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实验小组所描绘的图象如图所示。图象中A、B、C三点分别与蜡烛在光具座上移动过程中的三个位置相对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B.将蜡烛从B点对应的位置往C点对应的位置移动时,成的像逐渐变大
C.当蜡烛处于B点对应的位置时,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当蜡烛处于A点对应的位置时,光屏上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2023年10月26日10时44分,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于当天下午17时46分,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如图所示。对接后,若认为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是静止的,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天和核心舱
B.月球
C.地球
D.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
3、在七中育才学校本学期的物理公开课上,同学们学习了很多有关青铜器的知识,甚至自己制作了三星堆“青铜”面具。其实早在公元前21世纪左右,我国劳动人民就掌握了青铜器铸造技术。铸造青铜器的过程中,工匠先将铜料加热,制成铜液,然后将铜液灌进模具,冷却成型,铸造初步完成。铸造青铜器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先熔化后凝华
B.先液化后凝固
C.先液化后凝华
D.先熔化后凝固
4、如图所示,在珠海航展中,大型灭火水陆两栖飞机“鲲龙”号在空中进行12吨投水演示,判断飞机是静止的,则选取的参照物是( )
A.岸边的树
B.远处的山
C.河里的水
D.飞行员
5、在2023年的杭州亚运会赛场上的BGM(背景音乐)火出圈,如比赛场馆里插放的《千年等一回》,观众根据声音的哪个特性就可以判断出是哪位歌手的歌声( )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频率
6、光线通过透镜(在图中虚框内且未画出)前后的四种情形如图所示,虚线框中为凸透镜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7、噪声是严重影响我们生活的污染之一。教学楼的楼道墙上张贴有如图所示的标志,倡导同学们不要大声喧哗,养成轻声讲话的文明习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请勿大声喧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请勿大声喧哗”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大声”和“轻声”均指声音响度的大小
D.“大声”和“轻声”均指声音音调的高低
8、2023年5月28日,国产大型客机C919圆满完成首次商业飞行。若认为客机在飞行过程中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地面
B.太阳
C.窗外的云朵
D.客机内的座椅
9、某小组同学要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他们用一个长方体的小木块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形成一个斜面,如图所示,他们要测量小车从A滑到C的过程中,小车通过、
、
段的平均速度,图中方框内的数字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小车从B点到C点所用的时间
B.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会偏小
C.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保持较大的坡度
D.实验中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10、下列四幅图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乒乓球被发声的音叉弹开表明音叉音色好
B.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发出声音音调相同
C.倒车雷达利用光的反射进行回声定位
D.耳罩通过保护受噪声影响者来防止噪声的危害
11、下列对噪声的控制措施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 )
A.在公路两边和住宅区设置屏障
B.会场内把手机调到无声状态
C.在马路旁边多植树种草
D.机场跑道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置
12、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参加消防安全演练,当听到警报声时,学生会捂鼻、弯腰迅速撤离火场,学过物理的同学都知道,当火灾发生时,之所以捂鼻、弯腰行走是因为燃烧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 )
A.温度高,密度小,聚集在房间上方
B.温度低,密度大,聚集在房间下方
C.温度高,密度大,聚集在房间下方
D.温度低,密度小,聚集在房间上方
13、某学生在花圃里分别透过四个透镜观察同一花朵(如图),看到的成像情况如下图甲、乙、丙、丁所示,则四种情形所使用的透镜,属于凸透镜的是( ).
A.甲丙
B.甲乙丁
C.甲丙丁
D.甲乙丙丁
14、关于声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道路两旁的隔音板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通过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D.用声波不能够测定月球与地球间的距离
15、觉生寺的大钟是明代永乐年间铸造的,所以叫“永乐大钟”。铜钟悬挂在大钟楼中央巨架上,通体褚黄,高6.75米,直径3.7米,重46.5吨。钟唇厚18.5厘米,钟体光洁,无一处裂缝,内外铸有经文230184字,无一字遗漏,铸造工艺精美,为佛教文化和书法艺术的珍品。用铜块、锡块、铅块等浇铸大钟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
A.只有凝固过程
B.只有熔化过程
C.先凝固后熔化
D.先熔化后凝固
16、估测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下列所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支新2B铅笔的长度约18cm
B.中学生普通课桌的高度约40cm
C.一个普通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约8s
D.成人正常的步行速度为10m/s
17、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我们在欣赏这些诗歌辞赋时,不仅要挖掘其思想内涵,还可以探究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部分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
A.“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传递能量
B.“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白日不到处”说明光沿直线传播
C.“不疑行舫动,唯看远树来”——“远树来”是以河岸为参照物的
D.“人画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
18、2023年3月15日19时41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十号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十九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在火箭升空过程中,若试验十九号卫星是静止的,则所选的参照物是( )
A.运载火箭
B.发射架
C.地面
D.太阳
19、如图所示,下列应用能说明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
A.超声波清洗机
B.医生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
C.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
D.倒车雷达
20、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放热的是( )
A.铁水变铁块
B.湿衣服变干
C.樟脑球变小
D.冰块变成水
21、如图,小美站在湖边刚好能看见湖对岸一棵树在水中完整的像,下列说法正确是( )
A.小美所看到树的倒影和看到水里的鱼成像原理相同
B.小美所看到树的倒影和看到水里的鱼的都是实像
C.小美若想看到旁边更高的树完整的像,要继续向岸边走
D.小美看湖底比实际的浅是因为光线从空气射入水中发生折射
22、甲、乙两车均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速度是乙车速度的2倍,若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2,则所用时间之比为( )
A.1∶3
B.3∶1
C.3∶4
D.4∶3
23、在森林里不允许随意丢弃透明的饮料瓶。这是由于雨水进入饮料瓶后,在阳光照射下会引起森林火灾。装有水的饮料瓶相当于( )
A.平面镜
B.凸面镜
C.凹透镜
D.凸透镜
24、贵阳地铁3号线于2023年12月16日正式开通,图是贵阳地铁3号线运行到某个站台的情景,当地铁离站时,以什么为参照物,车厢内坐着的乘客是运动的( )
A.该趟地铁的司机
B.站台上的广告牌
C.乘客所在的车厢
D.乘客在车窗玻璃中的像
25、一台拖拉机以30kW的功率匀速耕地,其速度为3.6km/h,这台拖拉机耕地时的牵引力为__N,这台拖拉机每小时所做的功为________J。有一头牛,它的功率是0.3kW,这台拖拉机以30kW的功率工作2h所做的功由这头牛来完成,需要__________h。
26、小明同学用20 N的水平推力,将重为280 N的购物车沿水平地面向前推动了10 m,在此过程中,推力对购物车做功______J,购物车的重力做功______J。
27、取一个瓶子,装上适量带色的水,取一根两端开口、有刻度的细玻璃管,使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入水中,密闭瓶口,从管子上端吹入少量气体,水将沿玻璃管上升到瓶口以上,如图所示,这是由于瓶内气体压强 ____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大气压强;拿着这个瓶子从楼底到楼顶(不用手直接拿瓶子),玻璃管内水柱高度将 ____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28、测量是生活和学习中的一项基本技能。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纽扣的直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读数是_____cm。测量物体长度时,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__________。
29、将一铁块浸没于盛满酒精的杯中时,有8g的酒精溢出,则铁块的体积是 cm3,铁块的质量是 g。一块砖的密度是1.5g/cm3,若将它分成三等份,则其中一份的密度是 kg/m3。(ρ酒精=0.8g/cm3,ρ铁=7.9g/cm3)
30、水全部凝固成冰时,其体积变大,质量___________,密度___________。(二空均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事实表明,0~4℃的水“热缩冷胀”,高于4℃的水“热胀冷缩”,由此可知4℃水的___________最大,所以封冻河面下较深河底的水温保持4℃。冰层下接触冰的水的温度是___________℃。
31、如图所示,人手持大气球站在转盘上,松开气嘴,让气球沿垂直转盘半径方向喷气,由于力的作用是 _____的,人与转盘开始一起反向转动。在A、B两点中,人站在 _____(A/B)点进行上述实验,更容易转动,这是因为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 _____有关。喷气结束后,转盘仍会转动一会儿,这是因为物体具有 _____。
32、建筑工人在砌房子时,用如图所示的水平仪R来检查所墙面是否水平,当AB中空气泡在AB的_______位置,表示墙面水平;若空气泡在A端,则表示A端墙面______;另外,常用铅垂线来检查墙砌得是否竖直,其原因是重力的方向总是___________,如图,这堵墙一定是向_________倾斜。
33、为模拟探究近视眼的缺陷,小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她把凸透镜看作眼球的晶状体,将光屏看作视网膜,给“眼睛”戴上近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像,移去近视眼镜,光屏上像变模糊了。
(1)只将蜡烛渐渐向凸透镜靠近,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又清晰了,说明近视眼的缺陷表现为看不清______(选填“近”或“远”)处的物体;
(2)只将光屏渐渐向凸透镜靠近,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又清晰了,由此可知,该处物体通过晶状体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______(选填“前”或“后”)方,近视眼镜对光具有______(选填“发散”或“会聚”)作用。
34、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____(选填“A”或“B”);测量的结果为______cm。
35、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次数 | 1 | 2 | 3 |
钩码的重力/N | 4 | 4 | 6 |
钩码上升的高度h/m | 0.1 | 0.1 | 0.2 |
绳端拉力F/N | 1.8 | 1.6 | 2.4 |
绳端上移的距离s/m | 0.3 | 0.4 |
|
机械效率 | 74.1% | 62.5% |
|
(1)通过表中数据可分析出第2次实验是用图______(选填“甲”或“乙”)所示装置做的实验;
(2)通过第1次实验和第2次实验的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的质量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_(选填“越高”“不变”或“越低”);
(3)小组同学再用第1次实验中使用的装置做第3次实验,表中第3次实验中空缺的数据应为:绳端上移的距离s=______m,机械效率η=______;
(4)比较第1次实验和第3次实验可得出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物体的重力越大,机械效率______;
(5)采用图丙装置,改变动滑轮重G动,提升同一物体进行多次实验,获得数据并绘制出如图丁的图像。分析图像中的A点可知,被提升物体所受的重力为______N。(忽略绳重和摩擦)
36、一小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108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有紧急情况以后过0.6s开始刹车(这0.6s称为反应时间),刹车后又经过4.4s滑行52m,车停止。
(1)在司机的反应时间内,车前进的距离是多少m?_________
(2)从发现情况到车停止,车的平均速度为多少m/s?__________
37、下表为D6221动车组的运行时刻表。
求(1)D6221动车组从福州到泉州的运行时间是多少?
(2)D6221动车组从福州到泉州的运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站次 | 站名 | 日期 | 到达时间 | 开车时间 | 里程 |
1 | 福州 | - | 起点站 | 07∶37 | 0 |
2 | 福清 | 第一天 | 08∶04 | 08∶05 | 55公里 |
3 | 莆田 | 第一天 | 08∶25 | 08∶26 | 105公里 |
4 | 泉州 | 第一天 | 08∶52 | 08∶53 | 174公里 |
38、从地面向月球发射一束激光,被月球表面反射回地球。激光发出后,经过2.4s反射回地球,求: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光速取c=3×108m/s)要求:(1)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和依据的主要公式;(2)代入数据;
39、如图所示是三个相同的容器甲、乙、丙,当分别倒入质量相同的水、酒精、盐水后,已知乙容器中酒精的液面,请在图中画出甲容器中水和丙容器中盐水液面的大致位置。(已知ρ盐水>ρ水>ρ酒精)
40、如图甲,扫地时,扫帚可以看做杠杆,O为支点,作用在A点的动力为F1。在图乙中画出动力臂l1和地面对扫帚的摩擦阻力F2(B为作用点)
41、一小车中悬挂的小球正好处于此状态,画出小球受力示意图。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