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变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邓小平,邓小平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之所以这样评价是因为邓小平( )
A.为新中国成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B.为中国的外交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C.为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D.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2、2019年暑假,家在曲靖的张老师带着家人到昆明游玩。下列生活情景中,他不可能看到的是
A.用微信支付 B.进行网球运动
C.乘地铁出行 D.用粮票买米
3、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其实施范围是( )
A.港、澳、台老城区 B.广东、福建沿海
C.全国各地 D.少数民族聚居地
4、某记者在一则报道中写到:“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这指的是
A.渡江战役的胜利
B.日本帝国主义投降
C.西藏的和平解放
D.海南岛的解放
5、《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载:“它是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开展活动,冲破美国的孤立和遏制政策,扩大对外交往的有力武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检验,它不仅成为我国对外政策的基石,也逐渐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这段材料评述的是
A. 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B. “求同存异”方针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6、他是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时,已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时,却仍专注于田畴。淡薄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
A. 杨振宁
B. 邓稼先
C. 钱学森
D. 袁隆平
7、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雄安新区被确定的重点任务之一,就是进一步推进中国式体制改革实践,即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市场活力,由此可见,“中国式体制”指的是
A.国企改革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社会主义制度
D.建立经济特区
8、1997年6月底,八千记者云集香江,某个记者记录了一个精彩的历史瞬间:“1997年7月1日零时,英国国旗降下,伴随着雄壮的国歌,五星红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缓缓升起。”这一历史瞬间标志着( )
A. 中国最终完成了祖国的统一 B. 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C. 香港“独立” D. 中国和英国共同管制香港
9、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于( )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10、1958年,一位苏联专家要到中国各地旅游,那么他在中国大地上可能做到( )
①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指导工作②感受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蓬勃发展
③坐汽车到拉萨参观④到天安门广场感受红卫兵的狂热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全国人民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众志成城,抗震救灾”。在20世纪60年代,有一位领导干部他面对严重自然灾害,以强烈的责任心鞠躬尽瘁,全心全意为兰考人民服务,被誉为“县委书记的榜样”,他是
A.邓稼先 B.王进喜 C.焦裕禄 D.孔繁森
12、“黄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岗,盼望铁路修到我家乡,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哎,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材料中“神奇的天路”指的是
A. 京张铁路
B. 青藏公路
C. 青藏铁路
D. 陇海铁路
13、3月28日是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由于特殊的地理、历史原因,西藏解放推迟至1951年。其解放方式是( )
A. 和平解放 B. 武力攻克 C. 民族区域自治 D. 一国两制
14、在100元人民币背面的右上角印有汉语拼音。蒙古族文字、藏族文字、维吾尔族文字和壮族文字。这一设计理念体现了
①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②汉族与少数民族不可分离
③党和政府尊重少数民族文化
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确立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15、不同时代的宣传画体现了不同的时代风貌。下面三幅宣传画最可能出现在
A.土地改革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农业合作化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16、下图读书摘要的学习主题应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D.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17、历史线索是观念化了的历史链条,它是由产生重大事件或历史转折的年份贯穿的历史链条。下列年份在中国近代史具有标界意义的是
A. 1915年,1949年
B. 1919年,1949年
C. 1920年,1945年
D. 1923年,1953年
18、每个星期一早晨,我们都要举行升旗仪式,高唱国歌,抒发爱国情感。把五星红旗定为新中国国旗的会议是( )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大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
19、下列会议与其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选项 | 会议 | 内容 |
A | 1987年,中共十三大 | 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
B | 1992年,中共十四大 | 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
C | 1997年,中共十五大 | 提出的奋斗目标是在21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D | 2012年,中共十八大 | 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
A.A
B.B
C.C
D.D
20、2018年10月16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这是中国深化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在中国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海南岛属于
A.民族自治区
B.沿海开放城市
C.经济特区
D.特别行政区
21、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体现了国家充分________________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_____________________奠定了基础。
22、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
(1)图一人物为我国核武器研制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他是________。
图二人物是20世纪60年代的大庆石油工人,被誉为“铁人”。他是________。
图三人物是20世纪60年代河南省兰考县的县委书记,被誉为“县委书记的榜样”。他是________。
(2)他们身上体现出的共同精神是________。
23、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______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______,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______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4、______年12月,______全会在北京召开。
25、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时间:我国于____________年12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意义:为我国参与经济______________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26、观察《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示意图,在图上填出相关的英文字母代号:
A.亚非会议地点
B.中国重返联合国合法地位的会议地点
27、______________是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一次实验中,受到核辐射,身患直肠癌,于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不幸逝世,终年62岁。
28、1951年,________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1953年_________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经济建设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9、1956年,________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0、公私合营
(1)时间、方式:从1954年开始,国家_________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________。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2)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________,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_______,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3)三大改造的完成: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三大改造的意义: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向_________的转变,__________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三大改造的缺点: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存在______、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31、做出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这次会议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什么上来?实行什么的历史性决策?
32、“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做!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为你欢呼,我为你祝福!你的名字,比我生命更重要!”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你知道哪次重要会议确定了五星红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吗?
(2)现在每逢重大事件或节日,我国都要在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请问在哪一时间升起了共和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年月日)
(3)我国是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之一。你知道五星红旗在联合国大厦前迎风飘扬始哪一年吗?
(4)1997年7月1日零时,五星红旗在英军驻港总部威尔士亲王军营前升起。早晨6时,解放军驻香港部队主力分陆路、海上和空中向香港开进。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军香港有何重要意义?
33、什么事件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34、《人民日报》的每一篇社论都是流淌着的历史,足以勾勒出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轨迹。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共同奋斗。”
——1953年1月1日社论
材料二 “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社论
材料三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
——1958年8月3日社论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为实现“最高利益”,我国开始执行国家建设的什么计划?
(2)这个计划完成后我国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请举一例。
(3)材料二、材料三所反映的是我国在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左倾”错误的表现,说说“左倾”错误主要指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错误?
(4)综合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我们有什么启示?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