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表是台湾《中时电子报》整理的大陆领事馆近期救助台湾同胞的案例,这些案例
大陆外馆近期救助台胞案例
时间 | 事故 | 大陆大使馆做法 |
2018年9月 | 因台风台湾同胞被困日本关西机场 | 积极协助台湾同胞撤离机场 |
2018年8月 | 台湾女青年赴阿富汗旅行,因受骗流落街头 | 及时对该青年提供救助 |
2017年9月 | 墨西哥发生强震,5名台胞受困 | 迅速赶到现场救援 |
2017年1月 | 巴塞隆纳发生恐怖袭击,2名台湾游客受伤 | 派员探望 |
A.反映了出国旅游的台胞越来越多
B.促进了海峡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
C.说明我国坚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
D.显示了国家维护领土主权完整的决心
2、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某历史课题小组收集到以下材料,其中属于研究改革开放第一手史料的是( )
A.邓小平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内容
B.历史学家关于改革开放的权威著作
C.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展
D.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3、1956年1月30日,张謇的侄子张敬礼作为南通工商界代表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报喜,毛主席高兴地说:“你是亲身体会到了,可以向大家多谈谈。”此后,张敬礼先后在浙江、山东等地做了30多场宣讲,以自己的亲身感受宣传( )
A.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成就
B.互助合作的成效好
C.“大跃进”运动的发展
D.公私合营的优越性
4、国外一位学者提出了“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的观点。1978年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开始在国际舞台发挥更大作用
B.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文化大革命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D.邓小平理论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5、近代历史上,一个个不平等条约记录了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程。其中下列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协定关税②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③允许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
A.③②①
B.①②③
C.①③②
D.②③①
6、有些人的名字往往与时代特征有一定的联系。下列名字与其出生时的时代特征不相符的是:
A. 生于1949年,取名叫建国 B. 生于1951年,取名叫援朝
C. 生于1958年,取名叫跃进 D. 生于1964年,取名叫文革
7、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在海峡两岸关系进一步发展的今天,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仍然是
A.海峡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B.海峡两岸同根同祖的文化渊源
C.海峡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
D.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8、以下是小张同学收集的四幅图(图2~图5),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对外开放 B. 拨乱反正 C. 改革开放 D. 乡镇企业
9、1964年10月16日,移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说:“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了。”导致西方人观念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B.中国建成了大亚湾核电站
C.中国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 D.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0、2017年10月18日,在中共十九大开幕式上,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作报告。关于两岸交流,习近平指出,我们将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互利互惠,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增进台湾同胞福祉。这表达了大陆领导人
A.继续推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意愿
B.扩大两岸政治合作的意愿
C.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已经没有任何障碍因素
D.打破两岸长期相互隔绝状态的意愿
11、为加强海峡两岸交流,1992年,海协会与海基会对话达成“九二共识”,其核心内容是
A.调整“三不”政策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实行“三通”政策 D.坚持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12、为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国家决定实施的是:( )
A.科教兴国战略
B.西气东输
C.西部大开发战略
D.可持续发展战略
13、对下图所示“营业分证”的解读,下列正确的是该证
A.颁发于一九五六年底 B.许可经营粮食的销售
C.见证了生产合作社的发展 D.记录了工商业的公私合营
14、李明在整理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将大事年表转化成了年代尺示意图。他整理的知识主题是
A.台湾对大陆政策的调整
B.大陆对台湾政策的调整
C.改革开放后海峡两岸的交往
D.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5、“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这里的“翁”是指
A.于敏 B.莫言 C.屠呦呦 D.袁隆平
16、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的组建和发展,标志着( )
A.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走上科技强军之路
B.中国成为核大国
C.人民军队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部队
D.人民军队拥有核威慑力,同时可以随时进行核力量进攻
17、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状态。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B.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C.1951年5月,西藏和平解放
D.1957年底,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18、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这说明
A. 全国耕地面扩大
B. 地主土地所有制高速发展
C. 农民人口增长
D. 土地改革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19、下表为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所占比重变化情况表。这种变化说明了城市改革使我国( )
类别/年份 |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 | 集体工业 | 城乡个体工业 | 其他经济类型工业 |
1978年 | 77.6 | 22.4 |
|
|
1997年 | 25.6 | 38.1 | 17.9 | 18.5 |
A. 工业结构不断调整 B. 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C. 市场经济逐步形成 D. 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20、下列表述与“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的寓意相吻合的是
A.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发展才是硬道理
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2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200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_____在会上作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大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_____,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____新胜利而奋斗。
(2)_____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是_____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22、1978年,在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__________问题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1992年,邓小平的_____________,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3、1956年底,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标志是________的完成;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_______体制。
24、外交政策:新中国建立以后,奉行_______的和平外交政策。
25、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枪口,为战役的胜利铺平了道路,他是______;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是______案。
26、________作为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为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推行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2006年,________铁路全线通车,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27、观察下图,请把下列地点的城市名称填入图中方框内。
A.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城市
B.恢复我国联合国合法席位会议的召开城市
28、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1)开始:1978年,安徽______小岗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2)发展: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____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拓展:配套行政改革
1983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实行政社分设,取消了人民公社制度,即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
(4)意义: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____;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____、社会化发展,农村____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9、全方位外交:举措
(1)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中国积极拓展________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
(3)中国广泛参与________、社会领域的活动。
(4)多次举办各种国际会议。
30、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___________________和政治协商制度;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___________,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31、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不乏沉痛的教训。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随着工业化建设的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也在高速进行,请问,对农业改造的方式是什么?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遇到的“严重失误”,造成严重失误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我们从中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32、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请回答以下问题:
(1)1949年,使中国真正成为独立国家的事件是什么?1951年,祖国大陆实现统一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20世纪末,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祖国,这是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一步,洗雪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请指出香港、澳门能够顺利回归祖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香港回归后,中央政府设置了哪一机构对香港进行管理?
(3)如今台湾尚未回归祖国,你认为当前阻碍台湾回归祖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992年形成的大陆与台湾进行和平谈判的政治基础是什么?
33、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在七世纪的日本和八世纪的西欧分别有一次著名的改革。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两次改革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2)当时日本颁布改新诏书的天皇是谁?
(3)日本的这次改革是效仿哪个国家进行的改革?举一个日本和这个国家友好往来的事件
(4)日本通过此次改革对国家产生的什么影响?
(5)我们应该如何认识日本这个国家?
34、习近平总书记说:“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虽然从实际情况来讲中国为了这场战争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建设。但是,中国获取的战略利益是最大的。它成功地遏制美国势力在中国周边的扩张,给中国争取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发展环境。……对此,西方媒体惊呼:中国几乎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世界军事强国!西方国家在此后的国际事务中不得不考虑中国的态度。
——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专题评述
(1)材料一中“这场战争”在中国是指哪场战争?根据材料说明这场战争“中国获取的战略利益是最大的”。
材料二 如下:尼克松的两段讲话
(2)材料二的两则材料表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七十年代中美关系变化的表现。
材料三
(3)依据材料三的新闻链接,概括指出近年来中美关系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4)回顾过去,中美关系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展望未来,你认为中美关系怎样才能健康稳定的发展?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