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客此(客人) 拥毳衣炉火(裹着、围着)
B. 上下一白(全) 雾凇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C. 余拏一小舟(撑) 强饮三大白(大杯酒)
D. 湖中人鸟声俱绝(全,都) 及下船(等到)
2、下列加点成语运作词正确的一项( )
A.改革开放初期,一些不法商人钻国家空子,偷税漏税成了他们牟取暴利的不二法门。
B.一场大病之后,身体本来强壮的他已形销骨立,我简直有点认不出了。
C.这两个环节相得益彰,缺一不可。
D.王涛、齐伟二人接连违反纪律,班主任张老师对他俩强聒不舍,严肃批评。
3、【追梦功成】下面是关于报道这次誓师大会的一段话,排列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心胸开阔,全力以赴,成长为自己想要的样子,那是最美年华的你,奔赴前方的模样。
②湘一逐梦,星月同行。曾经青葱的竹林里,摇曳着我们纯美的时光。
③中考的钟声已然敲响,壮怀的征程全面铺开,师者寄语,情意绵长,青一学子,不负厚望。
④有了这股力量的青春,会让你踏出砥砺的步伐,会让你敞开少年的心胸。
⑤而今三年磨一剑,剑指远方,病毒弥漫,阴霾笼罩,疫情的牵绊无法阻挡你向上的力量。
A.③⑤②④①
B.②⑤④①③
C.③②④①⑤
D.②①⑤①③
4、下列对文学、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林外史》是长篇讽刺小说,作者吴敬梓。
B.谪守,指的是贬谪流放,出任外官。
C.《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莫泊桑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
D.词,又称长短句,《沁园春•雪》中,“沁园春”是这首词的题目。
5、阅读《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选段,完成问题。
岳阳楼记(节选)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醉翁亭记(节选)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非丝非竹/无丝竹之乱耳 则有去国怀乡/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B.野芳发而幽香/舜发于畎亩之中 锦鳞游泳/滁人游也
C.薄暮冥冥/朝而往,暮而归 云归而岩穴暝/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D.处江湖之远/居庙堂之高 而或长烟一空/或异二者之为
(2)下则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翻译: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担忧;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为君主担忧。
理解:作者无论在哪里做官,对身处的境遇都充满忧患意识。
【乙】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翻译:端着酒杯,迎着微风,那是无比的欢喜啊。
原解:“迁客骚人”不同于“古仁人”的高尚境界,心情会因景色美好或境遇顺利而变得愉悦。
【丙】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翻译:山中的早晨和晚上,景象忽明忽暗交替变化。
理解:醉翁亭所在的山景充满神秘色彩。
(3)根据上面两篇文章的节选内容及下面两则材料,简要说明济世情怀在范仲淹和欧阳修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材料一】
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其事上遇人,一以自信,不择利害为趋舍。元昊反河西,延州危。公请自守,乃知延州。公为将,务持重,不急近功小利。
(节选《文正范公神道碑铭》)
【材料二】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庆历丙戌六月日,右正言知制诰、滁州军州事欧阳修记。
(节选《丰乐亭记》)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唐]贾至 柳絮飞时别洛阳, 梅花发后到三湘。 世情已逐浮云散, 离恨空随江水长。 | 批注: (1)“柳絮”一词点名季节,渲染了______气氛,烘托了诗人______的心情。 (2)“离恨空随江水长。”一句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诗人和友人依依惜别的深情。 |
【注】:①巴陵:今湖南岳阳。诗人贾至因事被贬至岳阳,好友王八员外被贬长沙时,贾至给他送行。
7、综合性学习
近期,台南中学开展以“敬”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⑴请写出一个含“敬”字的俗语或名言。
⑵如果你听到某低年级同学背后诋毁老师,你会如何劝解?
⑶请你为校团委以“敬”为主题设计两项校级活动:
8、按照要求填空。
(1)《醉翁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全文写景抒情奠定了基调,后成为千古名句。
(2)欧阳修《醉翁亭记》一文中描写四季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昆明翠湖海心亭有这样一副对联:“有亭翼然,占绿水十分之一;何时闲了,与明月对饮而三。”这副对联上联巧妙地化用了本课的几句话。你知道是哪几句吗?请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文学类文本,完各题。
害怕回乡
刘志坚
①回乡不是回家。
②回家是亲切的。记得母亲在世时,回家是那样的温馨,是那样顺理成章。一踏上故土,远远望见屋顶上的炊烟,望见屋顶下的竹篱,竹篱后,有慈母倚门而望。
③未进家门,早有乡邻,用真诚而纯朴的目光迎接你:“哇,回家开看母亲了。”
④匆匆推开柴门,扑进母亲怀里,一卸世路风尘的艰辛。
⑤母亲去世后,家就变得飘渺了。……
⑥回归是必然的。只是先人已渺,旧居不存,算不了回家,就算回乡吧。但回乡的路是艰难的。
⑦当我踏上那弯曲的乡路时,山还是那座山,村还是那个村。乡邻依旧友好,迎候你的目光也依旧真诚。但语意里有了陌生:“啊,回来看看?”
⑧是的,回来看看。看什么呢?
⑨“到乡翻似烂柯人”,一棵系念故乡的心,顿时被悬了起来。
⑩于是无可挽回地要坠入从前,黯然地走进童年的记忆,很悲壮地站到昨日已远、来日无多的路口,踟躇复踟躇。在乡邻目光的探询下,不得不对自己的人生之路,回乡之路,进行一番审视和梳理了。
⑪故乡,是生命的根,在抚摸生命之树的须根时,如果没有结出丰厚的果实来回报,那么你可曾以你树冠的绿阴,给故乡送来一丝一缕的清凉?
⑫你会想到自己没有做官,不是荣归故里,你不很富有,不是衣锦还乡;你也不是明星,不为故乡增色。也许,这并不重要,故乡无意苛求于你。只是你对你的人生之路,回乡之路,进行一番审视和梳理了。
⑬想到此,你会明白前人为什么会有“近乡情更怯”的感喟了。
⑭……当你倦游知还,鸟归林,鱼归渊,回到了生命的源头,你不得不回望一下自己的漫漫长途,也不得不反躬自问:你留在山外世界的行踪、足迹是否歪斜?面对依旧贫瘠的土地,你是否无愧于心,无愧于乡呢?
⑮所以回乡,不只是回到记忆,而是回到生活的始发站,去审读自己的生命行程。
⑯回乡,面对养育你的土地,你想到故乡的厚恩,未有寸功的回报,你会悚然而惊。
⑰所以,我害怕回乡。
【1】作者一开始就说:“回家不是回乡。”从文中可以看出,回家的感觉是____,回乡的感觉是 _____。(各用文中的一个词填空)
【2】文中作者为什么说“回乡不是回家”?
【3】作者为什么害怕回乡?为什么又要回乡?
【4】第10段中划线的语句,作者要“审视、梳理”些什么?
【5】文中的第6段,作者为什么说“但回乡的路是艰难的”?请联系全文简要说明。
10、脸 的 管 理 学
鲍尔吉·原野
(1)年轻人脸上的风景,是人间天堂九寨沟,越看越好看。上帝把对美的理解和创造都洒在年轻人的脸上。是说,上帝不会让任何一种美超过青春的美。假设,一个男人去九寨沟观赏到摄人心魄的美,叹为观止,身边出现一位漂亮姑娘,他会觉得姑娘更美。人的美具有美的优先权。
(2)这个事说不清楚,就像人说不清什么是盐、什么是空气。人的脸——只有五官,而无六官——排列组合竟有无穷尽的影像、无穷尽的意味甚至于力量。每个人的脸都是风景区。而人过了青春期之后,上帝不管了,也可以说上帝忙于粉饰另一拨刚进入青春的人。脱离青春比脱离组织更孤单,人人露出了垫底的相貌。儿时的憨美,少年的健美,青春的纯美挥手揖别,你只剩下你。
(3)我三十多岁才看清自己长什么样,原来的长相都不准,上帝在一旁化妆。
(4)跟年龄相关的美是一层粉彩釉,一般说,到25岁,釉色就开始剥落,用分子生物学表述——人到25岁,身体停止分泌SOD——这是人自身分泌的对抗氧化和自由基的激素的英文简称。人本来生下来就开始衰老,遇见氧气就老,是SOD拦住了老。童年光鲜,青春美妙,其后顺其自然。这个事,上帝办得特别公平。多有钱的人,上帝也没多给他两年SOD。25岁是一个神秘的界限,是100岁的四分之一,是75岁的三分之一,是一代人的代界,还是五乘五的得数。上帝造人用的是化学方法,它编制的编码一层包着一层,不到时候不开启。故此,3岁的孩子和80岁的老人都不思春。3岁思春活不到30岁,80岁思春完全是弄虚作假,而20岁还不思春等同于犯了“反人类罪”。
(5)后SOD时代的人是人类的多数,他们并没有同病相怜,而想以简陋的小技术对抗上帝的代际部署,比如文眉和割双眼皮。我等今天还见不到80岁的文眉老人,再过三十年你就见到了,相当诡异。她们个个都是吓退坏人的综合治理先进个人。所有的手术与技术都代替不了SOD,它是人工永远合成不出来的原体,就像人工合成不出一滴水。
(6)在没有SOD的脸上,显露着人的品格,善良人与奸诈人的脸不一样。一颦一笑,脸上有主人控制不了的解密档案。苛刻的脸上看不到宽厚,冷酷的眼里绝没有热烈的光芒。每个人都是雕塑家,用品格把父母赐予的脸打扮成注解自己行为的那个人。前苏联有一句谚语说,“读不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从脸上能看得出来。”我起初不信,心想读一部陀思妥耶夫斯基再读福尔摩斯探案集加鲁滨孙漂流记(有高考学生答为《鲁迅漂流记》),能看得出来吗?
(7)我现在信服这句前苏联的谚语。读经典作品的人,听古典音乐的人,不说假话的人,相貌有清气。善良的人,爱大自然的人,面有和气。高智的人,散发润气。每张脸上都有自己经营多年的风景。林肯说,“40岁的人要为自己的脸负责”。“负责”这个词很沉重啊,好多人只想到钱了,没时间管脸。
【注】陀思妥耶夫斯基:他是发展心理和意识描写的一代宗师,他醉心于病态的心理描写,不仅写行为的结果,而且着重描述行为发生的心理活动过程,特别是那些自觉不自觉的反常行为、近乎昏迷与疯狂的反常状态。而人物的思想行为反常,恰恰又是他作品的特点。他对人类肉体与精神痛苦的震撼人心的描写是其他作家难以企及的。
【1】第三段写道“我三十多岁才看清自己长什么样……”为什么?
【2】联系前后文,说说你对第5、7段划线句的理解。
(1)她们个个都是吓退坏人的综合治理先进个人。
(2)好多人只想到钱了,没时间管脸。
【3】第6-7段的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请分析第6段划波浪线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4】第1-5段的表达方式以说明为主,请分析第1段划波浪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11、阅读《头项的云彩》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头顶的云彩
吴昌勇
①陕南腊月,当野桃花信使般将春归的消息传遍山冈,天空日渐温润,灰蒙蒙的云朵如积雪消融,久违的湛蓝潮涌到远山之巅。
②春气从大地升腾到头顶,揭开绒帽,手指插入发丝的瞬间,分明感到:该理发了!几乎在同一时间,乡亲们想到了传统的年俗之约。辞旧迎新,一定要为自己和家人讨个好彩头。
③打我记事起,腊月的最后几天,爷爷家门外的小院坝就是一个露天的乡村理发馆,四叔是村里人都认可的业余理发师。四叔刚二十出头,工作闲暇,他总爱到镇上理发馆转悠,日子久了,也照猫画虎般学到点理发的手艺。也因是理发馆的常客,他可以让理发师按自己的脸型设计发型。先洗,后剪,再吹,末了打上定型的发胶,乌黑的头发洋溢着青春气息。村里人都夸四叔时髦,都说他的精气神全在头上。
④起初,四叔怕手艺不精,会让结伴而至的乡亲失望,只笑不应。一番推辞过后,曾是村里剃头匠的爷爷慢腾腾递话道:“邻舍都相信你哩!沉住气,莫急莫慌,心明眼亮,推子握紧搭平就好。”见此情景,四叔笑盈盈地应一声:“哎,记住了。”话音刚落,已转身开始准备。
⑤等到炉火烤得乡亲们满脸通红,火炉上铁壶的壶盖也被蒸汽掀动得嘭嘭作响,四叔起身,拎了椅子和围布走向屋外。我亦起身,提着铁壶紧跟在四叔身后,先在脸盆里兑好温水,再将理发推子擦得锃亮递到四叔手上,镜子也放在他伸手可及的地方。不用抓阄,理发的顺序装在每个人心里。轮到自己了,摘掉帽子,拿一把木梳子将窝蜷的头发梳顺后,紧憋一口气,把头扎进脸盆,犁耙般的手指反复抓挠搓洗头发好几遍,直到洗头膏泛起满头雪白的泡沫。站在一旁的四叔,示意我从水桶里舀出一瓢瓢温水为乡亲们冲洗头发,再递上擦头的毛巾。
⑥进入角色的四叔,一下子神气起来。不论年龄,也不论辈分,他一个劲儿地叮咛:“稳住,莫乱动,当心推子伤了头皮。”只见他跨开双脚呈“八”字状,一把桃木梳子将湿头发梳顺,目光绕着头顶细细端详一番,左手搭在头顶,握在右手的推子从脸颊、从耳畔、从后脑勺向头顶缓缓推移。连接左右手柄的一副压缩弹簧,咔哒咔哒地传导着四叔指间的力量,也让推齿伴着手掌和弹簧的松紧节奏,在潮湿的发丛中穿梭。四叔憋足劲儿,鼓起腮,不时吹落一绺绺剪掉的头发,并左右移动视线,仿佛正在创作一幅炭笔素描。
⑦半个钟头左右,四叔紧绷的面部表情变得松弛。我赶忙拿起镜子递到乡亲手上。他们端着镜子左照照,右看看,瞧见棱角分明的一头短发,咧开嘴,笑着夸赞四叔的好手艺。
⑧乡亲们辛苦了一年,虽然平时也理发,但只有到了年根,才能腾出时间细细拾掇自己。他们用手在头上反复摩挲,散着热气的头顶,似乎有一片柔和的云彩,在跳跃,在铺展,在弥散。那一刻,四叔握在手中的仿佛不是推子,而是一支温水泡开的毛笔,在每个人的头顶绘出辞旧迎新的精气神。他努力让每个人容光焕发地走进新年,让明媚的春光洒落每个人的头顶。
⑨而今,镇里和村子的理发馆外,炫目的霓虹灯日夜旋转。任凭时光变迁,“从头开始”的年俗不变,为生活讨个好彩头的期待不变。每临年关,四叔依然会去楼下临街的理发馆,坐在舒适绵软的转椅上,如听话的孩童披上围布。理发师手中的电推剪嗡嗡作响,好似天际传来的春雷。
⑩望着明亮的墙镜和镜中自己的发际线,四叔仿佛看见一团祥云升腾而起,越过头顶,越过楼宇。此时此刻,盛世祥和的祝愿,尽在和四叔一样热爱生活、珍惜生活、创造生活的万千劳动者的展望和憧憬里,如头顶的五彩云朵在春风里飘荡。
(选自《人民日报》,文字有删改)
【1】文章围绕理发过程,对四叔理发时的状态进行了描写,请结合④~⑦段的内容概括。
理发过程 | 起初 | 一番推辞过后 | 进入角色的四叔 | 半个钟头左右 |
四叔状态 |
| 经剃头匠爷爷的鼓励之后,稳住心神,笑盈盈地开始准备。 |
|
|
【2】请结合语境,品析第⑥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四叔憋足劲儿,鼓起腮,不时吹落一绺绺剪掉的头发,并左右移动视线,仿佛正在创作一幅炭笔素描。
【3】请结合全文分析,结尾为什么说“头顶的五彩云朵在春风里飘荡”,谈你的理解。
【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第①段的景物描写,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出春天到来时的景象,引出下文乡亲们为辞旧迎新去理发的情节,为下文做铺垫。
B.第③④段,虽然对“爷爷”只有简简单单的几句描写,但是“爷爷”这个人物是不可缺少的,“爷爷”为四叔坚定理发的自信起着重要作用。
C.第⑦段写到乡亲们理完发后“咧开嘴,笑着夸赞四叔的好手艺。”是因为乡亲们想给理发时紧张的四叔一些安慰,给他自信,并非四叔手艺真好。
D.文章结尾写到“镇里和村子的理发馆外,炫目的霓虹灯日夜旋转”,时光变迁,虽然理发店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理发的年俗对四叔来说始终有着重要意义。
E.文章运用记叙、议论、说明等表达方式,通过回忆四叔理发的经历,来表现像四叔一样的乡里人们对理发这一独特习俗的追捧。
12、阅读下面材料,从两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按要求作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一双隐形的翅膀,带着我们幸福飞翔:飞向曲径通幽的学习园地,吸吮知识的琼浆;飞向五光十色的生活天空,探索奇妙的世界;飞向如梦似幻的理想胜地,采摘成功的果实。
①请结合自己的切身经历,以“插上兴趣的翅膀飞翔”为题目,写篇记叙文。
②请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联系实际,写篇议论文,谈谈你对“兴趣”的思考和认识。
要求:①按文体要求作文。600字左右。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