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入侵朝鲜的同时,公然干涉中国内政,并出动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的城市和乡村……”。材料说明抗美援朝是
A.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 B.挑战美国霸权的战争
C.以抗美之名控制朝鲜 D.以援朝之名扩充领土
2、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出现了第一次“下海经商”浪潮。万科、联想、海尔等大型企业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公私合营的全面展开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
3、如下图是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部分叙述。这段话陈述了甲午中日战争的( )
1894年,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霸世界的梦想,出兵占领朝鲜国都汉城,接着又发动侵华战争. |
A.背景和人物
B.方式和影响
C.时间和目的
D.方式和人物
4、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呼吁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C.推行单一的公有制
D.废除国有制
5、2001年之后中国外贸总额连续大幅增长,并于2013年超越美国成为货物贸易第一大国,进出口总额比美国高出2500亿美元,中国的出口额已占到了全球出口的十分之一。中国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中国制造”的产品行销到了世界各地。这主要得益于( )
A.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设立
B.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
C.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成效
D.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6、“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清晨我放飞一群白鸽,为你衔来一校模叶……”歌词中“生日”指的是
A.7月1日
B.8月1日
C.10月1日
D.1月1日
7、2018 年 12 月 18 日,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袁隆平、屠呦呦等 100 人获得“改革先锋”称号并受到表彰。其中,袁隆平被誉为( )
A.核武器事业的开拓者
B.数字经济的创新者
C.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
D.农村改革的先行者
8、观察下表,造成1956年各种所有制在国民经济收入中所占比例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年份 | 所有制经济所占比例(%) | ||||
个体经济 | 私营经济 | 公私合营经济 | 集体所有制经济 | 国营经济 | |
1952 | 71.8 | 6.9 | 0.7 | 1.5 | 19.1 |
1956 | 7 | 0.1 | 7.3 | 53.4 | 32.2 |
A. 经济特区的建立 B. 土地改革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 三大改造
9、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中共十八大提出了
A.“三步走”战略部署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0、《习近平论强军兴军》中提到,要建设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 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力量保证。以下没有体现这种“强军兴军”思想的是
A.北海舰队在黄海某海域展开连续多天的高强度训练
B.集中一切力量发展国防事业
C.歼—20战机具备优秀的机动性能和较强的隐身能力,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D.全军深人学习国防和军队建设新观念、新思想、新战略
11、下列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纲领有
①《共同纲领》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④《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12、1984年,邓小平指出:“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为实行对外开放,我国开放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是下图的
A.A B.B C.C D.D
13、1950年—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全国粮食产量由1950年的1.32亿吨增长为1.63亿吨,人均粮食由1950年的239.4公斤增长为285.27公斤,这则材料说明了( )
A.土地改革促进了国家工业化建设
B.土地改革巩固了新政权
C.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D.土地改革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4、观察下图,图中两种思想理论的相似之处是( )
①被写入党章
②都是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
③都明确提出了关于党的建设等重大问题
④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1956年对中国人民来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在这一年,新中国取得的主要成就有( )
①“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发动起来
②基本完成三大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③中共八大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取得了重要成果
④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6、“三年困难时期”指中国从1959年至1961年期间的全国性的粮食和副食品短缺危机。造成这种困难的原因包括
①“大跃进”运动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自然灾害 ④文化大革命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7、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会
议上确立的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是( )
A.平反冤案 B.城市建设 C.国防建设 D.经济建设
18、在一位同学查找的资料中出现了“杂交水稻之父”“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等词汇,由此可以判断这位同学关注的著名人物是
A.杨利伟
B.翟志刚
C.袁隆平
D.屠呦呦
19、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图中A所标示的经济特区是( )
A.深圳
B.珠海
C.汕头
D.厦门
20、“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材料表述的是该会议召开的( )。
A. 背景 B. 原因 C. 内容 D. 意义
21、_______ 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________”政策,海峡两岸同胞近 ________ 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22、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背景: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______的社会主义改造。
(2)结果: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______。
23、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枪口,为战役的胜利铺平了道路,他是______;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是______案。
24、1980年中央兴办了4个经济特区,其中被称为对外开放 “窗口”的城市是________;1990年_______开发区也建立起来。
25、结束:1976年10月,粉碎________反革命集团。
26、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概况:2002年在北京召开,“__”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7、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为西藏和平解放作出重要贡献的地方代表是_______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是______。
28、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________制度;建国后,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基本国策和基本的政治制度是________制度。
29、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________。
30、日常生活的变化
(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经济恢复,物价稳定,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____________以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2)改革开放前,人们买衣服要凭_____,不仅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吃的方面,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_____问题。住房比较拥挤,室内设施也很简单。
(3)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_____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吃饭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_____”,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4)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总量不断增长,_____也不断优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_____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31、中国古代“大一统”政治格局的形成、发展,跟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完善是密切相关的。我国古代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同样也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什么?统一于何时?
(2)汉武帝时代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思想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3)西汉是怎样加强对新疆(西北地区)的管辖的?
(4)明朝时为加强君主专制,采取了许多措施,请列举一例。清朝哪一机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
(5)以“达赖”为首的少数藏独分子企图策划西藏独立,请你用元朝和清朝前期各一件历史史实,证明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32、抗美援朝胜利的条件有哪些?
33、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外交开创了新局面,请写出外交上的三件大事?
34、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歌曲一:一百年前我眼睁睁地看你离去,一百年后我期待着你回到我这里,沧海变桑田,抹不去我对你的思念,一次次呼唤你……歌曲二: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
(1)材料一中“一次次呼唤你”和“妈港”分别指哪两个地方?
材料二 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规定: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如果中国在一九九七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八年后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2)材料二中,邓小平指出香港问题的实质是什么?材料中的“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主要是指什么?
材料三 澳门回归祖国二十周年,是件值得全体中华儿女热烈庆祝的大事,它是迈进祖国统一的重要步骤,又使用新思维以和平方式圆满解决领土问题的一个范例。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写出澳门回归得益于哪一伟大构想的提出?这一构想的含义是什么?
材料四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进程。和平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两岸双方应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立场,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在此基础上求同存异。……全体中华儿女携手努力,就一定能在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节选自《十八大报告》
(4)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最终形成的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什么?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打破,是因为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什么政策?
(5)你认为在完成祖国统一的进程中,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