景交融,衰发与落叶、苦吟与砧声,意象互相映衬,将情感与景色有机融合。
D.本诗前两联重在写景,后两联由景到情,过渡自然流畅,脉络清晰。
【2】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14、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刘定之,字主静,永新人。幼有异禀,有荦荦志。父授之书,日诵数千言。不令作文,一日偶见搦管为《祀灶文》,大异之。举正统元年会试第一,殿试及第,授编修。京城大水,应诏陈十事,言:“号令宜出大公,裁以至正,不可苟且数易。公卿侍从,当数召见,察其才能心术而进退之。降人散处京畿者,宜渐移之南方。郡县职以京朝官补,使迭相出入,内外无畸重。荐举之法不当拘五品以上可仿唐制朝臣迁秩举一人自代吏部籍其名而简用之武臣子孙教以韬略守令牧人为先务。群臣遭丧,乞永罢起复以教孝。僧尼蠹国当严绝。富民输粟授官者,有犯宜追夺。”疏入留中。十三年,弟寅之与乡人相讦,辞连定之,抵罪,下狱,得白。秩满,进侍讲。景帝即位,复上言十事。书奏,帝优诏答之。三年迁洗马。也先使者乞遣报使,帝坚不许。定之疏引故事以请,帝下廷议,竟不果遣。久之,迁右庶子。天顺改元,调通政司左参议,仍兼待讲。寻进翰林学士,视事仆仆然。宪宗立,进太常少卿,兼侍读学士,直经筵。成化二年十二月,以本官入直文渊阁,进工部右侍郎,兼翰林学士。江西、湖广灾,有司方征民赋,且旷日久。定之言国储充积,仓庾至不能容。而此张口待哺之氓,乃责其租课,非圣主恤下意。帝感其言,即命停征。四年进礼部左侍郎。万贵妃专宠,皇后希得见,储嗣未兆。郕王女及笄未下嫁。定之因久旱,并论及之。且请经筵兼讲太祖御制诸书,斥异端邪教,勿令害政耗财。帝留其疏不下。五年卒官。赠礼部尚书,谥文安。定之谦恭质直,以文学名一时。尝有中旨命制元宵诗,内使却立以俟。据案伸纸,立成七言绝句百首。又尝一日草九制,笔书不辍。有质宋人名字者,就列其世次,若谱系然,人服其敏博。
(节选自《明史·刘定之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荐举之法不当/拘五品以上/可仿唐制/朝臣迁秩/举一人自代/吏部籍其名而简用之/武臣子孙/教以韬略/
B. 荐举之法/不当拘五品以上/可仿唐制/朝臣迁秩举一人/自代/吏部籍其名而简用之/武臣子孙/教以韬略/
C. 荐举之法不当/拘五品以上/可仿唐制/朝臣迁秩举一人/自代/吏部籍其名而简用之/武臣子孙/教以韬略/
D. 荐举之法/不当拘五品以上/可仿唐制/朝臣迁秩/举一人自代/吏部籍其名而简用之/武臣子孙/教以韬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B. 京畿,指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汉代潘勖《册魏公九锡文》中有“遂建许都,造我京畿,设官兆祀,不失旧物”。
C. 秩满:指古代官员服刑期满。唐代诗人钱起有“秩满归白云,期君访谷口”(《赠东邻郑少府》)的诗句。
D. 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设的御前讲席。置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刘定之天赋极高,科考顺遂。幼年读书,每天能诵数千言,做文章让父亲感到惊异;参加会试获第一名,殿试及第,被授予编修。
B. 刘定之忧心国事,敢于谏言。京城水灾他应诏陈事,从号令颁布、公卿侍从升降、归降之人的处置、朝臣晋升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
C. 刘定之体恤灾民,为民请命。江西、湖广受灾,有关官员还在征收老百姓的赋税,刘定之向皇帝提出减轻赋税的建议,被皇帝采纳。
D. 刘定之敏捷博学,文采斐然。他曾经一天起草九份诏书,笔不停地写;有人问他宋人的名字,他就列出所问的人的世次,像谱系一样。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守令牧人为先务。群臣遭丧,乞永罢起复以教孝。僧尼蠹国当严绝。
(2)万贵妃专宠,皇后希得见,储嗣未兆。郕王女及笄未下嫁。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习主席说:“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探寻老物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基因,复兴中学拟举行“老物件中忆峥嵘,新时代里传基因”主题班会。同学们通过多种途径,寻访到各种老物件:一册标志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新青年》杂志创刊号;一双长征时红军战士穿的草鞋;一张红军借百姓银元打的欠条;一封抗战时的家书;一面布满弹孔浸染鲜血的党旗;一把刻有“抗日救国”字样的布满锈迹的大刀;一块在将军身体里停留了半个多世纪的弹片……
你作为复兴中学的一名学生,请从以上物件中选取一件或几件,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在主题班会上交流。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