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项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假若爱比恨多,小屋才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气。假如恨比爱多,小屋阴风惨惨,厉鬼出没,你的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如果想重温祥和,就得焚香净手,洒扫庭院。销毁你的精神垃圾,重塑你的精神天花板,让一束圣洁的阳光,从天窗洒入。
A.“让一束圣洁的阳光,从天窗洒入。”是复句。
B.划直线的句子是假设关系复句。
C.“销毁你的精神垃圾”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D.文中划曲线句子有语病。把“焚香”和“净手”两个词位置互换。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无规矩不成方圆,作为八班的一员,每个学生都应墨守成规,维护课堂秩序。
B.颜回身居陋室,箪食壶浆,却能安贫乐道,深得孔子欣赏。
C.评讲这道习题的时候,李老师抽丝剥茧,为大家细致分析解题思路。
D.本届校篮球赛上,小明最后一秒投入三分球,为五班夺冠建立丰功伟绩。
3、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B.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那些大块的翡翠摔成晨雾和碎末。
C.那索似有千钧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仿佛再有锱铢之力加在上面,不是山倾,就是索崩。
D.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正确的一项是( )
A.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B.迁客,指古代被提拔、升迁的官员。
C.庙堂,指太庙的明堂。是古代帝王祭祀、议事的地方;可借指朝廷,也可作为帝王的代称。
D.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唐代文学家。
5、阅读《岳阳楼记》(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①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②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③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连月不开 开天辟地 春暖花开
B.樯倾楫摧 倾盆大雨 倾家荡产
C.去国怀乡 大势已去 春去秋来
D.宠辱偕忘 与民偕乐 白头偕老
【2】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3】选文第①②段描绘了“洞庭风雨图”和“洞庭春晴图”两幅图,其中蕴含了“迁客骚人”怎样的心境。
【4】范仲淹推崇“古仁人”,纯仁仰慕“圣贤”,怎样才能达到“古仁人”和“圣贤”的思想境界呢?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的内容分别概括。
【链接材料】
纯仁性夷易宽简,不以声色加人,谊①之所在,则挺然不少屈。每戒子弟②曰:“人虽至愚,责③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
【注】①谊:合乎正义的。②子弟:年轻人。③责:要求。
6、阅读南宋诗人翁卷诗歌《乡村四月》,完成小题。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比较“子规声里雨如烟”与“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中“烟”的不同作用。
【2】赏析“才了蚕桑又插田”的妙处。
7、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
2018年11月,“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在国家博物馆开幕。这一展览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甲)(A.天翻地覆 B.时过境迁)的变化。40年众志成chéng(①)(A.城 B.诚),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乙)(A.壮阔 B.壮丽)史诗。展览共安排了6个展区,着(②)(A.zháo B.zhuó)力强化前后对比、突出横向对照,突出展示了改革开放40年来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发生的伟大变迁,集中展现了中华民族从 的伟大成就。
(1)请为文中①处选择正确的汉字,为②处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
(2)请为文中甲处、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只填序号。
(3)填入文中横线处的短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富起来、强起来到站起来 B.强起来、站起来到富起来 C.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
8、默写填空
①过尽千帆皆不是, 。(温庭筠《望江南》)
②苟全性命于乱世, 。(诸葛亮《出师表》)
③ ,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④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起过渡作用的句子是: , 。
9、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父亲不写信
⑴同学拿出家信给我看,一行亲切的字映入眼帘:“亲爱的孩子……”感动之余不禁想起了自己千里之外的父亲。父亲从来没给我写过信。
⑵父亲是个民办教师,在记忆中,我从来没有享受过在他臂弯里、脊背上撒骄的幸福。父爱,在我童年的回忆中是一片空白。每当看到别的孩子在他们自己父亲怀里尽情玩闹时,我幼小的心灵里总有说不出的失落,但慢慢地我也习惯了这种弃儿般的生活。“父亲”仅仅意味着两个冷冰冰的汉字。A【他永远是威严的,话很少,冷峻的脸上很难见到笑容。】他没打过我没骂过我也从没对我表示过一点亲昵,不表扬我不批评我也不约束我。我总感到自己和他很疏远;在他面前总是一阵阵的紧张,我怕他。由于怕,我总是有意地远离他。
⑶直到有一天父亲打开啤酒给我也倒上一杯时我才意识到,在他眼中我已经长大了。然而我们俩之间的话仍然很少,往往是他问一句,我答一句;他不问,我便不语。我们在一起常常是长时间的沉默,我隐隐感到一条无形的、深深的代沟已经横亘在我们父子之间了。
⑷我读高三那年,母亲去世了,本来就不大宽裕的家庭变得更紧巴了。偏偏那年我又没有考上大学,心情坏到了极点,父亲并没有说我什么,只是话语更少了。一天中午,他忽然给了我一沓钱:“你去复读吧。”我奇怪哪里来的钱,但终究没问他。后来才发现,那头跟了我们家多年的毛驴没了。从此父亲更加艰难地挑起了家里所有的担子,从那年起,他的白发我再也数不清了。
⑸我把泪咽进肚里,苦读了一年。一年后当我把大学通知书交到父亲手上时,他也并没表现出太多的高兴,只记得他喝了许多酒,过后他看着地图自言自语地说:“兰州,到底远了点儿。”B【我分明看到他冷峻的脸上有了一丝难以掩饰的慈祥的伤感,】但很快他便忙着给我打点行李,到处借学费去了。
⑹我临走前两天正赶上父亲要去市里的一所师范进修,他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淡淡地笑了笑说:“到时候我就不送了,你自己去吧,大学生了,还能丢了吗?”我也想笑一笑,但不知怎么,一开口鼻子却酸了。
⑺没想到在我走的前一天晚上,他却风尘仆仆地从百里之外赶了回来,“老觉着不放心呢,回来看看,看看!”看着父亲那一头汗淋淋的灰发,泪,在我眼里打转。夜里,父亲说:“到了兰州给家里回句话。”我应着。沉默了一阵子,他又说:“用钱就言语一声,一个人在外头,别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让人家瞧不起,家里怎么也好对付……”
⑻我没让父亲送我,一个人登上了西去的列车。二十年了,当我第一次离开家,才真正懂了父亲--那是平静水波深处的激流啊!
⑼大学里我常给父亲写信,告诉他我生活得很好,告诉他学校里的一切。没别的,我只想让他高兴,让他知道儿子没有忘记他。父亲从不给我写信,我理解他,他是个不善表露感情的人,再说他也很忙。去年寒假回到家,邻居对我说:“你每来一封信,你爸乐得就像个孩子似的,给这个看给那个看。”蓦地,我心头一震!
⑽妹妹来信说,爸爸每天看完新闻联播总要看兰州的天气预报,他整天看石家庄至兰州的铁路线,我问爸爸,您老惦记着哥吗?他说,不惦记,你哥这孩子,让人放心……
⑾C【泪光中,我又看见了父亲那冷峻的面孔。】父亲,您这句话顶得上千万封信了。
【1】第⑵段画线句中的错别字是 ;它的正确写法应是
【2】第⑴段画线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1) (2) [
【3】文末结尾句中“这句话”指的是 ;“这句话”能够“顶得上千万封信”是因为 。
【4】根据第⑸段画线句,揣摩父亲说这话时的心理。
【5】文中A B C三处句子,既刻画了父亲的形象,同时也写出了“我”在不同阶段对父爱的认识,请作简要分析。
10、匀速奔跑
①我家附近有一所大学,每天晚上都有很多学生在那里跑步。
②一天下午,下班后我按照惯例驱车来到了学校体育场。这会儿,体育场上的人已有不少。我换上运动装,戴好耳机,听着富有激情的音乐,简单地做了几组热身运动之后便开始沿着跑道跑了起来。内心随之变得热血澎湃,感觉自己轻轻松松就能拿下一个马拉松。可是,当我跑到第二圈的时候我又开始喘了,脚步也随之慢了下来。很明显,因为我又胖了,我才变得比以前更容易透支。
③此时,一个身穿玫红色紧身背心和黑色运动裤的姑娘从我身边擦肩而过,速度不快但跑得明显很有节奏。我心想,怎么也不能让个姑娘把自己给超了,于是心一横,我紧赶了几步向前冲刺了50米,很轻松地把姑娘落在了后面。
④可我有限的体力还是支撑不起日渐增长的体重,慢慢的,我紧赶的步伐又缓了下来,一边双手掐腰喘着粗气,一边半走半跑挪着步子。正当我决定停下来慢走一圈时,红衣姑娘又一次从我身边跑了过去,还是那个速度和节奏。
⑤“超就超吧,哥们先走一走,缓一缓,等下体力恢复了再赶上你……”我心里不屑的盘算着。
⑥接下来我开始一边走一边观察着跑道上三三两两的人群,他们有的在一边慢走一边交谈,有的时而奔跑时而停下,有的跑得大汗淋漓,有的跑得漫不经心。
⑦跑步真的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它把你的体力、耐力和速度暴露无遗,并将你的性格从你跑步的姿势和神态上展露给别人。约摸走了两分钟,我觉得自己喘的不再那么痛苦,体力貌似又恢复了一些,决定继续跑。
⑧我不由得在体育场上寻找着那位刚刚超过我的红衣姑娘,心想这会我一定要赶上她。在前方扫了一眼后我没再看到她,我想她大概已经跑完回去休息了。结果,就在此时,一道红光从我的右侧闪了过去,没错,就是那个红衣姑娘,她又一次超过了我,还是那个匀速奔跑的节奏。我放弃了追赶红衣姑娘的念头。
⑨我开始寻找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来解释自己追赶不上红衣姑娘的原因。但最终,我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如果不努力,那些匀速奔跑的人你永远追不上。
⑩匀速奔跑的人是可以掌控自己的人。他们会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在相对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按照这个节奏去掌控自己。
⑪当一个人开始匀速奔跑起来的时候,他是在认真奔跑。当你还在踌躇要不要跑起来的时候,他们已经把你甩得遥不可及。
(文/河城子,摘自《知识窗》)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首次被超越时,我心有不甘,于是心一横,紧赶了几步向前冲刺了50米,很轻松地把姑娘落在了后面。
B.再次被超越时,我心生不屑,想“超就超吧”,自己缓缓再追;最后被超越,我放弃了追赶
C.文中的“我”是个有上进心、永不言弃,善于反省、善于思考,好胜心和责任心都强的人
D.选文中的“我”是一个有上进心,不轻言失败,敢于自我反省,善于思考的人。
【2】说说标题“匀速奔跑”的含义。
【3】结合语境,品析文中画横线句子里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一道红光从我的右侧闪过。
②我开始寻找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
【4】文章第⑥段描写了跑道上三三两两的人群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11、 狗事
刘会然
“校长家的狗……”
“不!是校长家的狼狗!”我还没有说完,办公室里的一位同事就狠狠地纠正道。
嗨,这是我第N次被同事纠正错误了。校长家的狗的确是“狼狗”,不是什么狗。
我们学校在近郊,上次学校整顿校园环境时,由于学校狗猫成群,严重影响校容校貌,还有学校接二连三有学生被狗咬伤。学生家长对狗患成灾的意见都很大,也多次派人来要求学校解决校园内狗咬人的问题。
对狗咬人这种现象,学校召开了好几次教职工会议,大家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很一致:为了教师和学生的安全,学校不得养狗。学校的教职工家里有狗的要自己处理掉,外面来的狗一律捕杀。
为此,学校专门成立了打狗队,管政教的副校长为组长。经过一周的综合整治,狗咬人的问题终于解决了,学校里再也看不到狗的身影了。
有一天,不知谁送了一只叫“乖乖”的狼狗给校长。这狼狗可高大,脊背上的黑毛油亮亮的,活像闪光的缎子,两侧的毛则根根竖起。它两耳宽大,双目圆睁,四肢矫健,动作也敏捷,其他的狗远远地看到它就会拼命地躲。校长走到哪里,这“乖乖”也鞍前马后地跟到哪里。看到跟在校长身边的狼狗,学校老师会拼命地给“乖乖”喂上最好吃的食物。
现在问题又来了,校长这只狼狗是不是捕杀对象?这时,连打狗队组长,管政教的副校长一时间也为难了。为此,学校专门开了一个会,讨论“狼狗是不是狗”的问题。
许多老师认为狼狗不是狗,狼狗虽然带有一个狗字,但更多是狼的特性,不应该是狗。一位生物老师先站起来说:“从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角度来看,狼狗不是狗,狼狗是狼和狗共同进化……”
生物老师还没有讲完,一位政治老师就“呼”地站起来说:“狼狗来源于狗,不错,但它又高于狗,就像‘人’来源于动物又高于动物一样,能够简单地说人是动物吗?要说也应该说人是‘高级动物’哇!”
有位女老师更是娇滴滴地说:“你们看,人家‘乖乖’多聪明!多可爱!你们在哪里看到过这样聪明可爱的狗?”边说边不断地把手里正吃着的苹果喂向“乖乖”……
最后在“狼狗是不是狗”的问题上,以一致意见——狼狗不是狗——而告终。既然狼狗不是狗,校长家的狗就可以在校园内出入自由了。
不久,校长由于种种原因内退了,但他还住在学校。内退还不到一个星期,校长家的狼狗“乖乖”就被人打死在他家门口。一查,竟然是学校打狗队干的!
为此,老校长恼羞成怒,急忙找到新来的校长讨个说法。他当面质问新来的校长:“我们学校不是讨论过‘狼狗不是狗’吗?怎么我家‘乖乖’还是被你们打狗队打死了?”
新校长说:“根据很多老师的意见,我们昨天又举行了个会议。”
“又举行了会议?”
“对!在会议上,大家一致认为:狼狗就是‘狗’!”
【1】“四肢矫健,动作也敏捷”中的“矫健”与“敏捷”能否互换?请说说你的理由。
【2】学校为什么要捕杀校园内的狗?请根据文章内容回答。
【3】小说以“狗事”为题目,请说说主要写的是关于狗的什么事情。
【4】对狼狗是不是狗的问题,老师们真的不明白吗?前后观点矛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文中详细描写了生物老师、政治老师及一位女老师发表狼狗不是狗的观点时的细节,其作用是什么?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这些话都是我国传统家风的写照。姚明说他的家风是“诚实”,莫言说他的家风是“重视学习,与人为善”,傅雷教育孩子要“德艺俱备,人格卓越”……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家风起着重要的作用。
家风是指一个家庭长期形成的道德准则、处事规范和行为方式,潜移默化于家庭日常生活之中。勤劳、诚实、孝悌、和睦、向善、进取等是中华民族家风的基本价值取向。你是否关注到了你家的家风?你是否感受到家风对你成长的影响?围绕你的学习或生活,一定发生过一些事,而这些事在一定程度上又体现着你家的家风。
要求:(1)以《家风》为题写一篇文章。
(2)立意明确,文体特征鲜明,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3)不得透漏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