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阿坝州2025届高三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插入文段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毋庸讳言,打造文化的口号多是一些政府部门喊出来的。____。文化却不能,因为文化从来不是人为地打造出来的。

    但这种打造还是造不出文化来。

    优良的工业产品和商品,通过努力是可以打造出来的。

    这种打造是政府行为。

    打造这个词儿的本意是制造。

    应该说,使用某些行政手段,是可以营造一些文化氛围、取得某些文化效应的。

    其本意往往还是好的,为了弘扬和兴起当地的文化。

    A①④②③⑥⑤   B①④⑤⑥③②

    C④②①⑤⑥③   D③⑥⑤①④②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择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

    B. 本市国税局绘制“税源分布示意略图”,解决了税源管理辖区划分细节不清、争议扯皮等问题的发生。

    C. 鱼鳞色素细胞分化出不同的颜色,但尽管金鱼颜色多变,仍不外是黑、橙及蓝三种色素细胞的组合。

    D. 老北京四合院处于皇城脚下,受到等级制度的严格约束,在形制,格局等方面难免会显得千篇一律。

     

  • 3、下列括号内的句子,与原句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那时的马路和今天的马路比起来可差得远了。

    (今天的马路和那时的马路比起来,可差得远了。)

    B.马布里的加盟,让北京金隅队夺得联赛冠军。

    (北京金隅队夺得联赛冠军,与马布里的加盟密不可分。)

    C.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我伴同儿子的时日还长,所以我决定委屈他。)

    D.你不知道玫瑰花有多美!

    (你可知道玫瑰花有多美!)

  •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大学生走出象牙之塔,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置身坚实的土地.贴近农民的心,才能真切体会舒适的生活多么来之不易。

    ②诚信是日常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

    ③2000年初,他成为“北漂”一族,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问蜗居地下室、挣不到饭钱的艰苦生活,蹉跎岁月中写出佳作。

    ④“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创新试验区的规划建设正有序推进,完成这个任务,不能自出机杼,也不能只服务我们本地。

    ⑤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把项目工作作为经济工作中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重要抓手,以此扩大有效投资需求。

    ⑥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虽然老师已退休,不再教我们,但他在许多画展上不断出现的画作依然给我们以形象的教诲。

    A. ②③④   B. ②⑤⑥   C. ①③④   D. ①⑤⑥

     

  • 5、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叶兆言从小生活在祖父叶圣陶身边,_____________之下,阅读了不少经典名著,打下了______________的文字功底,可谓家学渊源深厚。上世纪80年代,叶兆言与余华、苏童等一起登上文坛,他们以独特的小说叙述方式_______________了文坛新局面,被评论界冠以“先锋派”的称号。

    A.耳濡目染   结实   开创 B.耳濡目染   坚实   开创

    C.言传身教   结实   开展 D.言传身教   坚实   开展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浅阅读指一种浅层次的、以简单轻松甚至娱乐性为目的的阅读形式,是流于文本浮表、感受愉悦的过程;而深度阅读以提升学识修养和理论思维、工作能力为目的,是对文本蕴含的思想、知识、智慧、情感及其艺术韵致乃至语言品位进行体悟和摄取的审美进程,是读者与作者心与心之间的深入沟通,是对社会与人生意义的探寻和追问,是激发想象和创造活力的情感活动。

    深度阅读,它和浅俗化阅读相对,不仅阅读对象不同,而且使用的终端也不尽相同。阅读本如听歌、看画一样,怎样做是个人的自由。但在拥抱数字媒体,浅俗化阅读、碎片化阅读和快餐式阅读渐趋弥漫的当下,深度阅读关系到重大的社会问题,也就是说,深度阅读的提倡,阅读习惯的培育和阅读体验的重建,不仅关乎个人的命运,还直接影响到社会风气、民族前途和国家未来。正如作家贾平凹所说:现在,人们为了生计,整天忙忙碌碌,读书成了一种奢侈。如果人人都不爱读书,国家的发展就没后劲了。

    深度阅读通常意味着对书籍、期刊等纸媒的阅读,所包含的内容是几千年来人类文明的菁华——宇宙的奥秘、历史的反复、世界各地文化差异的比较、对生命意义的哲学思考乃至小说诗歌等表现人性的文字……有深度的、优质的文章,虽然读起来吃力,却使大脑处于一种安静的、思维高度集中的活跃状态,不仅可以丰富头脑、增强智慧,还能安宁地和自己相处,与灵魂对话,进行终身学习,为个人的精神成长和人生境界提升提供充分的养料。

    我国古代有多而不求于心,则为俗学读书不向自家身心做功夫,虽读尽天下书无益也之说,就是在说,浅俗化的阅读不能滋养身心,经世致用,往往会造成有知识没文化,有文化没教养的状况,同时窒闷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焕发。凿壁偷光悬梁刺股等刻苦读书的优良传统,也警策人们努力抵御各种诱惑,用顽强的意志养成静心阅读的习惯。读书当读全书,节抄者不可读读书无源委,有如断港流,濡润涔蹄间,不能溉田畴,是在告诫人们,断章取义、掐头去尾的读书,肢解扭曲的名著讲授,就像把河水截断,用牛蹄窟里装的水灌溉庄稼,怎么能滋润心田呢?

    在严肃作家和学者眼中,数字化阅读危害极大。很多读者渐渐认识到八卦、段子、社会新闻无法填补精神空洞,不能够提升自我,反而无谓地浪费时间和精力,慢慢地趋向于读一些有系统知识、有深度的文章和书籍,比较经典的著作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中。在今年举办的上海书展上,我们也看到了深度阅读的复苏迹象。由元史专家蔡美彪撰写的《中华史纲》,是一本比较偏学术的著作,不想发行量却达到5万册。

    近年来,国内外众多报纸纷纷转型创办网络版和手机版,而书籍的数字化趋势,也有助于在电子终端上拓展深度、冷静和理性的阅读。一个国家,需要的是有远大理想、有创造激情、有头脑且精神高扬的国民,而不是拾人牙慧、思想浅薄和低级趣味的民众。推进全民阅读,倡导深度阅读的好风气,是当前我们社会建设、国家发展所迫切需要的。

    【1】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浅阅读与深阅读有很大不同,浅阅读以简单轻松甚至娱乐性为目的,深度阅读则是以提升学识修养和理论思维、工作能力为目的。

    B在浅阅读弥漫、深阅读有所缺失的背景下,提倡深度阅读,认识其重要性,读起来,深下去,这是个人、社会、国家发展的迫切需要。

    C深度阅读是指对书籍、期刊等纸媒的阅读,是对人类文明的菁华进行体悟和摄取的过程,它可以为个人的成长提供充分的精神养料。

    D深度阅读关系到重大的社会问题,培养阅读习惯,重建阅读体验,不仅关乎个人的命运,还影响到社会、民族和国家未来。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深阅读和浅阅读是相对而言的,这二者使用的终端不同,浅阅读是指数字媒体的网络化阅读,深阅读则是指报刊书本的纸媒化阅读。

    B在大脑处于一种安静的、思维高度集中的活跃状态下,阅读那些经典的、有深度的、优质的文章,既可增强智慧,又可与灵魂对话。

    C作者告诫人们,要努力抵御各种诱惑,养成静心阅读的良好习惯,务必于心而务去贪多,要读全本求源委而戒读节抄之书。

    D许多读者现已认识到那些流行一时的八卦、段子是不能提升自我的,慢慢地趋向于读一些有深度的文章和书籍,这是非常可喜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人说,当你在看书时,感觉自己在走过一段精神之旅,感觉书本在完善自己一个残缺的灵魂时,才称之为阅读。这里所说的阅读就是一种深度阅读。

    B复旦大学教授骆玉明说,现在的学生关于文化的、修养的、哲学思考的阅读明显少了,你从学生的谈吐中就可以感受到,这正说明了提倡深阅读的迫切性。

    C深度阅读《鸿门宴》、《祝福》和《雷雨》,正确解读项羽、祥林嫂和周朴园这类有个性缺陷的人物形象,我们才能深刻认识人性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D各地火车、公交、快餐店等地方,对着手机埋头苦读的人比比皆是,碎片化阅读几乎达到饱和状态,这种有害无利的阅读,白白浪费了人们的时间和精力。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探讨文与质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谈到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义利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行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做三小题)

    ①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武陵春》)

    ②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长飞絮轻。(晏殊《破阵子》)

    ③陛下亦宜自谋,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诸葛亮《出师表》)

    ④持节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⑤曾不事农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白居易《观刈麦》)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列子架着风行走,对招福的事也没有拼命追求,但仍不是真正的逍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写出了周瑜的儒雅翩翩,“____________”写出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3)陶渊明在《饮酒(其五)》 中“____________”的日常活动,是对周敦颐《爱莲说》中“菊,____________”的生动注解。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鱼我所欲也》中,在孟子看来,即使遇到祸患也挺身而出,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商隐的《无题》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后来被引申为奉献至生命终点也无怨无悔。

    (3)苏轼在《赤壁赋》中感慨人生短暂,羡慕自然永恒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诗人在抒发情感、表达情怀时常常会运用典故。杜甫在《蜀相》一诗中,用“___________”,咏叹了诸葛亮病死军业未成的不幸;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借廉颇自比,“_____________”,表达了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陆游在《书愤》中,借用檀道济的故事,“____________”,写出了壮志未酬的苦闷;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用“____________。孔子云:何陋之有?”说明主人因为“德馨”,所以陋室不陋。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学而》中,孔子对有道德、有修养的君子在吃饭和居住方面提出了要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会带来不同的结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一方面是写敌人入侵的犯狂与肆无忌惮,另一方面则说出了南宋统治集团醉生梦死,仗恃长江天险而苟且偷安的消极备战态度。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

    [宋]葛长庚

    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相留相送,时见双燕语风樯。满目飞花万点,回首故人千里,把酒沃愁肠。回雁峰前路,烟树正苍苍。

    漏声残,灯焰短,马蹄香。浮云飞絮,一身将影向潇湘。多少风前月下,迤逦天涯海角,魂梦亦凄凉。又是春将暮,无语对斜阳。

    【注释】①回雁峰:在湖南衡阳市南,衡山七十二峰之首。传雁飞至此不再南飞,遇春而回。

    【1】词的上阕“______”直接点明与友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______”表现了别后独处的痛楚。

    【2】赏析下阕的抒情艺术。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竟陵文宣王子良,字云英,武帝第二子也。幼聪敏。武帝为赣县时,与裴后不谐,遣人船送后还都,已登路,子良时年小,在庭前不悦。帝谓曰:“汝何不读书?”子良曰:“娘今何处?何用读书?”帝异之,即召后还县。

    子良敦义爱古,郡人朱百年有至行,先卒,赐其妻米百斛,蠲一人,给其薪苏。郡阁下有虞翻旧床,罢任还,乃致以归。后于西邸起古斋,多聚古人器服以充之。

    武帝即位,封竟陵郡王、南徐州刺史,加都督。永明二年,为护军将军,兼司徒。四年,进号车骑将军。子良少有清向,礼才好士,倾意宾客,天下才学皆游集焉。善立胜事,夏月客至,为设瓜饮及甘果,著之文教。士子文章及朝贵辞翰,皆发教撰录。

    武帝不豫,诏子良甲仗入延昌殿侍医药。子良日夜在殿内,太孙间日入参。居几月,武帝暴渐,内外皇惧,百僚皆已变服,物议疑立子良。武帝俄顷而苏,问太孙所在,因召东宫器甲皆入,遗诏使子良辅政,萧鸾知尚书事。子良素仁厚,不乐时务,乃推萧鸾。诏云:“事无大小,悉与鸾参怀。”子良所志也。太孙少养于子良妃袁氏,甚著慈爱,既惧前不得立,自此深忌子良。

    子良又与文惠太子同好释氏,甚相友悌,其劝人为善,未尝厌倦,以此终致盛名。进位太傅,增班剑为三十人,本官如故,解侍中。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遣人视,见淮中鱼无算,皆浮出水上向城门。寻薨,年三十五。

    (《南史·萧子良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

    B. 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

    C. 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

    D. 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百斛”, 泛指多斛。斛,旧量器,方形,口小,底大,容量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

    B. “东宫”,是中国古代宫殿指称,因方位得名。后多借指居住东宫的储君,即“太子”。

    C. “不豫”,“豫”为安和之意,“不豫”就是不舒服,文中是天子有病的讳称。

    D. “友悌”,与朋友相友爱。“申之以孝悌之义”,即把孝顺父母、朋友友爱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萧子良孝顺有加。母亲裴后因与武帝不和睦被送还,年幼的萧子良心中不悦,废书不读,这触动了武帝,他便召回了裴后。

    B. 萧子良重义好古。本郡人朱百年有极高的德行,他死后,萧子良善待他的妻子。萧子良还在西邸建了一座古斋,收集了许多古人的器具衣服布置在里边。

    C. 萧子良礼遇贤士。夏天客人到了,子良为他们摆出瓜果和饮料,宣扬文教。士子的文章以及朝贵的作品,子良也让人撰录。

    D. 萧子良深受信任。武帝生前有意传位于子良,在遗诏中让子良辅政,可惜子良志不在此,对政治事务不感兴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良少有清向,礼才好士,倾意宾客,天下才学皆游集焉。

    (2)居几月,武帝暴渐,内外皇惧,百僚皆已变服,物议疑立子良。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漫画,根据要求写作。

    请结合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