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年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初一上学期一检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唐末农民起义(     

    A.平定了安史之乱

    B.冲击了唐朝统治

    C.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

    D.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 2、下列对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杰出首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

    B.阿保机建立契丹国

    C.阿骨打建立金

    D.元昊建立元朝

  • 3、王谠在《唐语林》中写道:“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下列对史料的理解正确的有

    ①“上留心理道”中的“上”即唐玄宗       ②“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开元盛世”

    ③“河清海晏”指唐朝贞观年间政治清明   ④“革去弊讹”指唐太宗革除前朝弊病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 4、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下列属于长江流域河姆渡人栽种的农作物是

    A.水稻

    B.粟

    C.黍

    D.玉米

  • 5、《山海经》中载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嫘祖教民养蚕缫丝”等神话传说。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中的“神农氏”是指(       

    A.炎帝

    B.黄帝

    C.蚩尤

    D.大禹

  • 6、《逸周书》记载:“神农(炎帝)之时,天雨粟,神农遂耕种之;作陶冶斤斧”。以下能够直接印证记载中“作陶”的是(     

    A.在陕西宝鸡等地流传的神话传说

    B.在河南仰韶等遗址出土大量彩陶

    C.在《史记》等文献中的相关记载

    D.在《神农》等文学作品中的描述

  • 7、黄帝与炎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传说中,他们有许多发明创造,下列属于黄帝与炎帝的发明创造有(     

    ①弓箭 ②青铜器 ③琴瑟 ④造纸术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 8、诏书是皇帝布告天下臣民的文书。你知道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

    A. 黄帝   B.   C. 周平王   D. 赢政

  • 9、明代宦官汪直权倾朝野,“从京城到全国各地,到处侦查隐秘的事情,即使是亲王府邸,也不能幸免”。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大兴文字狱

    B.分封诸子为王

    C.施行廷杖处罚

    D.设置厂卫机构

  • 10、元朝疆域辽阔,为民族交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此时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是

    A.契丹族

    B.回族

    C.女真族

    D.党项族

  • 11、成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与下列哪场战役有关

    A.淝水之战 B.马陵之战 C.官渡之战 D.涿鹿之战

  • 12、北宋时期有人说:“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歌而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能及矣”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大力提倡文治,崇文抑武

    B.军队扩编,军费上升

    C.边防压力巨大,岁币沉重

    D.机构重叠,官员冗滥

  • 13、如下图是张华同学做的历史笔记,与该笔记内容相符的著作是(     

    作者:贾思勰

    内容: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

    地位: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A.《齐民要术》

    B.《农政全书》

    C.《梦溪笔谈》

    D.《天工开物》

  • 14、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的是( )

    A. 盘古   B. 女娲   C. 黄帝   D. 炎帝

     

  • 15、下表是关于隋炀帝的大事年表(部分),据此可知隋炀帝(     

    605年

    即位:一游江都;下诏营建东都洛阳;下令开凿大运河

    607年

    出洛阳游长安等地;下诏大修长城

    608年

    出塞巡长城

    609年

    出洛阳西巡,破吐谷浑

    610年

    二游江都

    612-614年

    连续三次攻打高句丽

    615年

    赴太原,巡北塞,在雁门被突厥围困

    616年

    三游江都

    A.不问政事沉迷享乐

    B.励精图治巩固统一

    C.厉行节俭从善如流

    D.好大喜功不恤民力

  • 16、七年级《中国历史(上)》中写道:“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材料反映出北京人已经学会

    A.制造石器

    B.种植农作物

    C.使用火

    D.保留猿的某种特征

  • 17、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是

    A.金

    B.辽

    C.清朝

    D.元朝

  • 18、与秦末的农民战争相比较,东汉时期爆发的黄巾起义表现出的主要不同点是(     

    A.创立宗教组织

    B.反对暴政

    C.沉重打击了封建王朝

    D.提出了口号

  • 19、《史记》记载: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无积聚而多贫。”《宋书》记载:江南之为国盛矣……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江南地区发生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南方战乱相对较少

    B.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

    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D.南方文化比北方文化先进

  • 20、人们常用成语“一言九鼎”来形容一个人说话有分量。开启了“家天下”,并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的是

    A.黄帝

    B.尧

    C.启

    D.周武王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唐朝印刷的《______》,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______印刷品。

  • 22、请写出发生在东汉末年的两次以少胜多的战役________________

  • 23、秦统一后,秦始皇派兵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____,用来抵御匈奴族的入侵。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和霍去病出击匈奴,获得大胜,经过_____(战役)的打击,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 24、唐太宗广纳贤才,知人善任,重用了善于谋略的______和敢于决断的______

  • 25、填空题房谋杜断中的是指(人名)_________,是指(人名)________。

     

  • 26、1206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______为大汗,尊称他为成吉思汗,蒙古国建立。

  • 27、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各地势力,与商军在______决战,商军倒戈,商朝灭亡。项羽在_______之战中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

  • 28、秦朝的都城________;西周的都城________

  • 29、使前秦土崩瓦解的战役是___________

  • 30、一位同学制作了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政权是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

    II 半坡原始聚落居所   多采用半地穴式建筑

    河姆渡原始聚落居所   多采用干栏式建筑

    农耕时代北方主要农作物   种植水稻

    农耕时代南方主要农作物   种植粟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王因暴政导致秦亡的教训,采取了_______的政策。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至今令人神往。让我们穿越时空,梦回唐朝。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唐太宗谓侍臣曰:“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

    材料二:唐朝人口统计图

    材料三:

    材料四:如图是某老师所绘的《唐蕃关系示意图》。

    (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在位时的哪些治国思想?

    (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人口发展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唐朝人口发展呈现出这种趋势与哪两个盛世有关?

    (3)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请依据材料三的图一和图二,分别写出耕作和灌溉工具名称。

    (4)材料四表明,唐朝和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5)根据以上材料,请你概括唐朝时期社会特点。以史为鉴,唐朝的发展对今天我国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有何借鉴?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