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活中往往不乏诸如此类的虚荣行为:比如购买仿制的名牌衣服包袋,让自己显得更有“面子”; 比如把计步器绑在宠物身上,让自己能在“步数榜”上_______等等。种种_______、攀比炫耀、弄虚作假的行为,于真正的生活而言其实是_______、毫无意义的。
A.首屈一指 矫揉造作 南辕北辙 B.名列前茅 矫揉造作 舍本逐末
C.首屈一指 骇人听闻 舍本逐末 D.名列前茅 骇人听闻 南辕北辙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舍(shè)弟 栅(zhà)栏 恣(zì)睢 自吹自擂(léi)
B.分(fēn)外 冠(guàn)冕 广袤(mào) 成吉思汗(hán)
C.烟囱(chōng) 带挈(qiè) 嗔(zhēn)怒 歇(xiē)斯底里
D.发怔(zhēng) 拱(gǒng)立 锭(dìng)子 面面厮觑(qù)
3、下面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他们为这点鸡毛蒜皮之事强聒不舍,斤斤计较起来,两个人都面露怒色。
B.芦笛岩洞中石笋林立,钟乳多姿,造型神奇,不可名状。
C.他是一个附庸风雅的人,喜欢阅读,不管是名家作品还是潮流小说,他都有涉猎。
D.从山顶向下俯瞰,只见云山层迭,气象万千,让人赞叹不已。
4、一位同学读了烈士家书后深受感动,他建议将“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书法作品印在校刊封底,鞭策大家惜时奋进。他还想用自然流畅、灵动活泼的书体来表现青春的活力。下面书法作品中最符合他设想的一幅是( )
A.
B.
C.
D.
5、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石渠之事既穷,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民又桥焉。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亘石为底达于两涯。若床若堂,若陈筵席,若限阃奥①。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揭②跣而往折竹扫陈叶排腐木可罗胡床十八九居之。交络之流,触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木,龙鳞之石,均荫其上。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耶?得意之日,舆石渠同。
由渴而来者,先石渠,后石涧;由百家濑上而来者,先石涧,后石渠。涧之可穷者,皆出石城村东南,其间可乐者数焉。其上深山幽林逾峭险,道狭不可穷也。
(节选自柳宗元《石涧记》)
【注】①阃(kǔn)奥:指内室深处。阃,内空,阃门。②揭(qì):把衣服拎起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闻水声 (2)潭中鱼可白许头 (3)若床若堂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不可久居 居无何(《周亚夫军细柳》)
B.以其境过清 不以物喜(《岳阳楼记》)
C.民又桥焉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D.道狭不可穷也 穷冬烈风(《送东阳马生序》
【3】乙文中波浪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
B.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
C.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
D.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5】【甲】【乙】两文都运用了①______的写作手法表达情感,不同的是,【乙】段还运用了反问句式,直接抒发了作者②______的情感。
6、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请分析用“浩荡”来形容“离愁”的精妙之处。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如何抒发诗人思想感情的?
7、综合性学习。
九年级某班开展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精选名言】某同学想从《论语》中选出三句话,以备活动时引用。其中完全契合主题的一组是( )
①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
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③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④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⑤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⑥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A.①⑤⑥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②④⑥
(2)【设计活动】仿照示例补充活动形式。
形式一:自强标语我来拟 形式二:自强名言我来读
形式三:____________ 形式四:____________
(3)【补充对联】某同学想借这次活动拟一副对联,表达对老师的赞颂、对同学的激励。上联已拟好,请根据提示补出下联。
提示:逐鹿 勇赴 汗水 学海 滴滴 中原
上联:点点心血勤育英才厚泽九州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修改润色】活动结束后,某同学写下一句感言:
通过这次活动,我不但感受到了刚毅坚韧的精神,而且积累了丰富的知识。
这句话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正确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诗句默写。
(1)《沁园春·雪》一词中描写想象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
(2)《我爱这土地》中直接抒情表达主题的句子是:__________
(3)余光中的《乡愁》中把故乡之思升华为家国之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
9、失败的伟大
白岩松
①2012年,我参与过整个伦敦奥运报道,伦敦奥运会最重要的那句话,叫“影响一代人”。有记者提问:“体育如何影响一代人?”伦敦奥组委的一位官员回答:“体育教会孩子们如何去赢。”这句话很正常,在中国,很多事都能教孩子们如何去赢,但是他的下一句话让我格外感动:“同时,教会孩子们如何体面并且有尊严地输。”
②这是中国人很缺乏的一种教育。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孩子从小到大,什么时候学习过如何体面并且有尊严地输?失败固然不可喜,但如果能将它与伟大联系在一起,想来亦不那么可悲吧!
③回头看中国历史,包括世界历史,想想看,失败很可怕吗?中国有无数的历史人物,之所以伟大,恰是因为失败,而不是因为成功。
④岳飞是因为成功才伟大吗?如果从我们现在的“成功学”角度来看,岳飞很失败。不管你仗打得怎么样,被人家N道金字令牌召回,最后还给办了,在当时的社会来说,他是一个失败者。当时的成功者是谁?是秦桧。可是后来呢?秦桧在西湖边上已经跪了多少年,但岳飞是我们心目当中的英雄,对吗?
⑤项羽是成功者吗?作为一个男人,一个将领,项羽已经失败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了吧?都霸王别姬了。但是他仍然以英雄的形象,存留于中国的戏剧故事和百姓谈论当中。反倒是“成功者”刘邦,会让我们在内心里,产生某种不屑或者不那么喜欢的感觉。
⑥林则徐的人生成劝吗?大家只记住了他成功那一点一虎门销烟,但却不知道在很多“妥协派”的压力之下,一年之后林则徐被去职。从当时的官场角度来说,他成功吗?一点儿也不。但我们一样认定他是民族英雄。
⑦再来说我们为什么要补上失败这一课?
⑧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失败不可避免。人从出生开始,就是一条单行线,直奔死亡而去。就算你赢了全世界,也赢不了这个结果。死亡,是一个最大的“失败”,你应该怎么去面对它?
⑨失败,其实有很多意义,这些意义比成功大,或者说有一种成功必须是以失败作为助推力的。
⑩就政治而言,南唐李后主的失败可谓登峰造极了。但我们至今仍在谈论他,为什么?因为他作为一个伟大的文学创作者,留在了中国的文学史当中。如果不是彻底的国破家亡,他会写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一种感怀吗?不会。这个失败对于李后主固然惨痛,但对于后人,对于中文的传承,何尝不是一件幸事?在他的文字中,失败,竟然成为了一种美妙的意境。
莫扎特,我不止一次去过他的故乡萨尔茨堡。他生前在家乡不是一个受欢迎的人,屡受排挤,命运多舛。但他又是一个天才,天才到什么地步?他一生中创造的音乐作品,交给普通人抄谱,都未必抄得完。在他的音乐中,你听不到失败,听不到挫折,听不到身世的飘零和所有的难言之隐。他的音乐,永远是人世间原本美好的那种存在,这是一个太奇妙的事情。也许正是磨难让他真正习惯了平静和向往美好。
此外,我们还应该明白,挫折与失败原本就是变革的机会。要知道,人在胜利的时候是不必做决定的,但在失败的时候要做决定。
体育场上一直有一个准则一胜者不变败者变,对吗?今年巴萨得到了“三冠王”,但如果回到1月份的时候,这是几乎所有的体育迷都想不到的。因为当时巴萨已经近乎完蛋了,输给皇马,输给塞尔塔,尤其是在新年伊始,输给了皇家社会。失败就像是一个挤破毒瘤的过程。一次失败好像还无所谓,两次失败似乎也还能扛,但是输给皇家社会之后,整个队的矛盾全面爆发出来:梅西和主教练之间的问题、足球风格的问题等等。这个时候球员们意识到惨了,如果不认真面对它,做出一个新的决定,我们将一事无成。快离队的哈维要跟梅西谈,难道你就准备继续看C罗得金球奖吗?然后去斡旋他跟恩里克之间的关系……
球队从那次失败开始,真正走上了正轨,创造了足球史上又一个“三冠王”的奇迹。如果没有此前接二连三的失败,尤其是输给皇家社会的这次惨败,如果当时稀里糊涂赢了,所有的问题,恐怕仍会稀里糊涂地存在着。隔几场输一场,隔几场再输一场,最后或许能拿到“三冠王”的一冠,但不会达到如此伟大的高度。
失败自然不是成功,但它往往能成就伟大!
(选自《读者》2015年22期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3】按要求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1)文章第⑥段主要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就政治而言,南唐李后主的失败可谓登峰造极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文章内容解释我们“为什么要补上失败这一课”。
【5】下面一段文字应紧跟在文中第______段后最适合。(选择英文字母)
还有多少伟大的诗人,正是因为人生中的不幸、挫折和难过,才创作出那 些伟大的作品。我们都知道苏轼的作品太好了,但苏轼的官宦生涯其实是非常 糟糕的,屡屡被排挤,被贬谪,但即便这样,他仍然留下了传世的佳作,连生 活中的负面情绪也找到了别出心裁的出口,否则“东坡肉”是哪儿来的?所以,以史为鉴,回归到个人去看,我们应该知道,失败有时是需要的,而且是伟大创作的重要动因。
A. ⑤ B. ⑦ C. D.
10、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唱出让世界共鸣的中国声音
龚琳娜
①最近有人问我:去年有哪些印象深刻的歌曲?我竟一时想不出来。为什么现在很难出现红遍大江南北的歌曲,甚至给人一种流行音乐不“流行”了的印象呢?
②在我看来,这是因为当下很多歌都太相像了,不痛不痒,没有个性,缺乏创新。就像现在娱乐圈最受欢迎的是韩式明星一样,我们的很多音乐人也一直跟在外国音乐后面走,要么模仿欧美,要么模仿日韩,就连国产影视配乐也经常要找国外作曲家来写。
③多元化曾经是中国音乐最大的特色,我们有那么多的戏曲剧种,每个剧种又有不同的行当,每个行当的发声方法都不同,但现在却变得“千人一声”了。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有那么丰富的民歌资源,而在当下的歌曲中这些传统已经很难找到了,因为我们是用西方的发声来打基础,我们的美学观经常按照西方的走。
④不是说学习外国音乐不好,而是不能在向外学习的时候丢掉自己。我们已经背离传统走了太远,是时候回头看看了。一味往欧美、日韩靠的结果是,我们的声音在国际舞台上缺乏辨识度,我们的文化别人看不到,也就不会得到应有的尊重。
⑤回归传统的第一步是要认识到传统的好,向传统靠拢,这是对待传统的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第二步是研究传统,了解其科学性,知道为什么这样唱,明白其背后的文化。比如江南的《茉莉花》是柔美的,是软软地唱,东北的《茉莉花》则唱得开放、直白、幽默,这反映的是不同地方人们爱情观的不同。第三步则是深入传统,从传统里面吸取精髓来创新,这意味着融会贯通,深入传统又能超越传统,不是请几位老艺人在舞台上坐镇就可以了,那只是一种表面的拼贴,真正好的作品要能离开他们仍然立得住。
⑥在内容上,传统诗词是我们宝贵的文化财富,舒伯特把歌德、席勒的诗谱成曲在全世界流传,我们的李白、杜甫的作品也可以写成曲。那么多人对中国文化感兴趣,我们当然可以做自己的艺术歌曲。中国也有优秀的神话故事、民间故事,都可以考虑改编成歌曲来传播,不是说好莱坞、迪士尼做的就是好的,不能让孩子们只知道钢铁侠、蜘蛛侠、超人,不知嫦娥、女娲、钟馗。我们要把中国的故事、中国的文学唱出来,唱开去。
⑦归结起来,就是在传统基础上进行创新。完全的传统在今天是很难传播的,因为那是地域性的,而不是世界通用的艺术语言,所以我们的创新要采用现代作曲方法;而离开传统也就谈不上创新,我们必须要从自己文化的根出发,把欧美、日韩优秀的经验拿过来用,服务于我们的音乐,走国际化的民族音乐道路。
⑧中国音乐发展的前景总体是乐观的,我们不缺好的歌手,缺的是好的声音,有个性、创新的好声音。这需要中国音乐人共同努力,建立对自己传统的文化自信,在传统基础上创新,唱出让全世界观众共鸣的中国声音。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1月13日)
阅读链接一: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枫叶将故事染色/结局我看透/篱笆外的古道我牵着你走过/荒烟漫草的年头/就连分手都很沉默。
(节选自《东风破》歌词)
阅读链接二:《东风破》是“三古三新”——古辞赋、古文化、古旋律、新唱法、新编曲、新概念——中国风的开山之作。用“琵琶”“枫叶”“篱笆”“古道”“荒烟漫草”等意象,营造了冷落萧条的幽境,伤感情绪油然而生。歌词巧妙地继承化用古典诗词意象而成新曲,一洗流行歌曲直白浅陋,内涵古意,雅致新颖。
【1】本文阐述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请根据文章内容,谈谈如何“回归传统”。
【3】选出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 本文第①段由“很难出现红遍大江南北的歌曲”的现象,引出论述的话题。
B. 本文第④段从正面论述了背离传统、一味学习外国音乐的危害性。
C. 本文第⑥段在前一段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音乐应如何传承和发扬传统诗词、神话故事、民间故事等宝贵文化财富。
D. 本文第⑧段“总体”一词体现了议论文语言严谨周密的文体要求。
【4】歌曲《东风破》风靡一时,深受广大歌迷喜爱。请阅读两段链接文字,运用第⑦段观点,简析《东风破》是如何“在传统基础上进行创新”的。
11、科学文阅读
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二十四节气”
①“大雪寒梅迎风狂”, 12月7日我们迎来了申遗成功后的第一个节气——大雪。自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以来,已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国节气倍受瞩目。
②“二十四节气”是千年智慧的结晶。据记载,二十四节气首次完整出现于汉代《淮南子·天文训》,其中部分名称早已出现于先秦典籍中。
③民俗专家介绍,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④日常的日历 (月份牌) 上,总有两套历法系统同时呈现。一套是现在全世界通用的公历,另一套标注着农历。可以看到,农历的十五或十六总是对应着满月,而新月和满月在公历的日子中似乎是随意浮动的,没有什么明显的规律。但很明显,农历的二十四节气在公历中的日子相当固定,在通常情况下,至多出入一两天:每年夏至总在公历6月21日左右,每年冬至总是在公历12月21日左右。能够清楚解释上述特点形成原因的人,相信会很少。而此次申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的二十四节气,是我们阴阳合历中的阳历成分,是对太阳在黄道上的周年视运动(实际上是地球的周年运动) 的描述,所以二十四节气在公历中的日子才会如此固定。
⑤“二十四节气”是鲜活的农耕指南。“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远在春秋时代,中国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个节气。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经完全确立。在农业生产上至今我们还遵循着很多农谚,调节休息和劳作。比如“春不种,秋无收”“立夏勿下雨,犁耙倒挂起”“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寒露到霜降,种麦莫慌张”等,依然是我们生产生活的重要坐标。
⑥“二十四节气”不仅影响农业生产,还关乎人们的日常生活。民间积累了大量的气象谚语、生活谚语,用来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虽然大家可能说不出具体都有哪些节气,但节气的理念深入人心,什么季节做什么事等,都是大有学问。更重要的是它已经上升到文化、信仰理念的层面,是一种中华民族传承至今的生态文明观。
(选文有删改)
【1】阅读全文,说说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二十四节气的?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3】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④段划线句的表达作用。
每年夏至总在公历6月21日左右,每年冬至总是在公历12月21日左右。
【4】阅读第⑤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在农业生产上至今我们还遵循着很多农谚,调节休息和劳作。
12、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忽然发现”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7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