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牧守,州郡的长官,州官称牧,郡官称守,意为守护、治理某地的地方官。
B.中书,中书省,古代官署名,是决策机构,负责政令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
C.合从,战国时,苏秦游说六国诸侯联合拒秦。六国地处南北,故称合从。
D.足下,谦辞,古代同辈、朋友之间相称或上称下都可以用“足下”。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影片《长津湖》既有宏大的场面表现,又有细节的微观呈现,将人物的刻画及情感表达发挥得淋漓尽致,用精准的画面讲述了一个个呼之欲出、鲜活生动的人物。
B.我国自秦朝推行“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以来,汉语言文字都是主要交流语言文字,这已成为维系中华文明传承五千年而不断流的主要载体。
C.航天员出舱活动期间,天地间大力协同、舱内外密切配合,全过程顺利圆满,进一步检验了新一代舱外航天服的功能性能及出舱活动相关支持设备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D.智慧灵动、善于变通这一江南文化特质使江南人总能在历史关键时刻作出精准判断与抉择,审时度势、敏察善纳,从而赢得先机,获得最快最好的发展。
3、下列有关作家作品知识的介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贞观政要》是唐代史学家吴兢的著作,是一部记载李世民政绩及君臣论政的历史著作。该书一直以其具有治国安民的重大参考价值,而得到历代的珍视。
B.朱熹,字元晦,号晦庵,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宋代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其哲学思想主要表现为理学思想。宋明理学是我国传统哲学发展的最高形态,是宋明直至清前期主要的哲学思潮,影响中国社会长达九百年之久。
C.顾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文学家,清代学术的开山之祖。其著作《日知录》是一部学术札记,但同样寄托了他的“经世致用”思想。他所提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口号,其意义和影响深远,成为激励中华民族奋进的精神力量。
D.王国维,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中国近代美学的开创者,第一个运用西方哲学思想研究中国文学的学者,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其学术研究涉猎广泛,成就甚高,著有《〈红楼梦〉评论》《宋元戏曲史》《人间词话》。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出生于国画世家,又深入研习了西洋画,深得中西艺术精髓的他,在作品中表现出放荡不羁的画风,充分展现了他的个性。
②全球约有8000万只被囚禁的动物有机械重复活动的习惯,尽管这与动物原有的行为大相径庭,但人们还是认为,它有助于动物适应狭窄或枯燥的环境。
③既然提升中国公民旅游素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绿色旅游,这种注重修正行为习惯的休闲方式,又怎能等闲视之?
④公司成立这么久,你作为销售顾问却没有什么好的建议和举措,以致公司连续两年销售业绩陷入低谷,说你马齿徒增也不为过。
⑤现在许多年轻人急公好义,不愿踏实学习和工作,希望像超女一样参加电视选秀,以达到快速成名的目的。
⑥人不能饥饿着静候美丽理想世界的到来,正如涸辙之鲋急需水一样,要先把肚子填饱,再去谈追求理想与实现梦想。
A. ①③④ B. ②⑤⑥ C. ②③⑥ D. ①②⑤
5、证婚人在婚礼上要表达对新郎新娘同心永结的祝愿,下列现代诗中最适合引用的一项是( )。
A.那河边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B.不怕天涯海角,岂在朝朝夕夕。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
C.她彷徨在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默默行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D.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6、实用类文本阅读
与一位古典风格的现代主义者对话
——曹文轩专访录
徐妍:您在《童年》这篇散文里曾说:“我家住在一条大河的河边上。”所以,我很想从水
开始我们的访谈。您的整个成长阶段都是在大河边度过的吗?
曹文轩:是的。尽管家随着父亲工作的不停调动而不停地迁移,但家总会是傍水而立,因为,在那个地区,河流是无法回避的,大河小河,交叉成网。那里人家,都是住在水边上。开门见水,满眼是水。那里的人与水朝夕相处,许多故事发生在水边、水上,那里的文化是浸泡在水中的。我很怀念河流处处、水色四季的时代。
徐妍:当我通过阅读得知水对于您有很深的内在影响时,更是对您生活的那个水边的村庄充满想象。您能否进一步谈一下水构成了您怎样的性格、人生观与审美情趣?
曹文轩:首先,水是流动的。你看着它,会有一种生命感。那时的河流,在你的眼中是大地上枝枝杈杈的血脉,流水之音,就是你在深夜之时所听到的脉搏之声。河流给人一种生气与神气,你会从河流这里得到启示。流动在形态上也是让人感到愉悦的。这种形态应是其他许多事物或行为的形态,比如写作——写作时我常要想到水——水流动的样子,文字是水,小说是河,文字在流动,那时的感觉是一种非常惬意的感觉。水的流动还是神秘的,因为,你不清楚它流向何方,白天黑夜,它都在流动,流动就是一切。你望着它,无法不产生遐想。水培养了我日后写作所需要的想象力。其次,水是干净的。造物主造水,我想就是让它来净化这个世界的。水边人家是干净的,水边之人是干净的。一年四季,水都是干净的。我之所以不肯将肮脏之意象、肮脏之辞藻、肮脏之境界带进我的作品,可能与水在冥冥之中对我的影响有关。再其次,是水的弹性。我想,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水更具弹性的事物了,它是最容易被塑造的。水是一种很有修养的事物。我的处世方式与美学态度里,肯定都有水的影子。水的渗透力,也是世界任何一种物质不可比拟的。风与微尘能通过细小的空隙,而水则能通过更为细小的空隙。如果一个物体连水都无法渗透的话,那么它是天衣无缝了。水之细,对我写小说很有启发。小说要的就是这种无孔不入的细劲儿。水,也是我小说的一个永恒的题材与主题。对水,我一辈子心存感激。
徐妍:您说的这一切都是让我们这些远离水乡的人永远向往的。但,现在我换一个角度与您谈论这个问题:水对于您性格与审美趣味是否也有让您认为不尽人意的地方?
曹文轩: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从来还没有人这样问过我。是的,我与我的小说的长处与短处,大概都在水。因为水——河流之水而不是大海之水,我与我的作品,似乎缺少足够的冷峻与悲壮的气质,缺乏严峻的山一样的沉重。容易伤感,容易软弱,不能长久地仇恨。水的功能之一,就是将具有浓度的东西进行稀释,将许多东西流走,或是洗刷掉。大约在四十岁之前,我还一直没有觉得世界上有坏人、很坏很坏的坏人。我对人只是生气,而很难达到仇恨的程度。即使生气,也绝不会生气很久,就更谈不上生气一辈子了。时间一久,那个被我生气的人或事,就会慢慢地模糊起来,一切都会慢慢地变得光溜溜起来。一个人没有仇恨,不能记仇,这对于创作是十分有害的,它影响到了他对人性的认识深度与作品的深度。仇恨是文学的力量,不能仇恨与不能爱一样是一件糟糕的事情。由仇恨而上升至人道主义的爱,才是有份量的。我一直不满意我的悲悯情怀的重量。但,一个人做人做事都必须要限定自己,不能为了取消自己的短处而同时也牺牲了自己的长处。换一种角度来看,“短处”之说也未必准确。
——选自《与一位古典风格的现代主义者对话——曹文轩专访录》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曹文轩一生虽然在不断的搬迁,但都在处处河流的水边居住,水乡的生活和水的形态都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曹文轩从水中获得了很多启示,他感悟到了生命感,水的流动的神秘使他产生许多遐想,培养了他日后写作中的想象力。
C.水对曹文轩的小说的语言风格、形象特征等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水也是他小说中的一个永恒的题材和主题。
D.在水的影响下,他的性格也变得容易伤感和软弱,缺乏严峻的沉重,不能长久的仇恨,心中充满了深深的人道主义的爱。
E.这篇访谈的提问从生活经历开始,自然亲切,话题集中,而且问题很有深度,角度独特,自然引发了曹文轩的深刻的思考。
(2)曹文轩认为水的哪些特性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
(3)这篇访谈是围绕着怎样的话题展开的?访问者提出的几个问题有怎样的关系?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2)月出惊山鸟,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鸟鸣涧》)
(3)___________________,因风飞过蔷薇。(黄庭坚《淸平乐》)
(4)___________________,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5)___________________,微风燕子斜。(杜甫《水槛遣心》〉
(6)___________________,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姜夔《扬州慢》)
(7)拣尽寒枝不肯栖,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卜算子》)
(8)焚膏油以继晷,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进学解》)
(9)巧言乱德,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10)___________________,子欲养而亲不待。(《孔子家语》)
8、在下面横线处填上相应诗句。
(1)“梦境虚渺,理想难托”,李商隐在《锦瑟》的“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中用凄迷哀婉的笔触委婉地写出了人生的理想与幻灭、相聚与分离的悲戚难言之情。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从视觉、听觉角度,同时运用比喻生动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贺在《雁门太守行》“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中,调动了听觉和视觉,把激战前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通过写景来交代行踪,暗示诗人内心激愤、抑郁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讲到人的主观因素对成才的作用时,写人心理状态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人面部表情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逍遥游》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论证结构严密,措辞简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简练而形象地表明了“士大夫之族”不愿意从师的荒谬心态。
(2)《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分别用两种事物接受一定外力后的变化,引出后文中学习对人的重要性的论述。
(3)《赤壁赋》中写乘一叶扁舟,与友人举酒共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作者不受拘束、追求自由的心境。
(4)柳永的《望海潮》中抓住“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
(5)姜夔的《扬州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花开无人赏,移情入景,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6)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写景阔远清旷,自古被推为名句,《登快阁》中也有类似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默写(任选六空)(注:考生答题超过6空,按前6空顺序评分)
(1)蒹葭采采,__。(《诗经•蒹葭》)
(2)余嘉其能行古道,__。(韩愈《师说》)
(3)__,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柳永《八声甘州》)
(4)__,善假于物也。(荀况《劝学》》)
(5)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__。(苏轼《水调歌头》)
(6)__,但余钟磬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君子坦荡荡,__。(《论语•述而》)
(8)丹青不知老将至,__。(杜甫《丹青引赠曹霸将军》)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写女子回想与氓少年时有说有笑的快乐时光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________,而又何羡乎”,表现了作者坦然面对人生的达观胸怀。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批评秦统治者奢侈,是写到:”钉头磷磷,______________,瓦缝参差,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红白牡丹
吴融①
不必繁弦不必歌,静中相对更情多。
殷鲜一半霞分绮,洁澈旁边月飐波。
看久愿成庄叟梦,惜留须倩鲁阳戈②。
重来应共今来别,风堕香残衬绿莎。
(注)①吴融:晚唐诗人,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②鲁阳戈:鲁阳公挥戈退日的故事,此处是说希望能留住美好的春光。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实写繁华的弹弦与歌舞景象,以动衬静,表明诗人宁愿在安静的环境中与牡丹相厮守,表现出诗人对牡丹的用情之真切。
B.颔联首句写红牡丹,直接用“殷鲜”突出其红艳娇嫩的特点,又暗用比喻,以天空中美丽的红霞来写牡丹红得惊艳、开得绚烂的情态之美。
C.颔联次句写白牡丹,想象月下一幅澄澈明净的景象,水中映月,在风的吹动下,泛着清波,来衬托白牡丹的素洁淡雅之美。
D.尾联写诗人感慨就算重来也会和今日与牡丹离别一样伤感,在对牡丹凋残景象的描绘中流露出诗人淡淡的哀愁。
【2】这首诗颈联两句都用了典故,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徙焉。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后归乡里,屏居教授。仕郡为功曹,以数谏争不合去。
充好论说,始若诡异,终有理实。以为俗儒守文,多失其真,乃闭门潜思,绝庆吊之礼,户牖墙壁各置刀笔。著《论衡》八十五篇,二十余万言,释物类同异,正时俗嫌疑。
刺史董勤辟为从事,转治中,自免还家。友人同郡谢夷吾上书荐充才学,肃宗特诏公车征,病不行。年渐七十,志力衰耗,乃造《养性书》十六篇,裁节嗜欲,颐神自守。永元中,病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王充传》)
材料二:亮在荆州,以建安初与颍川石广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游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每晨夜从容,常抱膝长啸,而谓三人曰:“卿三人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也。”三人问其所至,亮但笑而不言。
(节选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注引《魏略》)
材料三: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兴平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采稆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遇不改。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董遇传》)
【1】材料三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而常挟持A经书B投闲C习读D其兄E笑之F而遇G不改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焉,兼词,于之,与《劝学》中“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的“焉”用法相同。
B.“百家之言”与“二十余万言”中的“言”意思不同,前者指著作,后者意思是字。
C.“采稆负贩”中的“负”意思是背着,与成语“负荆请罪”中的“负”意思相同。
D.“其义自见”与“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中的“见”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充并未被家贫限制读书,他经常到市场去读商家所卖之书,由于记忆力好,读了就能记住,于是博览群书,而且还当了老师。
B.诸葛亮读书不追求学得很精深,他有自己独特的方法。他想达到的人生目标很高远,这从他回答石广元等三人的话可以窥知。
C.董遇不同意想读书却没有时间的说法,他认为有很多闲余时间可以用来读书。在善于利用时间读书方面,他是我们的榜样。
D.王充、诸葛亮和董遇,都是善于读书的人。王充和董遇后来成为了教师和学问家,诸葛亮成为政治家,不能说不是得益于读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
(2)乃闭门潜思,绝庆吊之礼,户牖墙壁各置刀笔。
【5】请分别概述王充、诸葛亮和董遇读书的方法。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广州是一座许多异乡年轻人聚集的城市,他们占据广州城市人口的很大一部分。每年春节,广州都会迎来好几天近乎“空城”的寂静日子,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广州“异乡人之城”的面貌。许多异乡年轻人在广州生活打拼,而广州的发展和壮大,其实也离不开这些人的辛勤付出。
材料二:2020年国庆档热门电影《一点就到家》,讲述了三个年轻人在家乡云南古寨创业的故事,他们借助快递、电商和互联网,实现了改变家乡的梦想。四川甘孜藏族小伙丁真意外在网络上走红,他放弃了娱乐公司的包装,“留守”家乡,白岩松评价说:“他干净的笑容让更多人关注了他的家乡。”
进入21世纪,有许多年轻人选择奔赴他乡,在异乡奋斗一辈子;也有许多年轻人选择扎根家乡,建设家乡。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要求:认真解读材料,写出审题立意和简单写作提纲。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