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浒传》中因攻打祝家庄而上梁山的女将领是( )
A.顾大嫂
B.扈三娘
C.孙二娘
D.王干娘
2、选出对《水浒传》说法和理解正确的一项()
A.《水浒传》是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文言古典小说,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B.《水浒传》是一部英雄传奇小说,讲述了一系列英雄故事,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鲁智深夜走蜈蚣岭、浔阳楼宋江题反诗等。
C.“智取生辰纲”一章中两个关键的行动步骤分别是赤发鬼刘唐当众在酒桶中舀酒喝、智多星吴用在酒中偷下蒙汗药。
D.宋江做了水泊梁山的寨主之后,把忠义堂改为聚义厅,后来又在厅前竖起了“山东呼保义”、“河北玉麒麟”两面绣字红旗。
3、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操被马超击败溃逃,为了保住性命只得割须弃袍。
B.杜小康有撕纸的习惯,一个字没写好,就哗地撕掉。
C.简·爱幼时被寄养在舅父母家里,舅父去世后,她度过了十年饱受虐待的生活。
D.圣地亚哥在海上一无所获时,是黑色军舰鸟帮助他发现了金枪鱼。
4、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抗日战争时期,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光明”,分别代表了他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胜利热切的渴望。
B. 泰戈尔的《园丁集》是一部富于哲理的格言诗集。经典诗句如“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了”,都出自这本诗集。
C. 《唐诗三百首》的题材广泛,反映唐代的政治矛盾、边塞军事、宫闺妇怨、酬酢应制、宦海升沉、隐逸生活等。
D.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忠义堂前杏黄旗上写了四个大字“替天行道”。
5、阅读下面材料,探究古典意象“雨打芭蕉”的内涵。
◎材料一
听蕉记
[明]沈周
夫蕉者,叶大而虚,承雨有声。雨之疾徐、疏密,响应不忒①。然蕉曷②尝有声,声假雨也。雨不集,则蕉亦默默静植;蕉不虚,雨亦不能使为之声:蕉雨固相能③也。蕉静也,雨动也,动静戛摩④而成声,声与耳又能相入也。迨⑤若匝匝㴙㴙⑥,剥剥滂滂,索索淅淅,床床浪浪,如僧讽堂,如渔鸣榔⑦,如珠倾,如马骧⑧,得而象之,又属听者之妙矣。
长洲胡日之种蕉于庭,以伺雨,号“听蕉”,于是乎有所得于动静之机者欤?
(选自《石田先生文钞》
[注释]①不忒(tè):没有差别。②曷:疑问代词。何,什么。③相能:相互配合,关系和睦。④戛摩:击撞摩擦。⑤迨:等到。⑥匝匝㴙㴙(zé):象声词。⑦鸣榔:渔人敲击船舷发出声音,用以惊鱼,使入网中。⑧骧:奔驰。
◎材料二
夜雨有作
[宋]张嵲
睡足秋堂夜雨声,
天涯此夕叹飘零。
空阶滴沥肠堪断,
更向芭蕉叶上听。
(选自《全宋诗》
◎材料三
幽斋但有隙地,即宜种蕉。蕉能韵人而免于俗,与竹同功。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盖蕉之为物,于晴日和风轻阴皎月无不宜,而更向芭蕉叶上听。尤宜于雨淅沥空阶,声响互答,孤客闻而兴思,幽人为之舒抱矣。
(选自梁清标《蕉林书屋图小序》)
◆阅读材料一,探析声美。
【1】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
文言词句
| 方法
| 解释
|
(1)承雨有声 | 字源推测法:甲骨文 | ① |
(2)声假雨也 | 参考成语法:狐假虎威 | ② |
(3)则蕉亦默默静植
| 课内迁移法:亭亭净植(《爱莲说》)
| ③ |
(4)以伺雨 | 查阅词典法:①窥探,探望;②等待,守候;③服侍,照料。(《古代汉语词典》) | ④ (填序号即可) |
【2】蕉和雨的“相能”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3】《听蕉记》是如何用文字表现雨打芭蕉的声音美?结合画线句,加以分析。
◆阅读材料二,体会情思。
【4】你如何感受到《夜雨有作》中诗人的深重愁绪?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阅读三则材料,探因溯源。
【5】根据以上材料,概括“雨打芭蕉”深受古人喜爱的原因。
6、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①,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②,凫雁满回塘。
(注释)①动征铎:驿站里响起了铃铎声,催促旅宿的客人动身上路。铎:大铃铛。②杜陵梦:诗人曾居长安杜陵,因此梦回杜陵。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韵脚为“乡、霜、墙、塘”,押“anɡ”韵。
B.首联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悲”字表明客人们离家渐远、前途未卜的悲凉心情。
C.颈联虚实结合,其中“槲叶落山路”实写刚上路的景色,“枳花明驿墙”一句因为天已黑,诗人想象枳树白花照亮驿墙,于是摸黑出行。
D.尾联“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和《天净沙秋思》中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思乡之情。
【2】诗的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你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
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年糕,中华民族的传统食物,属于农历新年的应时食品。是一种用黏性大的糯米或米粉蒸成的糕,在春节,我国很多地区都有讲究吃年糕。年糕有红、黄、白三色,象征金银,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寓意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所以前人有诗称年糕:“年糕寓意稍云深,白色如银黄色金。年岁盼高时时利,虔诚默祝望财临。”
年糕的食用方法:煮、炒、炸、片炒、汤煮等,且咸甜皆宜。例如:糖炒年糕。民谚曰:“糖炒炒,油爆爆,吃得嘴角生大泡”。又如:荠菜年糕。民谚有云:“荠菜肉丝炒年糕",灶君菩萨伸手捞”。还有汁水(鸡汤)年糕汤,鲜美无比,是家家户户除夕夜的必备食品。烹饪方法之多,林林总总不下数十。
(1)请根据以上相关材料,概括“年糕”的相关内容。(50字以内)
(2)请根据以上相关材料,以“年糕”为描述对象,运用一种修辞,写一句话。
8、古诗文名句填写。
(1)溪云初起日沉阁,________________。(许浑《咸阳城东楼》)
(2)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常言道:“平安易老,磨难长生。”《〈孟子〉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4)夕阳西下,总是特别容易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正如崔颢《黄鹤楼》中所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行路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
(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7)前人评论《商山早行》“意象俱足,始为难得”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记者招待会上曾经说过,即使中国发展壮大起来,也不会称霸,因为中国在近现代历史的惨痛遭遇中有深刻感受。正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换句话也就是我们不想被侵犯,也不想侵犯他国。(用《论语》中的话填空)
9、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小题。
君子知“怕”
①朋友是个小心谨慎的人。生活中,家里没人他从不让家用电器工作,怕引发火灾;晚上睡觉他一定会关掉煤气,怕发生泄漏;上街绝对遵守交通规则,怕出现意外。工作中,他遵章守纪、秉公办事,怕一不留神成为阶下囚。
②我非常赞赏朋友的做法,因为他知“怕”。其实,小到个人,大到国家,不都应该心存畏惧吗?
③个人应该懂得畏惧。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天命就是老天爷赐予的命运;大人是指有地位、有号召力的人;圣人之言,是指古往今来那些道德高尚的人所发表的言论。孔子所说的“君子三畏”是否适用于今天的社会生活,我们姑且不去讨论,但对于他“人要知畏惧”的主张,我双手赞成。在现代社会,我觉得人应该“怕”的至少有两种:一是应该“怕”法律,就是要遵守基本的法律与规章制度,用古人的话说,叫“畏法度”;二是应该“怕”道德,也就是那些虽不违法,但明显违背社会道德、会被人戳脊梁骨的事绝对不做。那些因为图一己之欲、逞一时之快而无视法律和道德的人,当他们为自己的“无所畏惧”痛悔不已的时候,不也正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吗?
④不仅个人要学会知道“怕”,一个国家也是如此。许多国家都经历过苦难和挫折,人民曾经深受其害,国家的文明进程也大大受挫。有的国家不知“怕”,对过去的苦难和挫折毫不上心,总是好了疮疤忘了疼;有的国家却总是“怕”着,生怕类似的悲剧重演,因而他们总是居安思危,充满忧患意识。1845年,一种卵菌登陆爱尔兰岛,使得全岛土豆减少三分之一,灾荒一直持续到1852年。这场大饥荒使爱尔兰人口锐减20%至25%。爱尔兰人没有忘记这场苦难,他们在首都街头竖起了大型的纪念雕塑,其中一组饥民的群像栩栩如生,那哭天喊地的表情时刻提醒人们不能忘记历史。在罗斯康芒郡的一座庄园里设立有大饥荒博物馆,里面有关于这场饥荒的最完整的收藏。爱尔兰的史学家和文学艺术家更没有忘记这场大饥荒,关于这场饥荒的著作、论文、文艺作品如潮喷涌。生活是公正的,像爱尔兰这样知“怕”的国家,在灾难来临的时候往往有备无患,因而幸运地躲避了后来一些灾难性的意外事件。
⑤中国人一向讳言“怕”,在一些人看来,说自己“怕”,就等于承认自己怯懦,其实这完全是误解。一个人知道必要的“怕”,他才可能去做好人、善人,去做君子;一个国家知道必要的“怕”,它才会将各种社会规则和保障体系设计得很完备,使之成为全体公民温暖、快乐的命运共同体。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第(3)段的论证思路。
【3】下面这则材料如果作为选文的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里合适?( )
【材料】
1956年,我国开始了原子武器的研究。邓稼先奉命主持设计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两弹”分别于1964 年和1967年爆炸成功,我国国防自卫武器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了任人宰割的危机。
A.②段
B.③段
C.④段
D.⑤段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军功章
①英雄也有气短时。老兵英雄一世现在也快不行了。
②老兵得了脑血栓病,在炕上瘫痪八年了。这八年亏得儿媳妇玉秀照顾得好,不然早就转入地下工作去了。
③玉秀是个孝顺的儿媳妇。每天给公爹喂饭熬药,端屎端尿。见公爹快不行了,早早把老爷子的装殓衣服做好了,用布包好,放到老爷子身边。还有老人曾经用过的钢笔、笔记本、书之类的东西。告诉老爷子:“爹,你放心吧,等你走那天,这些东西都给你带去。”老兵瞅着那些东西嘿嘿傻笑。
④有一天老兵自己打开包袱,找到一个小红包儿,手哆哆索索地打开红布,里面是一个小牌牌,老兵用手擦一批,那是一枚军功章,老兵思想异常兴奋,他的脑子里清楚地记得:那是1948年秋的一个清晨,东北野战军围打锦州城,冲锋号一响,他们班是尖刀班,第一个跃出战壕,冒着敌人的地火,冲过开阔地,爬上城墙,中途班长牺牲了,老兵是副班长,接过班长手中的红旗又冲上去,他的左腿中弹了,他的右臂中弹了,红旗没有倒,终于把红旗插上城墙。战争胜利了,老兵立了一等功,是军长亲自给他戴的军功章。老兵还记得:转业那年,戴着这枚军功章给家乡父老做报告,赢得了一阵阵掌声。西村有一位姑娘一听完报告后,向老兵要那枚军功章,老兵说:“要我都可以给你,就是这枚军功章不能给。”姑娘脸红,说“那我就要你了。”后来老兵真的娶了那位姑娘做妻子。妻子给他生了一个儿子叫虎子。
⑤虎子从外面进屋来,见爹在炕上摆一弄那些旧玩意,说,“爹,你那些破玩意能值多少钱,扔了吧。”
⑥玉秀在一旁说:“你说啥呢?别伤了老人心,人老了总是好怀旧。”
⑦老兵把军功章用红布包起来,放到枕头底下,什么也没说,蔫蔫地倒下了。
⑧七天后,媳妇玉秀在整理东西时,发现爹的军功章不见了,就问虎子,“爹的军功章呢?”
⑨虎子说:“昨天村里来个收古董的,我问他收不收军功章,他说收,我就拿去卖了。”
⑩“卖多少钱?”玉秀问。
⑪虎子说:“先给我5元钱,我没卖,后讲到20元钱卖他了,用那钱给咱爹买药了。”
⑫“虎子,你可真虎啊!”玉秀说,“你想那东西是爹用命换来的,是爹的命根子,多少钱也不能卖!这回你偷偷地卖了,咱爹知道了,还不得气死啊!”
⑬“你吵吵什么呀,那玩意再好也不顶钱花,我把它变成钱不是给爹买药了吗!”
⑭“就是卖我的首饰,也不能卖爹的军功章啊!”玉秀说。
⑮“别吵了,别让爹知道。”
⑯“早晚得知道。”
⑰“你说咋办?”
⑱玉秀说:“你快去东屯找柳三,让他给做一个。”
⑲柳三和老兵一起当过兵,在一个班。在打锦州前一天晚上失踪了。后来不知在哪里学了一套做薄铁活的手艺,回到家里开个薄铁铺。“文革”时因逃兵一事挨批斗了。他怀疑是老兵揭发的。现在还做些炉筒子、水盆之类的杂活,手艺挺精的。虎子找到柳三,把卖军功章的事向柳三说了。
⑳柳三说:“卖20块钱不少了。那玩意在战场上有的是,经常在死人身上栋到。”
㉑“我爹那可不是拣的。”
㉒柳三说:“拣不拣的一样,我见过,我会做。”
㉓柳三找了一小块白铁片,剪成圆形,用小木锤锤一阵子,刷上金粉,又用笔在上面描出一个红五星,中间是一个持枪的战士,周围又画光芒线,不一会儿就做成了。柳三说,“怎么样,像吧?你爹看不出来。”虎子连说:“像,像,柳叔你可帮我大忙了。”
㉔那天玉秀和虎子在外屋说军功章一事,老兵在炕上听得清清楚楚,只是没有力气起来,躺在炕上暗自流泪。
㉕老兵的病越来越重了,大家都来看望老兵,柳三也来了。玉秀把“军功章”拿出来,送到老兵眼前,说:“爹,这是您老人家心爱的军功章,给你戴上吧。”老兵没有睁眼皮,把玉秀的手推到一边,拉过柳三的手,柳三猫下腰,把耳朵贴近老兵嘴,老兵嗫嚅着说,“兄弟……我是……真的。”
㉖“柳叔,我爹他说啥?”玉秀问。
㉗“没说啥,他说是真的。”
㉘回头再看老兵,老兵已经闭上了眼睛。
[选自《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
【1】本文围绕军功章,写了哪几件事?用简练语言概括。
【2】请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里的“真的”的理解。
【3】结合全文,分析文章第四段叙述老兵脑海里的情景有何作用?
【4】小说成功塑造了儿媳妇玉秀孝顺的形象,请结合语句分析玉秀的孝顺体现在哪些方面?
11、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小题。
幸福源于奋斗
①上世纪60年代,河南林县人民凭着“一锤一钎一双手”,以十年之功在巍巍太行的崇山峻岭中开辟出了一条“人工天河”,圆了几代人的梦想,这条河就是著名的红旗渠。叩石垦壤、挖山不止,战天斗地、不畏艰苦,回望这段历史,最启人深思的,当是幸福源于奋斗这一朴素道理。
②“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的确,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世界技能大赛冠军的荣光背后,是一群中国技术工人在赛场外的反复操作;世乒赛男团九连冠的历史纪录,源自国手们日常的“魔鬼训练”。事实证明,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只有奋斗才能实現梦想,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
③然而,在奋斗的征途中,难免有各种各样的诱惑。现实中,一些人常因汗水太过咸苦、耐不住拼搏的寂寞,转而寻找“终南捷径”,结果念歪了经、跑偏了路。有的人违背公序良俗,以出格之举博取眼球;有的人无视市场规则,凡事唯利是图;甚至有人不顾党纪国法,恣意谋取不法利益。这些投机取巧的做法,岂能换来真正令人心安的幸福。
④奋斗是艰辛的,但没有艰辛就难言真正的奋斗,也无法收获真正的幸福;奋斗是长期的,但丈量幸福的单位不只是时间,也可以是奋斗自身。“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越伟大的事业,越需要艰苦奋斗、持续奋斗。奋斗之旅往往在荆棘丛生,而要领略“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就应当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做好奋斗到底的准备。惟其如此,才能真正收获因奋斗带来的快乐。
⑤幸福难以触手可及,但也不是可望而不可即。即使在沙漠戈壁、悬崖峭壁等恶劣的气候环境下,只要持之以恒播撒希望的种子,也能迎来繁花似锦。奋斗也是如此。西晋时期的左思为了写作《三都赋》,可说是十年磨一剑。在这期间,他闭门谢客,无论是家门口、庭院中还是厕所里,却摆放着笔和纸,随时想出一句,就马上记录下来。靠着日拱一卒的韧性,左思凭借个人奋斗终成一代文学名家。每个人所处的境遇和环境都不尽相同,但只要牢筑“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迈出务实行动的步伐,就终能抵达理想的峰峦,实现人生的幸福。
⑥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葆有“莫向光阴惰寸功”的精气神,我们就一定能攀过奋斗的阶梯,抵达幸福的彼岸。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奋斗才能获得幸福呢?请简要概括。
【3】文中第⑤段画线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有人说,对庄稼面言,“最好的肥料是农夫的影子”。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2、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总有许多遇见,世间万物都是遇见。与自然遇见,也许就是一次诗意的旅程;与书遇见,也许就是一次心智的陶冶;与他人遇见,也许就是一次心灵的碰撞;与美德遇见,便有了生命的绽放……总有一次遇见,会让我们难以忘怀。
请以“遇见”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对应的用2B铅笔涂黑。(2)请将题目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3)字数600——800之间。(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