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也是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跨世纪大辩论”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的急剧变化
B.私学兴起,人才辈出
C.统治者政策的引导
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2、下图“①”处所示朝代兴盛的重要原因是实行了( )
A.少数民族汉化政策
B.开放开明政策
C.重文轻武政策
D.休养生息政策
3、东晋灭亡后,中国南方政权更迭频繁,史称:( )
A.“十六国” B.“南朝” C.“五代” D.“十国”
4、下列各项不属于刘邦打败项羽的条件是
A. 约法三章,赢得民心
B. 善于用人
C. 军事力量强大
D. 拥有富饶的关中作根据地
5、下列不属于宋夏和议相关史实的是( )
A.元昊向宋称臣
B.宋给西夏岁币
C.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D.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6、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的研究使水稻亩产大幅提高。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以下最早种植水稻的原始人类是( )
A.半坡人
B.河姆渡人
C.山顶洞人
D.北京人
7、《日本书纪》一书写到:“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为了实现书中所说的“常须达”,日本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
A.派武士来唐朝进行决斗
B.派商人与唐朝通商
C.派僧人到唐朝传播佛教
D.派遣唐使到唐朝学习
8、妇好是商王的王后。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商王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出兵,结果大胜。这个故事最早可能记载在( )
A.龟甲或兽骨上
B.竹简或木牍上
C.丝帛或麻布上
D.羊皮或宣纸上
9、得民心得天下,失民心失天下。导致强秦短命速亡的根本原因是( )
A.秦的暴政
B.大泽乡起义
C.巨鹿之战
D.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10、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了“鸿门谢罪、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三个成语,由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A.春秋争霸 B.战国称雄 C.秦灭六国 D.楚汉之争
11、40年前,北京人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下列关于北京人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B.会使用火和打制石器
C.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种植粟
D.会建造房屋和使用陶器
12、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能够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时代特点
A.奴隶制开始形成 B.封建制开始确立
C.生产力飞速发展 D.诸侯兼并战争不断
13、我国古代科技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中既在发明过程中体现“变废为宝”的环保理念,又对文化的交流和保存提供了重要条件的科技成就是
A. 蔡侯纸
B. 西汉纸
C. 冶铁术
D. 印刷术
14、如图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它的设计和建造者是
A.李冰
B.李春
C.赵普
D.郑板桥
15、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领导革命军发动南昌起义,占领南昌城。这一事件标志着
A.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B.中共党史上的转折点
C.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D.工作重心转向城市
16、以下是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开办的企业,其中属于民用工业的是
A.安庆内机械所
B.京师大学堂
C.轮船招商局
D.江南制造总局
17、下表是有关《齐民要术》一书的内容,从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
A.其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书
B.展示了三国时期的农业成就
C.其记载的内容广泛而且丰富
D.强调种植农作物要因地制宜
18、下列粮食作物中,产量在宋朝居于首位的是( )
A.小麦
B.水稻
C.棉花
D.粟
19、“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孔子周游列国”,与“诸侯”“列国”的产生相关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0、“三十税一”困赋制度是下列哪一历史时期最先实行过的?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开皇之治” D.“康乾盛世”
21、为加强对地方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西周确立了________;秦朝统一六国以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实行________,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管理的基本模式。
22、统一货币:废除六国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______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这就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23、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
学派 | 时期 | 代表人物 | 思想主张 |
儒家 | 战国 | 孟子 | 张“_____”治国,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 出“_____________”的思想 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即“______________”) |
荀子 | 主张实行“____________”,明确尊卑等级 | ||
道家 | 庄子 | 调治国要____________;②人生应追求________,保持_____________。 | |
墨家 | 墨子 | 主张______ ②提出选__________的人治理国家 ③提倡________ | |
法家 | 韩非 | 张改革 ②提倡_____________(法治) ③提出建立__________(为秦始皇所采纳)。 | |
兵家 | 孙武 |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________》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 |
24、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李白的诗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他享有“____”的美誉.杜甫的诗反映了唐朝历史的真实情况,故有“______”之称,他被誉为“_______”。
25、唐朝后期,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发动了大规模起义,起义军在____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1644年4月,百万大军在____的统一指挥下,对北京城发起狂烈进攻,不到两天就攻进城内,明朝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统治长达2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26、__________ 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_____________ 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大都。
27、请写出秦朝的疆域四至。
28、(1)半坡遗址是在今陕西西安东郊的_________村发现的,距今约有________余年,是远古时代_________流域氏族村落的代表。
(2)河姆渡遗址,因最早发现于今浙江余姚_________而得名。距今约__________年,是我国远古时代__________流域氏族村落的代表。
(3)炎帝号称________;黄帝的妻子________会缫丝,擅长纺织。
(4)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众多诸侯,在_______打败商纣王,攻入商都,商朝灭亡。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武王伐纣。周朝建立,定都_____。
(5)_______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我国已发现的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是从________开始的。
(6)________、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号令诸侯。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_____国和越国也先后北上争霸。
(7)公元前256年,________任蜀郡守,在岷江中游修筑了闻名世界的水利工程——________。
(8)_____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_________,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主义。
(9)公元前_______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______
29、对比填空
(1)元谋人和北京人都使用 石器,叫 时代。
(2)半坡人和河姆渡居民都使用 石器。叫 时代。
30、华夏儿女同根同祖,血脉相连。被尊称为华夏儿女“人文初祖”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
31、连线题
河姆渡居民 A.半地穴式房屋
墨子 B.纸上谈兵
韩非 C.以法治国
半坡居民 D.干栏式房屋
赵括 E.兼爱非攻
32、列举战国时期三次主要战役
33、大陆政策也披称为大陆经略政策,是日本自明治维新后,“不甘处岛国之境”,立足于用战争手段侵略和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的对外扩张政策,是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的主要特征和表现。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国家独立自卫之途有二:一曰防守主权线,不容他人侵害;二曰保护利益线,不失形胜地位。何谓主权线,国家之疆土是也;何谓利益线,同我主权线安全紧密相关之区域是也。
——日本内阁总理大臣山县有朋《外交政略论》(1890年)
(1)19世纪末,日本为保护材料一中“利益线”发动了哪一侵华战争?
材料二 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藏。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田中奏折》(1927年)
材科三1929年至1931年间,对外贸易减少了近50%。农民以往靠养蚕来增补微薄的收入,这时因向萧条中的美国出口的丝织品的数量急剧下降而受到严重伤害。城市工人也相应地遭受着失业的痛苦……依赖外国市场是日本处于困境的根源。日本应征服一个使日本能自给自足、在经济上不依赖世界其他地区的帝国。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日本“征服支那”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四 武藤章是日军中“对华强硬派”的代表人物,是“对华一击论”的鼓吹者。在他看来,中国军队不堪一击,因而主张扩大侵华战争,鼓吹“处置之道除武力相加外别无他途”,建议不仅向华北,同时向青岛和上海出兵.他还“预言”,只要“全力一击”,中国军队就会崩溃。
——中国政协新闻网
(3)1937年,日本发动“全力一击”的侵华事件是什么?
材料五 朕命令朕之臣民立即放下终止敌对行动,放下武器,并诚实履行投降文书之一切条款以及帝国政府及大奉营所发之一般命令,同时,将《投降文书》作为“政府和大本营的布告”予以公布。至此,正式宣告了日本军园主义及其大陆政策的彻底失败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
——《日本大陆政策史》
(4)材料四中,你认为“大陆政策”“彻底失败”的标志是什么?
(5)通过对上述材料和问题学习探究,你是如何看待日本侵华战争的?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