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敬业与乐业》选自《饮冰室合集》,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作品集以别号来命名。
B.《醉翁亭记》的作者是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C.《湖心亭看雪》的作者是张岱,字宗子,号陶庵。明末清初文学家,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文中“更定”指早上八时左右。
D.《月夜忆舍弟》的作者是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舍弟,对人谦称自己的弟弟。
2、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
A.汲取(jí) 折本(shé) 端详(xiáng) 丰功伟绩(jì)
B.谪守(zhé) 伛偻(lǚ) 投箸(zhù) 墙倾楫摧(qiáng)
C.妖娆(yáo) 丰润(rùn) 红装素裹(guǒ) 自惭形秽(huì)
D.停滞(zhì) 豢养(guàn) 郑重其是(shì) 走投无路(tóu)
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备考的最后三个月里,我们必须戒骄戒躁,一步一个脚印,为圆梦中考竭尽全力。
B.在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在郎平教练的带领下力挽狂澜,技压群雄,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夺得首枚球类集体项目的金牌。
C.他学习认真又乐于助人,这次被选为班长,可以说是众望所归。
D.提到江中制药,大家就会想到耳熟能详的草珊瑚含片、健胃消食片,如今江中集团已成为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绰号(chuò) 囫囵(húlun) 国殇(shāng ) 血雨腥风(xuè)
B.胆怯(qiè) 盘桓(huán) 契合(qì) 吹毛求疵(cuī)
C.羼水(chàn) 掂量(liáng) 狡黠(xiá) 栩栩如生(xǔ)
D.踌躇(chú) 寻思(xún) 渲染(xuàn) 千钧之力(jūn)
5、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①幽芳而荫②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注】①掇:拾取。②荫:庇荫。
【1】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杂然而前陈者( ) (2)宴酣之乐( )
【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3】【甲】文画线句子和【乙】文画线句子在写景上有何异同?
【4】两文在写景叙事中共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思想?
6、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
[甲]论诗
(南宋)戴复古
飘零忧国杜陵老,感遇伤时陈子昂。
近日不闻秋鹤唳,乱蝉无数噪斜阳。
[乙]论诗
(清)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1】甲诗作者推崇的是______________的诗歌(从诗歌内容角度作答) ;乙诗作者主张诗歌要______________
【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甲诗的三、四句。
7、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育才中学开设语文实践活动课程,开展了“畅读经典”系列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探究鉴赏】九(1)班举行经典诗词朗诵会,班长朗诵了北宋词人晏几道的一首表达相思之情的词《南乡子·花落未须悲》。请你试着从中找出一句含有物候现象的诗句,并说明其呈现了怎样的物候现象。
全词内容如下:
花落未须悲。红蕊明年又满枝。惟有花间人别后,无期。水阔山长雁字迟。
今日最相思。记得攀条话别离。共说春来春去事,多时。一点愁心入翠眉。
(2)【理性思考】小明同学最近喜欢上了网络碎片化阅读,他关注明星八卦,热衷于刷微博、QQ和微信,沉迷于网络小说,现在上课总走神,也不爱跟同学交流了。请你委婉地说服他处理好碎片化阅读和经典阅读的关系。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语言得体,语句连贯。
(3)【妙手对联】九(2)班举行对联游戏,让同学们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请从下面的四句中选择一句作为下联,并阐明理由。
松间鸣好鸟 ②泉和万籁声 ③鸟鸣山更幽 ④窗外见南山
上联:风定花犹落,下联:
理由:
8、诗文默写。( 6 分)
(1) 山舞银蛇, ,欲与天公试比高。 (毛泽东《沁园春·雪》)
(2) ,西北望,射天狼。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
(3) 马作的卢飞快, 。 (辛弃疾《破阵子》)
(4) 受命以来, ,恐托付不效, (诸葛亮《出师表》)
(5) ,左臂悬敝筐。 (白居易《观刈麦》)
(6)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
9、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胸有“格局”立天地
徐文秀
①格局如何,往往影响乃至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行多稳,能干多大的事、挑多重的 担。正所谓眼界决定境界,格局决定结局。
②格局,是胸襟、眼界的反映,也是格调、情操的折射。现实中,格局不大的人不少。有的不愿“仰望星空”,对瞬息万变的大势不敏锐,对已然变化的时机不在意,习惯于独处一隅、自弹自唱;有的心里少“一盘棋”,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只算小账不算大账,固守狭小的利益藩篱,患得患失;有的平日唱高调、说大话,一旦碰到矛盾问题,尽显小家子气;还有的人格渺小、人品卑琐,说一套做一套,口言善身行恶……一些人出事、惹祸、闹笑话,甚至犯很低级的错误,往往肇因于格局太小太低。
③大格局的人,有一种“家国情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封建士大夫尚且有此胸怀,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更应有家国情怀。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站在黄洋界哨口问战士,从这里你看到哪儿?战士回答,可以看到江西和湖南。毛泽东说,站在井冈山,还要看到全中国,看到全世界。一个自觉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人,视野和胸襟就宽,就能在任何情况下始终以国为重、以民为重。只有胸怀天下、心系百姓,才会有“大气象” “大气魄”,才是有大格局的人。
④大格局的人,有一种担当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说:“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担当反映格局,格局决定担当。有的人把工作当事业、当生命,有的人则仅仅把工作当职业甚至副业。能把工作当成事业乃至生命的人,无疑是一种大格局。他们重任来了扛得起,压力面前扛得住,关键时刻站得出来、顶得上去。“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在改革的大潮中,在民族复兴的大路上,正需要横刀立马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披荆斩棘爬坡过坎的凌云壮志。这种担当的品格,源自一份责任和使命,更源自一种自信和胆略。
⑤大格局的人,有一根“定海神针”。“笔底伏波三千丈,胸中藏甲百万兵。”格局之大,皆因胸中有大丘壑,心藏静气与定力。现在不少人缺的就是心静,总是心浮气躁、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慢不下来也静不下来,一有风吹草动就手忙脚乱,管控不好内心的欲望。有大格局的人,心有“定盘星”,总能抵得住诱惑、耐住得寂寞、坐得住冷板凳,即便“万箭穿心”,也能“忍辱负重”,气定而神闲,让心灵“修禅打坐”。
⑥做一个有大格局的人,就是做一个大写的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大格局不可能一蹴而就,需从点点滴滴开始积累。始终把责任举过头顶、把百姓装在心中、把名利踩在脚下,就能让自己的格局不断成长。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根据第②段说一说格局不大的人会有哪些具体表现?
【3】第⑤段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
【4】文章的论证思路是什么?
10、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打捞“失落”的民间故事(张勃)
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喜欢的20个经典动漫形象中只有1个来自中国。孩子们对白雪公主、丑小鸭等西方童话角色往往耳熟能详,对孟姜女、田螺姑娘等中国民间故事人物却知之甚少。可以说,中华民间故事在当代生活中已严重失落。
是因为中华民间故事不够精彩吗?显然不是。中华民间故事数量众多,既有神话、传说,又有童话、生活故事,这些故事既承载着长期积淀下来的文化传统,又包含丰富的历史、生产生活知识,也蕴涵着中华民族的道德情操、人生信念等。很少有人知道,中国早就诞生了西方经典童话的原型故事。比如,早在一千多年前,唐人段成式记载的《叶限》中,就包括后母虐待、神力帮助、集会出彩、以鞋验身、嫁与王公等情节,与《灰姑娘》的故事如出一辙。清人黄之隽记载的《虎媪传》,则是典型的“狼外婆”类型的故事,它比《小红帽》的情节更加复杂,传递的文化信息更丰富,却鲜为人知。大量散见于古人笔记、野史中的民间故事,运用活泼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演绎感人的故事,讴歌善良和智慧,鞭挞凶残和虚伪,不仅能滋养心灵,还在潜移默化中奠定最初的是非善恶观。
故事精彩却难逃失落,与今人的挖掘功夫欠缺有关。鲁迅的《故事新编》是一部“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在“博考文献”的基础上,“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所以,所以,挖掘民间故事绝不是“小儿科”!当前许多民间文学专家,往往重研究而轻实践,不愿意在搜集、编纂故事这样不算科研成绩的事情上花费精力。缺少了学者提供的“原材料”,出版商又多以利润为终极诉求,于是五花八门、各种版本的《伊索寓言》《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霸占了童书的柜台,我们自己的民间故事却愈加罕见。此外,西方童话之所以在我国大行其道,很大程度上在于综合运用了多种媒体,顺应了从口耳相传到听觉、视觉、触觉、生活日用相互影响的时代变化。美国迪士尼公司在这方面用力颇多,他们对民间故事进行的创新性开发,不仅有效输出了自己的价值观,也赢得了口碑,赚得了巨额的利润。相比之下,我国在综合运用多媒体传播、开发民间故事方面还缺乏好的做法。
为此,中华民间故事的发扬光大还需要社会各方面勠力同心、有所作为。比如,政府有关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全社会对民间故事的关注,加大对民间故事传承、传播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民间文学专家应充分利用专业优势,在数量庞大的中华民间文学作品中筛选出一些优秀作品,并进行符合时代精神的改编,形成一些作品集。还可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作用,组织民间故事讲述、表演大赛等,广为宣传。
中华民间故事的“失落”,不仅会使我们坐失这一领域的话语权,也浪费了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宝贵资源。我们应该面向世界,协同努力,讲好自己的故事。打捞“失落”的民间故事,已经刻不容缓,否则将会耕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家的地。
(选自《人民日报》)
(链接一)
一对老夫妇依靠侍弄葡萄园过日子。他们对独生子疼爱无比。但渐渐长大的独生子只知道吃喝玩乐、挥金如土,从来不懂得侍奉双亲,更不用说营业谋生了。老父亲临死的时候,把儿子叫到跟前,叮嘱说:“孩子,我在葡萄架四周埋了一千两银子,我死后,你把它刨出来。但是要记住,千万不要伤到葡萄根。”为了得到那笔遗产,小伙子遵照父亲的遗嘱小心地翻动葡萄园里的土地,不知疲倦。直到秋收的季节到来时,他刨完了最后一架葡萄,一锭银子都没有找到,却收获了满架的葡萄。他终于体会到父亲的遗嘱的用意。这是一个世代流传的“浪子回头”主题民间故事,体现父母对处于青少年阶段的子女人生发展的积极引导以及家庭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的支持作用。从中华民间故事中撷取和阐释父母教导步入歧途的子女改过自新的主题,我们发现,对现代的父母及被教育的青少年来说是可资借鉴的民间智慧。
(选自《从“浪子回头”故事谈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
(链接二)
随时代发展,传统的民间故事讲述形式除了对一些老人还有些许吸引力外,已难觅年轻听众的身影。但在政府的扶持下,一些地方仍延续着面对面讲故事的传统。比如,在浙江省余杭区政府支持下,讲故事、听故事的传统得到了发展,当地的“美丽洲故事会”活动不仅讲述口口相传的传统民间故事,还包括那些富有时代气息、反映当代生活的新故事。不仅挖掘了一批优秀的民间故事讲述人,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同时也培养了人民讲故事、听故事的习惯,从而促进了民间故事讲述的传承和创新。在互联网、移动通信技术发展下,许多原本需要面对面交流的生活内容如今已逐渐“网络化、虚拟化”,民间故事的讲述空间也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转移了阵地。而且对民间故事的保护也应该转换思路,讲故事并非是保护和传承传统民间故事的唯一形式,利用民间故事的内容对其进行新的艺术表达,从而形成其现代价值的转化,如改编成电影、动漫等,这类保护方式应该被推行和提倡。
摘自网络《如何传承保护民间故事?》有删改)
【1】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白雪公主等西方童话故事传递的文化信息更丰富,因而中国孩子更喜欢阅读西方童话故事。
B. 中华民间故事体裁多样,精彩而且数量众多,积淀传统文化又包含各种知识与道德观念。
C. “浪子回头”故事中小伙子提回父亲遗嘱用意,积极地翻动葡萄园里的土地,收获满架葡萄。
D. 传统民间故事讲述形式只对一些老人有吸引力,年轻听众不感兴趣,已经没有延续的必要。
【2】下列对“链接二”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则材料主要提出保护民间故事的方式既可以讲故事,也可以拓展讲述空间和转换保护思路。
B. “美丽洲故事会”活动使讲故事听故事的传统得到发展,也促进民间故事讲述的传承和创新。
C. 互联网、移动通信技术发展,使许多原本要面对面交流的生活内容逐渐“网络化、虚拟化”。
D. 保护和传承民间故事的唯一方式是利用新的艺术表达民间故事的内容,形成其现代价值。
【3】对上述材料中关于“中华民间故事”的观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华民间故事早就诞生了西方经典童话的原型故事,且价值丰富,应想办法传承。
B. 中华民间故事因历史学家不愿意搜集,传承方法单一,商人因利推出西方童话而“失落”。
C. 中华民间故事的发扬光大还需要政府有关部门、专家、传统媒体、新媒体等戮力同心。
D. 中华民间故事的传承已经非常迫切,因为这与国家中华文化的话语权和文化软实力密切相关。
【4】结合上下文,分析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美国迪士尼公司在这方面用力颇多,他们对民间故事进行的创新性开发,不仅有效输出了自己的价值观,也赢得了口碑与巨额的利润。相比之下,我国在综合运用多媒体传播、开发民间故事方面还缺乏好的做法。
【5】“打捞‘失落’的民间故事,已经刻不容缓,否则将会耕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家的地”,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理解。
11、阅读《人生需要一点“埋头”精神》一文,回答后面小题
人生需要一点“埋头”精神
①工作中,常有一些人不愿意干不容易出成绩的工作,觉得埋头苦干不如“巧为”、有选择性地干更加“见效”。不可否认,干工作有时确实需要一点“窍门”,多一些创新求变。但寻找捷径并不等于投机取巧,能走捷径靠的是日积月累和持续不断的拼搏奋斗,而不是挖空心思,妄想一劳永逸、一步登天。
②“根深才能叶茂”,埋头做好基础性工作,才能积少成多,厚积薄发。“埋头”不是不知变通,而是一种踏实做事的作风。“埋头”的好处,在于不投机取巧,耐心经事,直面困难和矛盾。如此“愚拙”,更有利于打牢基础,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前进。纵览古今,很多成绩的背后,都有“十年寒窗”的苦功。李时珍写《本草纲目》花了27年,徐霞客写《徐霞客游记》花了34年,马克思著《资本论》用了40年,屠呦呦整理了2000多个药方,最终获得青蒿素样品……可见,人生要有所收获,的确需要一点“埋头”的精神。
③《汉书•枚乘传》有云:“泰山之溜穿石,单极之绠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细细想来,工作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不是知识不够多,而是知识太多;不是不够聪明,而是过于聪明,总想着避开问题,缺少“埋头”的精神。华罗庚在诗中写道:“妙算还从拙中来,愚公智叟两分开。积久方显愚公智,发白才知智叟呆。埋头苦干是第一,熟练生出百巧来,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硬要把“伪聪明”当作真聪明,不过是真愚拙的做法。做事情,还是要有那么一点“埋头”精神、需要那么几分“愚气”。
④世间事多不会一蹴而就,一件好的作品需要反复打磨,一种本领的获得需要不断学习实践,许多事情要想做成功,都需要埋头下一番苦功夫。人们常说:“入门先站三年桩”,如果不能打牢厚实的功底,到头来学的不过是花拳绣腿。做人做事,稳扎稳打、耐心付出,才能有所成。而一些所谓的“聪明人”对“埋头”干不屑一顾。他们自恃头脑灵活,做事灵巧,好高骛远,崇尚“效率至上”。几十个小时就想速成一门语言,做生意立马就想赚钱……世上哪有这样的捷径?总想“一口吃成个胖子”,一遇到困难即刻调转方向,这样做多半会一事无成。
⑤人生成败的关键就在于一个人能否每时每刻持之以恒地追求自己的目标。这种特之以恒,就是“埋头”精神的表现。执着于追梦,才会最终梦想成真。所有的积累、沉淀和改变,都是对时间的尊重,也是对人生的尊重。就如同龟兔赛跑中的兔子,起步快不代表就能赢。要知道,跑步前进最多只能跑几十公里,而选择“埋头”走路,却可以走出两万五千里长征。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第①段从“工作中,常有一些人不愿意干不容易出成绩的工作,觉得埋头苦干不如‘巧为’、有选择性地干更加‘见效’”写起,有什么好处?
【3】选文第④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4】请结合选文内容及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要知道,跑步前进最多只能跑几十公里,而选择“埋头”走路,却可以走出两万五千里长征。
12、命题作文
人都有爱心,人都有爱好,爱是人的天性。爱,有时要讲究方式;爱,有时要把握尺度。
请以“爱的分寸”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的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
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④不少于600字;
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