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正如法国著名结构主义评论家罗兰·巴特所说:“文学是一种语言性的活动,它既可以理解又可以发问,既说话又沉默,它靠为世界重建意义之路加入了世界,但又要脱离世界精雕细琢的条件的意义,它对享受者是一种回答,但对自然总是提出问题,一种询问的回答,一种回答的询问。”孔乙己悲惨结局的背后,是作家对现实的冷峻审视和思考;在对国人愚昧麻木精神状态的展现下,是作者希望改变现实的真诚期待。小说的结果不是问题的结束,而是问题的开始。
A. 文中加点词中“靠”是介词,“之”是助词,“一种”是数量词;短语“精雕细琢”“精神状态”“既说话又沉默”都是并列关系的短语。。
B. 在“孔乙己悲惨结局的背后,是作家对现实的冷峻审视和思考”这句话中,“作家对现实的冷峻审视和思考”是宾语。
C. “小说的结果不是问题的结束,而是问题的开始。”是一个转折关系的复句。
D. 文中“在对国人愚昧麻木精神状态的展现下,是作者希望改变现实的真诚期待。”一句有语病,应该将“真诚”和“改变现实”调换顺序。
2、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有误的是( )
A.古代常用地名称呼人,岑参又称岑嘉州;以官职称人,所以苏轼称苏判官;也用字称人,《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同甫”就是辛弃疾好友陈亮的字。
B.歌行体是乐府诗的一种变体。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行”的颇多,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用四言、五言、杂言等,形式多变化。
C.古诗词的意象内涵丰富,如:“月亮”常代表思念,“鸿雁”可抒发乡愁,“梅花”有高洁之意。
D.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作品集有《文山集》。汗青: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炙烤竹片,以防虫蛀,因为竹片水分蒸发如汗,所以称之为“汗青”,这里指史册。
3、下列加点成语或俗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
A. 今年1月,俄罗斯部分华人华侨代表在莫斯科举行座谈会,大家义愤填膺,愤怒申讨日本政府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的行为。
B. 在昆明火车站发生的由某些分裂势力组织策划的无差别砍杀事件见报后,立即引起满城风雨,一时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热门话题。
C. 近年,大蒜、白糖、苹果等大幅涨价,疯狂的速度令人叹为观止,由此也催生出“蒜你狠”“糖高宗”“苹什么”等一系列网络新词。
D. MH370失联后的搜寻工作难度之大前所未有,能够证实的准确信息少之又少,关键信息的缺失导致飞机去向的判断不明。这怎能不叫人心里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4、下列句子中画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在那场战斗中,由于他的一意孤行,使我方遭受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B. 如今,无纸阅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但我们常说的“书香”之感,则荡然无存了。
C. 崎岖的山路和风雪交加的天气相得益彰,使得救援队的工作更加艰难。
D. 人们如果在遭遇厄运时自暴自弃,一蹶不振,那就意味着放弃了奋斗,接受了平庸的人生。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涉世家(节选)
司马迁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1】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会天大雨 会:适逢,恰巧遇到
B. 等死,死国可乎 等:等待
C. 扶苏以数谏故 数:屡次
D. 陈胜王 王:称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等死,死国可乎?
(2)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3】起义能顺利进行,因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陈胜的才能。他有哪几个方面的才能?请简要作答。
6、阅读《游山西村》,完成下列各题。
游山西村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诗中极具哲理的画线句也富有画面感,请你发挥想象,描绘这幅画面。
(2)下列诗句蕴含的情感与“从今若许闲乘月”最相近的一项是( )
A.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B.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C.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D.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7、综合性学习。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上购物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购物方式,为了解这一商业模式的特点,某中学以“网上购物”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以下任务。
(1)关于网购,某同学从网上搜集到了一则材料,请你按要求帮他解决问题。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仅网上购物已经蔚然成风,而且开网店也成为一种创业模式。【A】在网购的灵活性和便捷性,尤其是价格优势的影响下,使得网购的发展势头十分迅猛。网上购物包罗万象,任何商品都可以进行网购,动动鼠标就能让喜爱的商品送达到家中,这样的购物形态已经开始普及。【B】现在,一些实体店出现的困境,很大程度上是网购构成的。
①请在横线上补填一个句子,使之能领起下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A】句缺少主语,请提出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B】句用词不当,应将“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机构曾对大学生的网络购物支付方式做了一个抽样调查,结果如下。请你认真阅读表格,提取一条结论。
大学生网络购物支付方式调查表
支付方式 | 支付宝 | 非支付宝网络支付 | 货到付现金 | 邮局付款 | 银行转账 | 分期付款 |
所占比例 | 37.2% | 20.8% | 33.4% | 1.2% | 6.2% | 1.2% |
8、诗词默写
(1)《使之塞上》中描写边塞雄浑风光的句子是: 。
(2)《鱼,我所欲也》一文中体现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
(3)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想到《论语十则》中孔子的: 。
(4)《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被后世誉为“奇偶佳联”的名句是: 。
(5)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表现了他对残酷统治的不满。这一意思,柳宗元在《捕蛇者说》中表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月夜
喧嚣的校园在晚休的铃声中渐渐沉睡了,宿舍里同学们的欢闹声,已经听不见了;偶尔听到的只是远处池塘里的几声蛙鸣。在这幽微的月光里,毕业离校的幽苦又萦上心头,我鬼使神差地走到校园后面的林荫小道上。
曲曲折折的小径,蔓草横生。不知名的白色野花挨挨挤挤地开着,像是一地银白的精灵,在月光里摇曳婆娑。两旁的玉兰树,是我们来时栽下的,现在已蓊蓊郁郁,两人多高了。月华如洗,透过扶疏的叶隙,撒下一地的斑驳。
我想起了第一学期和同学们一起度过的那个中秋月夜。马鞍山上,芝山亭中,在满月的光里,大家欢聚一堂,品茗、吃月饼,畅谈理想、人生,遐想着月的传说。月光皎洁,马鞍山披着一层银辉。风儿带着秋的凉意,沙沙地响过了竹林,响过了芝山亭。记得苏子有言:“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易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那时我想,我们真是一群幸运的人儿,搭在世纪末人才的班车上,享受着太平盛世的风光霁月,展望着未来岁月。
又是一个月夜。因白天一位同学病了,我带他去看病,一时没请假,旷了半天课。班主任周老师叫我去她家一趟。我想,坏了,要挨批了。我忐忑不安地蹭进了老师的家。
“以后有事要记得先请个假。他身体好些了吗?”接着,周老师又说,“他家挺困难的,这些钱你捎给他,就说是他家里寄的。
你们是同乡,他不会怀疑,我明天上完课再过去看他……我买了几帖中药……”
我无言,捏着这张带有体温的50元钱,望着老师纤弱秀丽的背影,我平生头一回体味到了一种山的威严。走出老师的家,我蓦地发现,今晚的月好圆好圆……
重温往事,同学情使我感到甜蜜,师生情更使我感到温暖。在这离别的时刻,双眸不由湿湿的。在微微的泪光中,我又看到了窗口那盏熟悉的灯还亮着,那是老师在辛勤地工作吗?这样想着,不觉已回到宿舍。均匀的鼻息声微微响着,舍友们已睡熟好久了。
【1】文中引用“苏子”的话的用意是什么?
【2】“我忐忑不安地蹭进了老师的家。”“蹭”字能改为“踱”吗?为什么?
【3】“我平生头一回体味到了一种山的威严”一句的含义是什么?
【4】本文回忆部分选取了两个月夜,这两个月夜表现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5】你作为将要离开母校的学子,读罢此文,有何启示?
10、阅读李娟的散文《素颜如雪》,完成后面小题。
①在凤凰古城遇见一家卖银饰的店铺,店名“素”。银镯子上刻着缠枝的莲花,不华丽,不张扬,雅致素朴。一件件银饰上,有的镶嵌一块刺绣,有的镶一片青花瓷,或一块黝黑的沉香木,有着光阴的味道。我在心里默念着,仿佛一位小家碧玉的名字,素颜如雪。似一杯萦绕在舌尖的清茶,少有的清雅,淡如微风。
②暮春时节,院中的栀子花开了,白色花朵立在翠绿的枝头,如白衫绿裙的少女站在清清溪水边,说不出的素洁和美好。摘几朵插在透亮的瓶中,连梦里也是栀子花幽幽的清香。
③读明人张岱《湖心亭看雪》:“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①,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此时茫茫天地之间,山长水远,万簌寂静,只听见雪在枝头簌簌落下的声响。天地粉妆玉砌,一派洁净。他在舟中,手捧一卷书,围一炉红泥小火,品一杯苦茶香茗,世间还有比这更惬意优雅的事吗?
④几百年来,赏雪吟诗的文人们来去匆匆,唯有张岱手中的笔,极简极淡。他似乎信手在西湖的舟中泼洒一幅水墨丹青,寥寥数笔,清淡、素净之极。好文字原来正是这样,不是花满枝丫,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风尘俱静,素雅纯粹。那些文字有画意,有诗情,有韵味。
⑤读季羡林先生暮年的文字,也是满目素洁和干净。不唱高调,至情至性,质朴无华。好文字原是清新自然,素面相见。他放下枝头所有的繁华,沉浸在文字的泥土中,简静,纯粹。人生到了那样的境界开始做减法,删繁就简三秋树,留下清绝、风骨的枝丫伸向天空,如一树清寒的梅。
⑥我喜欢画家林风眠的画,他笔下的仕女真是冰清玉洁。白衣女子坐在堂中,黑发挽起,细细的眉,朱唇一点,纯洁素雅,安详从容。一身素衣,却胜过万紫千红。她们在画中,或凝神,或抚琴,或低眉。你会感到,原来娴静也是一种奇妙的力量。
⑦记得在中国美术馆看吴冠中先生画展,我站在那幅残荷前,惊呆了。荷塘结了冰,只剩下一朵朵残荷在冰雪中挺立着,与我素面相见,清远静美。一瞬间,荷的清气扑面而来。那些雪中的残荷,犹如一个人的暮年,霜严雪寒中,自有一份气定神闲。
⑧一对夫妻,暮年时的爱情是素净如雪。有一幅油画,傍晚昏黄的烛光下,屋中桌前坐着一对老人,白发的男子戴着老花镜在看报纸,老妇人低头在编织毛衣。桌上放着一台收音机,俩人似乎都没有听。他们默默相伴静坐着,不说一句话,素净安详如两尊佛。老年的钱钟书和杨绛夫妇是一对相濡以沫的知己。有人来访,敲开门,杨绛先生不说话,递出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钱先生在读书,不能接见来宾。原来,杨绛先生不说话,是怕惊扰了钱钟书先生读书。他们之间没有甜言蜜语,连爱情都显得多余。终无语,竟是最深情时。
⑨读唐诗宋词,你可以看见那个时代的风景,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心灵,有我们现代人无法想象的清澄和素洁。眼前似乎有了一幅画,山寒水瘦,一个人独坐茅屋,听雪落寒窗,一抬头,见一叶孤舟正泊在江面。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隔着漫漫岁月,清凉和安然的气息迎面扑来。
⑩素,是生命的大美和庄严,也是人生另一个难得的境界。
选自《中国随笔年度佳作2013》有删改
【注】①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围绕“素颜如雪”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2】如何理解第④⑤段的“好文字”?
【3】文章以“素颜如雪”为题,好在哪里?
【4】阅读下面的链接文字,并回答问题。
【链接】 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涌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客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
将本文第⑤自然段和上面的链接材料比较阅读,说说它们在写法上的共同点和思想情感上的不同点。
11、母爱是一本“无字经书”
①腊月里一个早上,下了一场薄雪。母亲一不留神,摔了一跤,左手腕骨折,住进了医院。由于什么活儿也做不成,还得花钱,母亲有些怅惋。出院的时候,在我有点任性的央求下,母亲才跟我回家。
②早上,等我听见声响,母亲已经挎着胳膊在厨房里忙碌。看到母亲被绷带勒住的手指肿胀得发亮,我的心似油煎一般难受。
③打我记事起,母亲的手背就比正常人厚两三倍,一年四季高高隆起,手指头也比别人粗上一两圈。一到冬天,母亲的双手又红又肿,四处皱裂,那些小口子就张着嘴,往外流着脓血,直到夏天结痂。她的手背上白一块、紫一块,那是为了撑起这个家,多添的一道道伤疤。
④春天,麦苗返青,我和妹妹跟着母亲去浇水。我们站在田垄边,竖着耳朵听流水淙淙地灌溉庄稼,满一个畦的时候,我们喊声“到”,母亲麻利地脚下一蹬,双手一用力,三下两下,铁锹带起厚厚的土,落在垄沟上。“哗”,水流改变了方向,母亲还未痊愈的手背却崩出了几个口子,鲜红的血液汩汩地往外冒。
⑤秋天,母亲带着我们姐弟三个去摘棉花。她厚厚的手掌一把攥住盛开的棉花,往上轻轻一扬,肉墩墩的棉花就全部听话地跑到她的手掌心,然后被塞进绑在腰上的包袱里。“一定要把棉花摘干净,否则残留下来的“眼睫毛'晚上就会飞到你的眼前,让你睡不着觉。”母亲一边示范,一边叮嘱我们。我和弟弟学着母亲的样子,一招一式地摘着棉花,只有妹妹( )跑到了最前面,落下许多“眼睫毛”。渐渐地,包袱里的棉花越来越多,我们都拖不动了,母亲也( )挪着步子,雪白的棉花倒在蒙茸茸刚刚泛绿的麦田上,堆成高高的小山。“幸亏有你们,我一个人得摘到什么时候啊!”母亲颇感欣慰,我们姐弟三个仰起自豪的笑脸。
⑥棉花收成最好的那一年,母亲奢侈并且( )请求父亲买来一台收音机,“嗒嘀嗒——小喇叭开始广播啦”!故事和歌谣浸润了我们的童年;《白眉大侠》《窦娥冤》……在评书和舞台剧中我们成长,明是非,养浩然正气;《梅花三弄》《四小天鹅舞曲》……耳边传来的名曲是我们最早的艺术启蒙。
⑦“家纵贫寒,也须留读书种子。”母亲文化不高,也懂得这个道理。我们姐弟三个谁考试得了第一名,母亲就带谁去新华书店,可以挑选一本自己最喜欢的书。
⑧冬天的夜里,昏暗的灯光下,我们和母亲一起剥花桃。睡觉前,母亲用不知从哪里寻来的不冻手的偏方,熬制成热汤。热气慢慢浸润母亲的手背,我们把温热的汤水捧在手心里,打在她的手背上,裂开的口子疼得她不时呲一下嘴。可这时,分明又是母亲一天中最惬意的时光。
⑨那时候的冬天,滴水成冰。母亲站在院子里,伸出红肿的双手,从半自动洗衣机里打捞着衣服。她不让我们姐弟三个触着凉水,她怕,怕我们的手像她的手一样。
⑩缝纫机“嗒嗒嗒嗒”地唱着歌,母亲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变出我们一家人四季的衣衫:我的偏襟小袄、妹妹的泡泡肩小褂、弟弟威武的军装、父亲笔挺的裤子。母亲带上她的大顶针,飞针走线,穿过厚厚的鞋底,换来我们脚下的舒适。
⑪那些清贫的岁月里,母亲的手是一团火,为我们驱走严寒,带来幸福、平安、喜悦和诗意。
⑫“遗子黄金满赢,不如教子一经”,母亲亲身躬行,不正是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学习的“无字经书”吗?
【1】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艰难地 猴急地 坚决地
B.猴急地 坚决地 艰难地
C.猴急地 艰难地 坚决地
D.坚决地 艰难地 猴急地
【2】请根据第①——⑤段内容,完成下面表格填空。
时间 | 与“母亲”有关的事 | “母亲”心情 |
腊月里下薄雪的一个早上 | 母亲摔跤左手手腕骨折住进医院 | ① _________ |
灌溉庄稼满一个畦的时候 |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急切 |
③ _________ | 我们姐弟三个帮母亲摘棉花 | ④ _________ |
【3】请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母亲的手背就比正常人厚两三倍,一年四季高高隆起,手指头也比别人粗上一两圈。一到冬天,母亲的双手又红又肿,四处皱裂,那些小口子就张着嘴,往外流着脓血,直到夏天结痂。她的手背上白一块、紫一块,那是为了撑起这个家,多添的一道道伤疤。(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
(2)雪白的棉花倒在蒙茸茸刚刚泛绿的麦田上,堆成高高的小山。(从修辞的角度)
【4】从全文看,文章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其作用。
【5】最后一段在结构和内容上分别有什么作用?
12、请以“成长路上的学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写出真情实感。(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3)不得套作抄袭。(4)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