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事例中属于防止蒸发吸热产生危害的是( )
A.没有汗腺的狗,酷暑时伸长舌头来散热
B.夏天下暴雨,衣服淋湿后要换干衣服
C.病人发烧时常用湿毛巾敷头部
D.夏天在教室地上洒些水
2、如图所示,航天员在太空舱中准备用乒乓球拍去击打下方的水珠。乒乓球拍从地面到太空中的空间站后,质量的变化情况是( )
A.变小
B.不变
C.变大
D.无法确定
3、下列有关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有关,与温度无关
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
C.俗话说“隔墙有耳”,说明液体也能传声
D.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4、共享单车极大地便利市民的出行,使用者用手机扫车牌上的二维码,获取验证后自动开锁即可使用,关于单车的使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车牌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B.车后面的尾灯是利用光的反射规律将汽车的灯光反射回去,让司机能看到
C.手机上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D.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一倍焦距以内
5、甲物体的运动速度为10m/s;乙物体的运动速度为36km/h:而丙物体跑完100m路程需要10s,比较可知它们的速度( )
A.甲大
B.乙大
C.丙大
D.三个物体速度一样大
6、一位同学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一只蝗虫的后翅长,先后四次用正确的方法测得的数值分别为4.42cm、4.43cm、4.34cm、4.44cm,则作为测量结果的数值应为( )
A.4.42cm
B.4.4275cm
C.4.43cm
D.4.44cm
7、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装有两种不同的液体,将物体A分别放入两种液体中,静止时A浸入两种液体的情况如图所示,两容器中液面相平。两容器中的液体密度分别为和
;两容器中的液体对A产生的浮力分别为
和
;两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
和
;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
和
。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8、对下图四幅图呈现的现象形成的物理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
A.河道旁的树木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折射
B.水杯中的铅笔好像弯折了是光的反射
C.秧苗被栽得整整齐齐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
D.我们能够看到美丽的花朵是发生了镜面反射
9、我们可以用路程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还可以从初位置到末位置作出一条线段来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如图所示,某物体分别沿两条路径从M点运动到N点,第一次先从M点到P点,再从P点到N点;第二次直接从M点到N点,则物体的两次运动( )
A.路程相等,位置的变化相同
B.路程不等,位置的变化不同
C.路程相等,位置的变化不同
D.路程不等,位置的变化相同
10、蜡在生活中有广泛应用,下列关于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熔化后的蜡温度较高,所以熔化过程需放热
B.将一块蜡块切成两半,它的密度不变
C.将一块蜡块放在水中,能漂浮在水面上,是因为质量变小
D.蜡在熔化过程中熔点不断的上升
11、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B.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C.在城市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通常我们根据音色辨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
12、小明先用烧杯盛适量的酒精,再用天平称其总质量为80g,然后把烧杯中的酒精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最后用天平称出烧杯和剩余酒精的质量(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的操作缺少了“测量空烧杯的质量”这一步骤
B.倒入量筒中酒精的质量为72g
C.该酒精的密度为0.8×10³kg/m³
D.如果在把酒精倒入量筒的操作中,溅出了少许酒精,则会导致测量出的酒精密度偏小
13、下列自然现象与所对应的物态变化正确的是( )
A.初春的早晨,大雾弥漫﹣﹣升华
B.炎热的夏天,积水干涸﹣﹣液化
C.深秋的早晨,“雾凇”晶莹﹣﹣凝华
D.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熔化
14、下列有关中学生的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脚的长度约10cm
B.行走一步的距离约0.5m
C.步行的速度约15m/s
D.身高约为160dm
15、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线是真实存在的
B.光在不同环境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C.雨后彩虹现象说明太阳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
D.光照到粗糙墙面上发生的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6、如图,甲鼓发声音调比乙鼓高,甲、乙相比,甲鼓皮( )
A.振动的频率一定较低
B.发声时的振幅一定较大
C.发声时的振幅一定较小
D.每秒振动的次数一定较大
17、关于下列诗词中的物理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以“帆”为参照物“山”是静止的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说明液体能够传声
D.“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涉及的物理知识是光的反射
18、噪声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被称为“隐形杀手”。控制噪声已成为城市环境保护的重要项目之一、下列有关噪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摩托车消音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图乙演奏编钟时发出的声音可能是噪声
C.图丙道路旁的隔声板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图丁噪音检测仪可以减弱噪声
19、以下对中华古诗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天街小雨润如酥”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C.“霜落荆门江树空”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白雪却嫌春色晚”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20、密度知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下列关于密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铁的密度大于棉花的密度,因此铁的质量大于棉花的质量
B.油比水轻,能漂在水面上,是由于油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C.橡皮在使用过程中受到磨损,密度变小
D.为减轻质量,比赛自行车用强度高、密度大的材料制造
21、显微镜的工作原理: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目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两次放大作用,人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某次实验用显微镜清楚观察到载物片中被观察的物体,其中物镜的焦距是2.5cm,则:物体到物镜距离可能为( )
A.5cm
B.3cm
C.2.5cm
D.1cm
22、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的各种实验情景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实验:钢尺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B.乙实验:抽气过程中,钟罩内铃声变小,说明真空可以传声
C.丙实验: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D.丁实验:小明轻声说话,通过“土电话”小丽可以听到,说明固体能够传声
23、如图所示,是A、B两新汽车出厂前进行性能测试时的路程﹣时间图像,下列不正确的说法是( )
①两车是同时不同地出发的
②两车原来相距15米
③两车在5秒时相遇,因为两车此时路程相同
④车辆A测试的是启动性能,车辆B测试的是刹车性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4、如图a所示,一杯中已经装有50cm3的某种液体,打开水龙头,向杯中继续注入该种液体,杯子和杯中液体的总质量m总与从水龙头中流出的液体体积V关系如图b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杯质量为90g
B.杯中液体密度0.8g/cm3
C.当水龙头流出液体体积V=50cm3时,杯子和液体的总质量为90g
D.此杯子的容积为200mL
25、如图所示,入射光线垂直射向镜面,反射角为______度,若镜面顺时针转过35°,此时的入射角为______, 则这时反射光线转过的角度为______度。
26、图甲中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测得这枚硬币的直径是______cm;图乙中秒表的读数为______s;图丙中体温计的读数是______℃。
27、如图甲所示,用一拉力传感器(能感应力大小的装置)水平向右拉水平面上的重物,乙图为拉力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丙图为重物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可知:第4s时,重物所受摩擦力大小为______N,第8s时,重物所受合力大小为______N。
28、如图甲所示,A、B、C(mA=3kg,mB=2kg,mC=1kg)三个物体与桌面粗糙程度均相同,叠放在水平桌面,水平拉力F1=6N作用于B上,A、B、C整体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乙用轻绳跨过定滑轮将A、C相连,水平拉力F2作用于B,B相对于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A、C保持静止,已知粗糙程度一定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①图甲中A不受摩擦力 ②图甲B所受重力与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③F2=8N ④图乙中地对C的摩擦力为5N,方向水平向右。
29、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这就是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1)请依次写出上文括号处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
(2)上面三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______;
(3)我国属于缺水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的两项节水措施:
①______;②______。
30、如图所示,用手握住重为5N的瓶子,手与瓶子间的摩擦是静摩擦,此时瓶子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为______N,方向为______(竖直向下/竖直向上),增大手对瓶子的握力,瓶子受到的静摩擦力将______(变大/变小/不变)。
31、甲、乙两辆汽车都做_____(选填“加速”、“匀速”或“减速”)直线运动,其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从图像可知,_____车的速度大;5s内乙车通过的路程是_____m。
32、如图停表是时间的测量仪器,测量的时间为_____s。如果使指针回零则应按动_____。(A或B)
33、龙龙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将制作好的圆筒插入易拉罐中,如图所示的观察仪圆筒可以在易拉罐中前后移动。根据你的观察回答下列问题:
(1)为使看到的像更清晰,圆简的_______ (A/B)端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的光屏;
(2)用制成的小孔成像观察仪观察物体时,得到_________的实像。(选填“正立”,“倒立”);
(3)将圆筒AB向后拉,则光屏上看到像的大小变___________。
34、如图所示的四幅小图中,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是_________图,其矫正做法是________图。
35、有甲、乙、丙、丁、戊五位同学测同一支钢笔的长度,测得的结果分别是12.82cm、12.83cm、12.8cm、14.82cm、12.80cm。
(1)根据测量结果显示,存在明显错误操作的是_________同学,这个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2)其他各个同学测量结果都有一定的差异,是因为测量时存在_________,这是____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消除的。
(3)剔除明显错误的数据后,若剩下的四位同学在测量时都没有出现错误,则其中一位的结果仍然与其他三位存在明显不同,其原因是这位同学所用的刻度尺的_________与其他三位的不同。
(4)在这次测量中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多次测量,终测得钢笔的长度应该是_________cm。
36、如图所示,一款新型无人驾驶电动汽车,总质量为1.5×103kg,在性能测试中,沿平直的公路匀速行驶,行驶过程中汽车受到的阻力为总重力的0.1倍,(g取10N/kg)求:
(1)汽车受到的牵引力;
(2)此过程中汽车牵引力所做的功和做功功率。
37、一段平直钢管长1.02km,大明站在该钢管的一端,大亮站在该钢管的另一端。大明用锤子敲击一下钢管,大亮先后听到了两次响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在钢管中的传播速度为5100m/s,求:大亮听到两次响声的时间间隔为多少s?
38、便捷的交通与互联网给人们出行带来很大的方便.某天,王爷爷带小孙子驾车到萍乡北站,然后乘高铁去南昌参观滕王阁. 8:20开车出发,并看到路边如图所示交通标志牌,此刻吩咐小孙子通过铁路12306网站查询列车时刻表,如图所示.
车次 | 萍乡北开 | 南昌西到 | 运行距离 |
G1009 | 08:38 | 09:40 | 240 km |
G1010 | 08:49 | 10:05 | 240 km |
G1011 | 09:11 | 10:31 | 240 km |
求: (1)在交通正常情况下,依据以上信息并通过计算,爷孙俩最快能赶上哪一车次?
(2)该趟高铁运动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
(3)已知高铁列车的长度是200m,若中途高铁列车以180km/h的速度匀速通过一个隧道,全部通过隧道的时间是40s,请计算隧道的长度为多少?
39、如图所示,用滑轮匀速提起重物。请分别在图(a)和(b)中,画出滑轮的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阻力臂l2。(O点表示支点)
40、水中有一发光体A,A′是人在空气中看到它的位置,如图示.请画出A发出的光进入人眼的光路图.
41、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的大小.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