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漫步江南庭院,池中碧水扑入眼帘,娉婷绿竹在墙角摇曳,金红的鲤鱼则在荷叶间嬉戏。
B.在《上新了·故宫》中,聂远从旁白到表演都与故宫完美契合,受到网友们的一致好评。
C.今年的柑橘林雨水充足,病虫防治到位,果农们看见硕果累累的柑橘树喜出望外。
D.武汉市烈士纪念日活动中,前来敬献鲜花的人络绎不绝,人们纷纷借此来表达对英烈的无限哀思。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能否加强亚洲各国之间的文明交流互鉴,是携手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走向更为广阔前景的关键。
B.我们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爱家爱国相统一,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
C.央视纪录片《大国工匠》讲述了当代中国工匠传奇的人生故事,展示了他们非凡的职业绝技。
D.一项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学生的近视比例已超过50%以上。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了预防“山竹”台风的破坏,浦北县各部门提前做好了防御台风。
B. 近日,火箭少女新歌《Light》MV上线,谁都不会否认孟美岐、吴宣仪两姐妹拥抱的画面感人。
C. 49中两千多名师生参加进行防空演练。
D. 高铁“霸座”男孙某被处治安罚款200元,并被限制购票乘坐火车。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 怠慢(dài) 行辈(xíng) 燎原(liáo) 慨叹(kǎi)
B. 归省(xǐng) 连翘(qiáo) 家眷(juàn) 狩猎(shòu)
C. 皎洁(jiǎo) 斡旋(wò) 撺掇(cuàn) 羁绊(jī)
D. 冗杂(rǒng) 晦暗(huì) 屹立(yì) 戛然(gá)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首联中,“望”这个动作非常动人,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6、请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东风不与周郎便,。 (杜牧《赤壁》)
(2)抽刀断水水更流, 。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3)辛苦遭逢起一经, 。 (文天祥《过零丁洋》)
(4) ,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
(5)念天地之悠悠, 。 (陈子昂《当登幽州台歌》)
(6) ,骈死于槽枥之间。 (韩愈《马说》)
(7)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揭示事物新陈代谢规律,即新事物终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的句子是 , 。
7、名著阅读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个英雄战士谱写的一曲英雄主义的赞歌。作者是_______(国家)的__________,主人公是_____________(写全名)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其主人公在谁的影响下走向革命道路。(______)
A.阿维尔巴赫教授 B.巴扎诺娃 C.朱赫莱 D.母亲
8、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小题。
(知识盘点)
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清明节(阳历4月5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冬至节(阳历12月21——23日)、除夕(年尾最后一天)等。
其中,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节日现状)
近年来,端午节似乎过成了单纯的“粽子节”,“有美食,缺文化”,甜咸相争之尘嚣寒过龙舟锣鼓。许多人尚未养成在紧张繁杂的生活中重拾传统、体味美好的习惯。其他的节日,例如清明节、中秋节等,也是如此。
(调查问卷)
以下是一名大学生的“当代年轻人对春节的看法调查问卷”答卷
你认为现在的年味儿如何?(C)
A.越来越浓,氛围更热闹了。
B.没有过去那么浓了。
C.没啥感觉,没怎么变吧。
你认为如今的“年味儿”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B)
A.吃穿上比平时要好,好吃好喝,放松消费。
B.跟朋友聚会,看电影,好好玩一场游戏。
C.贴对联、挂红灯、逛庙会、放鞭炮、走亲访友。
你在春节大部分空闲时间是怎么度过的?(B)
A.参加各种聚会
B.宅在家看电视上网
C.四处走亲访友
你在春联选择上是怎么样的?(B)
A.自制,手写。
B.购买制作精美、漂亮的对联,只要好看就行,不在乎形式上对传统对联的变异
C.请人帮忙书写或购买手写的对联。
你对目前年品(对联、日历、红包)的看法是?(C)
A.挺好的,没什么意见。
B.太老土,跟不上潮流。
C.千篇一律,买什么都一样。
(节日美感)
美味如何更美感?中国古典美学就有品味、韵味、“味无味”的概念,从“体味”到“体悟”从“物”之味到“意”之味“艺”之味,距离并不遥远。视听嗅触味等感官获得的快感,需要渗透到美感当中,转化为美感或加强美感。也因此,传统节日能帮助那些味觉麻木、视觉疲劳、听觉迟钝的人们慢下来,享受生活。
美食如何更健康?我们不必胡吃海喝、摆谱比阔,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岁时百问》说:“万物生长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节曾禁火寒食,强调体育活动。清洁明净,物华养生,亦有菖蒲、艾叶、白芷、雄黄。春在溪头荠菜,立夏种瓜点豆,秋令无“藕”不欢,何用冬虫夏草。
传统节日如何 从“舌尖”到“指尖”?暂时放下手机,体验手作魅力,用艾叶、菖蒲编制花环、福袋,把“艾”带回家。
(回归文化)
元宵象征合家团圆,月饼寄托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愿望。美食的背后是美好。元宵节又称灯节,你多久没有赏花灯、猜灯谜了?万家灯火已是寻常,灯红酒绿更不鲜见,如何重寻“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古典浪漫?在当今社会,我们品尝美食过传统节日,更要吟诵那古雅隽永的诗词曲赋,体悟那种美感,那份美好。
班里召开“让传统节日过出美感”主题班会,你收集了以上材料,请完成下列任务。
【1】认真阅读以上材料,说说如今传统节日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2】传统节日应该如何提升美感?结合材料及自己的感悟给大家提出至少三条建议。
【3】在分组讨论环节中,你听到了组员的议论:
小雨说:“现在的孩子们只知道清明节放假可以回家吃顿好的,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过清明节,更有同学祝别人‘清明节快乐’呢!”
小爱说:“我觉得传统节日离我们很遥远,越来越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
小华说:“我感觉过节时大吃大喝很浪费,不过过节时在外面的亲人能够回家团圆,这是挺好的。”
围绕班会主题,你作为组长,针对组员的讨论,该说些什么?请把你要说的话写下来。
写作提示:从材料中筛选有用信息;思路清晰;语言得体;不少于100字。
9、任选一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1)命题作文:那一刻,几分甜蜜在心头
(2)遇见你,我便拥有了 ____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使题目完整。
②两篇文章都要写成记叙文。
③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