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自贡九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生的征途中,有艰难困苦的逆境,也有峰回路转的机遇,我们要始终保持自信昂扬的状态。

    B.在庄严的大树身旁,一颗微不足道的小草可以毫不自惭形秽地生活,何况我们万物灵长的人类!

    C.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生涯规划教育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D.我们要记住“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道理,敬爱、尊重我们的老师。

  • 2、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一块寻常石头,也许不会被人看重,但是,一旦雕成了一尊佛像、高居于庙堂,就会被万人膜拜;一个寻常的人,一技精可以济世,一艺巧可以愉己。没有人是天生的伟大和卓越,关键是你愿不愿意在默默之中不断地丰富自我,发现自我,不是为了虚荣和利欲,而是为了在有限的人生中尽可能地延展自我!

    A. “膜拜”是动词、“利欲”是形容词、“寻常石头”是偏正短语。

    B. “一技精可以济世,一艺巧可以愉已”这个句子是选择关系复句。

    C. “没有人是天生的伟大和卓越”中“是”充当此句状语成分。

    D. 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方法是;将“丰富”与“发现”互换位置。

  • 3、下面对《艾青诗选》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太阳”,他的长诗《向太阳》借歌颂太阳,表达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因此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

    B.诗人“归来”之后,诗风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诗节不追求整齐划一的形式,诗情更深沉,诗意变得更警策。

    C.在《黎明的通知》中,诗人赋予了“黎明”全新的意义,呼唤光明和希望的到来,表现了诗人对抗日战争必胜的坚定信心,对光明的呼唤以及自豪而坚定的爱国情感。

    D.《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通过描写大雪纷扬下的农夫、少妇、母亲的形象,表现中华民族的苦痛与灾难,展现了旧中国的图景,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沉重心情。

  • 4、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什么是女排精神

    女排精神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喊出了为中华崛起而拼搏的时代最强音。”“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 。是你一路虽走得 ,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 。人生不是一定会赢, 要努力去赢。

    A.竭尽全力     摇摇晃晃     坚定     而是

    B.全力以赴     风雨飘摇     坚持     

    C.竭心尽力     坎坷荆棘     坚强     而是

    D.拼尽全力     风风雨雨     坚韧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文言文阅读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偃虹堤记

    (宋)欧阳修

    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其外隐隆高以长者,曰偃虹堤。问其作而者,曰:“吾滕侯之所也。”问其所以作之利害,曰:“洞庭天下之至险,昔舟之往来湖中者,至无所寓,则皆泊南津其有事于州者远且劳而又常有风波之恐覆溺之虞。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有事于州者,近而无患。”问其大小之,用人之力,曰:“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加二尺,而杀其上得厚三分之二,用民力万有五千五百工,而不逾时以成。”

    盖虑于民也深,则其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惠其民而及于荆、潭、黔、蜀,凡往来湖中,无远迩之人皆蒙其利焉。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坏。盖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继者常至于殆废。自古贤智之士,为其民捍患兴利,其遗迹往往而在。使其继者皆如始作之心,则民到于今受其赐,天下岂有遗利乎?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

    庆历六年某月某日记。

    (选自《欧阳文忠公集》有删改)

    注释:①杀:减少。本句意为:到最上边是底部厚度的三分之二。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外隐隆高以长者 满目萧

    B.问其作而者 山不在高,有仙则

    C.吾滕侯之所也 或异二者之

    D.洞庭天下至险 先天下忧而忧

    【2】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则皆泊南/津其有事于州者远/且劳而又常/有风波之恐覆溺之虞

    B.则皆泊南津/其有事于州者远且劳/而又常有风波之恐/覆溺之虞

    C.则皆泊南津其有事/于州者远且劳而又常有风波之恐/覆溺之虞

    D.则皆泊/南津其有事于州者/远且劳/而又常有风波之恐覆溺之虞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

    【4】简答:

    (1)【甲】文的主旨句是 ,表现了作者

    (2)【乙】文滕侯“虑于民也深,则其谋也精”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回答11-12题。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在这首词中,作者用了“亲射虎”“ (   )”“(  )”三个典故

    【2】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叙写了此次出猎的情况,下片抒发了作者的雄心壮志。

    B.“卷平冈”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C.“鬓微霜”着意写自己的年老,表达因年事已高而无法作战的哀叹。

    D.这首词从题材、情感到艺术形象、语言风格都是豪放的。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试题

    (1)下列对毛笔书法作品的字体和用笔特点判断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甲是楷书,笔画平直,书写时一笔一画独立完成,用笔多有提拔,字形方正端庄

    B.乙是行书,用笔连贯,笔画见常有钩挑和牵丝,字形富于变化

    C.丙是隶书,蚕头燕尾,撇捺收笔时往往向上挑起,字形稍有扁宽

    D.丁是草书,往往以符号代替偏旁,笔画飞动,连绵缠绕,纵放奔放

    (2)请从以下备选项中选择一句作为上联,与下联“梅开如意”构成一幅具有浓郁狗年特色的春联____

    A.神犬驱阴邪 B.灵犬报兴旺   C.犬守平安日   D.义犬迎新春

    (3)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请从构思和寓意角度对下面的剪纸作品进行简要赏析。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请写出唐代诗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颔联和颈联。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严实之风从家始

    家是最能塑造精神长相的地方。

    我们党把“三严三实”作为党员干部的修身之本,就是要在全党树立严实品德,进而推动形成我们民族的严实品德。《孟子》有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严实品德首先就要在每个家庭生根。

    家是“炼钢炉”。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人一落地是一张白纸,先由家庭教育来定底色。家庭教育与学校、社会教育最大的不同是无条件的“爱”,以爱来暖化孩子,煨弯、拉直定型性格和品德,发挥的正是“炉”的作用。

    人是铁,家是炉,每一个国家的栋梁之材,无不是先经过家庭这个“炼钢炉”进行精神的历练。焦裕禄身后,焦家人个个生活简朴,为人清正,让人敬仰。这不仅源于焦裕禄在世时的言传身教,还在于把焦裕禄的遗训“你要把孩子们教育成为红色的革命接班人”作为家规,焦裕禄妻子徐俊雅几十年一直坚守,反复叮咛孩子们。这样的坚守和叮咛,在风雨沧桑中反复暖化孩子们的心灵,塑造了焦家人的精神长相,让焦门家风历久弥新。

    严是“紧箍咒”。好家风,是紧箍咒“紧”出来的。没有紧箍咒的约束,孙大圣早一个筋斗跑回花果山逍遥了。成正果、成大业,需要象征自由的金箍棒,也需要象征规矩的紧箍咒。

    历览前贤,其成才成事多是紧箍咒“紧”出来的。家训,就是最好的紧箍咒。常念紧箍咒,可能会让人感觉不舒服,但也帮助人长记性、严修身、守规矩、不跌跤。古人所谓“齐家”,就是“严”字当头,整饬家风,就是常念紧箍咒,天天念,月月念,岁岁念。

    共产党人以天下为己任,治家更严。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些亲戚想托周恩来帮助办事,这让周恩来很伤脑筋。同时,身边还有三个“女儿”,侄女和烈士遗孤。周恩来担心,三个“女儿”能够像普通公民一样遵守国家法纪,不搞任何特殊吗?在自己的亲友中,会不会有人利用自己的影响去谋取私利?这成了周恩来日夜思考的“家庭”问题。于是,周恩来提出给大家立规矩。他说:“我这里拟了十条家训,念给你们听听,如果没有意见,每个人就抄一份放在身上,便于随时提醒自己。以后我们周家的亲戚朋友来了,也要发一份给他们,大家都要严格遵守。”从“不许动用公家的汽车”到“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与我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这十条家规为其亲属所恪守,为世人树立了榜样。

    实是“雕刻刀”。塑造好家风,除了紧箍咒,还需要雕刻刀。紧箍咒,“紧”的是私欲;雕刻刀,雕的是才干。

    所谓雕塑,其实就是把不是雕像的部分都去掉。同理,所谓成材,所谓成龙成凤,也就是把不是材料、不是龙凤的东西都去掉。这当然需要一把锋利的雕塑刀。有人说“石头里有一只会飞的鹰”。把这只鹰雕塑出来,是家教的本质,是家风的目标,是人生的“正果”。以实为“雕刻刀”,就是要把孩子身上的不实行为、虚浮作派去掉,培养造就求实、务实、踏实的品性。如此,每一个家庭里,都会飞出雄鹰!

    “炼钢炉”中常淬火,“紧箍咒”里常自省,“雕刻刀”下常打磨,“严与实”就会在千家万户蔚然成风。

    1下面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 第四段用焦裕禄的例子是为了论证“人是铁,家是炉”。第七自然段用周恩来的例子是为了论证“严是紧箍咒”。

    B. 家训家规这个“紧箍咒”能帮助人成人成事。

    C. 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围绕“严实”之风从家始展开论述,先提出问题,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D. 作者善用比喻,如“人是铁,家是炉”、“严是紧箍咒”、 “实是‘雕刻刀’”等把深奥的道理阐释的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2下面不能证明第④段“每一个国家的栋梁之才,无不是先经过家庭这个 ‘炼钢炉’进行精神的历练”这句话的一项是(  )

    A. 傅雷对儿子傅聪管教甚严,严格的家教使傅聪成为著名的钢琴家,并获得“钢琴诗人”的美名。

    B. 出于母亲严格管教,胡适终成学贯中西的大学者。

    C. 美国有个家族一直重视家庭教育,繁衍八代的子孙中共出了1位副总裁、1位外交官、13位大学院长、103位大学教授、60位医生、20多个议员……没有一个被判刑。

    D. 郑板桥老来得子,却严格要求。临终时给儿子留下遗书:“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业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

    3如何理解第⑩段的“炼钢炉中长淬火,紧箍咒里常自省,雕刻刀下常打磨,严与实就会在千家万户蔚然成风”的含义?

  • 10、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怒放的白菊花

    许昭兰

    ①她不顾劝阻,只身前往碗底村。早上七点出发,坐两小时动车,转三小时汽车,再走个把小时山路,才到碗底村。碗底村原名是什么已无人记得。村民们只知道,村子很小,指甲盖大的地方,四周缠着山,犹如扒光米饭照见的粗陋碗底。

    ②她直接寻到村学校。校长正在给孩子们上课,一眼瞥见教室外头杵着个人,满头银发被风撩拨着,仿佛风中怒放的白菊花。校长问:“您找谁?”她笑着说:“我找你。我想来这里当老师。从前我就是老师,教语文,虽然退休了,但教孩子没问题的。”说着,她从包里掏出教师证和六七张优秀教师奖状。

    ③校长看看奖状,省优秀教师,日期却是十几年前。校长很为难:“阿姨,您今年多大?”她回说:“六十三。”校长又说:“阿姨,您这岁数该是享福的时候,咋巴巴来受这份苦?”她眨巴着眼说:“人总得有追求不是?”校长将她安置在学校宿舍,想着回头再好好地劝她。

    ④她把包搁床上,四周打量。这宿舍简单,一桌一床一木架,木架上搁着搪瓷脸盆。当着校长的面,她掏出手机:“喂,儿子,我到了……不累不累,你老妈身子骨硬朗着呢……挺好的,校长人不错,还给我找了间宿舍歇腿……你忙你的,挂了哈。”

    ⑤孩子放学,日头也放了学,校长张罗着弄了三样菜,白的绿的红的颜色很丰富,一盘野菜,一碗白萝卜丝汤,一盘红萝卜炒肉。那肉丝仿佛女孩子的心事,在萝卜堆里遮遮掩掩。她吃得很香,吧唧吧唧,校长却羞愧得脸通红。

    ⑥饭后,校长又苦心地劝起她来:“这里冬天冷得钻心,夏天蚊虫乌泱泱的,少吃短穿,苦着哩。”可她纹丝不动,倔得像根拧不动的钢筋。校长没辙了,心里却松动了,这学校就他一人,兼着语文、数学、美术、音乐,兼着老师、校长。他几次想走,又几次把自己骂醒,孩子们纯真的笑脸,折弯了他的翅膀。

    ⑦校长宿舍隔壁,就是她的宿舍,中间隔着一堵木板墙。睡前她在隔壁讲电话,音飘入校长耳里:“儿子,校长同意我留下了……哈哈哈,我也觉得太好了……那是,你妈没有办不成的事……放心,我会照顾好自个儿,你也是。晚安。”

    ⑧她似快乐的金箍棒,把孩子们的欢乐搅动起来,校长常常听见孩子们一浪一浪的笑声。校长想象着她上课眉飞色舞、声情并茂的样子,也哧哧地笑了。她可真快乐呀,花甲的外表下,铁定是一颗十八岁的心。

    ⑨她还有个百宝箱,里面码着五颜六色的线、长长短短的针。她把校长衣服上的口子、孩子裤子上的破洞,改造成鲜红的爱心刺绣或五彩线编织的蜘蛛网。村民们瞅见了,纷纷踏上门来,于是她有了更多工程,衣服、被单、鞋子……白天她在教室里授课,晚上她在灯下拿着针线变魔术,用绚丽填补一个个破洞。

    ⑩每晚校长都能听见她跟儿子讲电话,家长里短,芝麻绿豆,絮絮叨叨。校长挺有感触的,给母亲的电话也勤了些。

    她一待就是两年,每学期期末最后离校,开学最早到校。终于有一天,她像一片被风扯落的树叶,倒在讲台上。

    校长急匆匆地将她送进镇医院。慌乱中想起她的儿子,忙从她身上掏出手机,轻易找到她儿子的号码,把电话拨过去。嘟——“您拨打的电话暂时无人接听,请稍后再拨……”校长每隔五分钟打一次,连续打了三次,依旧无人接听,校长心里七上八下的。

    第四次,校长正准备再打时,眼睛却像蚊子一样,咬住手机屏保图中那年轻人的脸。那年轻人很精神,根根竖起的头发也透着韧劲儿。校长觉得这人好眼熟,眯着眼想,突然一个名字在脑海里炸开来,他想起那名字的主人,六年前来到碗底村任支书,修路搞农业,带着村民们从泥泞里一步一步走出来。这所学校,就是他一手筹划起来的。

    校长再看看病床上的她,鼻子里如同灌了浆,眼泪直淌。他清楚地记得,三年前,那个年轻人在去县城为村民们购置种子的路上,出了车祸,一位老太太趴在了无生气的躯体上,哭得撕心裂肺,那老太太有着满头的乌发。

    (选文有删改)

    【1】根据选文中内容,填写表格。

    场景再现

    校长的心理

    (1)

    为难,疑惑

    她欣然接受简陋条件,成功留下。

    (2)

    (3)

    赞叹,佩服

    地讲台病倒,被送往医院抢救。

    (4)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⑤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那肉丝仿佛女孩子的心事,在萝卜堆里遮遮掩掩。

    【3】请结合选文内容,体会第⑧段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校长想象着她上课眉飞色舞、声情并茂的样子,也哧哧地笑了

    【4】文中多次写到母亲和儿子通电话的情节,有何用意?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5】泰戈尔在《飞鸟集》中说“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请结合文中的母亲形象,谈谈你的理解。

  •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老师,我出彩了吗

    (潘银璋)

    ①教了十八年的中学,突然面对天性活泼的三年级学生,像是面对一群吵闹的小麻雀,让人束手无策。其实我知道,小孩子嘛,要多鼓励。可这些孩子,我对他们说了无数次你真棒!”“你真乖!”“你真聪明!他们夸奖照收,课堂照闹。

    ②周三值日,我在走廊行走,听着别班孩子的琅琅书声,像泉水敲击细石,清脆、灵动;再看看我们班,沉闷,没有生气。走着走着,突然看到墙上挂着的学校办学理念:人人向上,个个出彩”“你就是那片最独特的叶子……我眼睛一亮,有了。

    ③第二天上课,我给全班同学分享了人人向上,个个出彩的理念。我说:向上,就是每天都有进步,用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习;出彩,就是每天都在变化,向好的方向改变。班级是一棵大树,如果你能成为一片出彩的叶子,我就奖励你一本老师的散文诗集《心灵的散章》。教室里像平静的湖面投进了一块石子,泛起了阵阵涟漪,啪啪啪,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

    ④效果真的很好,很多同学马上态度就转变了,连平时最调皮的那几个孩子作业也认真了,坐姿也端正了。班级的大树上长出越来越多独特的叶子,《心灵的散章》也在班级里处处唱响。

    ⑤唯独李东,让我很忧心。他像是一片睡着了的叶子,书不会背,听写仍然错一大片,作业老是不认真,唯一的变化就是坐姿稍微好了一点。

    ⑥有一天,我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李东蹑手蹑脚地走了进来。我正要找你,你却自己送上门来。我正准备批评他。老师,我送你一样东西,好吗?他的声音低得只有自己才能听见。什么东西?我皱起眉头。他的脸涨得通红,结结巴巴地说,是这个,老师。我一看,泡泡糖。我正准备告诉他,我不吃糖,他已经轻轻把糖纸撕开,小心翼翼地放在桌上。老师,您吃了吧,您每天上课擦黑板,吸进了很多粉笔灰,每天吃一颗泡泡糖,它可以帮您吸收灰尘,对您的肺有好处。我听了很感动,原本皱着的眉头也舒展开来。

    ⑦我放下手中的红笔,拉起他的手。孩子,你怎么知道的?”“老师,您不是每天安排三分钟的阅读分享吗?我是在书上看到的。我心里不禁有些惭愧了,因为李东调皮、不认真,每天三分钟的阅读分享从来没有让他上过台,但他一直在努力跟着,不是吗?谁敢说他没有进步呢?

    傍晚在环湖散步,风从湖畔椰树的梢头拂过,椰树手舞足蹈,修长的叶片抖动起来,将树下斑驳的光影抖得支离破碎。光斑破碎再合拢,合拢再破碎,互相追逐着……李东的影子在我的脑海中不断闪现。

    ⑨六月,骄阳似火。教室里像个蒸笼,闷得透不过气。课堂上,我口干舌燥,汗流浃背地上课,同学们正听得津津有味,突然有一只小手悄悄地举了起来。什么事?李东。”“老师,我要上厕所。”“又是他。同学们叹气道。好,你去吧。我不耐烦地说。

    ⑩同学们正在回答问题。报告!”“进来!”“呀,怎么端着一杯水,你不是上厕所吗?全班同学一下子用惊奇的目光盯着他。

    ⑪李东涨红着脸,小心翼翼地端着水杯走进教室。老师,您讲课声音都嘶哑了,我知道您口渴了,请假出去给您倒杯热水润润喉咙。他说完腰弓成90度,两手笔直地伸出,礼貌地把水递给我。我看着水杯,热气在空中萦绕,慢慢向上、向上。水汽氤(yīn)氲(yūn),我的眼睛湿润了,同学们看着李东的目光也不觉有了改变。我放下课本,露出赞赏的目光,慎重地接过热水喝了一口。真甜啊!

    ⑫一直看着我的李东,露出天真的笑容,怯怯地问我:老师,我出彩了吗?

    ⑬我心里一颤,心弦仿佛被拨动了,每个人都是一片独特的叶子啊!我伸手从讲台上拿出一本《心灵的散章》,孩子,你出彩,你比任何人都出彩。因为你懂得……

    (摘自《散文选刊》,有删改)

    1根据文意,在表格的横线处将相关内容补充完整。

    小说情节

    “我”的心理感受

    李东不爱学习

    (1)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动

    (3)_____________________

    惭愧

    李东给“我”倒水润喉

    (4)_____________

     

    2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

    (1)结合语境,赏析第③段加点词语。

    教室里像平静的湖面投进了一块石子,泛起了阵阵涟漪,“啪啪啪”,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⑧段划线句。

    傍晚在环湖散步,风从湖畔椰树的梢头拂过,椰树手舞足蹈,修长的叶片抖动起来,将树下斑驳的光影抖得支离破碎。

    3第⑪段中画线的句子有什么深刻的含义,说说你的理解。

    我看着水杯,热气在空中萦绕,慢慢向上、向上。

    4文章以“老师,我出彩了吗”为题有何好处。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请以“善待   ”为题作文,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如:父母、地球、自己……),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