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遂宁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亵渎  恣雎  根深地固  走投无路 B.决别  恪守  山肴野梀  相得益彰

    C.筵席  云霄  前仆后继  李代桃僵 D.斑斓  遏制  不屑置辨  挢揉造作

  •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于是课外补习蔚然成风,孩子们失去了节假日,背上了沉重的课业负担。

    B.梁启超的子女们都很有教养,他们富有同情心、感恩心,处事礼数周到,这与梁启超先生对他们的耳提面命分不开。

    C.环塔拉力赛赛事在即,负责北疆段勘路的一行人,经过半个多月的辛苦劳作,日前勘路工作已告罄

    D.提高学习成绩是一个循规蹈矩的过程,想靠考前突击,一口吃成胖子,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暮春时节,春意阑珊,诗人不禁发出:“落花流水春去也的慨叹”。

    B. 古朴的青石板路,鳞次栉比的古民居,缓缓流淌的古运河,静谧的长街就像一幅恬淡的江南水墨图。

    C. “一个人,一段文,带你遇见大千世界”,央视《朗读者》节目给浮躁的社会带来一股清流,带给人以精神上的慰藉

    D. 初春,乍暖还寒,身着厚厚春装的人们漫步在公园,仍然觉得不寒而栗

  • 4、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水淹七军是《三国演义》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张飞表现出很强的指挥作战能力。

    B. 《草房子》桑桑患病后,父亲背他四处求医,带他酣畅淋漓地打猎,重拾曾遗失的父爱。

    C. 《简•爱》这部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亲切感人。

    D. 《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一连84天都没钓到一条鱼,但他不认输,充满着奋斗的精神。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节选自《陈涉世家》)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为佣耕/否,非是也

    B.陈胜、吴广喜,鬼/无与为乐者

    C.以怪之矣/其将可袭而虏也

    D.又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时时而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使外将兵。

    (2)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苟富贵,无相忘”等动作、神情、语言的描写,表现了陈胜改变现状的愿望,以及不安贫认命的反抗精神。

    B.陈胜跟吴广商量决定“举大计”,尽管也估计到会失败,但又认为“死国”是有价值的,显示出他们过人的胆识和气魄。

    C.陈胜认为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理由是秦二世杀公子扶苏,引起人民不满;楚人怀念项燕,有强烈的复国愿望。

    D.陈胜、吴广为了得到神灵的庇佑,精心策划了“置书鱼腹”“篝火狐鸣”两件事为起义做舆论准备。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问题。

    【甲】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乙】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甲词上阕的“异”字神妙无比,请结合诗歌具体内容谈谈。

    【2】结合两首诗词内容,谈谈画线部分所流露出的情感有何异同?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母养育子女,不求回报。作为子女的我们,更要充满感恩之心,孝敬父母。春节即将来临,班级将组织一次“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请你完成“孝亲敬老,从我做起”活动计划表格内容。

    “孝亲敬老,从我做起”活动计划

    活动目标

    (1)了解中国传统的孝文化,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优良传统。

    (2)积极参加孝亲敬老活动,培养心存感恩、孝敬父母、回报社会的美好品德。

    活动时间

    2022年1月19日

    活动主题

    孝亲敬老,从我做起

    活动形式

    (1)开展一次以“孝亲敬老”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践内容

    (1)分小组搜集与“孝”相关的名言警句和图片进行展示。

    (2)完成“暖心家庭作业”:送父母几句温馨的祝福语。

    【2】在活动中,搜集了与“孝”相关的资料,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孝”字像一位年轻人背着一位老人,表示要让老人安度晚年。

    B.“孝”字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表明“孝”的观念产生得较早。

    C.“孝,善事父母者。”若子女内心没有“敬”,就算不上真正的孝。

    D.《二十四孝图》中的所有做法,至今我们依然要去严格遵从它。

    【3】父母养育子女,不求回报。作为子女的我们现在能以什么具体行动来回报他们呢?同时,送上你的新年祝福语,以此表达对他们的感恩之情。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根据课文,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

    小人,远贤臣,             (诸葛亮《出师表》)

        ,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先天下之忧而忧,         (范仲淹《岳阳楼记》)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独坐幽篁里,   (王维《竹里馆》)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爱莲说》)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古诗词名句。

    【说明:本题有2分附加分,加分后第7题不超过10分。】

    叠字在古诗词中独具魅力,如刘长卿《送灵澈上人》中苍苍竹林寺,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的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中的   ,王绩《野望》中的     ,温庭筠《望江南》中的       。这些叠字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韵律感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地窖

    ①国王陛下颁布了一道诏令,宣称他将每月一次亲临一个臣民的家,并在那里进餐。朝廷的反对派就立刻散布舆论,说这种做法是“收买人心”。哪知,这次他们可错怪了国王。国王向来研究历史,深知曾有许多王朝由于不懂得跟人民保持接触的重要性,不察民情,进而失掉民望,最后归于灭亡。而国王本人,自从登基以来,已觉察到显赫的王权在他跟臣民之间正在垒起一堵无形的墙壁,而且越垒越高,根本用不着设岗戍卫,却比王宫的高墙更加难以逾越。而今国王就是想打破这种局面,方法虽然天真一些,却是体面的。内阁的好几位大臣为此很不高兴,警察总长尤为惶恐。他对付街头群众集会、防范爆炸暗杀事件之类是绰绰有余的,而对付一家一户、日常生活诸环节的问题,例如菜里放毒等,却毫无经验。其他大臣害怕的却是另一回事:过去,他们是国王得到消息的唯一来源,现在如果陛下忽然发现大臣们自己原来一无所知,而他们却一直在谎报民意,那可如何是好!那些高官显贵、朝廷的在野派、新闻界、各种工会无不声称自己是代表民意的,可是当人民真有机会开口说话的时候。他们又惊恐万状。谢天谢地!好在老百姓早已丧失了讲话的可能,甚至失掉了讲话的兴趣,可是谁又能保证在家庭场合的饭桌上……

    ②国王陛下对受到的款待和吃的饭菜都非常满意。在豪华的王宫里,有一道菜是国王不好意思点的,那就是布纪侬风味牛肉。但是这个普通的家庭主妇怎么就偏偏猜到了国王想吃这个菜呢?她又怎么知道国王一直盼着能大杯痛饮都兰纳的葡萄酒?

    ③国王陛下询问了五个孩子的情况:名字叫什么,学习怎么样,身体有没有病等,然后,他很不自然地笑笑,试探着说道:“咱们来谈点儿政治吧!”

    ④“谈这个有什么用,”孩子们的父亲说道,“俺倒不是恭维您,我们在这玩意儿上想的跟您一样。俺常叨咕——不信您问孩子的妈,俺说,俺要是个当官儿的,想办的事也不是别的,就是现在他们办的那些。”他的妻子表示同意,但又有点难为情地补充说:最好能改动一下学校放假的日期。

    ⑤国王听了大为高兴,说:“这正是最近教育大臣向我提出的建议。年轻人,你们呢?没有什么不顺心的事要说一说吗?——太太,能不能给我再来点儿布纪侬牛肉?”

    ⑥“要说的事倒没有,”大孩子的话音渐渐平稳起来,“但是关于服兵役,我有个请求。”

    ⑦他所提的问题,同样是在内阁会议上有人提出过的。这时候,孩子们的胆子越来越大了,每个人都提了一条建议,每条建议都是同样年龄的孩子所感兴趣的改革,而且这些建议几乎全都是在朝里议而未决的问题,其中有几个,恰恰是国王本人在内阁会议上一直持反对意见的。这时,他嘴里不说,心里暗记着,准备予以重新考虑。这是个好心眼儿的国王。

    ⑧半夜十一点,国王和老百姓分别了,彼此都感到十分满意。一直在简陋的屋门外,焦急地等候着的三位大臣和警察总长从国王的脸上看出了这一点。

    ⑨四位大臣向国王行礼告别,然后他们进了屋,向出场的七个演员付了预定的酬金。正当他们要离开的时候,忽然听到脚底下似乎有些什么响动。

    ⑩“哎呀,”警察总长大声喊叫,“我差点儿把他们忘了(原来,三个半钟头以来,这所房子真正的主人一家一直被关在地窖里,悄悄地呆着,感到时间太漫长了)。我希望还能剩下点儿布纪侬牛肉给他们……”

    1根据小说的情节,完成下列表格。

    情节

    主要事件

    开端

    国王决定每月都要到百姓家里进餐一次,大臣们很惊恐。

    发展

    高潮、结局

     

     

    2在小说中,“国王”这一人物形象具有哪些主要特点?请简要概括。

    3这篇小说题目“地窖”有哪两个层面的含义?小说主要表现了什么主旨?

    4优秀的短篇小说在构思上总是别具匠心的,这篇小说也不例外。请选择你认为最突出的两个方面,探究一下这篇小说在情节结构安排上的独到之处及其作用。

  • 10、阅读《大年是一出中国文化的全本戏》,完成后面小题

    大年是一出中国文化的全本戏

    ①腊八一过,心里就乱起来,做事不能专注,思绪总是往老家跑,就像着魔一样。再看新闻,整个中华大地上都在涌动着回家潮。让人感动,也让人忧伤,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站在大年的门外,重新打量,蓦然发现:大年是一出中国文化的全本戏。

    ②大年演义着感恩。祭天祭地也好,寻根问祖也好,给人拜年也好,都是教人们不要忘本。连同一草一木,一餐一饮,半丝半缕,都在感念之列。《说文》释“年”为五谷成熟。而五谷成熟之后呢?感恩啊。在享受五谷丰登的喜悦的时候,在品尝佳肴美味的时候,在沐浴阖家团圆天伦之乐的时候,感念天地化育,感念风调雨顺,这便是年了。

    ③大年演义着孝敬。孝是中国伦理的基础,每年的祭祖大典,既是感恩,又是鞭策,本质是在演孝。“志在春秋功在汉,心同日月义同天”,这是关帝庙门的对联;左秦琼,右敬德,这是门神。每逢大年,这些事物和意象都不可避免地进入我们的视线,这是我们对忠义的最初感知。这体现着敬。

    ④大年演义着“和合”。和是和谐,合是团圆。团圆意味着健康平安,绵延昌盛。这也就是为什么一年的辛苦和汗水只有落实到团圆上才有意义。这种“和合”还体现在非人间伦理上,比如,大年三十,我们习惯上都要吃饺子,因为它象征着团圆、美好和幸福。

    ⑤大年演义着“天人合一”。为了达到这种“天人合一”,我们需要借助腊八的“糊涂粥”,“难得糊涂”一下,享受生活,享受当下;需要借助腊月二十三小年开始的除尘,从污染尘垢中解脱出来,人们扫净心灵的灰尘,走进“天人合一”。人们把纪念释迦牟尼成道之日腊八作为大年的开始,把元宵夜点明心灯作为大年的结束,应该有着特别强烈的象征意义吧。

    ⑥大年演义着祈福。无论是人们的一言一行,还是各种祭礼、大戏、对联、年画,都包含着祈福。如《连年有余》《五福临门》《天官赐福》这些年画,既是公认的中华民族符号,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意象,同时也是人们美术化了的祈福。

    ⑦大年演义着喜庆和快乐。大年的喜庆,在红彤彤的春联里,在喧天动地的锣鼓声里,在家人团圆的天伦之乐里,在孩子们的新衣服和压岁钱里,在老百姓的把酒话桑麻里,也在普天同庆的氛围里……想想看,抬头迎春春满院,出门见喜喜盈门;雪打花灯,喜鹊啄梅;一元复始,普天同庆。大年的喜庆真的像根一样埋在华夏儿女心灵的深处。

    ⑧大年最终演义着教育和传承。我们看那祭祖、守岁、拜年,还有社火、对联、年画,可不都是为了让人们回到真善美,甚至回到生命本质?这种教育,渗透在大年的每一项活动和每一个细节之中。比如,老人们叮嘱孩子过年要断“三恶”修“四好”。“三恶”是“恶口、恶行、恶念”,“四好”是“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享好福”。想想看,当每一个人都做到了断“三恶”修“四好”时,那日子该是多么祥和。

    ⑨大年是一出中国文化的全本戏,是一出真善美的教育和传承的全本戏,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活动总集,是华夏子孙繁衍生息的精神暖床。它所承载、表达、传承的文化简直无法用语言描述,也许我们只能从年的味道里去体味……

    ⑩或许正是为此,才形成了海潮一样的回家潮,形成了季节一样的春运,才让人们在季节的深处不顾一切地回家,像候鸟一样,不由分说地,无条件地,回家!

    ⑪我们甚至可以说,大年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无比美好的计谋,她把华夏文明的骨髓,通过连绵不绝的仪式,神圣化,民间化,亲切化,轻松化,出神入化……

    ⑫大年像一个循循善诱的导师又像一个天才的导演,演义着中国文化的无尽奥义。懂了大年,就懂得了中华民族,也就懂得了生命本身。

    1阅读文章,结合第⑪段大年“连绵不绝的仪式”涉及的内容,补全对联。

    下联:除尘守岁贴年画,传播华夏精神

    2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本文是如何得出第⑫段“懂了大年,就懂得了中华民族,也就懂得了生命本身”这一论断的。

    3结合文章及(链接材料)的内容,针对中国人历尽千辛万苦也要回家过年这一特殊的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链接材料一)

    (链接材料二)

    30年来,春运大军从1亿人次增长到2016年的超过29亿人次(大约相当于让非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的总人口搬一次家)。40天左右的时间里,他们在中国大地上迁徙往来,许多人要经历千辛万苦,穿过大半个中国回家。尽管交通运输部门投入大量运力,但“一票难求”的问题并未根本解决。因此,人们采用各种交通方式回家,其中不乏浩浩荡荡的摩托大军。有的摩托返乡之路长达2000多公里,是目前我们所知的最长摩托返乡之路。

  • 11、   学会“拐弯”是人生大智慧

    杰出的语言文字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今年已105岁了,除了耳朵需要带助听器外,思维敏捷,笔耕不辍,每月都有一篇文章发表在国内外的报刊上。一次,央视主持人崔永元采访他的长寿秘诀时,周老说,凡事要想得开,要往前看。主持人开玩笑地说,要是我还是想不开呢?周老跟着一句说:“拐个弯,不就想开了嘛!”周老认为:“拐个弯,坏事就是好事。”他还提醒人们,“自杀的人,就是他走到要拐弯的地方,他不能拐弯,就只好死了。”周老的“拐弯”说,是他百岁养生经验的总结,也是他百年人生的智慧,更是对人们的忠告。

    从人成长的轨迹看,人生天地间,路路九曲弯,从来没有笔直的。有人说,人在前进的路上就是两件事——前进和拐弯。前进需要勇气,拐弯需要智慧。爱因斯坦曾说:“人的最高本领是适应客观条件的能力。”达尔文说得更透彻:“适者生存。”他们所说的“适”,就是适应、顺应,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会“拐弯”。由此可见,拐弯在人生的字典里是个关键词。由于每个人对这个词理解、掌握和运用的水平不同,就出现了愿不愿、会不会、善不善拐弯等多种情形,由此就造成了千差万别的人生,演绎出五彩缤纷的世界。我想如果把拐弯用英文大写的字母来表示,可分出若干种类型。

    一是把拐弯用字母“V”来表示。不仅形象上非常传神,而且真正表达了拐弯的意义:这不是一种简单的拐弯,是一种迂回型的拐弯,是形退实进——左边的一半,代表向下;右边的一半,代表向上。从左边的趋势来说,本应向下,但到底部终止了,又改为向上。这是消极状态向积极状态的一种转折。许多由挫折走向成功的人和事就是最好的例子。北大教授季羡林,“文革”时被勒令守楼听电话,这对别人来说是无法忍受的屈辱,可季老却在困境中发现了有利因素,便利用3年看大门的时间,翻译了280万字的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宏篇巨著,为中国翻译史和中印文化交流建起了一座丰碑。

    二是把拐弯用字母“N”来表示。这种拐弯和“V”有点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它是表示人们按既定的道路和方向前进时,原路走不通了,必须拐弯,但这个弯不是返回原来的起点,而是拐到一个新的落脚点上,从而在新的领域获得新的发展。人在一生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不幸,关键在于你是否学会了拐弯。只要你心里拐个弯,就会路随心转、超越自我,开创新天地。红极一时的影星克里斯朵夫李维在一次马术比赛中,意外坠落,成了一个高位截瘫者。他一度绝望过,也曾想就此了却生命。但在挫折面前,他最终选择了转弯,以轮椅代步,当起了导演,他导的影片获得了金球奖。他坚持用牙咬着笔,写出了人生的第一部书《依然是我》,成了畅销书。

    三是把拐弯用字母“W”来表示。这说明人生前进的道路上弯很多,并不是拐一两次弯就能到达人生终点的,而是要经过多次拐弯的锻炼、经历多次挫折的磨炼、经受多次失败的考验的。一些伟人名人成长的轨迹,就雄辩地证明了他们正是在不停拐弯中才前进的,在不断拐弯中才获得成功的。伟大的革命先驱者孙中山,为了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实行“三民主义”,经受多次失败,但矢志不渝,终于取得了辛亥革命的胜利。两院院士王选一生经历了9次选择,也就是9次拐弯,终于研制成功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引发了我国印刷业“告别铅与火,迈入光与电”的一场技术革命,被誉为“当代毕升”。

    由此看来,_____________。

    (注释)①2017年1月14日,周有光去世,享年112岁。

    1下列对“拐弯”的理解不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项是

    A.“拐弯”是达到人生终点的必要条件。

    B.“拐弯”是消极状态向积极状态的转折。

    C.“拐弯”是在新的落脚点获得新的发展。

    D.“拐弯”是一种适应客观条件的能力。

    2下列选项填入文中末尾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当人生道路遇到困难的时候,勇敢地面对,说不定困难就会迎刃而解。

    B.人生经历多次挫折磨炼和失败的考验,对于我们来说不是毫无益处的。

    C.学会“拐弯”不只是转换思路的小方法,更是指引人生方向的大智慧。

    D.要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就一定要学会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多拐几个弯。

    3除了“拐弯”外,你还知道哪些人生智慧?请根据划线句内容,就“人生智慧”这个话题,

    用下面的句式作简要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思路清晰,论证合理。从人的成长轨迹看,……。有人说,……。由此可见,……。

    4下面是毕淑敏《精神的三间小屋》中的语段,请比较文本与该句在语言特点和论证角度上有何不同

    可它又确是我们常常犯下的重大失误——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惟独没有我们自己。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他人思想汽车驰骋的高速公路,却不给自己的思维,留下一条细细的羊肠小道。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搜罗最新信息网络八面来风的集装箱,却不给自己的发现,留下一个小小的储藏盒。我们说出的话,无论声音多么嘹亮,都是别的喉咙嘟囔过的。我们发表的意见,无论多么周全,都是别的手指圈画过的。我们把世界万物保管得好好,偏偏弄丢了开启自己的钥匙。在自己独居的房屋里,找不到自己曾经生存的证据。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他不理解我。”你希望别人理解你么?那你就真诚地理解别人,你会意外地发现你得到的理解比过去多得多。生活中,当你抱怨别人不理解你时,先看看自己的状态如何。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你在流泪,就看不见灿烂的星光。”理解是一座桥梁,理解是填平沟壑的石土。理解是真诚的,理解是相互的。父母之间需要理解,师生之间需要理解,同学之间需要理解。

    请以“理解”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要求:要有真情实感;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 、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