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听见有人在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B. 花儿有点憔悴,我想这一点新鲜的水会使它们苏生。
C. 为了争夺迅猛增长的消费者的在线注意力,一场社交网络战争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
D. 刚刚落成的畅游阁巍然立于邕江北岸,飞檐斗拱鳞次栉比,为邕城增添了悠悠古韵。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与杜牧合称为“李杜”。
B.在古代,“襁褓”一般用来代指未满周岁的婴儿,“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可泛指童年。
C.鲁迅原名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D.“丙辰中秋,欢饮达旦”中的“中秋”是在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人们在这一天会赏月、一起吃月饼。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汲取 颓唐 一泄千里
B.打鼾 派谴 人迹罕至
C.点缀 狼籍 触目伤怀
D.葴言 轻觑 徒有其表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驾驭(yù) 狡黠(xiá) 污秽(huì) 铢两悉称(chèng)
B.盘桓(huán) 契(qì)合 聪颖(yǐng) 信手拈(niān)来
C.径(jìng)自 诡谲(jué) 苟(góu)安 蹑(niè)手蹑脚
D.喷(pēn)薄 囫(fú)囵 忌讳(huì) 两肋(lèi)插刀
5、文言文阅读: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乙】当此之时,诸将之徇地者,不可胜数。周市①北徇地至狄,狄人田儋①杀狄令,自立为齐王,以齐反击周市。市军散,还至魏地,欲立魏后故宁陵君②咎为魏王。时咎在陈王③所,不得之魏。魏地已定,欲相与立周市为魏王,周市不肯。使者五反,陈王乃立宁陵君咎为魏王,遣之国。周市卒为相。将军田臧等相与谋曰:"周章④军已破矣,秦兵旦暮至,我围荥阳城弗能下,秦军至,必大败。不如少遗兵,足以守荥阳,悉精兵迎秦军。今假王⑤骄,不知兵权,不可与计,非诛之,事恐败。"因相与矫王令以诛吴叔,献其首于陈王。……腊月,陈王之汝阴⑥,还至下城父⑥,其御庄贾⑦杀以降秦。陈胜葬砀,谥曰隐王。
(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注释】①周市、田儋(dān):人名。②宁陵君:魏王后代,名咎。③陈王:指陈胜。④周章:人名,陈县人。⑤假王:这里指代理王吴广。⑥汝阴、下城父:均为地名,指现在的安徽阜阳和涡阳。⑦庄贾:人名,陈胜的车夫。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楚人怜之 怜:_____________
(2)周市卒为相 卒:_____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将之徇地者,不可胜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中“之”字用法和意思与例句“辍耕之垄上”的“之”相同的一项是( )
A. 复立楚国之社稷 B. 然足下卜之鬼乎
C. 时咎在陈王所,不得之魏 D. 非诛之,事恐败
【4】【甲】文中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乙】文中陈胜、吴广最终均被手下所杀,依据文段内容,你认为起义失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6、古诗词赏析,回答后面小题。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相见时难别亦难”中的两个“难”分别是什么意思?作者突出的是哪一种难?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诗中的警句。此句运用了双关语,“丝方尽”隐喻,“泪始干”隐喻。后被大家常喻为无私奉献的象征,和你的亲人联系起来,你认为谁最有资格享用?为什么?能举一例吗?
7、综合性学习。
近日,随着首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在北京的召开,我市掀起了向全市文明家庭学习的热潮。请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2016年12月12日,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重庆市杨兴明家庭、封孝利家庭、吴恒忠家庭、鄢光菊家庭、郑璇家庭、冉井平家庭、郭世忠家庭、孙蓉家庭8户家庭受到表彰,获评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重庆市文明办会同市妇联等单位,经逐级推荐、社会公示、审核评选,推选出8个候选家庭。这8个候选家庭均获评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
材料二:(郭世忠家庭)今年77岁的郭世忠是重庆云阳一名国企退休职工,从小喜欢读书、买书,现藏书已3万多册,还写了245本读书笔记。在郭世忠的影响下,子女和孙辈们从小就喜欢读书看报,三个孙子一个在浙江大学念书,一个留学加拿大,一个保送陕西师范大学读研,邻居都称他们是“书香世家”。为了让自己的藏书发挥更大的作用,退休后的老郭买来4口立柜,办起了家庭图书馆,将自己的藏书免费向社区群众开放借阅,引导和鼓励更多人养成读书的好习惯。他还经常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带领家人主动关心身边的困难群众。
材料三:(麻万军家庭)天津民警麻万军与妻子田俊萍结婚30年,携手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用爱和乐观支撑起一个家。他们的大儿子聋哑且智力受损,生活不能自理;家中四位老人重病卧床,三个成了植物人。面对难以想象的艰辛与磨难,麻万军和田俊萍没有被压垮,而是以乐观的态度坦然面对生活,他们互相支撑,用理解和宽容支持着彼此的事业,在各自岗位上都取得了不凡的成绩。麻万军连续三年被评为天津市优秀人民警察,3次荣立个人三等功,5次受到嘉奖;田俊萍也连续多年被评为模范警嫂。2015年,田俊萍被全国妇联、公安部评为“好警嫂”,被市妇联授予天津市“三八”红旗手称号。
(1)请给材料一拟一个恰当的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超过20个字)
(2)分别探究材料二和材料三两个家庭获评全国文明家庭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校将举行“家校联手,共建文明家园”的主题活动,学校《济航》杂志社提前派了一名小记者走进郭世忠家庭并进行了采访,以下是部分采访记录,请根据情境完成对话。
小记者:郭爷爷,您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郭世忠:好的,那就谈谈我的建议吧。可以邀请获评首届全国文明家庭的代表到校做优秀事迹宣讲,也可以加强校园网建设,积极传播文明理念,引导学校与家庭实现互帮互促互建,共同建设美好的文明家园。
小记者:郭爷爷,在学校有部分中学生认为自己学习时间紧、学习任务重,创建文明家庭是大人们的事情,与自己无关。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郭世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化静为动,气势奔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列说明性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花粉的传播
①花有雌雄两种花蕊。花要结果子,必得要雌蕊得到雄蕊的花粉才行。有些花的雌蕊得不着花粉,就白开一场,没有结果就凋残枯死了。
②有些花的雄蕊的花粉,是自动地落到本花的雌蕊上。可是有些花却要靠外界的力量做媒介,把这花的花粉传递到那花的雌蕊上。说是这样结成果实种子,要比较强健些呢。所以多数花为了要得着强健的后代,使种族兴盛,都找媒人给自己做媒——传递花粉。
③花所请的媒人,有风,有水,有昆虫。大概请昆虫做媒的花顶多顶多。在昆虫媒人当中,顶顶受花欢迎,顶顶有名气的,是蜂、蝶、蛾三大望族。
④花很懂得虫情世故,它知道昆虫决不肯白白地替它效劳。它必定要备一份厚礼,才请得到媒人。所以它特别制造了香甜的花蜜,作为酬谢媒人的筵席。
⑤这还不算数。花恐怕昆虫不知道它有花蜜,还用了心计,装上艳丽的花冠,散出芬芳的香气,利用荚色芳香来招引昆虫上门。这跟商店用大招牌、装霓虹灯招引顾客有些相像。
⑥昆虫来到花里,就不客气地享用花备办的筵席。吃这顿丰盛的筵席的时候,昆虫还带上一身花粉,就把花粉传送到别朵花的雌蕊上,完成它的使命,使那花受精结子。
【1】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概括从花朵到结成比较强健果实种子的环节。
【2】“大概请昆虫做媒的花顶多顶多”,一句中“大概”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
【3】请结合具体语句谈谈本文说明语言的特色及表达效果。
10、下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请加以改正。
我市首个无人机驾驶员培训班在江苏航院开班。①通过本次培训班的学习,将使学员更加顺利地取得中国民用无人机驾驶员合格证。②近年来,随着电子产业、材料科学、控制、通讯等技术发现,无人机产业迎来了高速成长期。③在无人机快速迅猛发展的同时,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日益突出,“有机无人”成为无人机发展的重要瓶颈。④本次培训班的举办,为我市民用无人机产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将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
(1)第①处成分残缺,应删去________。
(2)第②处搭配不当,应把________改为________。
(3)第③处语意重复,应删去_________。
(4)第④处语序不当,应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互换位置。
11、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题目。
爱的盛宴
张丽钧
我过去教过的一个正在读大四的学生放寒假后到学校来看我。我问他:“回到家感觉好不好?”他说:“当然好,好极了!不是跟您吹,我妈做的饭,称得上是世界一流!管够,还惟恐你吃不好!我妈劝起饭来没完没了,弄得我的减肥计划彻底泡汤,可我这心里头啊,却乐着呢!老师,我总记得您讲过的那个吃饺子的故事,一想起那个故事,我就把我妈妈做的饭品出了一种特别的滋味。”
我心头一热,说:“难得你还记得它。”
我的确曾给学生讲过一个发生在我朋友身上的真实故事——朋友在外地工作,常年不回家,母亲盼啊盼,终于得到了儿子要在除夕之夜回家的喜讯。那天,在爆竹声中,母亲包好了三鲜馅儿饺子,专等着儿子回来后下锅。馅儿是精心调的,应该正对儿子的胃口;但是,母亲心里还是有一些忐忑,她想预先知道这饺子的咸淡,便煮了两个来品尝。一尝之下,母亲大惊失色,饺子馅儿里竟然忘了放盐!母亲看着两屉包好的饺子,绝望之极。她知道可以让儿子蘸着酱油吃。她也知道即使蘸着酱油吃儿子也会欢呼“好吃死了”,可她不愿意让千里迢迢赶回来的儿子吃到有缺陷的饺子,怎么办?这个聪慧的母亲,竟然从邻居那里讨来了一支注射针管,调好了盐水,开始逐个给饺子“打针”。儿子回到家时,饺子也注射完毕。母亲煮好了饺子,让儿子尝尝饺子的味道如何。儿子尝了,连说“好吃”。这时候,母亲得意地举起那支针管给儿子看,向儿子夸耀说她可以将一个缺陷修复得让他察觉不出来。可是,儿子听着听着就哭了,他在想,这些年,他一个人在外面打拼,也曾吃过很多饺子,那些饺子咸的咸,淡的淡,他都咽下去了,有谁能像母亲这样在乎儿子的口味?为了让儿子吃到咸淡适宜的饺子,母亲竟想出了这样高妙的法子。吃着这样交织着母亲的爱与智的饺子,哪个孩子能不动容?
我多么欣慰,几年前,我将这样一个暖心的故事植入了孩子们的心田,我本不指望收获什么的,甚至以为那听故事的人很快就会将它淡忘掉,但是,这个同学居然能把这则故事铭记这么久!我相信,铭记着这则故事的人会珍惜母亲做的每一餐饭,会在寡淡的饭菜中品出一种难得的真味与厚味。母亲摆出一场爱的盛宴,只等着她心爱的小鸟来啄。幸福的小鸟啊,你无须刷卡,只管用欢畅的啄食来尽情享用这人间珍馐吧。
【1】本文详细地记叙 了“我”曾经给学生讲过的一个故事。试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这个故事。
【2】那个学生为什么说“一想起那个故事,我就把我妈妈做的饭品出了一种特别的滋味”?
【3】故事里儿子吃的饺子为什么说是“交织着母亲的爱与智的饺子”?
【4】文中说“我多么欣慰”,你能说说“我”为什么欣慰吗?
【5】试体会文末画线句子的妙处。
【6】试说说你读了本文后有何感受?
12、以《翻过那座山》为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不少于600字。
要求:①写作时以记叙为主,综合运用其他表达方式;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