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自贡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水浒传》中因攻打祝家庄而上梁山的女将领是( )

    A.顾大嫂

    B.扈三娘

    C.孙二娘

    D.王干娘

  • 2、选出对《水浒传》说法和理解正确的一项()

    A.《水浒传》是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文言古典小说,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B.《水浒传》是一部英雄传奇小说,讲述了一系列英雄故事,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鲁智深夜走蜈蚣岭、浔阳楼宋江题反诗等。

    C.“智取生辰纲”一章中两个关键的行动步骤分别是赤发鬼刘唐当众在酒桶中舀酒喝、智多星吴用在酒中偷下蒙汗药。

    D.宋江做了水泊梁山的寨主之后,把忠义堂改为聚义厅,后来又在厅前竖起了“山东呼保义”、“河北玉麒麟”两面绣字红旗。

  • 3、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操被马超击败溃逃,为了保住性命只得割须弃袍。

    B.杜小康有撕纸的习惯,一个字没写好,就哗地撕掉。

    C.简·爱幼时被寄养在舅父母家里,舅父去世后,她度过了十年饱受虐待的生活。

    D.圣地亚哥在海上一无所获时,是黑色军舰鸟帮助他发现了金枪鱼。

  • 4、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抗日战争时期,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光明”,分别代表了他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胜利热切的渴望。

    B. 泰戈尔的《园丁集》是一部富于哲理的格言诗集。经典诗句如“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了”,都出自这本诗集。

    C. 《唐诗三百首》的题材广泛,反映唐代的政治矛盾、边塞军事、宫闺妇怨、酬酢应制、宦海升沉、隐逸生活等。

    D.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忠义堂前杏黄旗上写了四个大字“替天行道”。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材料,探究古典意象“雨打芭蕉”的内涵。

    ◎材料一

    听蕉记

    [明]沈周

    夫蕉者,叶大而虚,承雨有声。雨之疾徐、疏密,响应不忒。然蕉曷尝有声,声假雨也。雨不集,则蕉亦默默静植;蕉不虚,雨亦不能使为之声:蕉雨固相能也。蕉静也,雨动也,动静戛摩而成声,声与耳又能相入也。若匝匝㴙㴙,剥剥滂滂,索索淅淅,床床浪浪,如僧讽堂,如渔鸣榔,如珠倾,如马骧,得而象之,又属听者之妙矣。

    长洲胡日之种蕉于庭,以伺雨,号“听蕉”,于是乎有所得于动静之机者欤?

    (选自《石田先生文钞》

    [注释]①不忒():没有差别。②曷:疑问代词。何,什么。③相能:相互配合,关系和睦。④戛摩:击撞摩擦。⑤迨:等到。⑥匝匝㴙㴙():象声词。⑦鸣榔:渔人敲击船舷发出声音,用以惊鱼,使入网中。⑧骧:奔驰。

    ◎材料二

    夜雨有作

    [宋]张嵲

    睡足秋堂夜雨声,

    天涯此夕叹飘零。

    空阶滴沥肠堪断,

    更向芭蕉叶上听。

    (选自《全宋诗》

    ◎材料三

    幽斋但有隙地,即宜种蕉。蕉能韵人而免于俗,与竹同功。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盖蕉之为物,于晴日和风轻阴皎月无不宜,而更向芭蕉叶上听。尤宜于雨淅沥空阶,声响互答,孤客闻而兴思,幽人为之舒抱矣。

    (选自梁清标《蕉林书屋图小序》)

    ◆阅读材料一,探析声美。

    1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

    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

     

    (1)雨有声

    字源推测法:甲骨文

    (2)声雨也

    参考成语法:狐假虎威

    (3)则蕉亦默默静

     

    课内迁移法:亭亭净植(《爱莲说》)

     

    (4)以

    查阅词典法:①窥探,探望;②等待,守候;③服侍,照料。(《古代汉语词典》)

    (填序号即可)

     

    2蕉和雨的“相能”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3《听蕉记》是如何用文字表现雨打芭蕉的声音美?结合画线句,加以分析。

    ◆阅读材料二,体会情思。

    4你如何感受到《夜雨有作》中诗人的深重愁绪?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阅读三则材料,探因溯源。

    5根据以上材料,概括“雨打芭蕉”深受古人喜爱的原因。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释)①动征铎:驿站里响起了铃铎声,催促旅宿的客人动身上路。铎:大铃铛。②杜陵梦:诗人曾居长安杜陵,因此梦回杜陵。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韵脚为“乡、霜、墙、塘”,押“anɡ”韵。

    B.首联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悲”字表明客人们离家渐远、前途未卜的悲凉心情。

    C.颈联虚实结合,其中“槲叶落山路”实写刚上路的景色,“枳花明驿墙”一句因为天已黑,诗人想象枳树白花照亮驿墙,于是摸黑出行。

    D.尾联“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和《天净沙秋思》中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思乡之情。

    2诗的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你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年糕,中华民族的传统食物,属于农历新年的应时食品。是一种用黏性大的糯米或米粉蒸成的糕,在春节,我国很多地区都有讲究吃年糕。年糕有红、黄、白三色,象征金银,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寓意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所以前人有诗称年糕:“年糕寓意稍云深,白色如银黄色金。年岁盼高时时利,虔诚默祝望财临。”

    年糕的食用方法:煮、炒、炸、片炒、汤煮等,且咸甜皆宜。例如:糖炒年糕。民谚曰:“糖炒炒,油爆爆,吃得嘴角生大泡”。又如:荠菜年糕。民谚有云:“荠菜肉丝炒年糕",灶君菩萨伸手捞”。还有汁水(鸡汤)年糕汤,鲜美无比,是家家户户除夕夜的必备食品。烹饪方法之多,林林总总不下数十。

    (1)请根据以上相关材料,概括“年糕”的相关内容。(50字以内)

    (2)请根据以上相关材料,以“年糕”为描述对象,运用一种修辞,写一句话。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古诗文名句填写。

    (1)溪云初起日沉阁,________________。(许浑《咸阳城东楼》)

    (2)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常言道:“平安易老,磨难长生。”《〈孟子〉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4)夕阳西下,总是特别容易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正如崔颢《黄鹤楼》中所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行路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

    (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7)前人评论《商山早行》“意象俱足,始为难得”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记者招待会上曾经说过,即使中国发展壮大起来,也不会称霸,因为中国在近现代历史的惨痛遭遇中有深刻感受。正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换句话也就是我们不想被侵犯,也不想侵犯他国。(用《论语》中的话填空)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小题。

    君子知“怕”

    ①朋友是个小心谨慎的人。生活中,家里没人他从不让家用电器工作,怕引发火灾;晚上睡觉他一定会关掉煤气,怕发生泄漏;上街绝对遵守交通规则,怕出现意外。工作中,他遵章守纪、秉公办事,怕一不留神成为阶下囚。

    ②我非常赞赏朋友的做法,因为他知“怕”。其实,小到个人,大到国家,不都应该心存畏惧吗?

    ③个人应该懂得畏惧。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天命就是老天爷赐予的命运;大人是指有地位、有号召力的人;圣人之言,是指古往今来那些道德高尚的人所发表的言论。孔子所说的“君子三畏”是否适用于今天的社会生活,我们姑且不去讨论,但对于他“人要知畏惧”的主张,我双手赞成。在现代社会,我觉得人应该“怕”的至少有两种:一是应该“怕”法律,就是要遵守基本的法律与规章制度,用古人的话说,叫“畏法度”;二是应该“怕”道德,也就是那些虽不违法,但明显违背社会道德、会被人戳脊梁骨的事绝对不做。那些因为图一己之欲、逞一时之快而无视法律和道德的人,当他们为自己的“无所畏惧”痛悔不已的时候,不也正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吗?

    ④不仅个人要学会知道“怕”,一个国家也是如此。许多国家都经历过苦难和挫折,人民曾经深受其害,国家的文明进程也大大受挫。有的国家不知“怕”,对过去的苦难和挫折毫不上心,总是好了疮疤忘了疼;有的国家却总是“怕”着,生怕类似的悲剧重演,因而他们总是居安思危,充满忧患意识。1845年,一种卵菌登陆爱尔兰岛,使得全岛土豆减少三分之一,灾荒一直持续到1852年。这场大饥荒使爱尔兰人口锐减20%至25%。爱尔兰人没有忘记这场苦难,他们在首都街头竖起了大型的纪念雕塑,其中一组饥民的群像栩栩如生,那哭天喊地的表情时刻提醒人们不能忘记历史。在罗斯康芒郡的一座庄园里设立有大饥荒博物馆,里面有关于这场饥荒的最完整的收藏。爱尔兰的史学家和文学艺术家更没有忘记这场大饥荒,关于这场饥荒的著作、论文、文艺作品如潮喷涌。生活是公正的,像爱尔兰这样知“怕”的国家,在灾难来临的时候往往有备无患,因而幸运地躲避了后来一些灾难性的意外事件。

    ⑤中国人一向讳言“怕”,在一些人看来,说自己“怕”,就等于承认自己怯懦,其实这完全是误解。一个人知道必要的“怕”,他才可能去做好人、善人,去做君子;一个国家知道必要的“怕”,它才会将各种社会规则和保障体系设计得很完备,使之成为全体公民温暖、快乐的命运共同体。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第(3)段的论证思路。

    【3】下面这则材料如果作为选文的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里合适?(     

    【材料】

    1956年,我国开始了原子武器的研究。邓稼先奉命主持设计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两弹”分别于1964 年和1967年爆炸成功,我国国防自卫武器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了任人宰割的危机。

    A.②段

    B.③段

    C.④段

    D.⑤段

  •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军功章

    ①英雄也有气短时。老兵英雄一世现在也快不行了。

    ②老兵得了脑血栓病,在炕上瘫痪八年了。这八年亏得儿媳妇玉秀照顾得好,不然早就转入地下工作去了。

    ③玉秀是个孝顺的儿媳妇。每天给公爹喂饭熬药,端屎端尿。见公爹快不行了,早早把老爷子的装殓衣服做好了,用布包好,放到老爷子身边。还有老人曾经用过的钢笔、笔记本、书之类的东西。告诉老爷子:“爹,你放心吧,等你走那天,这些东西都给你带去。”老兵瞅着那些东西嘿嘿傻笑。

    ④有一天老兵自己打开包袱,找到一个小红包儿,手哆哆索索地打开红布,里面是一个小牌牌,老兵用手擦一批,那是一枚军功章,老兵思想异常兴奋,他的脑子里清楚地记得:那是1948年秋的一个清晨,东北野战军围打锦州城,冲锋号一响,他们班是尖刀班,第一个跃出战壕,冒着敌人的地火,冲过开阔地,爬上城墙,中途班长牺牲了,老兵是副班长,接过班长手中的红旗又冲上去,他的左腿中弹了,他的右臂中弹了,红旗没有倒,终于把红旗插上城墙。战争胜利了,老兵立了一等功,是军长亲自给他戴的军功章。老兵还记得:转业那年,戴着这枚军功章给家乡父老做报告,赢得了一阵阵掌声。西村有一位姑娘一听完报告后,向老兵要那枚军功章,老兵说:“要我都可以给你,就是这枚军功章不能给。”姑娘脸红,说“那我就要你了。”后来老兵真的娶了那位姑娘做妻子。妻子给他生了一个儿子叫虎子。

    ⑤虎子从外面进屋来,见爹在炕上摆一弄那些旧玩意,说,“爹,你那些破玩意能值多少钱,扔了吧。”

    ⑥玉秀在一旁说:“你说啥呢?别伤了老人心,人老了总是好怀旧。”

    ⑦老兵把军功章用红布包起来,放到枕头底下,什么也没说,蔫蔫地倒下了。

    ⑧七天后,媳妇玉秀在整理东西时,发现爹的军功章不见了,就问虎子,“爹的军功章呢?”

     

    ⑨虎子说:“昨天村里来个收古董的,我问他收不收军功章,他说收,我就拿去卖了。”

    ⑩“卖多少钱?”玉秀问。

    ⑪虎子说:“先给我5元钱,我没卖,后讲到20元钱卖他了,用那钱给咱爹买药了。”

    ⑫“虎子,你可真虎啊!”玉秀说,“你想那东西是爹用命换来的,是爹的命根子,多少钱也不能卖!这回你偷偷地卖了,咱爹知道了,还不得气死啊!”

    ⑬“你吵吵什么呀,那玩意再好也不顶钱花,我把它变成钱不是给爹买药了吗!”

    ⑭“就是卖我的首饰,也不能卖爹的军功章啊!”玉秀说。

    ⑮“别吵了,别让爹知道。”

    ⑯“早晚得知道。”

    “你说咋办?”

    玉秀说:“你快去东屯找柳三,让他给做一个。”

    柳三和老兵一起当过兵,在一个班。在打锦州前一天晚上失踪了。后来不知在哪里学了一套做薄铁活的手艺,回到家里开个薄铁铺。“文革”时因逃兵一事挨批斗了。他怀疑是老兵揭发的。现在还做些炉筒子水盆之类的杂活,手艺挺精的。虎子找到柳三,把卖军功章的事向柳三说了。

    柳三说:“卖20块钱不少了。那玩意在战场上有的是,经常在死人身上栋到。”

    “我爹那可不是拣的。”

    柳三说:“拣不拣的一样,我见过,我会做。”

    ㉓柳三找了一小块白铁片,剪成圆形,用小木锤锤一阵子,刷上金粉,又用笔在上面描出一个红五星,中间是一个持枪的战士,周围又画光芒线,不一会儿就做成了。柳三说,“怎么样,像吧?你爹看不出来。”虎子连说:“像,像,柳叔你可帮我大忙了。”

    ㉔那天玉秀和虎子在外屋说军功章一事,老兵在炕上听得清清楚楚,只是没有力气起来,躺在炕上暗自流泪。

    ㉕老兵的病越来越重了,大家都来看望老兵,柳三也来了。玉秀把“军功章”拿出来,送到老兵眼前,说:“爹,这是您老人家心爱的军功章,给你戴上吧。”老兵没有睁眼皮,把玉秀的手推到一边,拉过柳三的手,柳三猫下腰,把耳朵贴近老兵嘴,老兵嗫嚅着说,“兄弟……我是……真的。”

    ㉖“柳叔,我爹他说啥?”玉秀问。

    “没说啥,他说是真的。”

    回头再看老兵,老兵已经闭上了眼睛。

    [选自《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

    1本文围绕军功章,写了哪几件事?用简练语言概括。

    2请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里的“真的”的理解。

    3结合全文,分析文章第四段叙述老兵脑海里的情景有何作用?

    4小说成功塑造了儿媳妇玉秀孝顺的形象,请结合语句分析玉秀的孝顺体现在哪些方面?

  • 11、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小题。

    幸福源于奋斗

    ①上世纪60年代,河南林县人民凭着“一锤一钎一双手”,以十年之功在巍巍太行的崇山峻岭中开辟出了一条“人工天河”,圆了几代人的梦想,这条河就是著名的红旗渠。叩石垦壤、挖山不止,战天斗地、不畏艰苦,回望这段历史,最启人深思的,当是幸福源于奋斗这一朴素道理。

    ②“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的确,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世界技能大赛冠军的荣光背后,是一群中国技术工人在赛场外的反复操作;世乒赛男团九连冠的历史纪录,源自国手们日常的“魔鬼训练”。事实证明,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只有奋斗才能实現梦想,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

    ③然而,在奋斗的征途中,难免有各种各样的诱惑。现实中,一些人常因汗水太过咸苦、耐不住拼搏的寂寞,转而寻找“终南捷径”,结果念歪了经、跑偏了路。有的人违背公序良俗,以出格之举博取眼球;有的人无视市场规则,凡事唯利是图;甚至有人不顾党纪国法,恣意谋取不法利益。这些投机取巧的做法,岂能换来真正令人心安的幸福。

    ④奋斗是艰辛的,但没有艰辛就难言真正的奋斗,也无法收获真正的幸福;奋斗是长期的,但丈量幸福的单位不只是时间,也可以是奋斗自身。“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越伟大的事业,越需要艰苦奋斗、持续奋斗。奋斗之旅往往在荆棘丛生,而要领略“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就应当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做好奋斗到底的准备。惟其如此,才能真正收获因奋斗带来的快乐。

    ⑤幸福难以触手可及,但也不是可望而不可即。即使在沙漠戈壁、悬崖峭壁等恶劣的气候环境下,只要持之以恒播撒希望的种子,也能迎来繁花似锦。奋斗也是如此。西晋时期的左思为了写作《三都赋》,可说是十年磨一剑。在这期间,他闭门谢客,无论是家门口、庭院中还是厕所里,却摆放着笔和纸,随时想出一句,就马上记录下来。靠着日拱一卒的韧性,左思凭借个人奋斗终成一代文学名家。每个人所处的境遇和环境都不尽相同,但只要牢筑“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迈出务实行动的步伐,就终能抵达理想的峰峦,实现人生的幸福。

    ⑥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葆有“莫向光阴惰寸功”的精气神,我们就一定能攀过奋斗的阶梯,抵达幸福的彼岸。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奋斗才能获得幸福呢?请简要概括。

    3文中第⑤段画线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有人说,对庄稼面言,“最好的肥料是农夫的影子”。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总有许多遇见世间万物都是遇见与自然遇见也许就是一次诗意的旅程与书遇见也许就是一次心智的陶冶与他人遇见也许就是一次心灵的碰撞与美德遇见便有了生命的绽放……总有一次遇见会让我们难以忘怀

    请以“遇见”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对应的用2B铅笔涂黑。(2)请将题目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3)字数600——800之间。(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