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晓晓在做测量密度实验时,分别测量了A、B两种不同物质的密度,并绘制了m-V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密度是2×10³kg/m³
B.乙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C.质量相同时, 甲的体积是乙的2倍
D.甲、乙两物质的密度之比是 1∶2
2、如图,下列光现象中,是由光的折射而形成的现象是( )
A. 平面镜成像
B. 铅笔好像折断了
C. 小孔成像
D. 水中倒影
3、在测量物质密度时,小明测出了四种固体的质量与体积,并将它们标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据此有四种判断:( )
①;
②;
③;
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射击时利用“三点一线”进行瞄准,下列光现象与其原理相同的是( )
A.海市蜃楼
B.水中倒影
C.日食
D.雨后彩虹
5、北风呼啸的冬天,我们路过输电线时,会听到电线发出“呜呜”的声音,若把耳朵贴在水泥电线杆上会听到更响的“呜呜”声。但是夏天刮一样大的风我们却听不到。关于以上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呜呜”声是电线振动发出的
B.体现了固体的传声效果好
C.体现了电线发声的频率与其松紧程度有关
D.夏天听不到“呜呜”声是因为振幅小
6、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干净又舒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7、小明利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45cm、2.3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
A.2.36cm
B.2.357cm
C.2.35cm
D.2.38cm
8、古代的侦察兵为了及早发现敌人骑兵的活动,常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以下解释错误的是
A.马蹄踏在地面时,使土地振动而发声
B.马蹄声可以沿土地传播
C.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
D.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
9、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声音的传播速度只与介质的种类有关
D.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10、如图所示,你认为不能够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实验是( )
A. 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
B.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
C. 改变薄塑料尺滑过梳子的速度
D. 改变吹笔帽的力度
11、关于密度公式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的密度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B.物质的密度跟它的体积成反比
C.物质的密度跟它的质量成正比,且跟它的体积成反比
D.物质密度跟它的质量、体积大小无关
12、小明用烧杯盛某种液体,测得液体与烧杯总质量m和液体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像可知,该液体体积越大,密度越小
B.该液体的质量是100g
C.该液体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D.空烧杯的质量是40g
13、下列各种情形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行星转动
B.猎豹飞奔
C.心花怒放
D.枯叶飘落
14、我国研制的“全碳气凝胶”是目前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体材料,其密度为,则( )
A.该材料适合做砝码
B.该材料体积越大,密度越大
C.的该材料质量为
D.的该材料质量为
15、全球首架C919大型客机在空中飞行过程中,某乘客看到机舱内的电子屏幕是静止的,他所选的参照物是( )
A.电子屏幕
B.地面
C.太阳
D.机舱内的座椅
16、在操场直跑道上进行遥控小车比赛,甲、乙两车从时由同一起点同方向运动,两者运动的路程
时间图象分别如图中的甲、乙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在内甲车的速度是
B.在内乙车的速度是
C.时两车相遇
D.后乙车超过甲车
17、李华的爸爸周末驾车从临沂出发到济南。汽车先以的平均速度行驶
到达曲阜,停了
后,再以
的平均速度行驶
到达济南。则从临沂到济南,汽车的平均速度是( )
A.
B.
C.
D.
18、对下列四幅图阐述正确的是( )
A.甲图: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凹透镜矫正
B.乙图: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凸透镜矫正
C.丙图: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放大镜,目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
D.丁图:天文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19、下列措施属于减缓蒸发的是( )
A.把新鲜蔬菜装进保鲜袋里
B.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处
C.用扫帚将地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D.用电吹风的热风吹头发
20、如图所示为古籍《淮南万毕术》中记载的现象:“取大镜高悬,置水盆于其下,则见四邻…”。其中涉及的光学知识分析正确的是( )
A.农夫在大镜中成倒立的像
B.农夫在大镜中成放大的像
C.“则见四邻”利用了光的反射
D.大镜悬挂得越高所成的像越大
21、如图是用厚刻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 )
A.
B.
C.
D.
22、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公式可知,物体的 ( )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不随时间或路程而变化
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D.速度决定于通过的路程和时间
23、在下列光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镜花水月
B.手影游戏
C.筷子“弯折”
D.彩虹形成
24、关于误差与错误的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错误是可以避免的,但误差是不能避免的
B.如果测量次数非常多,再取平均值,误差就不存在了
C.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误差
D.改进测量方法也能减小误差
25、某人站在离湖岸边6 m的C处,刚好能看见湖对岸的一棵树HG在水中的完整的像,如果眼距地面的高度为1.5 m,湖两岸均高出湖水面1 m,湖宽40 m,则该树HG的高度为____m。
26、如图甲所示,小红利用平面镜矫正舞姿,当她慢慢向平面镜走近时,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乙,完成下列问题。
(1)小红的像正以相对小红______的速度走向小红,像的大小是________的。(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在图甲中画出小红脚上的B点光线经平面镜进入眼睛A点的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__________)
27、大巴车开动后,小明对着远去的大巴挥手作别,爸爸看到小明逐渐向后退去,是以______(选填“大巴车”或“地面”)为参照物。步入温馨的考场,回想所学的物理知识,物理学中把物体 ______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取决于所选的 ______。下列诗句中描写的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______(填序号)。
①孤帆一片日边来
②霜叶红于二月花
③一江春水向东流
④一行白鹭上青天
28、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km,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如图)。爸爸驾车带小明去感受大桥的风采,如果小车内显示速度的表盘示数如图甲,车辆匀速通过整个大桥需_____h。爸爸问小明:“为什么我看到桥两边的路灯都往后退呢?”小明说:“这是因为你选择了_____为参照物。”
29、如图所示,小明用悬挂着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以看到乒乓球被弹开,这说明了______。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可以把音叉的振动放大,这种思维方法叫做______(选填“等效法”“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
30、如图所示,在冰壶比赛中,总是有两名运动在冰壶前方“刷冰”,这样做可以使表面的冰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薄薄的一层水,以便 (填“增加”或“减小”)冰壶与冰面之间的摩擦.
31、两只定值电阻,甲标有“10Ω 1A”,乙标有“15Ω 0. 6A”,把它们串联在同一电路中,电路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 A;电路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为 V。
32、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_______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_______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33、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________℃.冬天下雪后,常在路面上洒一些盐,这是因为加盐后,水的凝固点会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4、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镜,拍照时景物应离照相机镜头 ,胶片上所成的像是 像.
35、如图所示,将塑料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刻度尺使其振动, 听刻度尺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1)实验时用手紧靠桌边压住刻度尺,否则会既听到_______振动发出的声音,又听到刻度尺敲击_______发出的声音。
(2)当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减小时,尺子振动的频率变_______,发出的声音音调变_______.
(3)当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固定时,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尺子,会发现用力越大,尺子振动的___越大,发出的声音_______越大。
(4)换用钢尺做此实验,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与塑料尺相同,拨动尺子的力也保持相同,则听到声音的主要差异是_______不同(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36、今年国庆节“黄金周”共计7天,张华的爸爸带着全家自驾到川西游玩,行驶在回重庆的渝——遂高速公路途中,
(1) 在经过如图所示的标志牌下时,速度已达35m/s,并仍以此速度在向前开行,这辆车是否违反了交通法规,为什么?
(2) 如果这辆轿车以10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从标志牌处开到重庆需要多少小时?
37、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奔跑中国”系列活动之2019泉城(济南)马拉松于11月2日盛大举行,这也是济南市历史上首次举办国际性马拉松赛事,马拉松全程约42km。小敏参加了全程马拉松比赛,用了3h跑完全程。小强参加了半程马拉松比赛,他的平均速度是15km/h。请通过计算求出:
(1)小敏跑完全程马拉松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她和小强比,谁跑得快?
(2)若小强以原来的速度跑完马拉松全程,所用的时间是多少小时?
38、为了中小学生的安全,“长鼻子”校车在全国各地学校大量投入使用,如图所示。
(1)校车行驶过程中,以司机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是 的;以校车为参照物,司机是 。(两空均选填“运动”或“静止”)
(2)《校车驾驶员安全管理规定》中明确指出车速不得超过40km/h,“40km/h”是指校车在行驶过程在的 (选填“平均速度”或“最大速度”);若该校车做匀速直线运动,5min内经过3300m,其速度为 m/s,该校车 (选填“有”或“没有”)超速。
(3)小明早晨7点06分乘校车去上学,7点24分到达学校,设校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30km/h,则小明乘车地点到学校的距离是 km。
39、按照题目要求作图:
(1)画出图甲中质量为2㎏的小球A所受重力和拉力的示意图.
(2)如图乙所示,用100N的力将质量为4kg的铅球向斜上方推出,用力的示意图作出铅球在空中飞行时所受的力(空气阻力忽略不计).
(3)请在图丙中画出压缩的弹簧对拇指的弹力的示意图.
40、根据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下图的矩形框内画出适当类型的透镜。
41、根据题意要求完成作图(均不计空气阻力):
(1)用手把小球压在弹簧上,弹簧被压缩到A点,松手后小球向上运动,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小球离开弹簧后所受到的力的示意图(O为小球的重心,空气对小球的作用力忽略不计)。
(2)如图物块沿固定光滑斜面下滑,请画出物块受到的支持力和它对斜面的压力的示意图。
(3)如图,观光缆车沿轨道斜向上作匀速直线运动,画出车中重物A所受力的示意图。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