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松原九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冷嘲”是《朝花夕拾》中经常出现的笔法,它能在不动声色中给人、事、物以冷峻的讽刺,如《藤野先生》中写清国留学生的辫子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说他们标致极了,讽刺了这些人的腐朽庸俗,表达了自己的厌恶之情。

    B.《简爱》引人入胜地展现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爱情经历,成功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

    C.《昆虫记》中法布尔采用解剖法,记录昆虫的生活现象、本性和习性,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昆虫世界。

    D.《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依据自己1936年在根据地的采访和考察资料写成的,作品客观报道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并且预言红星必将照耀全中国。

  • 2、下面关于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法国作家凡尔纳写的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是其三部曲中的第二部(第一部为《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第三部为《神秘岛》),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潜艇的故事;法国人道主义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作是《名人传》。

    B.同样写民俗文化的文章,《端午的鸭蛋》以平实而幽默的语言,引人品味江浙一带的端午风俗,字里行间流露的是作者浓浓的故乡情结。而《云南的歌会》则以细腻温婉的笔触,描写了三种不同场合的民歌演唱,蕴含着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

    C.《与朱元思书》、《送东阳马生序》、《五柳先生传》、《马说》、《醉翁亭记》中的书、序、传、说、记都是古代文体。

    D.《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在中年之后回望早年经历的一部记实性散文集,字里行间充满了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我们学过的出自《朝花夕拾》的散文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风筝》、《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雪》以及《野草》。

  • 3、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月亮是古诗文中经常描写到的自然景物,古代它的别称有半轮、银钩、婵娟、玉盘等。

    B.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乡试、会试、殿试考中者分别称作“举人”“贡士”“进士”。殿试是皇帝主持的考试,前三名分别称作“状元”“探花”“榜眼”。

    C. 明清四大古典小说是《水浒传》《三国演义》《儒林外史》《红楼梦》。

    D. 成语“气象万千”“醉翁之意不在酒”分别出自唐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北宋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 4、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游记》中唐僧虽佛法高深,却没有谋生能力。且多次不听取悟空的劝告,相信猪八戒的谗言,从而导致自己常常被妖怪捉去。

    B.《大堰河——我的保姆》通过对自己的乳母的回忆和追思,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赞美之情。

    C.《水浒传》中的鲁智深和李逵都是粗鲁之人,但鲁智深行事往往是粗中有细,李逵则常是蛮横、缺乏理性。

    D.《儒林外史》通过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揭露科举制度的腐朽以及在这个制度奴役下的士人的丑恶灵魂。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出师表》选段,完成后面问题。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下列句中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此诚危急存亡之 (时)   B. 以咨之  (都)

    C.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深深地愤恨)   D. 是以先帝简拔以陛下(给予)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光先帝遗德 塞忠谏之路   B. 先帝称曰能   聂政刺韩傀

    C. 侍卫之臣不懈内 苍鹰扑殿上   D. 戍死者固十六七   民殷国富不知存恤

    3对上文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诸葛亮分析蜀汉的危急形势,意在引起后主刘禅的高度重视。

    B. 诸葛亮指出,蜀汉的有利条件是一些忠臣志士因感念先帝之恩而愿报效后主。

    C. 诸葛亮提议后主刘禅应和“有司”一起处理赏罚之事,以显示公正严明。

    D. 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广开言路、严明赏罚和亲贤远佞的建议。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束词,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袭,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词中“千骑卷平冈”的“卷”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词中“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其言外之意是什么?

    【3】运用典故表情达意是这首词的主要写作特色。仿造示例,写出其它典故所表达的意思

    示例:

    “亲射虎”,作者以孙权自喻,表示勇武可用。

    “遣冯唐”_____________________

    “射天狼”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初三年级正在开展“走进《水浒》的小说天地”的主题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亲爱的同学,你在“走进小说天地”的综合性学习中,那生动的故事,鲜活的人物形象,一定给你留下过深刻的印象。让我们携手并肩,再度走进那一片五彩斑斓的天地。

    (1)选定情节最吸引你的一部(篇)小说,以流程图(思维导图)的形式将小说的情节梳理清楚。尝试用自己的话语,重新组织小说的情节。

    (2)[主题词]为这次活动拟一则标语。

    (3)[评说人物]请你仿照下面示例,为你选定的人物写一段评语。

    供选人物:孔乙己、杨志、刘姥姥、诸葛亮。

    示例:孙悟空——你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取经路上,你是师傅的好帮手,“三打白骨精”,你穷追猛打,决不手软;“三借芭蕉扇”,你有勇有谋,化险为夷……你爱憎分明,疾恶如仇,本领高强。你是艺高胆大的神仙传奇,更是血肉丰满的英雄好汉!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古诗文默写填空。

    (1)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2)年少万兜鍪,_________。(辛弃疾《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3)王维《使至塞上》中把诗人孤寂的情绪与大漠奇特壮丽的景象融合在一起,意境雄浑,视野开阔的千古壮观的名句是:____,长河落日圆。

    (4)李清照《渔家傲》中写出词人晚年孤独无依,流露出对现实不满的句子是:________,学诗谩有惊人句。

    (5)品读古代的优秀诗文,我们可以通过古诗文句体会到诗人的情感、志向。陶渊明表达归隐田园,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句子是:____,但使愿无违。孟浩然委婉地表达自己想做官但无人引荐的句子是:____,端居耻圣明。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人,总要仰望点什么

    李兴濂

    人生在世,不能总是低头觅食,那样会矮化像动物一般。人,总要仰望点什么,向着高远,向上,支撑起生命和灵魂。

    仰望,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精神上昂的生存姿态,贯穿于自然、宇宙中的精神情境和灵魂增长力量。它犹如使生命颤栗、贯注、凝神,形成张力的力量,涌动着精神、灵魂、生命之流,贯穿于人的性灵肉身与理性心智之中,贯穿于宇宙的一切的一切之中,就像鲜花绽开、泉水喷涌般的无穷无尽地向上涌现。它是根植于一切情愫之中又最终超越其上的永恒的精神。仰望,就是在漫漫黑夜中的灵魂追寻,重返失落的精神家园。

    一位俄罗斯老画家在林间散步,“他仰望头上一轮满月从树梢后缓缓露出,他突然被那种无以伦比的饱满和圆润,被那种壮丽博大的景象感动得哭了起来……他看到了大自然最完美的艺术!那皎洁的月光仿佛上苍深情地注视,仿佛天国的雪花披在他的肩头。那一刻,谁能说他不是幸福的。”

    哲学大师康德最喜欢凝神仰望深夜星河。“每当他静静地伫立仰望那浩渺深邃的蔚蓝色的天空时,一种永恒的肃穆和生命的崇高庄严便油然而生——仿佛上帝在叩响自己的额头,一股神秘而伟大的授意如光涛般汹涌而来……”

    贝多芬豪迈地宣称:“我的王国在天空!”“当黄昏来临,我满怀着惊奇感,注视着天空,坠入沉思。一群闪闪发光的天体在那儿旋转运行,永无停息,那就是我们称之为世界和太阳的天体;此时此刻,我神游魂驰,精神超越了这些距我们亿万公里的群星,一直向那万物之源奔去……渐渐地,我试着把那团激情转化为音响……打开心坎的东西,必定来自天空!”

    仰望就是追寻崇高。也许我们抵达不到崇高,但我们可以仰望,让崇高引领,引领着崇高和庄严,在人世中行走。穿透灵魂,直接在心灵根底树起精神的皇座,把立在大地上的血肉之躯与高高在上的精神品格结合起来,感悟到皈依的崇高,作为生命力最终坚强支柱而矗立在世界上,支撑起富于意义与价值的生命世界。

    一次我随黑压压的人群,穿上军大衣,在深夜里爬上泰山极顶,守望东海日出。山涧、鸟鸣、夜露,掩不住心中渴望的激动。黎明的曙光披着金色的大衣从万顷碧波上踏着朝露而来,苏醒的泰山发出铮铮的声响,从青灰色的雾霭中逐渐显示出它坚实的形态。一轮朝阳从海上喷薄而出,圣光充溢饱满,喷涌,流动,一个熠熠发光的世界!我透过那浓密的树梢遥看到远方的木船已挂起了洁白的帆——那迎风摇曳的希望之帆,正颤动于朝阳之中。此时朝阳、白帆、如洗的碧空,把我一个遥远未来的瞻瞩与渴盼,带向广阔无垠的苍穹。

    又一次,在诺日朗,仰望诺日朗大瀑布。瀑布从一片绿色的灌木林流出来,突然跌入深谷,形成一缕缕雪白的水帘,千姿百态地垂挂在宽阔的绝壁上,深谷中,飞扬起一片飘忽的水雾。然而走近它,抬头仰望大瀑布,才真正领略到那惊心动魄的气势。云雾迷蒙的天上,仿佛裂开一道巨大的豁口,天水从豁口中汹涌而下,浩浩荡荡,一落千丈,在山谷激起飞扬的水花和震耳欲聋的回声。站在大瀑布面前,感觉自己只是漫天飘漾的水雾中的一颗微粒。仰望大瀑布,人类那一点可卑的悲哀,又有何资格絮叨呢?我确信,天地人之外,一定还有一个更高的存在!

    1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主张“人,总要仰望点什么”?

    2老画家、贝多芬在“仰望”中各得到了什么?

    3划线句“此时朝阳、白帆、碧空,把我一个遥远未来的渴盼,带向广阔无垠的苍穹”的含义是什么?

    4作者抓住了诺日朗大瀑布的什么特点进行描写的?加点词“跌”好在哪里?

    5把你平时仰望中激起的心底波澜,哪怕是一丝涟漪写下来。

  • 10、阅读以下文本,完成各题。

    在青少年心中播下传统文化的种子

    朱永新

    ①传统文化教育首先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价值的涵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本、课堂、校园,有着很强的时代价值和教育价值。

    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如何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发扬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本、进课堂、进校园,是一个重要路径。

    ③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本、课堂、校园,有着很强的时代价值。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筑牢文化自信的根基,教育是一个重要方面。通过课本、课堂、校园,可以让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贯通、与成长过程对接,让学子进一步感受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沉淀下来的思想理念、人文精神、传统美德、文学艺术,让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永续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同时,优秀传统文化也有很强的教育价值。优秀传统文化能为铸魂育人提供重要支撑,其中的道德、思想可帮助立德修身,文学、艺术可用来提升素养。中华民族几千年积累的独特智慧,是新时代铸魂育人的宝贵财富。

    ④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本、课堂、校园,广大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实践纳入教师培养体系、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和全社会终身教育体系,纳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鼓励教育工作者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更好地感受和传承传统文化中蕴藏的智慧和价值。

    ⑤推动传统文化进课本、课堂、校园,关键在落实。教育部印发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正是旨在充分发挥中小学课程教材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功能,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系统化、长效化、制度化的重要举措。除此之外,还可以鼓励支持各级学校结合区域特点研发、开设传统文化校本课程;鼓励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法支持优秀传承人为中小学生开设相关课程;分学段、分年级开展中小学传统文化主题活动,特别是在传统节日和节气中潜移默化地组织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在学科课程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并建立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机制。同时,可以按照相关改革要求,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教师教学述评、学校和区域教育质量考评体系,并在学业水平测试中探索强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考核。

    ⑥传统文化教育绝不是几门简单的课程,而首先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价值的涵养。充分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从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以强大精神动力凝聚人心、汇聚民力,才能筑造全民族的精神家园,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源源不绝的力量。

    (1)对本文论述的主要观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传统文化教育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价值的涵养。

    B.传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本、进课堂、进校园。

    C.充分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从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可以凝聚人心、汇聚民力。

    D.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筑造全民族的精神家园,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源源不绝的力量。

    (2)下列论述不符合文意的是(  )

    A.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本、课堂、校园,有着很强的时代价值。

    B.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本、课堂、校园,广大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

    C.推动传统文化进课本、课堂、校园,应注重落实。

    D.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本、课堂、校园,应主要依托对相关课程的开发。

    (3)请对第⑤段的论证方法和论述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一系列措施论述如何落实传统文化进课本、课堂、校园。

    B.运用道理论证的方法,论述落实传统文化进课本、课堂、校园的方式、方法。

    C.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比较落实传统文化进课本、课堂、校园的最优措施。

    D.综合运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论述如何落实传统文化进课本、课堂、校园。

  • 11、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面小题

    可怕的“尾气蛇”

    杨文丰

    ①从汽车排气管窜出尾气——尾气蛇,《诗经》的河之洲没有,唐代浔阳江头、元明清之前、布鲁诺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之前,也还没有……1886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造出了处女汽车,这地球村才开始游窜尾气蛇!

    ②世卫组织对2012年全球死亡人数约700万作过研究,发现每8名死者中,就有1名死于空气污染,显然,尾气蛇够得上是空气污染主凶。国家环保部也认定,北京、杭州、广州、深圳的首要污染来源是机动车尾气。

    ③尾气蛇攻城略地,一直猖狂地在扩张势力范围,有的尾气蛇还似铅白色的液体流窜入秋之溪水,还不易辨识。

    ④尾气蛇容易被人踩上尾巴,因其无法脱离地心力,它主要出没在贴地面0.3­2米的空气里。

    ⑤尾气蛇给人以颜色,污染社会,最喜欢捣鼓集结哲学,也最擅长制造“光化学烟雾”。

    ⑥所谓光化学烟雾是尾气蛇中的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进入空气,经阳光照射产生化学反应而形成的化学烟雾,其本色(蓝色)不改,生成与臭氧有关,与尾气蛇的数量、太阳辐射、气象和地理条件等也有关。

    ⑦光化学烟雾消失于鸦雀纷飞的傍黑,可以想象其峰值期,会完全与人们上下班的交通峰期相吻合。

    ⑧1952年12月4日,伦敦的交通继续堵塞,全城死风,酿成了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光化学烟雾……烟雾锁城第4天,双层巴士只能借助雾灯缓缓行驶,警察也要高举燃烧的火炬,才可能辨识路人,4000多人死于呼吸系统疾患,8000多人死于非命。

    ⑨平常日月,你抬望眼,可能会见城市上空居然是诗人艾青诗咏的鸽哨长啸拉升的蓝,你可能以为这是响晴天,其实是尾气蛇主导的还不算浓的光化学烟雾正欺世。

    ⑩尾气蛇气味怪异,热黏稠脏,恶毒地球近地面,从来就不会停歇要拉拢同属“乌合之众”的悬浮颗粒物,更要亲密接触吸附金属粉尘,衍生病原微生物,还广为制造致癌物。

    而尾气蛇吐出的二氧化硫,已是飘摇“酸雨”的主凶。尾气蛇够黑心的了,竟黑暗得百分之百超过了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在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在这个尘世,无论你是什么人,尾气蛇都在缠你吻你,尤其喜欢钻你身体的空子。谁让你的口嘴鼻耳一直是“进口式”开放呢。

    如果你没有戴上口罩,精准地说,长驱直入的尾气蛇由你的鼻子深入肺部后,将滞留在呼吸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酿生恶性肿瘤。一氧化碳由呼吸道进入血液循环后,输氧功能随即被削弱,中枢神经系统将受害,感觉、反应、理解、记忆力等相应便出现“故障”。医学专家说,尾气蛇播撒的铅微粒,会植根你的肝肾脾胆脑,转入骨骼沉积,组成尾气蛇的有些物质一旦潜藏于你的玉体,即便十年过去,还可能诱发癌症。

    当你的食品缺钙,当你受到感染、外伤,抑或饮酒、服用酸碱类药物破坏了体内的酸碱平衡,那些铅,仍会毒蛇般从冬眠中醒来,吹响集结号猛烈地向你发起总攻,这时,你就会头晕、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乏力、食欲不振、上腹胀满、恶心、腹泻、便秘、贫血,罹患重症铅中毒,罹患黄疸…

    戴口罩显然还可以防尾气蛇。

    (选自《新民晚报》,2020年7月6日)

    【1】简要概括选文段的说明内容。

    【2】选文⑧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     

    A.世卫组织曾作过研究,证明了尾气蛇算是空气污染主凶,我国环保部也认定多地的污染来源是机动车尾气。

    B.选文⑥段“所谓光化学烟雾”的表述,运用了作诠释的方法,具体说明了光化学烟雾的产生过程。

    C.选文②段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形象地说明了尾气蛇会进入人体,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平实性。

    D.选文通过对“尾气蛇”的说明,说明了尾气的巨大危害,能提高人们对环保的重视。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宁波市图书馆特此推出天一讲堂国庆专场讲座——《中共抗战与新中国诞生》,主讲人为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张云教授,时间为2019年10月5日下午2点,地点为宁波市图书馆新馆一楼报告厅,请你结合讲座海报,为宁波市图书馆写一则通知。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