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20世纪30年代。艾青诗歌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具有非常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
B.《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撰的一部笔记小说,书中所记人物故事,上起汉代,下迄刘宋,而以魏晋为主。
C.钱钟节的小说《围城》以主人公方鸿断为中心,以他留学回国后的工作、恋爱、婚姻等生活经历为主线,呈现出多重的围城。
D.小说《格列佛游记》讽刺了18世纪上半叶的英国现实,如描写大人国以鞋跟高低划分阵营,来挖苦英国两个争斗不休的政党。
2、以下是第一组同学归纳的词语,其中有一项有误,请你找出来( )
A.大部分的形声字可根据声旁定读音,例如:粗犷(guǎng)、荫蔽(bì)。
B.应注意汉字中的一字多音现象,例如:妥帖(tiě)、请帖(tiè)、字帖(tiě)。
C.应注意区别形近字,例如:“藉贯”应为“籍贯”,“伫存”应为“贮存”。
D.要注意成语中的一些特殊字形,例如:“妇孺皆知”不要写成“妇儒皆知”。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为人有些隐晦,对于大家都纷纷叫好的事情,他常常会表现出愤世嫉俗。
B.她很喜欢过分地恭维别人,你可不要被她天花乱坠的好话所"捧杀"了。
C.一味地埋头苦干而不想办法弄清楚前进的方向,往往会导致事倍功半的结局。
D.从这个年级教学成绩的突飞猛进看,老师们采用的教学改革确实行之有效。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调节人与世界的关系。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 ; ; 。这样,人才能实现从“小我”向“大我”的转变,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
①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
②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
③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
A.②③①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③①②
5、古文阅读
喜雨亭记(节选)
宋 苏轼
①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①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②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②,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③,虽欲优游④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③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注①忭(biàn):欢乐。②荐饥:连年饥荒。③二三子:你们。④优游:悠闲自得。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文言字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而凿池其南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B.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 是日更定矣
C.忧者以乐,病者以愈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吾以名吾亭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2】对文中划波浪线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B.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C.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橘/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D.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
【4】苏轼在《喜雨亭记》一文表现的思想感情与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一文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相同的吗?请结合原文说说本文表现的思想感情。
6、落叶
【隋】孔绍安
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翻飞不肯下,犹言惜故林。
【写作背景】诗人孔绍安原是南朝陈的达官子弟(其父孔奂为陈的吏部尚书)。隋天陈时,孔绍安才13岁。他曾对表兄虞世南说过:“本朝沦陷,分从湮灭。”这首诗是陈亡后不久,孔绍安徙居京兆鄂县(今陕西户县)闭门读书期间所作。
【1】诗中最能体现诗人心境和身份的是“______”一字。
【2】傅庚生先生在《联想与比拟》中写道“方人之情有所会、感有所触也,往往将其内在情感之颜色涂染于外在事物之表”,请结合诗句中的意象来分析诗人的情感。
7、从备选书目中选择合适的书籍,并完成活动安排表。
【备选书目】 《朝花夕拾》 《艾青诗选》 《昆虫记》
活动安排表
活动名称 | 推荐书目 | 截止时间 | 活动地点 |
“嘉”有小诗人 | 《艾青诗选》 | 7月20日 | “云阅读” |
科普“嘉”游站 | (1) | 8月10日 | 区内“我嘉书房” |
(2) | 《童年》《鲁滨逊漂流记》《水浒传》 | 8月30日 | 区内“我嘉书房” |
8、积累与运用
用课文原句填空(选填10处即可)
⑴ ,斜晖脉脉水悠悠。(温庭筠《望江南》)
⑵只恐双溪舴艋舟, 。(李清照《武陵春》)
⑶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
⑷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⑸零落成泥碾作尘, 。(陆游《卜算子·咏梅》)
⑹ ,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⑺《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作者借历史典故抒发自己卫国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 , 。
⑻《沁园春·雪》中直接赞美当今英雄人物、抒写伟大抱负的句子是
, , 。
9、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甲)也说“佛系青年”
刘念
①云淡风轻、浑不着意好不好?太好了,但必须守住一条:总得有走心的地方。
②“油腻大叔”还没走远,“佛系青年”又刷屏了。您别误会,跟宗教没有任何关系,就是借这个符号,讲一种怎么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约车,司机到门口也行,自己走两步也行;“双十一”,抢着也行抢不到也行;饿了,有啥吃啥,凑合就行;干活,说我好也行,说不好也行……
③无可无不可的“佛系”一夜风行,其实是击中了现代社会的一个痛点:累。一看这文章,心里激灵一下。哪怕扭过头,扒拉两口饭又改文案去了,活不成这样,但也想给它点个赞,转发一下。
④朋友圈中,有一个干媒体的哥们的转发打动了我:工作之外,真想这么干!——请注意,他也向往,但加了一个前提。
⑤这让我想起了乔布斯。同款牛仔裤、T恤衫,可能得有十几条不止。脏了随手一换就得,不在这方面花心思。可是,在工作上,一个细节不满意,能把自己和下属都折腾个半死。金庸笔下的张三丰也这样,一件青道袍污秽不堪,人称邋遢道人,但是大节大义从不含糊。
⑥云淡风轻、浑不着意好不好?太好了,但必须守住一条:总得有走心的地方。处处不坚持,事事随大流,那只能是淹没于人潮、迷失掉自我。
⑦有所坚持之后的“佛系生活”,本质是断舍离,是极简主义,是聚焦。是心系做实验把怀表搁锅里煮,是撞上大树还道歉,不拘小节,不理细务,是所求者大,是把有限的精力集中到一点上,好求一针捅破天。
⑧自然界中,也有“佛系动物”。比如老鹰和老虎,鹰立如睡,虎行似病,瞧着可随意了,可是一旦锁定目标,咔嚓一下,闪电一击,也不睡了,也不病了,往往一下毙命。本质上也是抓大放小。如果真是啥也不用心,那是肯定通不过自然选择的大剪刀的。脖子上挂饼不知道转,只能饿死嘛。
⑨除了坚持与随意的辩证法,还有一层分寸感的道理。不从容,人生太急;太从容,生命浪费,其要在度。终日碌碌不是美好生活,但光轻轻松松、敲锣打鼓,美好生活肯定也实现不了。
⑩有人戏言,“佛系”也行,愿做一个“斗战胜佛系”青年。西行路上,那悟空会玩耍、敢担当、勇打拼,做下偌大事业,此真有志者言。
(2017年12月13日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乙)“佛系青年”只是自我调侃
辛省志
互联网上的热点话题总是风水轮流转。上个月的爆款是手捧保温杯的油腻中年男。这个月就轮到了90后,一大批《第一批90后已经xxx》的文章出炉。尤其是《第一批90后已经出家了》刷屏,让“佛系青年”成为网络热词。
当然不是真的出家,而是说青年们对生活、工作的态度,怎么都行,不走心,看淡一切,已经修炼到了佛祖的境界,做到了无欲无求,不喜不悲,心如止水。
生活中无所谓:“中午吃什么?这个行不行?”“行。”“要不那个吧?”“也可以。”工作中无所谓:“你觉得这两个方案哪个更好些?”“都可以吧。”
“佛系”一词最早出现在2014年,日本媒体把喜欢独自待着,关注自己兴趣爱好和生活节奏,不想在谈恋爱上浪费时间的男性称为“佛系男子”。但2017年底在中国火爆网络的“佛系”,显然含义更广。
“佛系青年”火爆网络,自然是因为年轻人觉得说的就是他们自己,“扎心”。90后们刚刚从学校走进社会,工作和生活的压力突然大增,佛系生活方式成为他们应对压力的选择之一。此前曾火爆的“丧文化”,其实和佛系是一脉相承的。面对生活的压力,年轻人选择退回到自我,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中,享受内心的平静,不与别人争短长。
佛系的生活态度,似乎符合古圣先哲无欲无求、顺其自然的教导。不过,如果所有人都这样生活,社会的进步可能要慢下来了。因为进步,总是因为渴望更好生活的欲望引起的,如果没有了欲望,就没有了动力。
不过,“长者们”也不必为90后太过担忧,所谓“佛系”,也只是他们的一种宣泄而已,打开这篇热文,点个赞,回头还是该奋斗的时候奋斗,该精致的时候精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尽管上一代总是觉得下一代是“堕落”的一代,但是年轻人总会取代上一代,成为社会的中坚。
(选自2017年12月21日《南方周末》)
【1】2017年年末,“佛系青年”成为网络热词。对“佛系”现象,社会评价不一,仔细阅读上面两篇文章,分别用简介的语言概括文章的观点。(每条字数不超过20字)
【2】(甲)文第⑧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倘若你的好友是个“佛系青年”,下面是你们两人的对话,你会怎么劝说他(她)呢?请结合上文和生活实际回答。(30字左右)
我:快点跑,要打铃了!
佛系同伴:别急,看开就好。
我:
【4】下面说法不符合以上文章原意的一项是( )
A. 2017年底在中国火爆网络的“佛系青年”的含义和2014年日本媒体所说的“佛系男子”的含义是不同的。
B. 90后们刚刚从学校走进社会,工作和生活的压力突然大增,佛系生活方式成为他们应对压力的唯一选择。
C. 古人多有好闲者,北宋苏轼和佛印禅师相交颇深,在黄州归诚佛教,但他心怀百姓,务实为民,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并非现在所说的“佛系青年”。
D. 两篇文章的作者都认为若大家都过着不走心,看淡一切的“佛系”生活,美好的生活就实现不了,社会的进步可能要慢下来。
10、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下题。
超纯水也是一种毒药
①美国IBM公司半导体制造工厂一直在加工一种纯净水,每小时8万加仑,每天200万加仑,从不停歇。因为,如果没有这种纯净水,他们就无法制造微芯片。他们叫这种水为“超纯水”,因为它比自来水干净一千万倍,纯净到几乎没有任何杂质。
②生产“超纯水”共有18道工序,其中,最主要的是第6道工序:逆渗透,即高密度、高能量的剔除杂质过程。然后,还要通过大型专业过滤床滤出种种离子,再通过紫外线试管分离出所有有机物……最后一步,即第18道工序,是让水经过有许多直径为20纳米微孔的过滤器——这些微孔比一个分子和一些细胞都要小。
③那么,“超纯水”喝起来究竟是什么味道呢?美国伯灵顿水厂的环保部门经理埃里克·伯利纳,忍不住尝试喝了一小口,他皱着眉头说:“我尝了,根本不好喝。味道很冲、很苦,太难喝了。”厂长珍妮特·邦巴尔迪耶则警告说:“我一口都没尝过,也不知道是什么味道。我从来也没想过要喝它。因为超纯水厂不仅将超纯水视为工业溶剂,更视为毒药。因为这种超纯水的溶解性极强,它可能会夺走人体组织里的矿物质。”
④原来,超纯水也是一种毒药。正所谓:物极必反。任何事物一旦走向了极端,很有可能下一步就是消亡。
【1】阅读文章,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运用了列数字、作诠释的说明方法,引出了说明对象。
B、全文依次介绍了超纯净水的名称由来、生产工序以及是毒药的原因。
C、超纯净水之所以是毒药,是因为它溶解性极强,完全会夺走人体组织里的矿物质。
D、“生产超纯水共有18道工序,其中,最主要的是第6道工序”一句中“主要”不能删去,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2】超纯净水虽然是一种毒药,但在生活中的其他方面还是有积极作用的,请列举一例(要说明清楚)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让流量时代的阅读更有深度
张涛甫
①最近,“复旦旧书店”在网上走红。“宝藏”、“最美书店”……网友不吝溢美之词,探店爱好者纷纷慕名前往。“复旦旧书店”引发关注,彰显了互联网连接的力量。其实,这家书店已驻扎存续将近20年时间,复旦师生广为知晓。它与复旦大学另一知识地标“鹿鸣书店”一样,成为校园文化景观的一部分。互联网大潮中,这样的实体书店散发着独特魅力。
②处身流量时代,知识和资讯仿若湍急河流。有的人难以自控,不由自主地随波逐流,被眼花缭乱的信息推着走,迷失于虚拟场景。长时间接触网络,让一些人习惯于追逐信息片段或思想边角料,导致注意力碎片化。走马观花式的网上阅读,少有思维的深潜。在这样的过程中,读者的感觉似乎很丰盈,但实质上多是视觉层面的愉悦,停留于浏览或浅阅读。长此以往,无益于深度思考能力的培养。
③的确,互联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可及性,但最终的选择权和控制权在人们自己手上。网络纵有千般好,也不能因此放任思想惰性。面对纷乱的信息流,绝不能一味“下沉”,窝在思维的“舒适区”,拒绝深度、躲避思考,甚至把阅读目标全盘托付给“知识带货商”。在流量化的内容产品面前,必须有所思考,有所选择。保持理性与定力,抵制低俗、拒绝庸俗,才能成为清醒的阅读者,做阅读真正的主人。
④流量时代,究竟该怎样成就更好的阅读?一方面,离不开读者的坚守;另一方面,也要建构良好的阅读环境。因此,尽管时代在快速发展,网络阅读越来越普及、便利,建构良好的阅读环境意味着我们的城乡社区依然需要一批优质的实体书店。实体书店的存在,仿佛一盏盏明亮的路灯,可以照亮人们的精神文化世界,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一些人阅读模式化现象。
⑤近年来,在多方努力下,实体书店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但也存在一些隐忧。如今,书店单一的卖书模式难以为继,实体书店只能错位竞争、强化体验功能,通过拓展业务单元、增强附属功能,寻找市场支点。但如果千篇一律地复制类似模式,过度放大书店的延伸功能,也容易偏离开办书店的初心。归根结底,还是要依托内容上的优质经营,让读者体验以书为中心。否则,过度开发读者的在场体验,可能会导致审美疲劳,甚至本末倒置。
⑥流量时代,我们还应思考:面对过载的信息,如何作出选择?什么才是阅读的正确打开方式?这既需要让传统书店在互联网场景中有存在感,也应当让流量化知识有价值依归和精神向度。不妨给予实体书店更多的网络能见度。与此同时,加强规范和引导,提升网络流量知识的品质。前不久,有网络平台与文化机构合作,联合启动“都来读书”全民阅读计划,借力智能推荐、智能搜索等技术,为大众化阅读提供精准导航,就不失为一种有益尝试。
⑦让传统阅读更有时代感,让流量阅读更有深度。这不仅关乎智慧,更关乎价值。
(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6月16日,有删改)
【1】选文从“复旦旧书店”走红写起有何用意?
【2】简述第④段的论证思路。
【3】当前,实体书店面临着哪些隐忧?请简要概括。
【4】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第⑦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12、读下面的文字,安要求作文。
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他不理解我。”你希望别人理解你么?那你就真该地理解别人,你会意外地发现你得到的理解比过去多得多。
请以“是的,我终于理解了”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班级名称。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