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阿坝州2025届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短语的搭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继承遗产          远大的理想          长足进步          增进水平

    B.改善关系          舒缓的步子          资本雄厚          品评人物

    C.探索奥秘          深远的影响          理由充实          依稀记得

    D.揭开面纱          丰硕的成绩          扩大影响          雨水充沛

  •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念(dào)          白(kōng)        (pǐ)          敬(qián)

    B.罚(chěng)       (nè)            难(lí)            (yì)

    C.造(chì)          (tuò)            (xù)          (shì)

    D.挑(tì)            颜(qiǎng)        (qì)            (cāo)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质量是产品的生命线,是国家工业生产和百姓生活的重要保障,而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质量领域的每一次变革创新都促进了核心技术进步和人们生活品质。

    B.这个被群山竹海包围的古村落里,大部分年轻人或为谋生外出打工,或为孩子迁居城市,因此,他当年满怀激情回乡创业的故事,至今仍在留守老人间流传。

    C.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自诞生以来,勇于探索、乐于开拓的先民们便产生了寻找其他文明的冲动,哪怕彼此远隔草原沙海、江河山峦,不同文明也终会相遇。

    D.目前,就青少年肥胖状况日趋严重的问题,专家提出,少食多动、规律作息、落实行为目标等是预防并解决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这一现象的有效措施。

  • 4、下列对加点词解释全有误的一项是(  )

    A.君子病无能也,不人之不知已(疾病)  寻蒙国恩,臣洗马(免去)

    B.前太守逵臣孝廉(选拔)   彼垝垣,以望复关(登上)

    C.序八州而同列(使……朝拜 ) 臣知不如徐公美(确实)

    D.单于使卫律召苏武受(审讯)   益其所不能(增加)

  • 5、对下列句子中字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归:归附

    ②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事:从事,实行

    ③出门如见大宾 见:看见

    ④饭疏食,饮水 饭:吃。

    ⑤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 约:约束

    ⑥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恶:哪

    ⑦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授:付出

    ⑧子路曰:“君子尚勇乎?   尚:崇尚

    A.①②④ B.②⑤⑥ C.③④⑤ D.④⑦⑧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网读下画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私塾师

    陆蠡

    今年的春天,我在一个中学里教书,学校的所在地是离我的故乡七八十里的山间。这里是天然的避难所和游击战的根据地。学校便是为了避免轰炸,从近海的一个城市迁来的。

    有一天,一位同学走进我的房间,说是一位先生要见我。

    这使我很惊讶。在这里,除了学校的同事外,我没有别的朋友。我搜寻我的记忆,摸不着头脑,而这位先生已跨进来了。

    他是一位年近六十的老人,一瞥眼我就觉得很熟识,可是一时想不起来,我连忙让座,倒茶,递烟,点火,我借种种动作来延长我思索的时间,我苦苦地记忆。忽然我叫起来。

    兰畦先生!

    兰畦先生是我幼年的私塾师,他有着古铜色的脸,端正的鼻子,整齐的八字胡,他穿了一件宽大的蓝布长衫,外面罩上黑布马褂。头上戴一顶旧皮帽,着一双老布棉鞋。他手里拿了一根长烟管,衣襟上佩着眼镜匣子。这种的装束,令人一望而知他是一个山里人。

    他在我家里坐馆,是二十多年前的事。那时我是一个很小的孩子,兰畦先生对我很严厉:破晓起床,不洗脸读书;早饭后背诵,点句,读书,写字;午饭后也是写字,读书;天黑了给我做对仗,填字。夜间温课,熬过两炷香。兰畦先生有时还无理地责打我,呵斥我,我小小的心中起了反感和憎恨。

    现在,他坐在我的面前。

    啊,二十多年了!终于我说了出来。

    二十多年,你成了大人,我成了老人。

    身体好么?

    穷骨头从来不生病。你的父母都好么?

    好。

    姐妹们呢?

    都好。

    他逐个地问着我家庭中的每一人,这不是应酬敷衍,是出于一种由衷的关切。他不复是严峻的塾师,倒是极温蔼的老人了。他告诉我,他原要到离此十几里的一个山村去,是顺路经过此地的。他说他是无意中从同学口里听到我在这里教书,他想看看隔了二十多年的我是怎个样子。他说他立刻就要动身。

    我挽留他。

    下次再有机会。他伸手去取他的随身提箧。

    我望着这提箧,颇有几斤重量,而且去那边的山岭相当陡峻,我说:送先生去吧。

    他推辞着。他眉宇间却露出一种喜悦,是一种受了别人尊敬感觉到的喜悦。

    我坚持要送他,

    窗外,站着许多同学,交头接耳地在议论些什么,好像是猜测这位老先生和我的关系。

    我大声地向他们介绍,说这位是我的先生,我幼年的我教师。

    同学中间起了窃窃的语声,看他们的表情,好像说,你有了这样的一位教师,不见得怎么光荣。

    于是我又向他们介绍:这是我的先生。

    路上,我们有看项砰的谈话。

    如果我在家乡住久些,还想请先生教古文呢。

    太客气了,现在应该我向你请教了。

    这句话并没有过分。真的,他有许多地方是向我请教了。他向我诉说他的家境的家苦,私塾现在是取消了,他不得不去找一个小学教员的位置。

    现在的课本我真弄不来,有一次说到‘咖啡’两字,我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还有许多陌生字眼,我不知怎么解释也不知怎么读。例如气字底下做个单字,或是圣字,金旁做个乌字或白字,这不知是些什么东西。

    他说到他这般年纪,是应该休息了。他不愿意坑害人家子弟,把错误的东西教给孩子们。

    先生是应该教古文而不该教小学的。我说。

    这边的小学,每星期二三十点钟,一年的薪金只有几十块。

    我知道这情形。在这山乡间,小学仍不过是私整的另一个形式。通常一个小学只有一个教师,但也分成好几年级,功课也有许多门:国语,常识,算术,音乐,体操等,大凡进过中学念过洋书的年轻人,不肯干这苦职业,于是这被人鄙视的位置,只有失去了希望的老私塾师们肯将就。

    现在你到××干什么呢?

    便是来接洽这里的小学位置哟!好像十分无奈似的。

    我们过了山头。前面,在一簇绿色的树林中里露出几座白至墙壁。到了,他对我说,他有点微喘。我停住脚步,将手中提箧交给他,说我不进去,免得打扰人家。他要我在假期中千万到他家去玩玩。

    我下山走。我心里有一种矛盾的想头:我想到这位老整师,又想到他所教的一批孩子。他没有资格教孩子,但他有生存的权利。我苦恼了。我又想中国教育的基础,最高学府建筑在不健全的小学上,犹如沙上筑塔,忽然听到脑后有人喊。

    喂,向左边岔路走哪。

    原来我信步走错了一条路。我回头,望见我的先生,仍站在山头上,向我挥手。

    我认识路的,再见,先生。我重向他挥手。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时候,“我”憎恨兰畦先生;如今,与兰畦先生重逢,“我”对他没有了恨意。“我”对兰畦先生态度的转变,表明“我”已变得成熟。

    B.在文章中,兰畦先生关注、关心自己的学生有多处体现,如到“我”教书的中学探望“我”,记得“我”的家人,目送“我”离开,等等。

    C.文章通过描画兰畦先生的肖像,突出了他“山里人”的形象特点;通过描写兰畦先生的语言,交代了他的生活、思想状况,刻画了他的性格。

    D.文章开头交代了城市里的学校为了避免被轰炸而迁移之事;文章将战争氛围与宁静祥和的山乡生活氛围进行对比,突出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

    【2】文章中两处画横线句子写同学的反应,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他没有资格教孩子,但他有生存的权利”这句话是把握文章主旨的关键,请根据这句话,并结合文章相关内容,谈谈你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用比喻手法写阿房宫建筑的密集交错,“________________”一句则用夸张手法写宫中建筑数目繁多。

    (2)刘克庄《贺新郎》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汉代张良以及唐朝将领李质的典故,表达对韩世忠的赞美之情。

    (3)夕阳作为抒发情感的特定意象在古代诗词中屡见不鲜,文人墨客借此意象或表达怀人思乡的怅惘,或一抒人生迟暮的悲凉,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_________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神话的句子是“__________”。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感叹东吴那个强盛的局面,孙权那个英雄、风流余韵,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返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从反面阐明学习要善于积累道理时说“________”,就没有到达千里之外的地方的办法;不积累细小的水流,就“_________”。

    (2)老子曾说:“大音希声”。白居易的《琵琶行》里就有“___________________”的佳句。

    (3)南宋无门慧开禅师有诗云:“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此诗所表意近于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2)《氓》一文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  

    (3)《行路难》中体现李白积极进取精神,抒发远大志向的诗句是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出师表》中,诸葛亮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的原因,是先帝不因为他身份卑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屈尊相访,并且还因为先帝“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高》中,把眼前秋景和心中重重悲情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刘裕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

    (1)《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

    (3)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狂风停止之后云层变得墨黑,天色马上暗下来,引出下文屋破又遭连夜雨的情况。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秋日即事

    刘挚①

    湘城风物向秋新,兴入羹莼与鲙鳞。

    叶舞霁红枫映寺,蓓含霜紫菊迎人。

    瞻望河汉乘槎客,歌咏仓箱击壤民。

    欲放幽怀到沧海②,徘徊黄鹄③更伤神。

    [注]①刘挚(1030- 1098),宋嘉佑四年中进士甲科,能力出众,政绩卓越。因建议执政合厅办事,被言者动以他故,罢官归乡。②沧海,指我国古代对东海的别称。③黄鹄,神话传说中的大鸟,能一举千里。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的描写将湘城的绚丽多姿与莼羹鲈脍的典故相结合,秋日盛景里的浓浓深情呼之欲出。

    B.“瞻望”一句运用用典,远望“乘槎客”在天河遨游,乘船远行,自在无碍,心生仰慕之情。

    C.“歌咏”一句也用典,“击壤”是古代一种游戏,借指老百姓以游戏代替劳作,以示对社会不满。

    D.全诗由景及情,节奏鲜明,借助一系列的意象,在特定的氛围中表达思想感情,含蓄而隽永。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欧阳德,字崇一,泰和人。甫冠举乡试。之贛州,从王守仁学。不应会试者再。嘉靖二年,策问论守仁,德与魏良弼等直发师训无所阿,竟登第。除知六安州,建龙津书院,聚生徒论学。入为刑部员外郎。

    六年,诏简朝士有学行者为翰林,乃改德编修。迁南京国子司业,作讲亭,进诸生与四方学者论道其中。寻改南京尚宝卿。召为太仆少卿。以便养,复改南京鸿胪卿。父忧,服阙,留养其母,与邹守益、聂豹、罗洪先日讲学。以荐起故官。累迁吏部左侍郎兼学士,掌詹事府。母忧归服未阙即用为礼部尚书丧毕之官命真无逸殿时位久虚帝惑陶仲文二龙不相见之说讳言建储德恳请会有诏,二王出邸同日婚。德以裕王储贰不当出外,疏言:“曩太祖以父婚子,诸王皆处禁中。宣宗、孝宗以兄婚弟,始出外府。今事与太祖同,请从初制。”帝不许。德又言:“《会典》醮词,主器则曰‘承宗’,分藩则曰‘承家’。今裕王当何从?”帝不悦,曰:“既云王礼,自有典制。如若言,何不竟行册立耶?”德即具册立仪上。帝滋不悦,然终谅其诚。裕王母康妃杜氏薨,德请用成化朝纪淑妃故事,不从。

    德遇事侃侃,裁制诸宗藩尤有执。或当利害,众相顾色战,德意气自如。当是时,德与徐阶、聂豹、程文德并以宿学都显位。于是集四方名士于灵济宫,与论良知之学。赴者五千人。都城讲学之会,于斯为盛。德器宇温粹,学务实践,不尚空虛。晚见知于帝,将柄用,而德遽卒太子少保,谥文庄。

    (选自《明史·欧阳德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母忧归/服未阕/即用为礼部尚书/丧毕之官/命直无逸殿/时储位久虚/帝惑陶仲文二龙不相见之说/ 讳言建储德/恳请/

    B.母忧归服/未阕/即用为礼部尚书/丧毕之官/命直无逸殿/时储位久虚/帝惑陶仲文二龙不相见之说/ 讳言建储/德恳请/

    C.母忧归/服未阕/即用为礼部尚书/丧毕之官/命直无逸殿/时储位久虚/帝惑陶仲文二龙不相见之说/ 讳言建储/德恳请/

    D.母忧归服/未阕/即用为礼部尚书/丧毕之官/命直无逸殿/时储位久虚/帝惑陶仲文二龙不相见之说/ 讳言建储德/恳请/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由礼部主持,在京师举行考试。因考试在春天,又叫“春闱”。

    B.刑部是古代“六部”之一,由隋朝开始设置,掌管刑法、狱讼、军令等事务,最高长官是刑部尚书。

    C.翰林,唐代为朝廷撰拟文书的官。唐玄宗设翰林学士,成为皇帝机要秘书,曾为内相。明清设翰林院,掌修国史,记载皇帝起居。

    D.赠,朝廷为表彰大臣的功绩,在其死后,追授给他一个较高的官职或称号。追封功臣的先人也叫“赠”。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德学问渊博。皇帝诏令选择有学问和德行的读书人为翰林,欧阳德改任为编修,他设置讲亭,召集国子生与四方学者在那里讲学论道。

    B.欧阳德讲求孝道。他曾被召入京做太仆少卿,但是为了便于奉养父母,他调任南京鸿胪卿。父 亲去世,他守孝期满后仍留在家中奉养母亲。

    C.欧阳德敢于直谏,欧阳德认为裕王作为储君人选不能出京,后来还用《会典》进行劝谏,皇帝 虽然不高兴,但最终还是体谅了欧阳德的诚意。

    D.欧阳德为人正直。他曾跟从王守仁学习,策问试题曾议论王守仁的思想,他与魏良弼等人坦率 地阐发老师的学说,并不曲徇试题的观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甫冠举乡试。之赣州,从王守仁学。

    (2)晚见知于帝,将柄用,而德遽卒。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有人认为家庭教育最重要,《三字经》上说:子不教,父之过;有人认为学校教育最重要,孟子说: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有人认为社会教育最重要:生活即教育。

    对于以上观点,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